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3121800000002

第2章 低调处世,人前人后莫张狂(1)

为人处世要低调,切忌成为他人的靶子,毕竟爱出风头,张扬的人总是不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如果你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树敌太多,总有一天会为自己当时的行为而感到后悔!

不要让风头毁了自己

低调的人懂得该出风头时出,不该出风头的时候绝不招摇。毕竟在别人还未把心思说出来之前,就把话说了、把事做了,一时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赞赏,然而长此以往必定会遭他人的怨恨。因此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分内的事。

孟贲是秦武王手下的一名勇士,此人原是齐国人,勇力过人。据说有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两头牛正在相斗,他上前去用手把两头牛分开来。其中一头牛听劝,伏在地上不斗了,另外一头牛还要斗。他大为恼火,左手按住牛头,右手把牛角活生生地拔了出来,这头牛当场毙命。

后来他听说秦武王正在招纳天下勇武之人,于是离开齐国去投奔秦武王。这秦武王也是个勇猛的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见了孟贲自然另眼相看,很快就任命他为大将,与他手下的另外两名勇将乌获和任鄙享受一样的待遇,孟贲也非常以自己的勇力而自豪。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采纳了左丞相甘茂的计策,与魏国建立了秦魏共伐韩国的联盟,而后用计攻占了赵国的军事要地宜阳。秦军占领宜阳后,周都洛阳门户洞开。秦武王大喜,亲自率领任鄙、孟贲等精兵强将要进入洛阳。周天子此时无力抵抗,只好打开城门迎接秦武王进城。

秦武王兵进洛阳后,直奔周室太庙,去观看九鼎,这九个鼎本是当年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贡金(铜)铸成,每个鼎代表一州,共有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贡赋之数,是周朝天命所在的象征。秦武王见了九鼎,大喜过望。当然,他不是喜欢这些铜块,而是垂涎那九鼎所象征的统御天下的权力,这也是秦国历代君主的梦想。秦武王绕着九鼎逐个观看,看到雍州(代表秦国)鼎时,对随行的群臣说:“这鼎有人举起过吗?”

守鼎人赶忙回答:“自从先圣大禹铸成此鼎以来,没有听说也没有见过有人能举起此鼎。这鼎少说也有千斤重,谁能举得起呀!”秦武王听了,撇了撇嘴,回头问任鄙和孟贲:“你们两个,能举起来吗?”任鄙为人向来低调,他知道他的这位主子秦武王自恃勇力惊人,十分好胜,平时就经常和手下的大将斗力,如果此时自己出来举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抢了主子的风头,不会有好果子吃。再说,一旦秦武王真的去举鼎了,万一出了差错,自己就是长了九个脑袋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婉言道:“臣不才,只能举起百斤重的东西。这鼎重千斤,臣不能胜任。”

任鄙这一低调,孟贲心中暗喜,认为表现的机会来了。于是伸出两臂走到鼎前,对秦武王说道:“让臣举举看,若举不起来,大王不要怪罪。”说罢,紧束腰带,挽起双袖,手抓两个鼎耳,大喝一声“起”,只见那鼎离地面半尺高,然后重重地落下,孟贲顿时感到一阵眩晕,站立不稳,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幸好被左右拉住。秦武王看了,禁不住发笑:“卿能把鼎举高地面,寡人难道还不如你吗?”任鄙见秦武王要去举鼎,赶紧上前劝道:“大王乃万乘之躯,不要轻易试力。”

秦武王本来就好与人比力,此时哪里听得进去,卸下锦袍玉带,束紧腰带,大踏步上前。任鄙拉着秦武王苦苦相劝,秦武王生气地说:“你不能举,还不愿意寡人举吗?”任鄙不敢再劝,只好退到一旁。秦武王伸手抓住鼎耳,深吸一口气,丹田用力,大喊一声“起”,鼎被举起半尺,周围一片叫好之声。秦武王得意洋洋,心想:“孟贲只能举离地面,我举起后要移动几步,才能显出高下。”秦武王接着移动左脚,不料右脚独木难支,身子一歪,千斤重的大鼎落地,正好砸到右脚上,秦武王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众人慌忙上前,把鼎搬开,只见秦武王右脚已被压碎,鲜血流了一摊。等到太医赶来,秦武王已不省人事,当晚,秦武王气绝身亡了。

周天子闻报,心中又惊又喜,喜的是这个骄横跋扈的秦王自找死路,惊的是万一秦国以此为借口兴兵讨伐,自己就王位不保了,赶紧亲往哭吊,然后派人把秦武王的灵柩送回咸阳。之后,秦武王异母弟嬴稷登基,即秦昭襄王。秦武王下葬后,老太后也就是秦武王的母亲令人追究责任,查到了孟贲的头上,虽然事情不能全怪孟贲,但为了出气,还是将孟贲五马分尸,诛灭其族。而低调的任鄙却因劝谏有功,升任为汉中太守。

出风头被大多数人看成是很风光的一件事,不过,从孟贲的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出风头是要冒风险的,出多大的风头就要承担多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别人的风头是抢不得的,不要图一时之快,要知道如此为之,危险正在向你靠近!

每个人都不喜欢他人的光芒盖过自己,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如此。

一个很能干的财务部门工作者,为了工作比其他人都要多付出一倍的努力,可是到头来自己却被痛斥了一番。

小娅在一家国有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财务部只有主任、出纳和她3人。主任不管业务,出纳去年才凭关系进来,于是全部门所有的工作几乎都压在了小娅身上。出纳只做现金一块的活计,连最基本的报销都不做,但主任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因为她有靠山。在领导的纵容下,出纳工作极其马虎。相反,小娅做事努力尽心,可到最后总是吃力不讨好。主任有时还会暗示小娅,她对工作太认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于把他架空了吗?

小娅心底里直呼冤枉。主任连电脑都不懂,动不动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堆到她一个人身上,把她累得不行。到头来,却埋怨她太过能干,小娅感到自己简直里外不是人。

现在,主任和出纳都明显地表现出不喜欢小娅,平时两人总是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单单把小娅排除在外,小娅为此郁闷不已。她就这样被同事孤立了起来。

在工作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喜欢你,可能是他不对;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欢你,也许问题就出在你身上。不过对于小娅来说这个问题就有一些难了,小娅对工作兢兢业业,为什么不被主任肯定?其中很可能是她平时有些越级的举动令主任不满。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错了,太过于能干。把部门搞好是主任的事情,作为下属,应当配合上级完成这一目标,而不是干脆代替上级去思考。

没有人会喜欢抢自己风头的人,所以越是聪明有能力,越要表现得处处愚笨,处处小心谨慎,尊重所有的人,绝对不可以显得比别人强。所谓处好同事方能成大事,人脉即钱脉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学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管你多能干,始终不要抢了别人的风头。

低调做人,不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以悲剧收场,无法在社会中生存。

一次,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5岁的小女儿珍妮,给夏令营的小朋友讲故事。盖达尔要为小朋友们讲的是他们所期待听的童话故事《一块石头》。

大礼堂里,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盖达尔讲故事,除了盖达尔的声音,整个礼堂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到。这时,小珍妮却旁若无人地在礼堂里走来走去,偶尔还故意使劲跺跺脚,发出惹人烦的声响,跺完脚后还露出得意的神情,她的举动仿佛在告诉小朋友:“你们看,我是盖达尔的女儿!你们一个个都在听我爸爸讲故事,这些故事我每天都能听到!”

盖达尔看到女儿的行为,停止了讲故事,他突然提高嗓音,严肃大声地说:“那个猖狂的小家伙是谁?请你们把那个不守秩序的小家伙撵出去!她妨碍了大家安静地听故事。”

小珍妮一下子愣住了,她没有想到自己亲爱的爸爸竟然这样说她,她连哭带喊赖着不走,想让爸爸心软,但盖达尔不为所动,坚决要求工作人员把珍妮拉出会场。

之后,盖达尔又继续给孩子们讲故事,故事讲完时,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盖达尔给孩子们讲的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还通过对小珍妮的惩罚,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无论是谁,都不应以优越骄纵,过于张扬。

有功者往往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贪权恋势,殊不知杀身之祸多由此而起。十分功绩,若夸耀吹嘘,则仅剩七分,如果凭着功劳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其至仗势欺人,那么功绩自然又减三分。自明者不管功劳如何卓著,都懂得谦虚谨慎,面对人生荣辱得失,以平常心态视之,当抽身时须抽身。功成而身退,则可垂名万世,若争功夺名,贪爵恋财,忘乎所以,居功自傲,必将招致祸害,最终身败名裂。

清朝名将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识,他于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不久授职翰林院检讨,但是他后来却建功沙场,以武功著称。因为他的卓越才干和英勇气概,年羹尧备受康熙和雍正的赏识,成为清代两朝重臣。康熙在位时,就经常对他破格提拔,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备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被晋升为一等公。

年羹尧自恃功高,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气势凌人。他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的时候,令他们向着北边叩头谢恩,在古代,只有皇帝能这样;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来是属于平级之间的公文,而他却擅称“令谕”,把平级官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而这些都是不合乎朝廷礼仪的越位举动。

一次,年羹尧陪同雍正在京城郊外阅兵,雍正对士兵们说:“大家辛苦了,可以席地而坐。”连下了三道圣谕都没有一个人动,直到年羹尧说:“皇上让大家席地休息。”这时全体士兵才整齐地坐下,盔甲着地声震动山野。雍正觉得很奇怪,年羹尧解释说,将士们长期在外打仗,只知道有将军,哪知道有皇帝?这本身虽然说明年羹尧治军有方,但年羹尧的功高震主,飞扬跋扈,雍正早已产生疑惧。

年羹尧不仅凭着雍正的恩宠而擅作威福,还结党营私,培植私人势力,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他的亲信。此外,他还借用兵之机,虚冒军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当上了直隶道员和署理副将的官职。

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引起了雍正的警觉和极度不满。雍正是自尊心很强的人,年羹尧功高震主,居功擅权,使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恶名,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他几次暗示年羹尧收敛锋芒,遵守臣道,但年羹尧似乎并没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不久之后,风云骤变,弹劾年羹尧的奏章连篇累牍,年羹尧最后被雍正削官夺爵,列大罪92条,赐自尽。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最终命赴黄泉,家破人亡,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叹惋。

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张扬。张扬是许多没有远见的人的共性,他们本来就没有大志向也没有大目标,只是在一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向前奔跑,目的只是想博得众人的喝彩。所以众人的掌声一响便认为达到了人生目标,便想躺在掌声中生活,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不必再奔跑,可以昂头挺胸地在人群中炫耀了。

太张扬的人,没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有了一点点的得意便以为人生的荣耀不过如此。这些人中也有许多有才华的人、有实力的人和有发展前途的人,如果这些人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人,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可他们却往往因为目光短浅而在张扬中夭折。

张扬也可以说是一种误解,一种把暂时的得意看成永久得意的误解,一种把暂时的失意当成永久失意的误解。低调的人明白,这个世上永远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情。

锋芒太露易招祸端

我们看武林小说,从未有什么破不了的绝招,其结局往往是弄刀的刀下死,弄枪的枪下亡,溺死的多是会水的。古来大凡隐士高手,之所以蛰伏龟居、深藏不露,无不饱经风霜、深谙树大招风的道理。所谓“水浅多小虾,潭深藏蛟龙。”名人并非都是高人,高人往往不名。因为他们深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至于显山露水之举,还是多属不知天高地厚所致。现实中越是穷人,往往硬充富有,为的是怕人瞧不起。而身价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富翁出门,却往往好花小钱,怕的就是露富招惹事端。武林间的庸人与高人之间的“显”、“隐”,或许与此理相关。其实,无论官大小、钱多少、水平高低,只要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处事,路再窄也会任君通行。反之,世界虽大,却难免处处碰壁,轻则栽跟头丢人现眼,重则毁了一生。

人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与社会发生着各种联系,其中所需作的最重要的便是顺应社会。所谓顺应社会,实际上就是如何调整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关系,再进一层讲,本质上还是指调节与周围人群间的关系。顺应社会便是要把握尺度,在周围的人群中为自己争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利益而又不至于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坏的印象。周围人群的关系处理不好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终会惨遭淘汰。

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极难的。这不像做一道练习题,也不像去市场买菜。所谓百人百姓,与不同的人交往须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这就自然给人际关系的处理带来许多想不到的意外之事。尤其是当代社会,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虽然卷起洁白的浪花,却也带起了浑浊的泥沙。很难说别人的想法是怎样的,现代人想法则更加封闭与隐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难拔。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希望领导或周围的同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很有才能的人,因而锋芒太露,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有这样一个人,应聘到某公司任职不久,部门经理就对他说:“老弟,我随时准备交班。”说心里话,当时他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经理是自学成才的,知识和修养存在先天不足,而他则是大学毕业,并在外资企业已有五年的工作经验,独立有主见,工作能力强。由于个性率直,在讨论一些工作问题时,他向来直来直去,为此他常与上司发生争执。虽然经理有时对他也有一定的暗示,但他却不以为然。久而久之,经理便渐渐疏远了他,让他渐渐失去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这个人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那就是锋芒太露,虽然他的能力确实超过他的上司,但他不知道领导毕竟是领导。你的能力比上司强,他本就坐立不安了,如果明目张胆地与他对着干,哪怕你是无心的,上司也忍不住会对你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