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另起一行
3125400000004

第4章 迷惘:新的生命,从四十岁开始(3)

1997年10月,在洪小姐的帮助下,我应聘到了广东的《信息时报》湖北记者站工作,试用期是三个月。年轻的站长应该说是很有经营头脑的,在我艰难地完成了订报、写稿、广告任务后的一天,他找我谈了一次话:“明大姐,你来工作了这段时间,让我看到您是能做事的,现在我要接任《武汉商报》的执行主编,我把您也一起带到武汉商报去,在那里我们会有一番大的作为。”当时我内心充满了感激,因为他没有让我再次下岗,而是很相信我的能力。过了几天,他请我去了他家,亲自做了几个菜招待我这个大姐。他向我诉说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和奋斗的经历,说因为在武汉刚刚购买了房子,现接手武汉商报很缺资金,让我支持他。他提出找我借几万元钱,并答应借款按高出银行的利息付息。听完他一席话,我觉得他是想做事的人,应该支持他。经过几天的思考,为了自己能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我瞒着老公借给他了四万元,在当年这应该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我开始帮着筹办他即将接管的武汉商报一些事务,租写字楼、购新办公桌椅。他是想让武汉商报的人看到他是多么的有实力。

接下来一场闹剧开始了!商委的领导带领武汉商报的二十多个员工来到了我亲自出面租的办公楼,宣布这位执行主编的上任。这位曾经的站长也发表了“充满信心”的就职演说。

会议一结束,他就给我下达了任务:“明大姐,你一定要在近期搞点广告回来。不然第一个月的工资都有困难。”此时我心里在打鼓,可只得硬着头皮去搞了。

所有商场广告全是原来武汉商报员工的地盘,我只能另想办法。恰好,当年王府井商场挺进武汉,我想尽办法去攻克了下来,签到第一笔四万元的广告款合同。那位执行主编真是高兴啊!他对我说:“明大姐您真是帮了大忙了!”他让我第二天就赶快去王府井商场拿回支票进账,好给员工发工资。

第二天拿到支票已是下午四点,我的中文BB机上有两条信息:“明大姐,你拿到支票赶紧回报社。”留言人是那位执行主编。另一条是:“明大姐,您拿到的支票千万不能给现任的执行主编。”留言人是武汉商报的同事、原来我工厂里的同事曾文锋。我感到很纳闷,但我可以判断:一定是出了事!我当时决定:不回报社,揣着支票先回家再说。

人未到家,曾文锋和武汉商报的副社长已等在我家口了。他们告诉我了发生的一切:商委领导明天就会来宣布撤消这位执行主编,说他是空手套白狼,以欺骗的手段,说自己如何有实力和办报能力才取得了商委的信任。所以你拿回的支票不能给他。

这下该我傻眼了!我告诉他们两位:“我还借了他四万元钱啊!”为了能不再次下岗,为了人家能带我到新的武汉商报,为了人家“做事业”,我这是……,此时的我真是欲哭无泪啊!那一晚上我没有合眼,那十来天,我心神不定,茶饭不思。

面对那四万元支票和四万元欠条我想了好久,如何这么巧呢,相同的数字。

第二天上午,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我到武汉商报把支票交给了武汉商报胡社长手里,对胡社长我当时只说了一句话:“这广告款我是以武汉商报工作人员的身份去签的合同,应该交给武汉商报。而我借给他的四万元是我们私人之间的事。”胡社长当时很感动地对我说:“明玲,我们大家在这不长的时间里,看到了你的工作能力和正直的性格,请你留下来继续在武汉商报聘用。”

果真商委的领导又来了,站在宣布他上任的同一个地方,宣布了撤消执行主编的决定,由他带过来的人员全部辞退。那一天,我虽一个人被武汉商报留了下来,心里却实在不好受,原来记者站的人对我白眼,仿佛是我出卖了他们,没有把支票交给那位负责人,而且他还欠着我的四万元啊!发生了这样的事,我还能不能追回这欠款?

老公从我异样的表情里发现了情况,他说:“你这几天情绪低落,一定发生了什么事瞒着我吧?”终于向他哭泣了一切。老公和我哥哥一起找到了欠款当事人,一年后这四万元才全部还清。

其实从内心里,我还是感激那位曾经的记者站站长,他年轻能干、有超前的办报经营思路。没有当年他对我的看重,记者站接纳我、录取试用我,我不会走上广告这个行业,不会有十年媒体广告的经历。他致命的错误是:太急功近利了。当年我们租的办公楼与新建的长江日报大楼遥遥相望,他开会时便说:我们将来要建一座比长报还要高的楼!

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到:万丈高楼平地起,成功只会是属于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我从工厂跌跌撞撞地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毫无设防地上了警醒而生动的第一课。

从1998年2月起,我开始了在武汉商报近一年的打工生涯。那时的我好不自信啊,开会时总是找个角落坐下来,我是唯一的一个应聘的临时工,万分感激武汉商报领导对我的留用,唯恐再次下岗,只有拼命的工作来让大家相信我,相信我虽已是四十有余但还能做点事的下岗女工。

骑着我那辆“二四”的小自行车,我到处跑啊,用广告换回了:青龙香皂、洗洁净、洗衣粉,食用油、化妆品等等,记得武汉商报有个会计曾对我说:“明玲,肉联的那个香肠蛮好吃,你去拉点回啊!”仿佛我可以什么都能拉回来似的。一年下来,我成为武汉商报广告的大户了,现在回想呵,有这样的客户在我手里做过呵:王府井百货、三峡证券、三峡大厦、融兴地产、武汉化工厂、道道全色拉油等等,全是商业系统外的广告。在这个当年发行量不足三万份的小报,我率先做了地产广告,得到武汉商报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我还完成了报社下达的征订发行任务。

那一年在武汉商报,我得到过许多老师的帮助,我只要一提什么想法都会得到编辑老师们的支持,我也在一次次的编前会上得到启发,再次鼓足勇气了去晃回下一个广告。

但那时,我也看到武汉商报的经营机制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它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竞争轨道,更谈不上合理的经营思路和决策,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市场无时不刻在给我们讲述着真理。武汉商报一年,是我起步的一年,虽然它已经没有了,但那些时光和往事不能忘怀,还有那些曾经在一起的比我年长的、年轻的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们,想到他们,更有感激在心田。

(2010年08月06日)

1.6新的生命,从四十岁开始

1998年的年底,是我从工厂走出来的一周年。当时正打算辞去《武汉商报》的工作,到新创刊的《武汉晨报》去自荐。我有感而发,写了下面这篇文章。当时《长江日报》不相识的副刊编辑熊艺同志收到这篇稿子后,还找我谈了一下,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当年的《长江日报》上。一个多月后,我到《武汉晨报》工作,熊艺也从《长江日报》调到武汉晨报工作,成为同事后我才知道,他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分到《长江日报》的,我们在一起共事了两年多。

《四十岁,开始新生活》当时我是这样写的标题,后来编辑熊艺同志以下面这个标题发的稿。

《下岗,人生新起点》

当我手持内退申请,行将离开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的工厂时,心乱如麻、思绪万千:在这里,企业培育了我,而我也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漫步在熟悉的车间、会议厅、食堂、操场,我在向它们作心灵的诀别。在那条引进的生产线上,我曾带领青年突击队义务劳动,创造了最高的班产量,在那个会议大厅里,举行过多次合唱比赛、诗歌朗诵会、女子健美韵律操比赛,而我是这一次次活动的组织者、策划人。在引进国外的生产设备被迫卖掉的那一天,眼看着最后一辆货柜车驰出厂门,我避开人群,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我哭了。此后,我陷入了深深地苦闷之中。

老公宽慰着:“不要着急,我托人给你另找个工作,即使找不到,我也养得活你呵。”哥哥、姐姐送给我了编织机,说要让我忙起来,忘掉愁闷。平日里,老公的信件、电话不断,儿子也时常有同学来电话询问学习情况,唯独没有人找我!我仿佛成了被社会抛弃了的一个多余的人。

夜不能寐,收音机成了我的朋友。去年冬季的一个深夜,得知省电台的《今夜不寂寞》节目组在168信息台里安排了一个谈心栏目,我鼓足勇气,拨通电话,与声音甜美的工号为五号的洪小姐进行了交谈。我向她倾诉内心的苦闷、困惑,主持人开导我,鼓励我走出去。最后,她与我约定,陪我去人才市场。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素不相识的洪小姐领着我走进了人头涌动的人才市场。进场后,她不由分说地将我拉到洗手间,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套美容化妆品,一边给我化妆,一边对我说:“应聘,首先要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从不化妆的我,被这位比我小十多岁的小姐折腾了半天。最后,她拿出镜子,让我瞧瞧自己。她鼓励我说:“你看,比刚才没有化妆前是不是漂亮多了!其实你的轮廓还是很漂亮的。走,我们看看去!”

来到一楼大厅,我们一个点一个点的问询,所有一楼招聘的企业,没有一个愿意要我的。我送给了她一个小礼物,感谢她下了夜班来帮助我,让她快回家休息。在她的坚持下,我们又来到二楼,在一家报社的招聘台前,我停下了脚步,可一看到年龄要求,我的心又凉了。洪小姐看出了我的心思,她从我手中拿过《自荐书》、学历证书以及我以前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走到两位小姐面前要求报名,两位小姐勉强给了我一张登记表……出我意料的是,经过面试等考核,我竟被录取试用。我告诫自己:一切又都从零开始。第一个月正是报刊发行之时,除了完成稿件等任务外,每人需完成一定数额的报纸征订任务。骑着自行车,我走进一家家企业、机关,有时从江岸骑到桥口,只征订到一份报纸,我也非常兴奋,因为不光订了报纸,还以自己的诚恳交了朋友。我毫不忌讳地告诉他们:我是应骋的,希望多帮助。我没有遭到轻视,却得到了更多的理解。试用期间,我不仅完成了稿件任务,并且订报数超过所有报社员工。我以自己的诚实、吃苦精神、敬业爱岗的责任心,得到了新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

感谢应聘机制,我没有了吃“大锅饭”的安全感,将工作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庆幸有写作的业余爱好,使我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新的工作岗位;感谢那一次电话和洪小姐给我的真诚帮助;同时也感谢“四十不惑”之年龄和经历,使我在工作中给被采访者平添了一份成熟与信任感。

如今,我忙碌、辛苦,可我充实、自信。新的工作需要我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你何时有了信仰,何时便年轻,何时有怀疑,何时便衰老,你和你的自信心同样年轻,和你的恐惧同样衰老。”生活始终是个艰难的历程,往前的路或许会有更多的困难,但“打工”的经历告诉我:靠着勤奋、敬业的“资本”,便一定能够战胜它。

1.7我的第一笔广告业务——“道道全”色拉油1998年春节临近,这是我离开工厂两个月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当时武汉商报领导开会时说:“快过春节了,大家可以用广告抵一些物资回来,给大家发点物资过年。”会后,我就开始在思考如何完成领导在会上说的找过年物资的任务。

我找来当年在本地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广告最多的《长江日报》翻看着上面的每一条广告,一条半版的“道道全”色拉油广告吸引了我,那是湖南岳阳的一个产品。我赶紧按广告上写的电话打了过去:“您好!您是道道全色拉油经销部吗?我是《武汉商报》的,快过年了,我们报社想要一点你们的产品,因为你们的产品质量好!能够用广告与您们交换一点产品吗?”接电话的是个湖南口音的男同志,他很热情地让我下午就去办事处找他。我在报社没有敢声张,因为这第一次做广告,还不知道成败如何?骑着我那辆小轮子的自行车,从台北路一直到古田二路,才在襄樊办事处的院子后面,找到了“道道全”色拉油公司的办事处,此时我已是筋疲力尽。

坐下来后,我给那位接我电话的负责人介绍了《武汉商报》的情况,给他带了样报和广告价格表。我介绍说:“武汉商报是一家专门介绍各种商品的专业报,它信息量大,能很好地帮助新产品打入武汉市场……”听完我的介绍,他对我说:“春节前我们的销售任务已完成,能不能先将油给你拉回去,春节来后,我们再做广告?”我回答说:“当然可以啊!我们算好价格签个合同,你应该可以放心了。”他接着问我:“那你需要多少瓶?”我在心里算着:武汉商报25个人,每个人两瓶,50瓶就够了!但我不好意思说出口,怕他说要得太多。就对他说:“看你需要做多大规格的广告,按你们做广告的金额抵给我们同等金额的油就可以了。”他想了一下对我说出了一个我不敢相信的数字:“那给你100箱吧!”天啊!我真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第一次做广告就如此顺利,每箱是六瓶,100箱就是600瓶啊!我连声说:“谢谢!谢谢!”就把合同写下来给了他一联。

真的很感谢我现在记不起姓名的巴陵油脂厂的那位湖南同志,他叫上一辆货运卡车,还亲自将我的自行车让搬运工放到车上去,让我坐司机台,去海军工程学院他们租的仓库里将100箱色拉油搬到车上,并嘱咐司机送到报社。

坐在满载着我的胜利果实的车上,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我赶紧给报社领导打电话:“快让大家下楼来搬油!”领导问我:“有多少啊?”我控制着自己兴奋的情绪装着与平常一样的语调:“100箱。”车到报社楼下,许多同志都下来帮忙了。他们对我说:你真了不起!我们小小的武汉商报,从来没有人抵回来过这么多的物资!

过年了,报社给每人发了一箱油。当任的那位执行主编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明大姐,你真的很不错!按照规定应该不管是物资还是现金,都应该给当事人提取广告总金额的20%的奖金。可是我现在资金有限,还要你谅解,只能给你提二十箱油回去。”我说:“我已很感谢您给这么个工作机会我了!我没有意见!”于是赶紧打电话给哥哥:快开个小货车过来,奖给了我二十箱油!那年过年,亲戚朋友们都与我分享了新工作带来的喜悦和成果,每人一箱油,是我送给他们的过年礼物!

春年过后,我主动联系了好几次,给巴陵油脂厂办事处的负责人打电话,在《武汉商报》上做了半版产品广告,我还替他们企业写下了一篇文章,发在当年的《武汉商报》上。

十年的广告生涯,我经手拉回来的广告数以千计、万计、亿计,可是“道道全”色拉油和那个湖南口音的办事处负责人始终无法使我忘却,因为那油是我的第一笔广告成果,他是第一个亲切接待我的客户。他给了我信心,重新走上新岗位的信心,做广告的信心!使我感到自己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