书城文学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3097700000003

第3章 德国现代文学精品(2)

霍克被任命为新堤长,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不论炎夏寒冬,他天天在堤上巡逻。但是,他的对头奥勒散布流言诽谤他,说他能当上堤长完全是靠老婆。他十分恼怒,更加努力工作,并且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和安宁,提出了修筑一道新堤以围海造田的宏伟计划。计划遭到许多保守愚昧的地主和专员们的反对,居民中的落后迷信思想也造成很大阻力。附近荒岛上有一堆死马的骷髅,两个工人常常看见月光下有匹白马在荒岛上吃草。正巧这时霍克从市场上买回一匹瘦弱的白马,从此荒岛上的白马不见了。于是又传开了霍克的白马就是鬼马的化身的流言。他骑马到处巡视,总是受到人们的嘲笑。他忍受着人们的耻笑和轻视,以极大的毅力坚持工作。尽管不少人反对,工程还是开始了。霍克不分昼夜地工作。严冬,他亲自跳到冰水中测量,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和封建迷信思想作斗争。两年后,新堤终于筑成,在围垦的沃土上长出了肥壮的燕麦。

霍克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一天,他发现新旧堤衔接处有一个洞,就提出改变水道,加固旧堤的方案。但是吝啬的奥勒和其他地主们都不肯多花钱,只草草修补一下了事。有一天,海上起了狂风恶浪,洪水冲毁了堤坝,堤内的村庄立即被洪水吞没,霍克的妻女乘车逃命,也被洪水卷走。霍克眼看多少人的生命财产被这头野兽吞噬,他策马冲向洪水,高喊:“上帝,把我带去,宽恕其他人吧!”奋不顾身跳进水中。

日出之前

《日出之前》是德国作家盖尔哈特·霍普特曼第一部成功的剧本,它发表于1889年。

作品里的青年洛特是个空想者,他抱着改良社会的意图,到一个矿区去了解生活,在矿区,他爱上了矿主克劳塞的女儿海伦娜,但当他知道海伦娜的家庭几代都是酒徒以后,便离开了她。剧本以海伦娜自杀告终。这是一部自然主义作品,作者认为是酒精中毒的遗传导致了洛特和海伦娜的爱情悲剧。

当时德国舞台上演出的多半是外国戏或历史剧,《日出之前》反映了德国的现实生活,在初次上演后,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应,震撼了沉闷的社会空气,轰动一时。特别是在第二幕中,作者通过洛特和海伦娜的谈话,对社会作了大胆的批评:“比如这样的事就是荒谬绝伦的,汗流满面的劳动者在挨饿,而懒汉倒可以生活得很富足。在和平时期,杀人要受惩罚,而在战争的时候,杀人却受到赞扬。刽子手遭人轻视,而那些士兵身边挂着佩刀和宝剑这种杀人的工具,却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这里,作者不仅批评了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象,还对德意志帝国穷兵黩武的****进行了谴责。

艾菲·卜利斯特

《艾菲·卜利斯特》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台奥多尔·冯达诺于1895年发表的代表作品。

该作品描写了贵族小姐艾菲·卜利斯特的婚姻悲剧。她母亲婚前曾和男爵殷士台顿相爱,艾菲长大后,母亲做主把她嫁给殷士台顿。殷士台顿在海滨小城凯辛当行政长官,只顾往上爬,不关心妻子。艾菲在年龄和感情上同丈夫有很大距离,感到生活空虚。不久,她认识了丈夫的朋友克兰巴斯少校,克兰巴斯是个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他引诱了艾菲。后来殷士台顿调职柏林,艾菲就此摆脱了克兰巴斯。

6年后,殷士台顿偶然发现克兰巴斯和艾菲过去的通信,知道了他们间的关系。他为了贵族的名誉,就和克兰巴斯决斗,把对方打死,又和艾菲离婚。最后艾菲病死在娘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于1901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副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没落》,它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大家族由盛至衰的历史,揭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颓败和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向垄断资本的过渡,以及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所显现的资本主义没落。

小说写了布登勃洛克一家4代人,由他们的鼎盛时代落笔,逐层揭开其一代不如一代的没落趋势与结果。小说一开头写老约翰·布登勃洛克率儿孙搬进宽敞、华丽的大房子,显出一派红火景象。这位靠拿破仑战争中向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而发大财的资本家,是吕贝克城的一代天骄。他的“约翰·布登勃洛克公司”有地产、车船、粮栈,资产雄厚、生意兴隆。他一家三代,人丁兴旺,宾客如云,气势不凡。

老约翰死后,他儿子小约翰继承父业,为人严谨、办事精干。虽不能进取以成更大事业,但守住已得家业,也还维持得可以。但此时德国已由自由资本主义开始步入垄断资本时代,吕贝克城出现另一位大资本家哈根施特罗姆。这位暴发户比狐狸还狡猾,他在竞争中略高一筹,常常挖走布登勃洛克公司的生意而自肥。在这位不顾死活排挤他人的强敌面前,小约翰显得一筹莫展。别人在蒸蒸日上,而布登勃洛克家的事业却停滞不前。也由于他女婿破产,他受不来梅案件牵连,再加时局动荡、战乱困扰,于是他家江河日下。小约翰只好乞求上帝保佑,陷于宗教迷信之中。

小说重点写布登勃洛克家族的第三代。小约翰有两儿一女。小儿子克利斯蒂安好逸恶劳,放荡不羁,他精神空虚,思想颓废,既不能读书上进,又对事业毫无兴趣。只是饱食终日,向女演员献花,把金钱挥霍在妓女身上。这位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败家子,到头来成为阴谋的牺牲品,在精神病院中度过余年。女儿安冬妮爱慕虚荣,总回顾祖父时代的显赫。她又傲慢之极,对哈根施特罗姆家不屑一顾,她哥哥托马斯当了市议员,她更是趾高气扬。她幻想同富贵人家结亲,但却命运多舛,在家庭包办下,嫁给了市侩商人格仑利希。丈夫买空卖空,彻底破产,安冬妮离开他回到娘家长期寄住。嫁了第二个丈夫是个卑劣家伙,又回到娘家,本寄希望于女儿,但女婿又因商业欺骗下狱。连连打击使安冬妮在空虚绝望中了此残生。

第三代托马斯是布登勃洛克家中兴的台柱。他自幼聪明伶俐,是个商人材料。父亲死后,他挑起大梁。强力振兴家业,积极参加议政活动。他爱上花店姑娘安娜,但为门第而断绝感情,同富家女盖达尔结婚以增加资本。这位强人也难脱厄运,他受到竞争者排挤,政治失败,事业不振,家庭分崩离析,陷于绝境。他的儿子汉诺,自小无能,体弱怯懦,沉于幻想。全家寄希望于他,他却怕上学,怕约束,厌恶商业,只陶醉于音乐之中,不久也夭折。

小说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线索,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又以哈根施特罗姆的上升对比着揭示垄断资本的得势。作者学习托尔斯泰手法,刻画了诸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衰落,内中含有作者自己家族的影子,行文之中不免对资产阶级家庭的没落流露出惋惜之情。作者既然看不到工人阶级力量,在小说中表现出悲观主义情绪,也是自然的。但从展示真实社会生活图画讲,它确是德国的一部杰出批判现实主义力作。

车轮下

《车轮下》是德国著名作家海赛于19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汉斯·吉贝拉得是个天资聪颖的少年,他的父母、老师都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进入了神学院学习后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业余娱乐,这使他万分苦恼。

汉斯在学校期间与具有反抗精神的赫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斯在赫曼退学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精神压力也增大了,不久辍学回家,他爱上了一位少女但却没有结果,后来在散步时跌入河中溺死,没人知道他是自杀还是不小心失足。

一次大战前的德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危机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就连平静的校园也不例外。要求变革的新思想在校园里广为传播。小说就是以此为背景,采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了具有反叛精神的赫曼和模范少年汉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小说结尾处意味深长地让汉斯溺水死亡,含蓄地表达了渴望打破旧的制度,建立新的世界梦想而无法实现后的苦闷、消沉、茫然的心情。小说风格明净朴实,用笔细腻,心理描写刻画入微,语言清新。

从清晨到午夜

《从清晨到午夜》是德国表现主义最优秀作家之一格奥尔格·凯泽的代表作品,它发表于1906年。

剧中人是一位银行出纳,无数金钱在他手上像水一样流过,他始终无动于衷,只当例行公事,好像一架不会动感情的机器。直到有一天,面对一位急等用钱的美丽女性,他的人性冲动被唤起,于是一厢情愿为了她携带巨款潜逃。一路逃去,无论在哪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金钱的力量就足以激起疯狂。其间的例外,只是一个始终默默跟着他,却一直不为金钱所动的女孩。

出纳以为毕竟有人重人性胜过金钱,可惜最终恰恰是这个女孩叫来了警察,原来,她只是想要合法的收入。至此出纳明白过来,把人性冲动置于金钱秩序之上的,或许只有他一人。人性的空间就是孤独。终其一生,他只有一次听从了人性的呼唤,从清晨到午夜,“一直脚步不停地兜圈子”,结果导致自己在人世间走投无路。最后,他用手枪把答案射进了自己的胸膛,离开了这个只认金钱,排斥人性的世界。凯泽主张面对戏剧,观众需要的是“思考”而非“观看”。他的剧作体现对新人的渴望,然而新人不得不经历种种罪恶、暴力和心灵的苦难才能诞生,但他们最终会给世界带来安宁。

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