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311500000009

第9章 人性的踯躅8

两地书

唐训华

一亲爱的弟弟:

你好!

此次来信,要请你原谅我的罪过,我对你撒了五年的谎。

这五年中,我时刻都在愧疚,每次写信都想向你吐露真情,但穷困的生活,你的瘫痪在床的嫂嫂,不得不使我一次次向你谎报家情,骗取你的孝心,我真不配当你的哥哥呀!

你每月都给父亲寄来十元赡养费,可是你知道吗?父亲早在五年前就去世了!

现在,由于你知道的原因,我们翻身了,你嫂嫂也得到了彻底治疗,该是对你们披露真情的时候了!

五年中,我用说谎的手段,以死人的名义,索取了你们省吃俭用的六百元血汗钱,现一并寄还给你们,谢谢你们的深情大恩。

你能原谅我吗?没见面的弟媳能原谅我吗?

即颂

大安!

兄上

84年7月1日

二尊敬的兄长:

您好!

读了您的信,我很悲痛,公公早已去世,我做儿媳的未能尽一点孝心,真是愧对公公九泉之下的魂灵。

您是为生活所逼撒了谎,我完全能谅解,可是,您能原谅我的撒谎吗?

为了使老人不至过度悲伤,为了让您一家愉快地生活,我隐瞒了您弟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消息。

寄给你们的钱是您弟弟的抚恤金。现在我手头很宽绰,这六百元钱仍退还给您,请接受。

也请兄长原谅我的罪过。祝贺嫂嫂病体康复!

致礼

弟媳

84年7月7日

经典赏析:

“欺瞒”的美德

周德生

这篇书信体小小说,通篇的情感张力巧妙地悬搁在“欺瞒”这一纽结上,可谓别具一格。在通常的意义中,“欺瞒”是很难被人们作善意的道德接受的,谁会去认同瞒天过海浑水摸鱼不忠诚老实的行为呢?然而,作者却恰恰从两种不同的欺瞒行为中写出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高尚。

兄长在五年中冒领了弟弟寄给父亲的六百元生活费,虽然是为生活所迫,但毕竟是难以启齿的非道德之举。因而,在愧疚不安中度日的兄长欠下了一笔难以偿还的良心债。可以说,任何一个有人格自尊的人都无法背负如此沉重的心理累赘安然自若地生活。所以一旦生活有了转机,兄长便急匆匆地偿还债务,写下了这封悔过的信。兄长的信袒露了事情的真相,合情合理地忏悔了自己悖情悖理的“罪过”。那种痛苦的内疚,真诚的自责,渴望弟弟、弟媳谅解的心情,于善良的倾吐中流溢着恢复人性尊严的愿望。

出人意外的不是弟媳没有苛责或大度谅解了兄长的欺瞒,而是弟媳道出了自己的另一种“欺瞒”:五年来一直没有将丈夫在前线牺牲的消息禀告父兄。这种欺瞒的动机,显然是为求得公公晚年生活的平静与安宁。如果说兄长的欺瞒是一种罪过;那么弟媳的“欺瞒”却是一种奉献、一种美德、一种人性高贵的境界。她忍住巨大的悲痛,默默地奉献自己,赡养老人。那一点点寄出的丈夫的抚恤金深藏着她对丈夫执著的爱,以及将这种爱转化为对老人的持恒的孝敬。难能可贵的是,她的信,只是披露了丈夫牺牲的事实,对自己的境遇不提一字,对兄长的过失没有一句怨言,字里行间充满着体贴、宽容和亲如手足的情谊。

两封家书,道破了两种欺瞒的真相,生动地显示了两种人物性格和两种精神世界,构思之精巧令人赞叹。如果说第一封家书中兄长主动认错,自责自愧的心理,在引动读者情绪波动的同时,导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和对事情进展的注意力,那么,第二封家书中弟媳那替他人着想的善良愿望、那独饮苦酒的牺牲精神和豁达大度的人格力量,就更进一步撞击着读者的心扉,使人在感受一种清新、美好、健全的情操中,走向精神的崇高。虽然没有第三封家书,但读者已被荡漾起来的情绪却自然而然地会去体验兄长见弟媳信后的心情,在广阔的想像空间里咀嚼小说无尽的余味,深化小说应有的题外之意。不因为贫穷而失落掉心中任何宝贵的东西,你就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