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3105200000010

第10章 丧葬老风俗(1)

丧之礼俗

临终

搬铺

病重临危之时,则将病人由卧房移至正庭中临时铺设的板床上,称“搬铺”。凡男人或女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的,谓之寿终,而依古礼,男移正寝,女移内寝。男移正庭右侧,女移左侧。移至正庭,认为死者能在家屋中最好的地方死得安定。俗信死者在睡床上死,冥魂将被吊在床上,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虽不移正庭,也要移至床前地上。家有长辈,亦不移正庭而移侧屋。凡被搬铺者,已知将离人世,召唤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此谓“分手尾钱”,嘱家人预备办理后事。

竖魂帛

人死后,死者身上盖“水被”(白布中央缝红绸的被布),以银纸或石头为枕,并在死者脚边供“脚尾饭”(米饭一碗,饭上置鸭蛋一个并插筷子一双),烧银纸与香烛,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费,并照明其行路。另外用厚纸或白布,在上面写上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做“魂帛”暂代牌位,供于正庭一角,燃烛烧香,谓之“竖魂帛”。又取下庭中天公炉,用布遮盖神明。祖先灵位,待纳棺后始复原状。又将碗器击破其一,门联上斜贴白纸条,烧纸制的小轿,门前置香案等,借以对天奉告。

开魂路

至弥留状态或死亡后,即请道僧诵经“开魂路”,由道僧制“幡子”,男的用绿色,女的用黄色,三四尺长白布,上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将之悬于有叶竹枝,葬仪时由丧主家执幡子,作为领先标志,除灵时烧掉。

乞水

人死后,家人穿孝服,往河边“乞水”。即掷签,以铜币投于水中,作为买水之意。水乞回后,用竹端夹白布沾之,由父母双全的“好命人”以此水拭净死者,或仿作其状以为一种仪式。

套衫

继而为死者剃头挽发及穿寿衣,称“张穿”,将使用的栉具折断,一片丢弃于路上,一片留放在棺内。为死者所穿的寿衣,古时按贵贱之别,穿以三重、五重、七重等,而寿衣是在死者生前寿辰时由其儿女赠制的,女寿衣即用婚嫁时穿服的“白衣衫,白布裙”。寿衣,男需用裤二条,女需用裙三条。给死者穿的内衣俗称“贴肉绫”,系指丝质柔软白绫,共有衬衣、衬裤、袜三件,由孝女负担。“张穿”以前,过去有“套衫”礼仪。所谓“套衫”,即由丧主先套穿寿衣的仪式。通常在正庭或门庭放一竹篾编制的扁平器物,内放一只低椅,丧主穿履戴笠,立在椅上,手持麻绳伸直两侧,由另一人与其相对,将寿衣一重一重穿套在丧主双手上,丧主即用麻绳将其系结,然后脱手则成全套。再做秤量状,并口中念寿衣为儿孙赠制的吉祥套语。

抽寿

“套衫”仪式后,还有“抽寿”之俗。即寿主及家人均食面条(寿面)煮乌糖或红糖。糖原用于吉事,丧事用糖是以此假借化凶为吉。之所以抽寿,是由于民间认为死者年岁可添加到子孙寿命上,为吉兆。

哭路头

人死亡以后,全家遗族围在死者身边号哭恸哀。未死时严禁在病者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嫁出去的女儿,接到讣音,随即回家。其时沿途号哭称“哭路头”

,由家人接进家中,随之哀号更为凄绝。其哀词有如“我父哟兮,亦无可加食(不肯多活)十年八年,可来成子成儿啊,我父哟兮”之类,无不剔人心窝。

报外祖

母死,报丧于外祖称“报外祖”。其时因随带白布赴之,也称“报白”。外祖至丧家,子女跪下迎接,称“接外祖”。此时,外祖对于亲生儿女之死因查明详备,偶或认为子女疏忽,应加咎责,即举手执木杖打骂,毫不容赦,足见外祖对丧家权限极大。外祖未往丧家,可由其余外戚代替其事。母死,按其生家母舅母妗,称“接外家”

,或称“接外客”。届时,丧家门前排桌,其桌裙反面结之,桌上虽放置烛台香炉,却不燃之,孝男等跪而接。奔丧外家则掀开桌裙一角于桌上,而入丧家。没有外祖的,要由舅父舅母来行事。待外家入丧家后,方可入殓。

守铺

死后至纳棺期间,丧主等人全部侍服死者铺侧,称“守铺”。以示孝服。纳棺后,遗族睡在棺旁,作“困棺材”。

埋丧

人死未殓,等到亲朋友前往悼念,称“埋(取音)丧”。即至灵前焚香,丧事限烧香条二枝。亲朋所赠,称“送礼敬”,多是挽联、挽帏、大银烛、糕仔封(即用白纸包封的白蜡烛、银纸、糕仔、香条等),以此吊丧。

买寿板

即买棺木,避言买棺材,而称“买大厝(大厦)”、“买寿板”,以取吉祥。运棺途上,过桥及十字路处,需留置银纸及红布一条,称“放纸”,举行仪式时亦要放纸。棺木运回后烧金纸“接棺”,奉放庭中。

围库钱

接棺后,举行“围库钱”的礼仪。库钱或称“随身库”,即冥币,是由遗族焚烧库钱及纸制库官库吏。所焚化的库钱灰,日后埋入墓畔。“围库钱”须多烧,此为寄托死者转交早前亡故的其他家族,此称“寄库”。

挂孝

丧家在门柱上挂“挂孝”帖用的白纸,亡父贴斜左,亡母贴斜右。门外另贴“讣白”,书明卒者姓名生卒年月日时。

入殓

入殓指置死者于正庭一二日,请道士择定时刻,将尸体纳入棺内。

辞生

纳棺前,备12种菜碗供祭死者,称“辞生”。此为对死者表示告别。

菜供好后,由道士取各种食料作给食之状,口念吉祥之句。

放手尾钱

入殓前有“放手尾钱”(留身后钱财)之俗。俗谓“入手尾钱,富贵万年”,认为死者身后有钱留存子孙为吉兆。于纳棺前预先在死者袖中置120枚铜钱,而将其倒入容器。然后取出分与子孙,系于各人手上,称“结手尾钱”。死者临死“分手尾钱”或“分手尾物”,其意相同。分得遗物如金饰、衣服、钱币等,子孙均极为珍重。

割阄

丧俗中有“割阄”之俗,即以长麻丝一端系于死者身上,另一端则由遗族各执其一段,而由道士念吉句,将丝一一斩断,然后各人将手中麻丝包入银纸烧掉。民间认为这样可与死魂断绝来往,以免此后死魂缠扰。

洗净

丧事中,道士在一盆水中放黑麻油,丧家每人用指头沾濡此水于眉下处,称曰“洗净”,意为洁净。纳棺、出葬、做功德时,均有此俗。

收鸟

纳棺,请道士供祭,俗曰“收鸟”。收鸟后,始正式盖棺。移尸入棺前,先于棺底棺侧填满银纸库银等冥币金器类。纳棺后棺上盖“水被”,再盖以“掩身幡”

居丧

居丧指遗族自从死者断气时开始服丧,称曰“居丧”。死者的亲族须脱冠履,披发跳足。妇人则脱去身上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子不穿皮鞋,不着华服。男女各依其轻重,穿孝服,戴麻冠。居丧之孝子禁理发,夫妇不能同房,禁会宾友、赴宴、参拜寺庙等。此类居丧之俗,尤以殓葬以前为严格,以后直至“除灵”仍遵守它,以昭孝道。

孝服

服丧的孝服如下:

麻——麻布,子女、儿媳、长孙用之。

萱——萱布,孙、甥、侄用之。

浅——浅布,曾孙及其同辈用之。

黄——黄布,玄孙及其同辈用之。

红——红布,直系玄孙之儿子用之。丧事用红暗示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孙,含有引为荣誉之意。

白——白布,与死者同辈及外亲用之。略式者仅以白布附于衣上,正式者穿白长衫戴白帽。

孝帽——大人戴“草箍”(丧布圈以藁绳者),孩儿带“包”(丧布折成帽状)。孝鞋,男用草鞋,女用布鞋,上缝丧布。

戴孝

由于孝的轻重不同,男分白蓝青黄四色,用绒线折缝小球佩之。男佩左腕,女结头发。待至“除灵”后依次换其颜色,由“粗孝”换为“幼孝”,此称“换孝”

。服父母之孝,古时至百日,须服麻布衣而不斩衰,不剃发。等到过百日,开始剃发。用麻布条扎腕,至七旬换白布条,至百日“脱孝”。女儿嫁出的,其戴孝方式多以“手尾钱”寄于生家灵桌上,限于归宁致祭时,始带之。

麻灯

丧用灯类统称“麻灯”,有下列各种:

大门灯——圆型白地蓝字,前后两面书写宋体“大门”两字,悬檐下大门正中。

柑灯——柑橘型白地蓝字。男写“乡饮大宾”,女写“孺人”,悬大门灯两侧。出殡时,持行前面。

孝灯——圆锥型白地蓝字,前面写“几代大父(母)”,后面写姓字。视死者代数,以白红蓝布及麻布,折其层数烧之。人死则多加一代算,由此无孙者书为三代,有孙者书为四代。此灯悬于柑灯之次。出殡时,随行魂轿两侧。

红灯——小型红地无字,或称“小孝红灯”。出殡时,遗族各持其一。

富贵灯——小型,书有红色条,中写“富贵春”三字,用于葬列后面及陪墓。

麻灯——因用竹托之,亦称“托灯”。又用红灯象征求吉祥,蓝灯在前,红灯在后,取逢凶化吉之意。

葬之礼俗

埋葬

过去民间埋葬多采用土葬,埋葬由择日师择定日时进行。

出山

即出殡,其仪式如下:

转棺——将棺木移出门外。

起棺材头——或称“起车头”,备牲醴供祭跪拜。此时丧主跪在桌下,答礼外祖、女婿、孙婿之跪拜。另有礼生主持礼仪,代读祭文。祭文读至未句“呜呼哀哉,尚飨”,献吊祭文者须行三跪九拜,俗称其状为“喷土粉”,丧主须在背后“随拜”。

封钉——将棺盖盖在棺木上,四端各打长钉一支。封钉时,道士念吉句如下:

一点东方甲乙木,子孙代代居福禄。

二点南方丙丁火,子孙代代发家伙。

三点西方庚辛金,子孙代代发万金。

四点北方壬癸水,子孙代代大富贵。

五点中央戊己土,子孙寿元如彭祖。

旋棺——由道士领导,孝男孝妇围行棺侧转三次。

绞棺——以担具缚棺,棺上盖棺罩。

哭棺材头——出棺前,丧家妇女身穿丧服倚棺而哭,俗称“哭棺材头”。

吊祭

“起棺材头”时,外祖女婿等供牲醴:“吊祭”。对此,丧家视其费用答以比之多额的回礼。

发引

吊祭后,丧葬行列开始起行,此曰“发引”。其丧葬行列如下:

草龙——稻叶束如龙形,焚其端,使有烟。

铭旗——写故人姓名的白旗。

孝灯——灯上,第三代人绕以麻布,第四代人绕以浅黄色布,五代者绕以黄布,正五代者绕以红布。以实际代数加一代表示孝灯代数,而灯上写“大父几代”、“大母几代”等字样,由嫡系子孙举之。

吉灯——上写字姓来源如颖川、南陈、太原等字,或者“百子千孙”等字。

放生笼——往笼中放活龟活鸟,后则放鸽子,至墓地放生。

铭旌——指由女婿孙婿赠吊者。挽轴、花环、艺阁等,多排二十四孝、三藏取经等故事场面。

香亭——轿亭,内置香炉。

像亭——内置故人遗像。

魂轿——内置五升米案,案中安置牌位,魂帛,并放五谷种子、铜币、铁钉等,以象征五谷丰盛、子孙昌荣。

纸轿——内置纸制魂身,由子孙抬杠。

鼓吹——南北管、西乐等大小乐队。

灵枢——由孝男沿途哀号,跟随其侧。棺,通常为8~16人,亦有32~64人,雇人或由宗亲、结拜抬之。

遗族——妇女则由一人在前领头,用长布条拽行之,其后行者各手执其布条,沿途号哭而行。

道僧、金童玉女——指装扮成伴随死者升天之男女天使。

吊祭者——即送葬者。往时,亲戚头扎“白头布”,朋友左腕扎白布会葬,今多以丧徽戴在胸前。葬列行至一小段,丧主即“谢步”,婉谢其送行,并以面巾手帕等答谢。葬列多极、盛大、庄严,为此倾家荡产者时有所闻。

排路祭

丧葬途上有“排路葬”之俗。此为其亲戚故旧或受恩于故人的人,为答谢其生前恩德,特于葬列行途上供办香案供祭。对此乃由丧主以白布金品作为答礼。

落葬

埋葬时,先将棺材置墓前,哀哭一番,然后由僧道诵经,又在棺木上穿气孔,即“放栓”,以便棺内尸体与地下土气相通。然后,由土工在场内安棺,而由丧主动土埋之。

点主

埋后另有“点主”之俗,以求子孙吉运。多由学者官人充为“点主官”,在“神主”(灵牌)上点朱,继而在朱点上点墨。用后的朱笔掷向太阳方向,墨笔留之。

近主

落丧后,由道僧或地坦师将木盒内五谷种子播于墓地上,以期五谷丰登,亦为多子多孙的象征。然后取墓土一块放入盘中,连同留存的少量五谷种子,由长孙乘“魂轿”带回,此称“返主”。其时,长孙脱丧服而改穿浅黄长衣,表示“返主”为古事。

竖灵

“返主”回家后,设灵位于庭旁,称“竖灵”或称“安灵”。也有由“糊纸店”装置孝堂的,俗称“结影坛”。坛的背景为神桌,正壁贴以白纸,白纸四边分贴蓝色剪纸的蝙蝠图样,白纸正中又贴圆形图纹。坛前顶桌正中祀置魂身(仿制死者之纸像)、魂帛(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者,置于魂身前面),两旁并置纸制之男女仆婢各一,金童玉女纸像、幛幡,下桌置香炉灵烛等祭具。坛后排放灵桌,桌上放油灯,桌下放竹凳,凳上置死者衣服鞋袜。影坛于旬祭期满“除灵”时撤除,而往时多将撤除的灵桌弃于郊外。

孝饭

丧家妇女自收殓时起至除灵日止,每日早晚两次在灵前哭泣,俗称“叫起叫困”,即藉以哭醒其起床与入睡。同时并在灵前晨夕供膳祭之,称“孝饭”,祭至除灵之日。惟逢七日,因属于鬼日,所以废弃。还有因到除灵日时间过久,所以在“五旬”以后改为“寄饭”,平日以新米供奉于灵桌,以代替每日二次孝饭之烦。

巡山

葬后一两日丧主穿孝服到墓地参拜,并察看埋葬后的情形,称“巡山”,或称“巡灰”,同时拜谢后土,而举行“完坟”(坟墓竣工)之仪。富家另择吉日完坟。此后每年清明节前后十日间,均往扫墓。

做旬

做旬是指出葬后,除每日朝夕“孝饭”外,另每隔七日旬祭一次,称“做旬”。其各旬旬祭情形如下:

头旬

第七日称“头旬”,或称“头七”。民间认为死者直到此日开始自己死亡,其亡灵将归宅哀哭。为此,丧家要于亡魂归宅以前,即于当日午夜以后,开始号哭。

而至正午,请僧在灵前诵经“开魂路”。道僧举行法忏,多设法坛于葬家(一、三、五、七旬的大旬均设之)。坛中系三宝佛,左右系十八地狱图,丧家遗族随僧道献敬。二、四、六旬为小旬,奠祭从略。

三旬

或称“某子(女儿)旬”,嫁出女儿需于当日回家祭奠,故有此称,中等以上家庭举行“做功德”,系由嫁出去的女儿及女婿备办丰富祭品至岳家致祭。其仪式为:先由僧道诵经,继由礼生司仪,女婿致祭读祭文等,仪式极隆重。当夜,丧家设宴酬谢。做功德,为期一昼夜,也有做二三日的。如果逢五旬、七旬等大旬,也做功德。

做功德之后,有时还做“弄铙”,类似技艺表演。做功德时,或另在灵前由道士举行“打虎炼变”“目莲救母”两出节目。前一出扮演一行者为寻觅吉地安葬,途上逢猛虎,经与之搏斗,虎终于为孝恩感动,放其通过。后一出演目莲上人设法救出其母在地狱受苦。均为宣扬孝道。

五旬

由孙女侄女致祭,因而称“查某孙(侄)女旬”。

七旬

即尾旬,俗称“做尾日”。尾旬除“做功德”奠祭,入夜有“烧灵厝”之俗。灵厝为纸竹所扎,并焚烧,以供死者在冥界居住之用。

丧家的纸制饰物还有“二十四孝山”,即将二十四孝的故事场面,悬于大门上。大门两侧又由出嫁女儿赠制“金银”为装饰,类此均为答谢死者之亲恩。

旬祭多者做至十一旬,关于祭日期,俗谓“死人快过日”,因此一旬缩短为七日,且初旬以后又以六日为一旬,由此七旬原为七七四十九日,习惯则做旬四十三日。惟有上寿者仍按照四十九日为尾旬。民间又俗称“死人无闰日”,其周年忌,均以实日即包括闰月于其内计算。

除灵

于尾旬或“做百日”、“做封年”时“除灵”撤灵桌。古俗,除灵次日丧家妇女换穿素衣,至寺庙行香后,始准回家省亲,称“行圆”,盖视丧中为不吉祥。丧中,丧家邻右门上悬红布,以示其为安康之家。

换孝

戴孝至“做百日”或“推灵(除灵)”安位后,则由“粗孝”更换为“幼孝”,此称“换孝”,而于“做封年”(一周年忌)、“合垆”(合祀于祖先位牌)后,开始“脱孝”。戴孝期日,丧家年节概不作糕粽类,反由亲戚馈赠。

千奇百怪的葬礼

人逝世以后,到底怎么处置,中国传统做法是土葬。当然也有水葬等其他方式。今天,土葬也仍保留着,但随着国家丧葬政策的影响,火葬已开始普及。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人们都将选择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埋入土中,筑坟树碑,永驻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