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另起一行
3125400000008

第8章 迷惘:新的生命,从四十岁开始(7)

从七月二日到七月二十八日,我接了不计其数的电话,在电话中人们向我了解征婚的真实性,许多人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件事。不少勇敢的女孩到征婚办公室来与我交谈,我会让她们留下照片,记下她们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如果我认为优秀,就给方总打电话,希望他见一见。我尽力使自己象每一位姑娘们的知心大姐,热情接待她们,有时我也会打掉一些姑娘们的幻想:方总可能不适合你,但你可以成为方总的朋友。我理解:对优越生活的向往,对成功男人的崇拜是每一个年轻姑娘的权利,对每一个来访者都应该尊重,因为她们是经过思想斗争、鼓足勇气来的。

对电话中谈吐较好,而不愿来的姑娘,我会鼓动她们来一下。有几个不愿来现场,我就安排在晚上到咖啡厅与她们见面。有好几个漂亮的姑娘后来都成了我的朋友,也都亲切地叫我“明姐”。

有一对从成都飞来的母女俩让我印象很深。母亲很漂亮,女儿是音乐学院的大四学生,高挑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白晰的皮肤,气质很好,我将她介绍给方总,方总很热情地接待了母女俩,带她们到东湖等地游玩,还给她们买了返程的机票。有几个从外地来的女孩,方总都是一样对待。他说:人家是冲我来的,我应该以礼相待。

见了不少的姑娘,二十天过去了,怎么就没有一个让他动心的呢?方总的妹妹给我说出了他心中的秘密:他要找一个长得象他曾经暗恋的姑娘!而且要是个武汉姑娘!

那时已有了网络,各方反馈信息比姑娘们表现得还要积极,也一起向征婚办公室涌来。

(三)

整版征婚广告引起了人们的议论纷纷,创刊不到四个月的《武汉晨报》每天跟踪报道这难得的独家新闻,先是派记者装成应征者来打探,第五天征得方总的同意刊发了对他的专访。《楚天广播电台》邀请方总在一个晚上去电台直播,我准时打开了收音机,关注着听众如何对他发问,他如何回答。第一打进电话的听众很不客气,说“好马寻好鞍”是对妇女的不尊重,方总回答:“你没有见这个标题上有个引号吗?马非真马,鞍非真鞍”,接下来的打进电话的听众也很不客气。为了扭转话题,我赶紧打进了电台的直播电话:“喂,是方总吧?我是一名听众,看了报纸上你的奋斗经历和征婚广告,我很欣赏你的奋斗精神和追求幸福的勇气。你的财富是你自己奋斗得来的,财富是每个人向往的,拥有财富没有错!我也很欣赏能够勇敢来应征的姑娘们!毕竟时代进步了,祝你早日找到如意的姑娘!”方总对我表示了谢意。再打进的电话,就少有说坏话、怪话的了。现场的电台直播顺利结束了,我也放心了下来。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对方总说过,那个在关键时刻打进电台直播电话使话题扭转的人是我。

我在征婚办公室接待了来自全国的媒体,全国许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新闻,一时间,《武汉晨报》的发行量增加不少。

从七月二日到七月二十五日,方总都没有找到如意的对象,我们商量准备撤掉在循礼门的热闹了二十多天的房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在我们退掉房间的第二天,方总在饭店对面台湾人开的谢先生酒店里吃饭,见到了正在那里做百威啤酒促销的胡小姐。胡小姐认出了他就是报上征婚的方总,一段美好的恋情开始了。

接下来,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都请他们俩去做节目,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也来武汉对此事进行采访,主持人阿果来了,还有一个摄影和编导。我主动帮忙联系了天安酒店最高一层的旋转餐厅,天安假日酒店的张总还亲自接待了我们。编导很严格,每一个采访的细节,他都严格把关,他不满意就得重来。方总如一个天生的演员,始终带着微笑且充满信心。

找到了心爱的女人,历时一个月的征婚落下了帷幕。趁着方总高兴,我又一次来到方总的办公室,我对方总说:“许多朋友和媒体在你征婚这件事上非常关心,给了许多的帮助和理解,应该让这次事有头有尾,来一个完美的结局,感谢大家对你的帮助。”在我的动员下,方总又花九万元在武汉晨报上做了个整版广告(大家不要又说我会晃呵!)下面是广告的内容:

感谢您,我的朋友

7月2日,本人在《武汉晨报》刊登整版征婚广告,以觅佳侣。广告见报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共有1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女士应征,100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此事,事隔几个月,本人因此而找到了心爱的女友,也为此次征婚划了个圆满的句号。为此,本人特向积极应征的1500多位女士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我将永远记得你们对我的厚爱!我想说:虽然不能牵手,但愿成为朋友。

向刊登此次广告的《武汉晨报》表示衷心地感谢,是你们圆了我的情爱之梦!

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楚天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浙江卫视、湖南卫视、深圳周刊、南方周末、深圳特区报、大河报、华西都市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扬子晚报、成功杂志、齐鲁晚报、珠海特区报、济南《都市潮》杂志等全国100多家新闻单位和新闻界朋友们表示感谢!

向社会各界关注此事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第二年的春天,方总和胡小姐走上红地毯,喜结良缘。方总请我一定要坐在上席,说我是真正的媒人,我也真心祝福他们!我送了999元,方总执意不收我的红包,但我说是希望他们:幸福长久!他只好收下了我的一片心意!其实在当时,我真的有些担心他们的爱情基础不牢。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胡小姐与方总恩爱无比,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当年九月,又有一位千万富翁在《武汉晨报》上做了整版征婚广告,是广告部的另一位同事接到的这笔上门广告业务,但反响很小,征婚者最终也没有浮出水面。

(写于2007年10月07日)

苇杭:为百万富翁征婚这个报道我记忆犹新,一个是我当时也曾在武汉晨报兼职,对武汉晨报很是关注;二是当年这个报道的轰动效应可谓是空前绝后,在全国掀起了大讨论,只要是经历过的人都是过目不忘。

学习方总的奋斗精神。

第一次听说,好神奇啊,感觉就像短篇小说。这样的故事肯定也是经典广告案例,怎么大学时没听广告学的老师讲过,遗憾。

2.9我成为“武汉晨报之星”

2000年2月,是我从《武汉商报》到《武汉晨报》工作整整一年,这一年来,作为当时报社年纪最大的广告业务员,我的业务量第一、回款量第一、欠款最少。我被武汉晨报评为“武汉晨报之星”,在《长江日报》这个人才和精英聚集的地方、我以前经过要仰视的这栋大楼里,我的一张大幅的工作照片和当年评的“《武汉晨报》之星”放在报社一楼大厅里,照片下面有事迹介绍。

2000年2月13日的《武汉晨报》刊出了十位“武汉晨报之星”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梅明蕾总编亲自写了我的评语:

“明玲是武汉晨报广告部的佼佼者,去年广告业务量名列部门第一。作为年过四旬的女士,明玲取得如是成绩殊为不易。她为武商集团、威汉公司、招银物业、宝安集团、太平洋置业有限公司、富豪集团、新世界珠宝、武汉商业银行、方正电脑等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广告传播服务;主持编辑房产地产专刊、品酒轩等栏目;策划了整版个人征婚广告。明玲的成功不外说明:人的综合素质比什么都重要。”

我非常感谢当年武汉晨报的几位老总给我的无私帮助,广告部当时是没有配车来跑广告的,但梅总在开会时宣布说:“明大姐有重要的业务要联系,可以用我的车。”梅总比我年长,但他也称我明姐,我理解是对我的一份尊重和能做事的肯定。

现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李鸿谷先生当年是《武汉晨报》的副主编,我策划了个人整版征婚广告后,他对我的敬业精神非常欣赏,他有许多次在武汉晨报说:“明大姐的成功是她勤奋、为人实在的成果。”有次他问我:“听说你在路上专门抄广告牌子上的电话?”我笑着回答说:“是啊!”

其实,何止是走在路上抄广告牌呵!在工厂当了多年的办公室主任,那时每月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厂长写产、供、销的计划书,有时要代表厂长去各部门调查情况。渐渐地,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产、供、销这三个环节的部门老是喜欢扯皮,相互指责。生产车间说供应部门购回的原料不好,所以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销售部门说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影响销售。

做媒体广告后,我与许多企业打交道,也听过经济学家讲述经济方面的理论,使我对经营、对经济有了最原始的想法。

一次在与晨报广告部的余总的谈话中,我说了自己对经济活动的理解:我认为世界上的经济活动、经营行为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把钱变成货,另一种是把货变成钱。

我举例说:比如,巷子口的那位卖面窝的老太太,她拿钱去购面粉等原料时,商户对她非常客气,有许多品种供她挑选,时常帮她将所购原料送到她家。这时她是甲方。但当她把面窝一个个卖出去时,就是把货变成钱的过程,这时她是乙方。她要对食客笑脸相迎,要一个一个把产品做好,要卫生、口感要好,还要给买的人准备好包装等等。

同样,我们报纸是媒体,同时也是一种经营媒体的特殊企业。记者做的也是将钱变成货的人,他们以媒体为资源,肩负政治使命、去采集一种特殊的货——新闻。而报纸的广告人员,是把货变为钱的人,卖的是版面。所以在一个媒体里,广告人更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因为,他们是乙方,是求人的人。

该老总听后连连说好,说这是我的“明姐通俗经济论”。

2.10《住》周刊——曾经是我一个人的舞台

在《武汉晨报》创刊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个人的业务范围非常广,商业、地产、汽车、银行、建材装饰、培训教育等。广告部经常发生撞车的事,业务员之间争抢广告的事时有发生。广告部领导率先在媒体中将广告业务分成几大行业,业务员也按行业划分成为几个小组。

当年海南房地产热潮时,我老公下海去做地产,我为他购了本书寄给他,这本书叫《房地产——商海中不沉的船》,让我有很深的印象。我放弃了手上商业等较为稳定的客户,选择了房地产作为自己的广告业务专业,从一个跑多个行业的广告“晃晃”,成为房地产专业的“晃晃”。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初的这一选择,后来成就了我在房地产广告界的一番作为,我自己成为这座城市房地产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当时,我一人主持办《住》周刊,从文章的采写、版面的编辑、广告的开发到实现回款,全部是我一个人完成。骑着我的那辆小26自行车跑汉口,乘公汽去汉阳、武昌。当年武汉三镇的大小楼盘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常常对自己说:“报社给了我这个做事的平台,我就应该尽全力地把工作做好。”我很少在办公室里坐着了,每天都在外面“晃”,每天我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

从“将军花园”每期的一个通栏开始启动“住”周刊的广告,我先后将常青花园、宝安花园、泰合花园等楼盘广告攻下,每周一个版的容量开始装不下了。

1999年的第4季度,《武汉晨报》率先与武汉房地局共同组织了“跨世纪首届十大明星楼盘评选活动”,在当年的房地产界得到开发商的积极响应,十家明星楼盘分别在《武汉晨报》上展示形象,我第一次尝到了以活动带动广告的甜头,第一次采用活动套餐广告的办法,在短时间内来赢得更多广告业务量。

2000年,《武汉晨报》在媒体中率先创办了每周八个版的《房地产周刊》,报社领导对这个周刊非常重视,从副刊等部门抽调了王九陵等四名同志负责专刊的编辑,而地产的广告业务则只有我一人负责。后来才慢慢有业务员加入到地产广告的行列中来。当年的《武汉晨报》房地产周刊,应该说在地产行业里是非常有影响的,王九陵等编辑在业内也是非常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