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多难兴邦
310300000001

第1章 序

大国在灾难的砥砺中从容崛起

迎接另一个晨曦,

带来全新空气。

气息改变情味不变,

茶香飘满情谊。

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

你会爱上这里……

初秋一个写意的清晨,院里的花草退去了昨夜的酣眠,夏末的流翠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在微风中吐纳自然菁华,淡定一如往昔。脸上还带着睡意的小女孩轻轻地哼起了《北京欢迎你》。

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但仿佛一切都已经沉淀在人们的心底,充满东方神韵的旋律唱出了中国人历经灾难之后的从容。中国政府带领亿万人民积极抗震救灾,从汶川的伤痛中勇敢地挺立起来,古老而又充满新生的中国已经张开了臂膀,笑迎四海宾朋。

或许因为频繁,故而习以为常。我们习惯了五千年的纷纷扰扰,习惯了在黑夜中擦干眼泪,等待破晓的曙光,习惯了狂风暴雨的一次次降临。但当有人细数我们所经历的灾难时,结果莫不令人震惊,从周朝及至明清,我国每年平均发生约两次较大的灾难。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然而我们从没有畏惧过,我们对灾难的“习惯”已经不是对生活的简单解读,更不是麻木的反应,而是一个民族从剧变中重新站起的坚强与稳重。

人类的历史写满了和灾难搏斗的血泪,没有一个民族能仅用田园牧歌的闲适和诗情画意的曼妙写就它的历史。因为灾难,历史从来不缺少起伏波折和灰色的记忆。然而,世界上很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经历如此多的灾难,更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在一次次的摧毁、打击、跌落后顽强地延续文明的脉动。如今,巴比伦只能靠想象维持后人对盛世的眷念;埃及的金字塔孤独地守护着最后一点历史的魅力;印度文明像是一张张碎裂的图片,始终填补不了掉落的空白;唯有中华文明历尽劫难,依然鲜活如初。黄河长江的肆虐、山崩地裂的震撼、王朝更迭的剧烈、家国沦丧的悲惨……这一个个阵痛连接在一起足以汇成血泪河,但仍淹没不了中华文明前行的脚步。我们继续背负着满身伤痕挺立在历史的一线,只待时间风干痛楚,留一份宏大的记忆馈赠后人,让后人继承先辈重新奋起的底气。此刻,站在灾难的废墟上回望多舛的民族,描绘中华文明的生命曲线,不禁要问一个古老的命题:多难何以兴邦?

灾难对未来的影响始终是一道多选题。多难未必兴邦,从遭受灾难到兴邦要跨越无数道艰难的障碍,包括灾难和民族本身设置的障碍。既然历史会间歇性地给每个民族一道道考题,也就有优胜劣汰的残酷结果。《左传·昭公四年》中,司马侯劝谏晋王时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史实告诉我们:没有无条件的兴邦。

灾难是社会自然变迁中惨烈的片段,因其速变,民族脆弱的一面会表现得不堪一击;因其震撼,民族最坚强的一面会在所有的脆弱抖落后勇敢地直面突如其来的变动。因此,一个民族要拿来抵抗灾难的最强大的武器应该是她的精神和文化。我们习惯纵谈泱泱中华光辉璀璨的文明,笑论王朝更迭的变迁,但很少透过灾难察觉民族精神的内核。

两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文明和灾难博弈的基础。恰似水的无声润物,中华文明的顽强源自至柔的力量。儒家文化以其至柔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元素,以柔克服所有困难。它是农耕文明的一朵奇葩,先人们在犁地起锄、日落而息的生活中,一点点地感受儒家文化的深厚和魅力。仁爱风骨、侠义情结镌刻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在最需要的时刻闪耀人性的光芒。

文化之于人,幻化的是思维和精神的果实。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英雄和感天动地的记忆。我们是一个习惯了有英雄的民族,任何一场灾难都使我们用英雄的思维去做英雄的事。这是文化深处的道德力量促使我们向标准靠拢,去实现灾难面前道德力量的最大化。历史给了中华民族无数苦难的经验,也造就了我们忧乐圆融、无惧风险、奋发图强的精神特质。

所有这些都是民族历经了岁月风霜和社会变迁后累积出的伟大力量。因为悠久,所以珍贵;因为沉淀,所以深厚;因为深厚,所以在灾难中坚不可摧。

从现在回溯到150年前,对于五千年来说,它太短了,转瞬即逝,但其沉重的颜色,让它显得格外突出。中华民族从那时的汹涌浪涛中走来,追寻先人曲折的探索,再追求崛起的梦想。我们拨开了笼罩的云雾,重见曙光。没有人期待更多的灾难,因为灾难残酷地夺走手足的生命,没有人希望用巨大的代价来祭奠民族的明天。多难兴邦真正的意义在于历史以最刻骨铭心的方式在民族的集体记忆中植入发展的启示和应对灾难的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一个民族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和对待自然的原则,审视我们的价值体系。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葡萄牙、西班牙或许还在回味四百年前的扬帆岁月,荷兰的风车执著地转动着小国霸业的点点滴滴,英伦的“日不落”豪言随着时间垂落在晚霞中。往昔已然成梦,舞台上留下大国崛起的痕迹,让后来者聆听启示。

复兴路上伴着风雨坎坷,古老的中华民族如同一株顽强的常青藤,历尽劫难,青葱依旧。她从汶川的废墟上从容站起,挺立在历史的关口,以自信的姿态求索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