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311100000019

第19章 大津巴布韦遗址—受敬仰的石头城

英文名:Archaeological Site of Great Zimbabwe

所属地:津巴布韦共和国

年代:公元4世纪-公元16世纪初

发现时间:1871年

1871 年,德国人卡尔·莫克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他将这里与《圣经》中关于示巴女王的记载联系了起来:公元前10世纪中叶的某一天,一位神秘的异国君主——示巴女王带着香料、宝石和金子前来拜会所罗门王,所罗门王盛情款待她。

当这个德国人发现这个宏伟的遗址时,他确信自己进入了“女王示巴的黄金国”。他这一发现吸引了大量考古者和冒险家来到这里,从此,大津巴布韦被掠夺破坏的辛酸史拉开了序幕。

“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受敬仰的石头城”。在公元13-15世纪,它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它位于津巴布韦的马斯温戈省,距首都哈拉雷250公里,总面积达720公顷。城市由90多万块花岗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黏合物,至今仍异常坚固。

大津巴布韦分山顶建筑、山下石廓和谷地建筑三个部分。谷地建筑是大臣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住所,出土过许多著名文物,如“津巴布韦鸟”石雕,津巴布韦国徽、钱币上都有此“鸟”图案。

据考古推测,大津巴布韦是新石器时期和早铁器时期班图人活动的遗迹,它证明了南部非洲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黑人文明。后来在南部非洲其他地区陆续发现的同类石砌建筑物和古文物等古代文化遗迹,都以大津巴布韦为代表,被称作“津巴布韦文化”。

大津巴布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远近闻名的贸易中心。这里出土的珍贵文物,如西班牙银器及精美的中国瓷器、葡萄牙瓷器,都充分证明了大津巴布韦曾与其他国家有过广泛的世界性贸易往来。但在公元16世纪初,大津巴布韦国家突然瓦解,大津巴布韦文化也随之走向衰落。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本特对卡尔莫克发现的大津巴布韦遗址进行系统发掘。本特原本期待找到津巴布韦与古代外来文化联系的证据,但出土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是非洲人的遗物,本特未受过考古专业训练,又缺乏实地考古经验,因此大津巴布韦的首次发掘破坏了遗址中不少地层学资料。1902年5月,殖民政府任命理查德·霍尔为“大津巴布韦博物馆馆长”,再次进行发掘。可是没有考古训练的霍尔推断错误,将一些遗址3-5尺厚的文化遗存全部搬离现场。直至1905年,遗址才第一次由专业考古人员进行科学探索。1929年,知名女考古学家卡顿·汤普森应邀发掘,收获颇丰。1958年,殖民政府主持进行了最后一次挖掘,对包括大津巴布韦遗址在内的几个石头建筑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

大津巴布韦古城遗址是个不可多得的风景秀丽的考古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分为内城和卫城两个部分。卫城建于高约700米的山顶上,城墙全长244米,高达15米。从卫城上向下俯瞰,在内城和卫城之间是一片开阔的谷地,谷地上有一些零星低矮的石头建筑。卫城入口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阶梯,台阶由大圆石和峭壁中间修凿而成。卫城顺山势走向建造,聪明能干的石匠凭借熟练的技巧,将山上天然的岩石和用花岗岩砌成的石块砌成一座完美缝合的建筑杰作,其中有一段城墙还筑在大自然造就的岩石山嘴上,颇为壮观。考古学家认为卫城用来保卫大围场中的王城。城中短小的围墙,将城内的建筑物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小块,彼此间的通道错综复杂,初入者会觉得如入迷津。考古证明,城堡分为两大部分,东面是国王的住地和政治中心,西面是宗教中心和国王的祭祀处。

大围场是一座椭圆形的城堡,背靠山崖。城墙周长240米,高10米,底厚5米,顶厚25米。城区面积4600平方米,外城之内有内城,内城呈半圆形,周长90米。据计算,两道城墙共用去石料18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90层的摩天大楼所用的材料。城中最显眼的建筑是一座圆锥形实心塔,高15米,可能是当年王室用以祭祀的膜拜物。那些互相紧密连接而又相对独立的房舍可能是国王和后妃的住房、随员的居室、神庙、仓库、厨房等。各座建筑均以石铺的曲径相通,墙体的通口和门户是用大条花岗石构筑的。也有非洲学者认为,大围场是国王的“三宫六院”,是后妃们的住所,而不是历来所说的王城,真正的王宫在山顶的城堡内。

在大围场和卫城周围没有发现太大的建筑物遗址,但这片开阔地内墙基纵横,设有住宅、酿酒作坊、货栈、商店、铁矿坑、炼铁炉、水井,附近还有水渠、梯田的遗迹。在一个货栈仓库遗址,还发现了中国的瓷器、近东的陶瓮、阿拉伯的玻璃和金器、印度佛教的念珠。这些出土文物足以证明这是一个“平民区”。奴隶、工匠、商人和其他王室的服务人员,都住在这里的简陋房舍中,作为供养城堡、大围场内的王室贵族的后勤队伍。

在大津巴布韦,砌石工艺的质量非同一般,椭圆形围场东北部的那堵墙总是惹人注目。此墙高91,底部厚度为49米,“之”字形的顶部结构沿着长达244米的圆形围墙延续近60英尺。熟练的石匠首先需要将花岗岩修凿成形,然后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堆砌起来,将墙中心部分的碎石堆围住。这堵外墙以及围场内庙宇的内墙都建成曲线形状,至今难以知晓这些内墙和通道的现实功用,不过围场和其中的庙宇是没有屋顶的。

同样,围场内的石头圆锥塔的作用也无从得知。这实心的圆锥塔上也有“之”字形的结构。那些卫城矗立在高达27米的悬崖上,其入口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阶梯,阶梯的台阶由大圆石和峭壁中间修凿而成。卫城外亦有一排城墙,一条宽4米的走道一直通向城墙的顶部,在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就矗立着一块巨石。

“弯弯曲曲的走道和过于复杂的防御工事是卫城最显著的特征……这是我有幸见过的最为神秘、最为复杂的建筑结构。”探险家西奥多·贝特看了卫城发此感叹。因此,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大津巴布韦依然保有不变质的神秘感,期待着人们追寻它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