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3101200000006

第6章 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道家典籍,相传为老子所著。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书思想自成体系,文风亦很统一,当成于战国时期,《论语》出现之后,为老子后学所编定。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为守藏室之吏,与孔子同时,孔子曾向他问礼。但又有人认为老子即老莱子,或云即周太史儋。

全书共5000多字,81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作《德经》。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则《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此书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在哲学上,作者推崇先天地而生,微妙玄通,自然无为的“道”,但又提出了一些包含着对立统一思想的朴素辩证观点。在政治上,作者主张绝圣弃智,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他对现实中的统治者进行了猛烈抨击,并提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二章),认为暴力镇压不能消灭人民的反抗。故鲁迅称此书“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汉文学史纲要》)。

此书为语录体。书中全是简短的语言片断,每章围绕一个中收观点,加以正面说明,但未采用对话形式,也未出现人物。其语言简洁凝练,常从具体的生活现象出发,引出深刻哲理,类似格言警句。句式或长或短,大体整齐,但又富于变化。文中多用韵语,读起来节奏鲜明,铿锵悦耳。如第二十一章形容道的特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辞简而要,其旨深而远。飞龙成卦,未足比其精微;获麟笔削,不能方其显晦”(薛道衡《老子庙碑》),认为微言深旨,超过了《易经》和《春秋》。

注本有魏王弼《老子注》、清魏源《老子本义》、近人马叙伦《老子校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