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311700000044

第44章 通晓人情 (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谚语

◎?"聪明的人懂得“储存”朋友

卡耐基有这样一位朋友,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却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个很会体贴他人的人,他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只要你说要上他那里玩,他都会表示万分的欢迎,希望你能在他那儿住几天。背地里,无论是多么拮据,内心多么苦恼,他都好像随时在等着你的来临,热情地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为你准备些小礼物、土特产。

无论是多么忙碌,他都不会表现出你的来访对他会是一种麻烦困扰。就连平时最害怕打扰朋友的人,也会常去他那坐坐。他说:“像我这样既无学历,又没财力,更没有人事背景的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在有不足为外人道出的辛苦。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不能不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愉快与益处。”

事实上,以前的他,是孤独的,别人都不想理他、与他往来。他一直忍耐着寂寞,努力奋斗,度过那段日子,而他也就在其中学会了与人交往之道,比如给别人某些方面的益处,别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所谓某些方面的利益,有时是精神方面的,有时是物质方面的,总之,别人得不到益处,是不会来接触他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他也想能成功地做出某些事情来。但是,当他与别人来往的时候,首先就会考虑这个人对自己有什么利用的价值。也许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会比较容易;也许与这个人做朋友,他会教给致富之道;也许这个人会将土地廉价出售给自己,也许会将办公室借给自己。他就是如此这般地,对周围的人怀着期待之心,算计之意,认为与自己接触的人,都会带给自己某些利益。

这两个人在与人交往时的态度上,实在是大相径庭,完全不同,一个是奉献给别人某方面的利益,不然别人是不会与他来往的;另一个则是认为与自己来往的人,可能会带给自己某些方面的利益。

这两个人,前者是首先给别人以益处,所以朋友越来越多,到了自己有求于人的时候,自然不愁孤立无援;而后者则急功近利,不要说能交成多少朋友,即便是有些朋友,到头来也会渐失人心,成为孤家寡人。

卡耐基认为,人要想立足社会、出人头地,千万不能“友”到用时方恨少。不论眼下如何,随时随地广结人缘,先多“储存”些朋友再说。这一种人是最聪明的人。

◎?"循序渐进地结交同行伙伴

布朗先生参加一个社交聚会,交换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见过面,也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因为那位“朋友”名片设计特殊,让他印象深刻,所以记住了他。

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目的,只是和他东聊西聊,好像两人已经很熟了那样。

布朗先生不大高兴,因为他和那个人没有业务关系,而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打电话来聊天,让他有被侵犯的感觉,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以这位“朋友”来看,他有可能对布朗先生的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铺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际交往中的忌讳——操之过急。

拓展人际关系是名利场上的必然行为,但在社会上,有一些法则还是必须注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这个法则为:“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还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则是渐进的,而且是长期的、对方不知不觉的。之所以要“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是因为如下两个原因:

一是每个人有戒心,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对方对你采取的绝对是“关上大门”的自卫姿态,甚至认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绝你的接近,名人、富有或有权势之人,更是如此。

二是每个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求尽快接近对方。也许对方会很快感受到你的热情,而给你热情的回应,可是大部分人都会有自我受到压迫的感觉,因为他还没准备好和你“熟”,他只是痛苦地应付你罢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绝和你碰面了。

“一回生,二回熟”的缺点还不只上面提的两点。因为你急于接近对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为话题,好持续两人交谈的热度,这无疑是暴露自己,若对方不是善类,你岂不是自投罗网吗?

卡耐基认为,在社会上生存,的确需要有人同行,但同行伙伴的获得必须花上一段时间,“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正是最高的指导原则。保持平静的、持续的接触,这样拓展出来的人际关系才是可以信赖的。

◎?"通信比打电话好

卡耐基建议,除了公司研究会和关键人物的介绍之外,另一种培养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书写慕名信函。

包括所谓“关键人物”在内,社会上存在着许许多多卓越人士与有趣之人。因此,不妨平日就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当中择取理想中人,伺机主动发出慕名信函。

一般而言,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即使写信给活跃于媒体的大众人物,那也仅是单纯的慕名信函,而非对等的互通信息。此人收到的类似信函想必为数众多,而你所寄发的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再者,对于事业忙碌的人来说,收到慕名信函或许是一种难以消受的善意困扰吧!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建议各位寄发慕名信函呢?那是因为万一你的来信打动其人之心,或万一他有来信必回的习惯。

不管怎么说,一旦不肯主动发出任何信函,绝对无法导致双方互通信息的契机。

因此姑且一试有必要,尤其当对方是位名人时更需如此。这种情形之下,如果你没什么特殊之处的话,想要期待对方回信或许希望渺茫。不过,假若你以研究会的干事身份邀请对方担任讲师,有了这类名义之后,互通信息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

主张慕名信函有效的另一个理由是,公司研究会或关键人物的介绍,实际上要想直接会面,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以致无法如愿,反观慕名信函的做法,即使和远在天涯的人士也能达到互通信息的目的。

卡耐基由于出书上市或者杂志连载之故,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各地为数不少的读者信函,而且也与其中若干人士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归究其因,一方面固然由于卡耐基以作家身份公开对外发表信息,另一方面也得读者主动来函指教,方才能够达成如此异地神交的机缘。这是光靠公司研究会与关键人物的介绍所无法办到的。

其实普通人只要有心也能朋友满天下。譬如寄信问候旅途中所邂逅之人,或者写信联络远调他方的同事以及学生时代的同窗好友等,这么一来即可不受时空限制拓展个人人际关系。总而言之,要与素昧平生者结缘的话,须以某种形式主动发出信息才行,这点很重要。通信是较好的方式,比通几次电话更具有人情味。

为了拓展人际关系,尽量拥有与各种人交流的机会,并且给予对方某些冲击,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卡耐基建议我们在发信技巧方面的秘诀:

首先要拥有私人名片。现代社会里与人初次见面多半是以交换名片为开端。工作场合使用公司名片固然无妨,但工作外拓展人际关系之际宜应使用私人名片。倘若使用公司名片,会使交谊活动在感觉上仿佛变成工作的延伸,同时对方或许对于你的公司不感兴趣。

其次,要在递信方法和工具方面下功夫。交换名片之后,对于理想中人发出某些信息,这是培养人际关系的第一步。这种场合,采用明信片或信函之类的做法要比打电话来得有效。尤其对方是位社会名人或者繁忙之人时,打电话的做法几乎很难掌握其人行踪,如果不明事理地拼命打电话到对方办公处所,将为对方带来莫大的困扰。相反地,如果利用文书发出信息的话,不但能够确实送达,而且收信者也可等到方便之时再来详加阅读。因此,建议各位尝试制作具有独特风格的个人专用信封以及附带信笺抬头的信纸。

另外,寄发明信片时也不要一味使用市售明信片,不妨特意使用在旅行途中或者美术展里购得的风景图画明信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之外,邮票方面也是一样,姑且舍弃普通邮票而用图案精美的纪念邮票为宜。

兼具信函与电话功能的FAX也可以。卡耐基建议大家不妨花费心思在送信用纸上添附图案什么的,尝试制作个人专用的FAX送信用纸。

还可以发电子邮件给对方,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E-mail更能体现你的别具匠心和时间意识。

◎?"“客套近乎”的诀窍

下面是卡耐基教给我们如何“套近乎”的诀窍,读了以后会使大家受益匪浅。

a多说平常的语言

著名作家丁·马菲说过:“尽量不说意义深远及新奇的话语,而以身旁的琐事为话题作为开端,是促进入际关系成功的钥匙。”

一味用令人吃惊的话,容易使人产生华而不实、锋芒毕露的感觉。受人爱戴与信赖的人,大多并不属于才情焕发,以惊人之语博得他人喜爱的人。

尤其对一个初识者,最好不要刻意显露自己的,宁可让对方认为你是个善良的普通人。因为一开始你就不能与他人处于共同的基础上,对方很难对你产生好感。如果你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b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

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用心了解与利用对方的兴趣爱好,就能缩短双方的距离,而且加深给对方的好感。例如,和中老年人谈健康长寿,和少妇谈孩子和减肥以及大家共同关心的宠物等,即使自己不太了解的人,也可以谈谈新闻、书籍等话题,都能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c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

任何人都有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自傲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说起来也无兴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定使他欣喜,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你与他的关系也会融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