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别山传奇
3126200000001

第1章 序——老骥伏枥枯笔生花

【刘民华】

张庆和的长篇小说《大别山传奇》即将付梓,嘱余为之作序。说实话,我真有点不安。张老是解放后湖北省著名的“四大农民作家”之一,当年他的许多作品发表在全国著名的报刊上,影响很大。他堪称文坛宿将,是我一直敬佩的老作家。让我为他的大作作序,一恐才力不及,二是人微难副其盛,不安之余仍遵命写几句心里话。

张老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很快享誉湖北文坛,他在1958年即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于1958年7月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1960年7月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两次均受到毛泽东主席以及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张老创作的诗歌,贴近生活,感情浓烈,富有极强的感染力,陆续在《人民日报》、《文汇报》、《诗刊》、《人民文学》、《长江文艺》等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曾创作诗歌《错把水库当龙宫》:“绿杨有个涂家垅,共青水库修当中。

龙女探亲回东海,错把水库当龙宫。”这首诗歌发表后反响很大,郭沫若将这首诗收入了他自己主编的《红旗歌谣》里,并亲自写信给张老:“这首诗写得好,谢谢!”张老创作的诗歌《毛主席就是掌舵人》,在《长江文艺》上发表后,被选入当时的中学语文课本。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老横遭冤狱,被开除党籍,重压之下,一度搁笔。改革开放后,组织上为他进行了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和“湖北省劳动模范”的称号。政治上的春天,使他又恢复了文学创作的生命力,激发了他旺盛的创作激情,他又陆续发表了一批作品。

尤为难得的是,张老作为“四大农民作家”之一,一辈子没有摘掉“农民”这顶帽子,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国家工资,完全靠务农自食其力,业余创作。他一度靠捡垃圾为生,仍笔耕不辍,表现出惊人的创作意志。就像闻一多所讲的那样,对人民,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是张老创作的不竭动力。

《大别山传奇》是张老在八十四岁高龄创作完成的又一部文学力作。

《大别山传奇》以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以鄂东大别山地区为地域背景,以鄂东五大传统文化即鄂东的医药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山寨割据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文化背景,演绎了一场活色生香的人民武装革命的话剧。

书中展示的浓郁的鄂东传统文化,是有其历史生活背景的。医药文化:鄂东自东汉末年以来名医辈出,最著名的有“鄂东五大名医”,即王叔和、庞安时、万密斋、李时珍、杨际泰等。武术文化:自南宋以来,鄂东流传着以岳家拳为代表的各种武术,民间尚武之风浓厚,主要是为了强身护身,保家防匪。民俗文化:书中展示的节日民俗、喜丧民俗、庙会民俗、祭祖民俗,都具有鲜明的鄂东特色。尤其是多次出现的鄂东民歌,鄂东是著名的“民歌之乡”、“戏曲之乡”。早在北宋时,谪贬黄州的苏东坡就记载了黄州的“鸡鸣歌”。经过千年繁衍,鄂东民歌衍生出楚剧、汉剧、京剧、黄梅戏等重要剧种,成为“四戏同源”之地。山寨割据文化:自东汉“五水蛮”大别山武装割据以来,发展到宋末抗金、抗元,到明清之际的抗清,鄂东崛起了“蕲黄四十八寨”,千百年来,风云际会,波澜壮阔,影响深远,其中多为义军,也有劣匪。红色革命文化:鄂东人民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光荣的革命历史。近年以来,鄂东知识分子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以董必武、陈潭秋为首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一大”,并正式成立,13名“一大”代表中,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就是黄冈人。在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等革命家的培养下,黄冈大地走出一大批革命者,他们领导创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黄冈走出的主力红军就有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长征有四支主力红军,从黄冈出发的就有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而且红二十五军最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组建了红十五军团,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落脚点。

红军长征,大别山鄂东地区革命力量仍艰难发展,红旗不倒。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斗在鄂东地区的红二十八军,根据中央的指示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东抗日。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五师战斗在鄂东地区。1946年李先念率领我中原部队胜利进行了“中原突围”,留下张体学领导的部队在鄂东坚持武装斗争。

《大别山传奇》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小说塑造了康大全、老乞丐、小乞丐、凤珠等生动鲜活的革命人物形象。他们都身怀绝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都是被落后的反动势力“逼上梁山”,成为地下共产党人的。

小说中的人民群众自发地与反动统治力量、山寨土匪、以宗族身份出现的地主阶级等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提高革命觉悟,并最终在共产党的引导下成为自觉的革命者,组成革命武装力量,为保卫鄂东青狮镇革命根据地,为迎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故事曲折离奇,惊心动魄。革命者常陷死地,又绝处逢生。剧情常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大开大合,运用自如。有精彩的打斗场景,有生死相许的爱情纠葛,有生死难料的山寨斗智,有忽隐忽现、每逢绝处相助的叔侄亲情等。康大全本来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却化装成老医生;康老五是武林怪杰、共产党的地下领导人,却化装成乞丐;凤珠表面是青年学生、妙龄女郎,实际是身怀绝技的革命战士;三姨太表面是貌若天仙的剧团名伶,实则是潜伏的红色侦探。他们或出入闹市,隐没山林,飞檐走壁,神出鬼没;或惩凶治顽,救苦救难,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情节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全篇结构严谨,情节合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悬念迭出,迷踪不断,奇峰突起,险象环生,一山刚过一山拦,精彩纷呈。文如流水,飞瀑直泻,读之赏心悦目,痛快淋漓。可以说,《大别山传奇》是一部精彩的红色武侠小说,是一部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较好统一的艺术杰作。

这是一部少有的描写鄂东地区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对于纪念鄂东地区的革命英雄,传承鄂东地区的革命历史,弘扬鄂东地区的革命精神,传播鄂东地区的地域文化,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谨以此表达我对老作家张庆和的由衷敬意和祝贺!

2013年12月8日写于黄州思齐斋

(作者系黄冈市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