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3105200000001

第1章 结婚老风俗(1)

说媒

媒人在传统婚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中国礼俗一再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必须要经过媒人说合才能够结成连理。媒人可以主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事。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家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家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寡,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

相亲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身处深闺,难睹芳容。在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一般会提出“看一看”,这种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方家里作初次访问的活动就称之为“相亲”,俗称“看亲”。

相亲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决定时间并通知男女双方,双方都应做好准备,男方要带一些礼物,礼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打动对方父母的心当然就更好了。作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应尽力收拾打扮得得体漂亮,以获取对方的青睐。

如果男方被女方父母留下款待,这一般说明他已得到了女方父母及女方的认可。若迟迟不备饭菜且任由男方告辞出门,则说明这门婚事即将告吹。中国是一个讲究含蓄的民族,这种事当然不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全靠男方和媒婆察言观色。

当然,女方也可能会去男方家“拜访”,这在有的地方叫做“看当(dàn)”。若女方父母不愿意接受款待,执意告辞,表明这门婚事难以告成。此时,男方当然不可费力强留。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家庭情况,欣然接受邀请,或者将奉上的香茶一饮而尽,结局则是皆大欢喜。

纳彩

“纳彩”,就是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说明缔结婚姻的请求。是中国传统礼俗程序中的一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提亲”、“说媒”。

古时中国盛行包办婚姻,青年男女没有自主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就是他们的惟一选择。

后世通行的婚聘条件,是人们常听说的“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除了家族社会地位以外,还有经济条件、家族世系、职业等等,结婚当事人本身的条件也给予考虑。

尽管是婚聘的第一个步骤,纳彩也是要携带礼品的。古代用雁,所以这个仪式也称作“奠雁”。纳彩用雁,有一定的讲究:“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雁是候鸟,冬天飞往南方,夏季则生活在北方,来去有时。纳彩用雁,实际上就等于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应该像雁那样适时选择其所在。

后世纳彩的礼物大大地丰富了,有时多达50多种。比如汉代的纳彩礼物就有合观、鸳鸯、九子蒲(或墨)、双石、五色丝、长命缕、蒲带、棉絮、卷柏、嘉禾、阿胶、干漆、鱼、鹿等。这些礼物都有先锋赞文,提及这些礼品的象征意义。民俗中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分为四类:

第一类表示吉祥,像以羊代“祥”,以鹿代“禄”;第二类是夫妻好合的祝吉物,如胶漆的合谐,凤凰的合俪,鸳鸯的和鸣;第三类象征以男性为主的夫妇关系,如以雁候阴阳喻妻从夫,以蒲苇喻妇女的柔顺,以附生于山顶、屈从成性的卷柏喻妇女的服从;第四类是表示一般德性的,如舍利兽廉而谦,受福兽体恭心慈,乌鸦反哺、孝顺。

其后,由于战乱、动荡等因素礼物自然比较简单,如北齐有羊、雁、酒、黍、稷、稻、米、面等。

问名

问名,是男家纳彩女家收下礼物后的一个步骤,即请媒人持帖去问女方的姓名及其生辰八字,以便回去占卜吉凶,相当于后世的“请八字”。

古人阴阳等信仰观念极重,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又有属相相合相冲之说。一事不合,婚事便没有成功的希望。无论古礼还是后世,择偶考虑的并不仅仅是上述的命相等等,因而问名还包括问清女子为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

问名也携礼物,古礼也用雁,大概纳彩、问名是一次进行的,后世的纳彩、问名就是如此。有的地方问名之后,男女家双方要交换“草帖子”,也就是互相通告各自的情况。

这种“八字”是写在一张红纸上,纸宽约一寸,长约八寸,上面写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其格式如下:

男××乾造××年××月××日×时建生

女××坤造××年××月××日×时瑞生

上面所写“八字”的字数,习惯上必须是偶数才行。假如出现奇数的话,就随便增减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凑成偶数。男女两家收到这种八字以后,就赶紧烧香供在正厅神佛祖先之前放三天。假如在这三天期间,家里发生吵架、失窃、摔坏东西及其他意想不到的灾变事故,就都被认为是不吉的凶光,那这门亲事就不必谈了。反之如果在这三天期间,男女双方家中都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就认为是出于神佛和祖宗的保佑,乃是大吉之光,这门婚事就可继续谈下去。这时男女双方都要请算命先生来批“八字”,看看男女当事人的相性如何,如果相性好婚事就继续进行,不好就免谈。假如一切都很顺利,这门婚事才能进入正题,也就是开始谈论聘金和嫁妆,以及男女双方的各种其他问题。

由此可见,“生辰八字”十分重要,它是决定男女婚姻的主宰。就因为根据生辰八字能判断出一个人命运相性的好坏,所以很多做父母的在女儿出生之后,赶紧请算命先生给找一个好的生辰八字,以免将来长大合婚时合不成。如此一来,很多妇女出生年月日都是假的。尤其是那种所谓“破骨”的女孩子,更需要特别伪造生辰八字,不过当她享尽天年死亡时,她娘家人必须通知她的“孝男”,告诉他们,她是一个“破骨”相的人,以后绝不可以拾骨。

纳吉

纳吉,是问名之后的下一步。在问名和纳吉之间,有一个内容并不算简单的“地下工作”,即合婚,这也可以看做是纳吉的一部分内容。

我国传统的婚姻不仅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而且也把“天神之光”作为依据。

问名之后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合婚,后世俗称“批八字”。婚姻能否成立,这是最为要紧的一天。倘若其他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相符,八字不合,也只好就此拉倒,无法再进行下去。

所谓“八字”,这与我国传统的历法密切相关。我国古代以干支纪年、纪时,天干、地支相配组成的60组名目及其顺序,分别指代着一定的年、月、日、时。每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由四组干支指代,共有八个字,这就是“生辰八字”。此外,古人为了便于记忆,又用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支,形成了人的十二属相(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由生辰八字,一望可知其人的属相,由属相的合与不合就可以判定婚姻是否相宜。关于这方面的合与不合,民间流行有许多俗谣,相合的如“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不合的如“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如此等等。如果把各地的此类俗语收集到一起,就会发现其矛盾百出。

批八字除了涉及属相之外,还涉及阴阳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此相关,或是本命,或是上命。五行也有相生相克的说法,与此对应,命相也是如此,是什么命相,又可以根据生辰八字推算出来,从而也就可以判断婚姻的吉凶。

纳吉之后,“婚姻之事于是定”,双方交换的帖子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此后,男女双方都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再不是随便的事情,而要经过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同时,男方逢年过节都要给女家送礼,有些地区称之为“缀节”,并且还要供给女方四季衣物。正是因为纳吉的这种特殊意义,人们才对其象征性代表——帖子格外重视,好多地方称其为“龙凤帖”。

纳征

纳征,是男女双方婚约已明确下来后,男家送礼给女家。它是男家迎娶女方必经的最重要的程序。亦即后世的过礼、送嫁妆、下彩礼。纳征,一般说来,很多物品都必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人们很忌讳单数,认为那是不吉利的象征。

旧时的纳征相当于现在的送聘礼,送礼时间,按惯例一般定于新娘正式过门的前一天。

纳征,北方叫“过大礼”,也称“完聘”、“大聘”。这是进入婚姻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婚姻习俗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一环。当男家去女家送聘礼时,必须选择偶数的吉日,由媒人(多半是女性)和男方父母与亲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等,携带聘礼去相亲。把“生庚”二字用金线缝在红绸上,所带的聘礼包括金花店(簪)两对、金环(金镯)两对、金戒指(一只金的,一只铜的)一对、豚肉、喜酒、羊、糕仔、红绸二尺四寸、乌纱绸七尺、蜡烛四对、爆竹、礼香两把、耳饰两对、姜花(糖米花饼)、礼饼等。完聘的聘礼,都陈列在由两个人扛抬的大食盒上,然后按照顺序吹鼓手走前,媒人押后,沿街吹吹打打,送到女家,其行列顺序如下:

(1)吹班,即吹鼓乐队。

(2)礼帖及男方婚书,礼帖就是记载礼物的单子,以及仪式程序表。但文法颇有讲究,如鸡鸭是写“德禽四翼,家凫四掌”,凤梨写为“凤凰来仪”,香蕉写为“连招贵子”,金镯写成“金镯成双”,蜡烛写成“喜烛双辉”等。

聘礼的目录表,是用红纸折成十二折,如果是男家送给女家的,上面就写“端肃”二字;如果是女家送给男家的,上面就写“肃复”二字,内容是摘自《礼记》中的吉祥句子。

所谓“婚书”,就等于今天的结婚证书,男家送女家的叫“乾书”,女家送男家的叫“坤书”。

聘礼中的“福圆”、“阉鸡”、“鸭母”,由于是代表男家的福气,如果女家收下,就等于夺走男家的幸福,所以照例都要原样奉还。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福圆(龙眼)是象征女婿的眼睛,所以必须如数退还男家。至于猪肉,女家可以收下,但是按照风俗,必须把猪脚退还男家,其意为男家“肉要给人吃,骨不让人啃”,此时如果女家把猪脚收下,意味着女家对男家不礼貌。其他各种聘礼,都可以酌情收下。

接过聘礼的女家,取出其中的一部分聘礼,另外再加上十二种礼物,送还男家作为答礼。然后再由女家向男家奉茶,最后男家才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接受此种丰盛酒筵款待的男家,要给每桌酒席奉送银钱谢礼。

这时男家和女家都要筵请亲友,表示两家已经结成秦晋之好。男家也要把婚书供在神佛与祖先神位之前,报告已经和×家结成亲戚。

如果说女家预计将来结婚时有丰厚的嫁妆,那女家就可不必客气收下男方的全部聘礼,只取出一小部分作为男家的回礼;反之如果预计以后不能陪送丰厚的嫁妆时,就很客气地收下男家的小部分聘礼,绝大部分都以谢礼的名义退还男家。所以比较有经验的人,从女家所收聘礼的多少,就可推知将来嫁妆的多少。

请期

纳征之后,就意味着婚姻缔结,接下来就该迎娶过门了,而此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请期。请期就是男家占卜择定合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相当于后世的“告期”、“下日子”、“送日子”、“探话”等。古代请期用雁,后世用各色礼品。请期仪式过程中,进行婚礼仪式的第二次迷信占卜活动,大体与问名后的占卜相同,主要是选择适当的迎娶吉日,合婚良辰,以及合适的迎亲、送亲之人。占卜的选择中心仍然是八字与属相。首先是选择吉日良辰,民间一般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不过,嫁娶月份一定不能犯男女双方的属相忌讳,否则“犯月”;合适的月份诸如“正七迎鸡兔”等,则为“行嫁月”,可以嫁娶、迎亲。送亲的也不能犯属相的忌讳。

古时候的请期似乎是口头进行的,后世则口头、书面皆有,尤其是世族大家或小康的耕读之家,大多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也就是所谓“下婚书”。

迎亲

迎亲,是婚姻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是请期获女家允许后而进行的,相当于后世的婚礼大典,或狭义的婚礼。古时的婚礼仪式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有时要持续两三天。近代婚礼多为三天,大典之前的一天,女家派人来“铺房”或“暖屋”;中间的一天是迎亲日,迎来新娘后要拜堂合卺(jǐn,成婚的意思,旧时成婚的一种礼节),这是正式的婚礼大典;次日闹房。有的地方婚礼为两天,有的只有中间的一天。在婚礼正日,从迎娶到闹房,其间的仪俗丰富多彩,达几十种之多。

在迎亲队伍到来之前,还要做许多准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挽面(绞脸)——按照旧式风俗习惯,妇女除非结婚,绝对不可以剃掉脸上的汗毛。唯独在结婚的前夕,也就是在“上头戴髻”之前,才能开始人生第一次的“挽面”。方法是由一名具有“挽面”经验的妇女,手拿一根坚韧的细线,用两手使线呈两角交叉状,紧贴在出嫁女子的脸部,然后用手一弛一张,就可以拔掉脸部的茸毛,使脸部光洁明净。

因为这是一个女孩子一生中的第一次挽面,所以非常慎重,负责挽面的必须是“好命人(北方叫‘全靠人’)”,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俱全的人。因为是第一次“挽面”,所以特称为“开面”(北方叫“开脸”)。“挽面”完毕之后,还要赠送好命人谢礼,接下去是“上头戴髻”。

上头戴髻(上盖头)——就是男女两家各选一个黄道吉日,分别在自宅同时举行。男家是在自宅正庭的中央设一个“五升村”,让新郎坐在上面,面对神佛与祖先的灵位。这时就要请一个“好命人”,从新郎后面给他梳三次头,然后再让他穿上结婚礼服,戴上礼帽,祭拜大公(太上皇)、三界公(三界大帝)、观音佛祖与祖先,祈求结婚后子孙绵延不绝、万世其昌。

女家也要在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来举行这种“上头戴髻”的加冠礼,俗称“上盖头”。唯独女方的加冠礼,要在正庭中央天公炉的下面放一扁平竹篓,然后让女儿面向外坐在一把专用的椅子上,这象征着女方即将离开娘家出嫁,所以才和男方采取相反的方向。女家请来一个“好命人”,给新娘梳好头之后,再插上象征女子成年的发簪(笄)。

梳头插簪的仪式完了,就穿上结婚礼服,戴上“盖头”,向三界公和其他神佛祖先祭拜,然后给父母各敬一杯茶,父母喝完之后,也要祭拜天公及其他诸神佛。

在男家,要赶紧布置新房,选择一个好时辰,才能安放新人用的床铺,并祈求神佛保佑平安,所以特称之为“安床”。其他一切用品也都要新买,屋里屋外更要打扫清洁,大门和房门都贴上对联,门楣上还要挂一块长条红布,上面绣有吉祥的词句。女家也要把房间布置得焕然一新,准备招待祝贺的亲友和迎亲的新郎。

食姐妹桌(与姐妹惜别宴)——女子出嫁,即脱离生身父母之爱,从此就要和兄弟姐妹离别,到另外一个新环境度过一生。

所以在出嫁的当天,姐妹之间不胜依依之情,而特别举行一次惜别宴,称之“食姐妹桌”,兄弟姐妹在席间说些吉利话,祝福这位出嫁的新人婚姻美满。

惜别宴完了之后,新娘就要进入化妆室,开始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次化妆,并且在穿上结婚礼服戴上盖头后,回到闺房,静候男家的亲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