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史学家刘恕,字道原,筠州人。他是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考证历史问题的重要协助者。
当时编写《资治通鉴》,英宗皇帝指定司马光负责,并让他挑选助手。司马光当即回答说:“馆阁中文学之士诚然不少,至于专门精通史学的,据我所知,只有刘恕一个人而已!”司马光首先选中了刘恕,在修史的过程中,凡遇史实纷杂难治之处,多由刘恕处理。
刘恕一生勤奋好学,惜时如金。白天,埋头读书,家里人喊他吃饭,直到饭菜冰凉,他还顾不上吃;夜间,上床之后,仍然思考古往今来的历史问题,往往通宵不眠。
刘恕家境贫寒,阴历十月还穿不上棉衣,自然无钱买书,只得靠借书、抄书来满足自己求学的需要。甚至不远数百里,外出求书借读。
一次,刘恕得悉在亳州作官的学者宋次道,家中藏书丰富,就绕道跑去借阅。宋次道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友人住在家里,办了丰盛的酒席招待他。刘恕却对主人说:“你知道,我并不是为了享受佳肴美酒才跑到你这儿来的。这样大吃大喝,岂不误了我的正事!请把这些酒肴都撤走吧,以后不必客气。”他一进书库,立刻就被琳琅满目的图书迷住了。于是,把门一关,独自边读边抄起来。白天顾不得休息,晚上忘记了睡觉。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把自己所需要的书本全部读完、抄完。临告别的时候,宋次道发现他的双眼都已熬得血红。
刘恕从小聪颖、专心,笃爱史学。13岁时,就从别人那里借来《汉书》、《唐书》阅读。那时的科举考试,不重视历史知识,故一般的读书人对历史几乎茫然无知。而他注重学史,《史记》以下的正史,以至私记杂说、公文案卷,他无所不览;上下数千年的历史事件,也全都了如指掌。
有一天,他和其他一些人陪同司马光去游览万安山,看见山道旁边立着一块古碑,上面写有五代时一些将官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刘恕却能一一说出他们的事迹始末。司马光回去一查验有关史书,果然像刘恕所说的那样。
刘恕晚年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半身不遂,关节疼痛难忍。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让家里人借来有关的书籍,校正、补充自己的著作。终年仅仅47岁。但在这短短的一生中,他除协助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而外,还著有《通鉴外纪》十卷和《五代十国纪年》四十二卷(后者今已不传)。可惜还有一些著作他尚未来得及写完,就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