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职工减压手册
3114800000002

第2章 如何减轻职业的压力(1)

1.职业压力的表现是什么

职业压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从事的职业带来的。比如航空飞行、化学工业等一些容易对肌体乃至生命造成伤害的工种,这种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使人常常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另一类是能力和技能方面的。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出色,技高一筹,比如:医生的希望是治好病人;经理则希望自己管理有方。但如果你发挥了所有的技能,应有的能力也发挥到了极限,却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不好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

2.如何预防职业心理枯竭

作为一名现代职工,职场的压力处处可见,在追求成功和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阻力和困扰,以及方方面面的压力,比如来自领导、同事、下属、客户、家庭等等各个方面。在与这些压力的对抗中,我们可能会暴露出自己本性中脆弱的一面,就如雏燕欲飞前那无力扇动的柔弱翅膀,又如幼蝉脱壳前那包围自身的束缚,这一切都在无声无患中慢慢地消磨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能够就此沉沦吗?不能,绝对不能!

职业心理枯竭是心理枯竭现象中的一种,心理枯竭是由于持续的巨大压力产生的现象,它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职业心理枯竭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工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3.职业情绪疲惫的表现有哪些

情绪疲惫时可有下列表现:

(1)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

(2)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3)身心症状: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

(4)滥用药物、酗酒、过度抽烟等。

(5)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6)情绪烦躁、易怒、责备迁怒于他人。

(7)悲观沮丧、抑郁、无助与无望。

(8)冷漠麻木、无情。

(9)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关怀他人。

国内外对职工的研究结果显示,情绪问题是困扰职工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衰竭是心理枯竭的凸现特征。2004年我们对135名银行职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水平低于身体健康水平,其中情绪疲惫较为明显,工作满意度低,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中国有35.54%的职工表现出“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

4.警惕职业心理枯竭的危害

人们说,现在经常开“三会”:老年人的祝寿会,青年人的欢送会,中年人的追悼会。这其中反映出了职业枯竭威逼人们的身心健康。

心理枯竭的后果毋庸置疑,表现为对个体、对组织的双重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枯竭不会立刻致死,但可能使人早衰早亡,近些年愈演愈烈的“过劳死”现象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心理过劳会导致身体过劳,而心理过劳比身体过劳更具杀伤力。上海社科院的(社会科学报)公布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的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

因此,提前对心理枯竭有所预警,并做好准备,减少健康负债是十分重要的。

职工心理枯竭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导致人际冲突加剧,甚至家庭关系破裂

情绪枯竭会危及人际关系、破坏良好的工作与家庭氛围。职业心理枯竭的人容易对他人的行为做负面解释,对同事、配偶的言行产生多疑与敌意,攻击性行为增多,讽刺、挖苦、指责别人,甚至打骂孩子与配偶,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另外,一些“工作过于投入”的职业心理枯竭者,每日会将工作和工作烦恼带回到家庭中来,会出现社会角色不清,将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混淆,出现领导角色与丈夫、父亲角色同一,将老师角色与母亲角色混同,失去了家庭的温馨。

降低工作效能,甚至转岗、离职

职业心理枯竭可能会使人失去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中断职业生涯。认知枯竭、情绪枯竭、价值衰落等都会影响工作状态,使职业人无法满足工作的要求,工作效率降低,不能胜任工作,自我评价和工作评价下降,甚至出现逃避工作的心态,每天早上醒来就害怕面对一天的工作,不愿上班,最后导致离职,或者因为工作效率降低、职业道德下降、做事差错不断,而被调岗、降级使用,甚至导致失业。

降低工作士气,甚至破坏组织氛围

职业心理枯竭具有传染的特征,当领导出现职业心理枯竭时,会对下属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当员工出现职业心理枯竭时,会对同事产生消极影响,从而破坏整个职业团体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被破坏,就会影响大家的工作士气,瓦解团队,降低凝聚力,进而产生整体工作质量下降,危及公司声誉与生存。

5.职业心理倦怠的主要表现

职业心理倦怠有如下表现:

(1)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评价下降。

(2)怀疑自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感到无能和失败、退缩,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缺勤。

(3)离职倾向加剧,甚至转行。

据调查,现代职工工作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其中,职业倦怠是部分原因。拒中国职场焦虑调查报告:在1442名女性中,3731%有荒废感,26.28%是得过且过,凑合着过”,3481%是“有所收获”。25岁以下男性的荒废感极强的占到44%,25岁以上的男性有45.36%认为“有所收获”。高学历者的收获感高。1~2年者有38.21%有荒废感,3~5年者为24.83%。普通员工荒废感高(64.57%),其次是中层管理者(19.46%)。

6.职业人际冷漠的表现

当职工对职业人际关系产生了冷漠的情绪时会出现以下情况。

(1)以一种极其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

(2)对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满批判性。

(3)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

(4)在心理和身体上疏离他人,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

(5)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作为一名企业职业应积极去克制、缓解这种不健康的职业心理。

7.职业心理极端指的是什么

职工的职业心理走向极端是十分危险的,其表现如下:

(1)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打骂无辜的人。

(2)出现自残行为,极端的枯竭状态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2002年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工作压力而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撇下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这是她在一份遗书中的一段话:“这学期,我不知道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心里很难受。作为教师,感觉压力太大,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8.怎样消除职工的“亚健康”状态

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人们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然而,如何持久地、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和工作绝非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曾有过精力不济、情绪低迷、失眠多虑的生活经历,有些人甚至是经常性地反复发生这种现象。这就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日益关注的医学界提出的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那么,对于“亚健康”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为此,医学专家提出了简便而行之有效的应对良策。其中,全面而合理的膳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须保证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能必需的营养物质,一样也不少。同时,还应当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膳食倾向:一是食物营养和热量过剩;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节食,以致食物中某些营养素和热量不足。这两种错误足以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具体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的能量,工作量大者则需要2000卡路里的热量,不断补充营养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

因为脂类是大脑活动所必需的,缺乏脂类会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但若食用过多,则会使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而且长期累积就形成脂肪。维生素作用巨大,不可缺乏。从事文字工作或经常操作电脑者容易眼肌疲劳,视力下降,维生素A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可通过多吃鱼肉、猪肝、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来补充;经常在办公室的人,日晒机会少,容易缺乏维生素D,需多吃海鱼、鸡肝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而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应尽可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补钙和安神

工作中为了避免上火、发怒、争吵等情绪,饮食中可以有意识地多吃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研究表明,钙具有防止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发生的镇静作用。

及时而恰当的生活调理

现代职工少不了应酬,饭店的食品美味诱人,但往往碳水化合物过高,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相对不足,常在外就餐者应注意生活调节,平时应多吃一些瓜果蔬菜以及豆制品、海带、紫菜等。

认识和利用碱性食物的抗疲劳作用

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乳酸、丙酮就会蓄积过多,造成人体体液呈偏酸性,使人有疲劳感。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可有意多吃以西瓜、桃、李、杏、荔枝、哈密瓜、樱桃、草莓等水果为主的碱性食物。

及时的心理调节

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是所有事业有成者的标志。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有痛苦和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心理调节及时维持心理平衡。

认识自己的生理周期

人的心理状态和精力充沛程度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有高有低。大多数人在午后达到精力的高峰,但也不乏个人差异。不妨测定(连续记录)自己一天的心理状态,清醒程度和对事物反应的敏捷度,找出自己的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动。

获得心理医生的帮助

由心理医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学测试,不仅是一种直接的治疗,而且能增加心理承受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调整与休息

持续而高强度的快节奏生活难免令人不堪承受,疲劳、头痛、失眠等不适症接踵而至,这些信号提醒你机体已经超负荷运转,该进行调整与休息劳逸结合。

重视运动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静坐,完全放松全身的肌肉,去掉头脑中的一切杂念,将意念集中在丹田,可以充分利用意念调整全身的脏器活动。到公园里去,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不仅能调节神经,还可以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加深肺部的呼吸,会对体力、脑力、心理等各方面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长时间在办公室坐着工作的人,应该每隔一小时活动一下,可以做简单的保健操,也可以随意活动筋骨,这样,虽然用时不多,却可以有效防止由“静坐”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疾病。

午睡不容忽视

有的公司规定职员必须午睡,以保证工作效率。午睡时间宜在半小时左右,关键是质量。睡时最好能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使身体伸展开来。不要趴在桌上睡,这种体位容易使空气受限,颈项和腰部的肌肉紧张,醒后很不舒服,易发生慢性颈肩病。

9.怎样应对职场的压力

面对忙不完的工作,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职工的压力无处不在,有时因为工作上的小事而心生不满,影响上班心情。这种烦恼若不清除气氛愈来愈僵。所以,有效进行压力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必须直面的现实。现介绍几种员工职场压力应对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放弃无意义的固执

有些人总想能得到一切,而怕失去一点儿,不愿做出任何放弃,这种心理常会使人患得患失,背着沉重的包袱熬过每一天。此时也往往会放大这些困难形成压力。关键是放弃无意义的固执追求,抓住主业大事不放。

坚决不做“全优生”

许多白领做事的标准是完美无缺。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要尽善尽美。当有数不清的工作涌来时,有些工作做到80分就足够了,保证最重要的事得100分才是最要紧的。

勇于做个“挑战者”

有时压力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对某些事情的逃避。但当我们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或者哪怕是走出小小的一步而获得成功,我们都会信心倍增。于是,不妨每天尝试新的工作方法,甚至尝试一些极限运动等,都能帮我们减轻压力。

制订计划表

当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计划表,而且正在逐步实施时,就不会产生无谓的压力。因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计划表是一个很好的“监督者”,它叮嘱我们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软性的压力——只有跳起来才能够得着。当我们心里有底时,也就没有了压力。

通过沟通释放压力

敞开心扉,多与亲朋好友聊天,必要时还可以与领导谈心,当我们将工作中的压力抒发出来的时候,必然得到了对方的关爱、回应和鼓励,甚至会提出很好的建议,这样压力自然就被化解了。

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

每工作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下,从事一些可以娱乐精神和放松身体的活动。从事一些有氧的运动,也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不可或缺的一日三餐

这一条看似不重要,但如果身体状态不好,也会影响情绪,压力和焦虑也会随之而来。因此,不吃早餐的习惯很不好,要戒除。

尝试打破现状

当我们觉得日子一成不变时,应设法改善工作方法和尝试新的工作,我们也可以主动要求多负担一些责任,或者自己去充电,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考虑转调部门,或者换个环境或工作方式等。总之,要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试,但关键还是要保持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和发现未知的心态,永远拥有孩童般的好奇心和热情。

10.高级经理人也得重视职场压力

若说以CEO为代表的高级经理人阶层是职场中压力最大的,恐怕谁也不能否认。2005年9月,年仅38岁的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盛年早逝,曾引起企业界的一片叹息;2004年更是CEO们的“黑色之年”——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麦当劳公司全球董事长吉姆·坎塔卢波等突然离世,无不在全球企业界引起震动。笔者曾与某跨国公司的中国区高级副总裁交谈,聊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时,他无奈地笑笑说,他已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为了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他不得不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没有真正的节假日和休息日,甚至连午休也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