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3101700000003

第3章 李光弼

李光弼(bì,708—764)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人。他父亲李楷洛,本是契丹族酋长,武则天当政时进入朝廷,官至左羽林大将军,封爵蓟郡公。吐蕃侵犯河源,李楷洛率精兵击退了他们。出征前,他对别人说:“敌人打败后,我不会回来了。”军队归来,他在路上就去世了。

李光弼性格酷似他父亲,遇事沉着,很有谋略。他小时候喜欢嬉戏玩耍,擅长骑马射箭。后任河西王忠嗣部下的兵马使。王忠嗣对他很好,王忠嗣曾经说:“今后得到我的军队的人是李光弼。”不久,他继承父亲的封爵。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欣赏他的节操,上奏让他到了长安。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以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带领五万人马到灵武,朝廷才有了一支平定叛乱的基本队伍。郭子仪是著名的将领。起初,他和李光弼,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人互相不服气,有时候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只拿眼睛瞟瞟(piǎo)对方,从来不说话,好像有什么杀父之仇似的。安禄山叛乱不久,唐玄宗提升郭子仪当了朔方节度使,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李光弼害怕郭子仪打击报复,曾经想要调到别的地方去。当范阳户曹参军颜杲(ɡǎo)卿起兵抗击安史叛军、兵败被俘、史思明又在河北攻城掠地之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大将,领兵去平定河北。郭子仪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心想:郭子仪这不是想害我吗?可朝廷的命令只能服从,而且讨平叛贼本来就是自己的心愿,所以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命。临走的时候,李光弼对郭子仪说:“我死不要紧,只请求能够保全我的妻子儿女!”郭子仪赶紧抱住李光弼,流着眼泪对他说:“现在叛贼猖獗,国家动乱,需要同心协力平叛。平定河北,非将军不行!我哪里还能记着私怨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相对一拜。郭子仪给了一万军队给李光弼,送他出征。

李光弼率军队进入太原。在这以前,节度使王承业军纪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非常不满。这时候,有诏命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崔众一向傲慢张狂,见了李光弼不行礼,又不交出军队,李光弼将他捆绑了起来,遇到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犯了罪,已经押到外面去了,现在只杀崔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那我就杀御史中丞。”使者不敢拿出诏书,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李光弼的威名传遍了太原。

至德二年(757),叛军史思明、蔡希德率领高秀岩、牛廷玢(jiè)等十万兵马进攻李光弼。当时精兵都去了朔方,部下士兵只有一万,大家提议加厚城墙来防守,李光弼说:“城墙周长四十里,敌军来了再修它,只会使我军疲劳。”于是拆居民房屋做成擂石车,每辆车用两百人起动抛石头,石头落地就砸死几十个人,敌兵被砸死数千人。史思明造了一座飞楼,用木板遮蔽,垒土堆接近了城墙,李光弼派人从地下挖垮了土堆。史思明在城下设宴,命艺人到台上指责嘲笑皇帝,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很害怕,把营帐移到远处,军队都用棍子探地才敢走路。李光弼边悄悄在敌营下挖坑,一边派人到敌营假装请求投降。到了约定投降时间,他命士兵守城,派将校假装去投降,史思明大喜。一会儿几千名叛军跌进了陷坑,城上击鼓呐喊,城中骑兵冲出乘机攻击敌军,俘虏并杀死了上万敌兵。史思明见要吃败仗,就离开了,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敢死队出城杀敌,杀敌七万人,蔡希德吓得连夜逃走了。

史思明在杀死安庆绪、自称“皇帝”以后,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又统率大队人马南下,打算进攻洛阳。李光弼带领二万人马开到黄河北岸的河阳,保卫洛阳的外围。史思明在河阳的南岸设立营寨,让手下一员猛将刘龙仙去挑战。刘龙仙仗着自己孔武有力孔武有力:非常勇猛,力大无比。,根本不把唐军放在眼里。他身骑烈马,把右脚放在马颈的鬣(liè)毛上,大骂李光弼。李光弼问部将们:“哪个去收拾他?”大将仆固怀恩要求去。李光弼说:“这用不着大将去。”旁边的人说:“偏将白孝德可以去。”李光弼问白孝德需要带多少兵。白孝德说:“我一个人前去就行。”李光弼说:“不要轻敌,还是带些士兵去好。”白孝德说:“那就选五十名骑兵作后援,等我提他的人头来见你。”

白孝德挟着长矛,骑马涉水渡河过去。刘龙仙见一唐将单枪匹马地走过河来,就准备冲上去杀了他,白孝德连忙摇手示意。刘龙仙一看这人不像是来厮杀的,以为他要说什么就在河边停了下来。白孝德走上河岸,在离刘龙仙十来步远的地方站住,正要说话,刘龙仙就开始骂起来。不想白孝德大吼一声,突然持矛跃马猛冲上去。这时候唐军的五十名骑兵也已经冲过河来,河阳城上鼓角齐鸣,喊声震天。刘龙仙一看形势不好,打起马就逃。白孝德猛追上去,一矛就把刘龙仙刺下了马,又把他的脑袋砍了下来,挂在马鞍上,跑回了营门。叛军见了,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害怕跟唐军交战。史思明只好撤兵回去了。

史思明有一千多匹好马,他叫士兵们每天在河里给马洗澡,洗了一批又一批,想炫耀他人强马壮。有一天,李光弼叫士兵把军中的五百匹母马和马驹集中起来,等史思明放马洗澡的时候,就把马驹留在城内,把母马都赶出城外。母马一离开了马驹,都萧萧地嘶鸣起来。史思明的马一听到对岸马群的叫声,就都泅水过河来,马夫们拉也拉不住。唐军把它们赶进城里,不费力就得到了一千多匹好马。

后来,唐军驻守在羊马城,史思明自己率领一部分精兵攻南城,派大将周挚(zhì)攻北城。李光弼上城观察了敌阵准备出城迎战,他问:“敌军的阵势哪面最坚固?”将士回答说西北角。李光弼派部将郝(hǎo)廷玉带领三百名骑兵去抵挡。又问敌阵还有哪面比较坚固。回答说东南角。李光弼又派部将论惟贞带领二百名骑兵去抵挡。然后,李光弼对所有的部将说:“你们进攻的时候看我的旗子:要是旗子三次急速倒地,你们就一齐杀上前去,不管生死。如果有谁后退,立刻斩首!”接着他拿出一把短刀插在自己的靴筒里,对大家说:“我是国家的‘三公’(最高的官位)之一,决不能被叛军活捉。万一战斗失败,你们各位在前头战死,我就用这短刀自刎,来向皇上谢罪!”将士们听了都十分感动,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死战。

郝廷玉、论惟贞和其他部将一出战。不多一会儿,郝廷玉骑着马往回跑。李光弼传令:“把郝廷玉斩首报来!”郝廷玉忙说:“是马中了箭,不是后退!”

他换了匹马又冲向敌阵。

李光弼命令旗手把帅旗倒地三次,众将一见,指挥军队不顾死活地向前拚杀,喊声惊天动地。叛军阵形一下子就被冲散了,被唐军杀死一万多人,俘虏数千人,被水淹死一千多人,还有两名大将被活捉,只有主将周挚带领几名骑兵逃走了。

在抗击安史叛军之时,李光弼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计收降将的故事。

上元元年(760),朝廷加封李光弼为太尉、中书令。他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又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开到河清,声称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队的粮草。李光弼在野水渡扎营,到晚上把军队开了回去,留下牙将雍希颢(hào)守营,对他说:“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万人敌’的猛将。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坚守不战,他们如果要投降,你就带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众将对这没根据的话感到奇怪。这天,史思明果然把李日越叫去说:“李光弼驻扎在野外,你率五百名骑兵夜晚去抓住他,抓不到不要回来!”李日越到唐军营房边,派人问道:“太尉在吗?”回答说:“不在。”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现在即使抓住雍希颢,回去也难逃一死。”于是请求投降。雍希颢和他一起去拜见李光弼,李光弼任命他为特进官,兼任右金吾大将军。高晖听说后,也投降了。有人问:“你让这两位将领投降怎么这么简单?”李光弼说:“史思明数次战败,他恨不得能够和我们在野外决一死战,听说我驻扎在野外,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来偷袭,一定下死令要求他们。雍希颢没有名气,逮住了算不上功劳。李日越怕回去被砍头,于是就投降了;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得到重用,高晖也心动了,就会步李日越的后尘。”

史思明派间谍到朝中散布谣言,说叛军将领都是北方人,长期在外思乡。当时宰相鱼朝恩相信了,多次上奏说叛军可以消灭。皇帝下诏给李光弼让他出兵,李光弼没办法,命众将靠山列阵。仆固怀恩说:“我率骑兵,现列阵在山边,不便调动,请求在平地列阵。”李光弼说:“有山作依托,胜可攻,败可守;在平地列阵,战败就无退路了。况且叛军是在作垂死挣扎,必然拼命,因此不如在山边列阵。”仆固怀恩不听,叛军占据了高地,布置许多手持长戟(jǐ)的士兵。命强壮的士兵拿着刀跟在后边作埋伏,丢掉军马钱粮假装逃跑。仆固怀恩的军队争夺战利品,叛军伏兵杀出,唐军被打得大败。怀州又被攻陷了,李光弼请求治兵败之罪,皇帝因为是仆固怀恩违反军令战败,下诏宽恕了他,史朝义乘胜进兵攻打申、光等十一州。李光弼抱病命人抬着他上了战场,监军认为军队少,请求退守扬州。

李光弼说:“皇上将大事托付给我,叛军怎么知道我们军队多还是少?

如果我们在他们没料到时突然出兵,他们将被打败。”于是急行军到徐州。不久,李光弼收复了徐州,杀死叛军上千人,活捉叛军将领22人。

广德二年(764),李光弼病重,奏表呈请免去先后赐给他的食邑封爵,皇帝下诏不答应。部将官员问他死后的安排,他说:“我长期在军队里,不能回家奉养老人,是不孝的儿子,还说什么呢?”拿出皇上赏赐的绢绸布匹分送给部下将领。去世时年仅57岁。部下将领就用他赠送的布匹办了丧事,哭着互相吊唁吊唁(yàn):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皇帝派使者吊唁慰问他的母亲,下诏令群臣到延平门外送葬。

李光弼带兵打仗,多谋善断,能够以少胜多。治军严整,全国都敬畏他的威严和名望,起初,他和郭子仪名望相当,当时称为“郭李”,但论战功被推举为平叛第一人。是唐朝镇压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战功卓著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