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雨夜中的凤凰
3123700000010

第10章 探访武昌起义门

我每次坐车经过武昌区首义南路的时候,总会看到一座古城楼,一直都很好奇,想上去看看,但一直无缘登临,甚至连那座古城楼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这对于从小就喜欢探访名胜古迹的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而且还是在自己的家乡武汉。

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不住自己对于那座古城楼的好奇,与熟悉武汉地理的文叔一道,在一个晴空万里的上午来到了这座神秘的古城楼下,一问方知,原来这里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起义门的遗址。

时光倒回去近百年,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驻扎武昌城内紫阳湖畔的清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发难,打死巡哨的排长,并率众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而熊秉坤的名字便也永载中国革命史册。城内外各营士兵听见枪声纷纷响应,迅速控制中和门城楼。他们随即打开城门,迎入驻湖南的炮队、马队等起义部队。炮队入城后,分别在中和门城楼、楚望台、蛇山等地布定炮位,向清湖广总督府猛烈轰击,支援配合其他部队攻克督署,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湖北军政府。因此,中和门在首义胜利后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1912年改为起义门。

感谢与我同来的文叔,因为他从起义门景区一位负责人那里要来了一份《起义门简介》,才有了我上面对于起义门历史比较详尽的概括。

我想,中和门起初的建造者给城门起名为“中和”,应当是取其中正平和之意,希望这座城门可以给统治者带来和平与安宁,而不是战乱与纷争。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座中和门,却成了后来中国历史上“推翻帝制”的标志性建筑,最后甚至连名字也改作了起义门。历史老人就是这样喜欢开玩笑。

我想,孙中山先生真的应该好好感谢那位勇敢的革命党人熊秉坤先生,正是因为熊先生勇敢地打出了革命第一枪,才正式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给予了清政府反动统治致命的一击。它掀起的全国性的革命浪潮,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20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

我和文叔看完了《起义门简介》,满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登上了起义门的城楼。城楼不大,但在周围无数现代建筑的环抱下,这样一座古城楼的确十分打眼,似乎是在孤军奋战,似乎又在诉说着什么,站在古城楼上向外看去,感觉自己的内心在微微的颤抖,在现代与历史中交融,在战争与和平中唏嘘。

城楼现存两门大炮,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代的遗物,抑或是仿制品?文叔用手摸了摸其中的一门炮,说道:“可能是真的。”我未置可否,只是轻轻一笑,心想这两门大炮炮口所朝的方向应该就是当年湖广总督府所在的位置吧。

古楼二层有当年老武昌城的微缩模型,从模型上我看到了一道蛇形的城墙将武昌城圈在了里面,它使我想起了万里长城,但城墙再厚又怎样?再长又如何?我们的万里长城不长吗?不厚吗?却仍然挡不住蛮人的金戈铁马,更何况武昌城面对的是长枪大炮。今天这道城墙因为城区扩建的需要早已拆除,如果还在,一定很壮观,但在现代建筑的包围下,难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也许还是拆除了好吧。

探访临近尾声了,也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了。我和文叔在万丈阳光的照耀下徒步走下了城楼,也从历史的遗迹中回到了现实的大道上。抬头仰望,只见城楼上起义门三字的左下角赫然还刻着三个金黄色的小字:叶剑英。字虽然稍微有些潦草,但一股英雄之气却呼之欲出,也为我们的这次起义门探访之旅打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