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
310000000011

第11章 第三讲 到达学习巅峰要有意志做伴(2)

故事二:

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田磊,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还顽强地与死神搏斗,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坚持接受化疗。更感人的是,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化疗,其他时间仍坚持上学,而且学习成绩良好。

(2)讨论:你欣赏哪个男孩的做法?为什么?

(3)家长:这是面对挫折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在小小挫折面前,主动地放弃了生的机会,是一个失败者;后者,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仍然努力奋发向上,是坚强的人。这两个故事给我们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为何好学生更容易“输不起”

生活在掌声与鲜花中的孩子一次失败就让他们有“失宠”的感觉,仿佛要被打入冷宫了。

适宜孩子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学生

学习问题

平时成绩一直很好,偶尔成绩不好心理就承受不住,不堪一击,学习成绩骤然下滑。

经典案例

小臻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考试经常得第一,父母常常夸他是“最聪明的孩子”。有一次,小臻考试没发挥好,结果成绩不理想,他一回家就嚷着不想读书了。父母吓了一大跳,问了好久,小臻才哽咽着说:“这次数学考试我没有得第一,只考了80多分……我是不是变笨了,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了?老师、同学一定都会笑话我的……”

心理咨询

像小臻这种好学生“赢得起,输不起”的心理,就是“蛋壳心理”。

有的孩子跟别人下棋,输了以后就再也不下棋了……在大人眼里,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较为封闭和脆弱的心理特点,人们称之为“蛋壳心理”。对于“蛋壳心理”问题,有家庭的关系,也有社会的原因。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居住空间上的变化,给孩子造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空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有些孩子跟人家不来往,遇到小的挫折就适应不了;有的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老师批评以后第二天就不去上学了。在这方面,家长或学校需要共同努力,慢慢给他锻炼的机会,他就会慢慢地打开这个“壳”。

指导计划

家长如何帮孩子打开这个“壳”呢?

1.孩子读小学时,家长应尽可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但如果一味表扬孩子聪明能干,易滋长孩子的“蛋壳心理”,让孩子害怕失败,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家长应让孩子明白,成功固然好,但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2.孩子遭受挫折寻求大人的帮助时,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或是遭到父母的误解、否定,则易产生自卑、偏执的性格,甚至可能采取偏激行为。相反,如果大人能耐心给予帮助和引导,那么孩子便会养成积极交流的习惯,并逐步形成能坦诚、大胆地与别人沟通的性格。

亲子互动

你的孩子有“蛋壳心理”吗

下面10个题目设计用来测验孩子的“蛋壳心理”状况,对照实际生活情景填写(在对应的词语上打“√”),填完后按照题后的提示计分。

1. 如果孩子乱丢垃圾、弄脏刚穿的衣服等,你们是否会批评他(她)? 

极少 有时 经常

2. 孩子因要求被拒绝或者被批评后,是否会哭泣较长时间?

极少有时经常

3. 玩智力游戏失败后,孩子是否不愿意重新玩下去?

极少有时经常

4. 聚会时,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现得更出众,孩子是否会吵着要回家?

极少有时经常

5. 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是否难以说服他(她)改变做法?

极少有时经常

6. 要求孩子重新说一遍他(她)刚说过的话时,孩子是否不愿意?

极少有时经常

7. 你是否明显感觉到孩子在家里表现得更活跃、更外向?

极少有时经常

8. 孩子是否不愿意去幼儿园?

极少有时经常

9. 当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时,是否不愿意承认错误?

极少有时经常

10.在家庭教育中,你是否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扬或者批评?

极少有时经常

计分方法与结果评价:

第一步:1~9题,选择“极少”得1分,选择“有时”得2分,选择“经常”得3分;第10题,选择“极少”得3分,选择“有时”得2分,选择“经常”得1分。

第二步:将各题得分相加,得到总分。

第三步:总分在18分以上,孩子有较强的“蛋壳心理”,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此项教育。

总分在10分以下,孩子有较好的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对负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总分在11~17之间,孩子的心理素质在上述评价之间。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拖作业

懒惰,是进步的大敌。要想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消除惰性是必需的。

适宜孩子

喜欢“拖作业”的孩子

学习问题

“拖作业”养成习惯,总不交作业,没有做相应的练习,课堂上学的知识掌握不好,学习成绩落后。

经典案例

小刚刚上二年级,可他总爱拖作业。能不做就不做。每到周末,先是疯玩两天,到了最后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做作业,而自己还是不想做。所以到周一交作业时,总不交。时间一长,也就养成了习惯,把不做作业当成一种“明智”的举动。老师找过他几次,他总说要改,可一到周末,就又想玩,不想写作业了。这是小刚惰性的表现。

心理咨询

什么是惰性?所谓惰性,就是一种不想改变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的苟且偷安的行为。由于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加上健康因素的绝对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非绝对性现象,就为人提供了侥幸的心理基础。惰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表现在孩子学习上最明显的就是“拖作业”。

指导计划

要让孩子战胜惰性,家长可从以下3个方面引导:

1.要让孩子的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让孩子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时候,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孩子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懒惰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

2.孩子应制订一个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的作息表,在作息表里明确写上自己的日程安排。

3.父母可以利用暑假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而且自己也要参与,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诺,充满责任心。

亲子互动

帮孩子走出惰性

互动准备:

1.一个计时器(超市里卖的那种厨房用计时器就很好),也可以是一个计时器软件。

2.一个简化过的行事列表。

互动过程:

(10+2)*5是这么来的:

*10:在10分钟内全心全意的只做一件事情,100%投入学习状态,时间到了再休息。

*2:10分钟一到,休息2分钟,喝喝茶,上上网,干什么都行。但是两分钟一到,立刻回到学习状态,开始列表中的下一件事。

*5:一个小时,刚好把这种方式循环5次。

重要原则:

*孩子不需要在10分钟内非得完成要完成的作业,只需要取得进展就可以。

*如果还没到10分钟就完成了,停止,休息2分钟,然后再进入下一个10分钟。

*不要跳过休息时间!时间一到必须休息。

互动效果:

孩子可以度过充实高效的一小时学习时间。

孩子为何什么都学不会

埋头做事,贵在坚持。埋头做一件事,其实不难,但能坚持每一件事都埋头做,那就需要毅力的坚持了。

适宜孩子

学习没长性的孩子

学习问题

学习只是开头热情十足,虎头蛇尾,坚持不下来,最后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降。

经典案例

帆帆妈妈最近对孩子的学习感到不安,帆帆学习缺乏坚持性,今天想学画画,就送绘画班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又想学剑桥英语,帆帆妈妈觉得也该学,于是为孩子又报名了,上了剑桥也好——背口语、记单词、听录音,确实也让家长高兴,可突然帆帆怎么也不想学绘画了,怎么说也无用,只好放弃。可剑桥英语最近学的内容有难度了,孩子又想放弃,怎么办?帆帆妈妈总觉得这样下去帆帆什么也学不会。

心理咨询

心理学中,意志坚持性,也叫意志坚定性、坚韧性、顽强性等,是指一个人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意志坚持性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与精力和毅力联系密切,精力即一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紧张度;毅力则是一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持续度。二是经得起长时间的磨炼。

要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孩子就必须认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才能取得广阔而又高深的学问,才能增长智慧和才干。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关键是靠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即遇到困难也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如果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懒惰、浮躁、骄傲或自卑,学习就会丧失方向、没有劲头,学习效果就会不好;如果有了这种精神,孩子就会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表现出勤奋、谦虚,学习效果和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因此,学习是需要意志坚持性的。

指导计划

怎样才能让孩子具有意志坚持性呢?家长可从以下三点进行指导:

1.激励是坚持学习的原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探究动力源自他们对探究活动的兴趣。它也是孩子坚持学习的原动力。一些新鲜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满足探究欲望的事物往往能够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2.分享是坚持学习的长效剂

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如果有了收获,都有一个共同的欲望——第一时间要告诉同学、家长和老师,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也显示显示自己的本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充分运用“分享”这长效剂使孩子坚持学习,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

3.指导是坚持学习的保障

孩子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课外进行的)都是随意性比较大的,可能有的孩子的活动目的不是十分明确,活动只停留在形式上,或凭兴趣做一做就算完成了,也不去分析实验的结果是对还是错,看着实验的数据也不会研究一番,这是没有坚持学习的表现。所以,家长的引导是完成探究活动的保障,是同学们坚持学习的保障。

亲子互动

看看孩子学习的坚持性

孩子在学习中具有坚持性吗?家长可以参照以下活动中孩子的表现。如果和后面表现一样的,说明孩子的坚持性很好。

1.上课时,遇到不懂的内容 表现:反复思考

2.遇到难题,心情迫切,解答出来 表现:有喜悦、成功感

3.吃力地解出一道难题 表现:觉得有意思,还要去想比这更难的

4.对不喜欢的学科 表现:努力去学

5.受到别人或别的事情干扰 表现:能继续学习

6.学习时间稍长 表现:还能专注地看,不觉得累

7.学习中不懂的内容 表现:马上查资料,动脑筋解答

8.学习感到疲劳时 表现:不肯休息放松一下,一心想尽快完成任务

9.制订学习计划 表现:按计划实施

10.课外辅导资料 表现:从头看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