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淝水之战
3130100000008

第8章 淝水之战中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和汉语成语以其形式简练、含义精辟、寓意深长的特点为人们所喜爱,而许多成语就是从历史事件中概括出来的。淝水之战中就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典故和成语,如“疾风扫落叶”“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功败垂成”和“折屐齿”等等。

疾风扫落叶:

疾风扫落叶是干脆利落、轻而易举的意思。

苻坚出兵前,遭到群臣的反对。苻坚骄傲地说:“以我现在的百万军马,挥师南下,一举扫平江南,还不是如同疾风扫落叶一样简单!”这就是疾风扫落叶的出处。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原指将所有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断水流。后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前秦苻坚决定攻打东晋时,邀大臣前来商量计策,没料到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大家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有大臣反对说:“依照星相看来,现在还不适合南下。况且,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我军前行,他们的君主也还算英明,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所以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盲目举兵了。现在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等到他们的内部出了问题时,再趁机讨伐吧。”

苻坚却不以为然地说:“星相的事,不能全部相信,至于长江天险,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期的吴主孙皓,都拥有长江天险,结果还是免不了灭亡的命运。我们现在有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岂惧天险?”于是苻坚不听劝告,决定伐晋,最后也免不了灭亡的命运。“投鞭断流”即来于此。

东山再起:

383年八月,苻坚亲率前秦水陆两路大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跟王羲之是好朋友,二人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谢安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他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形容为“东山再起”。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是说把一草一木都看成了敌人的军队,可见有多紧张和恐惧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前锋苻融率二十五万人马攻占了寿阳城,接着又乘胜围困了硖石。苻坚亲自带领八千精兵赶到寿阳指挥战斗,并派东晋降将朱序去劝谢石投降。

朱序把秦军机密全部告诉谢石,并建议东晋说:“乘百万秦军还没到齐,赶快攻破秦军前锋,如果挫伤了它的锐气,秦军就会溃散。”

于是,谢石乘苻坚急于进攻硖石的机会,派勇将刘牢之带五千精兵袭击洛涧,消灭秦军一万多人。

苻坚在寿阳城里听到洛涧战败的消息,大吃一惊。他和弟弟苻融连夜登上城楼,观察东晋军情。

苻坚站在寿阳城上,只见晋军“部阵整齐,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苻坚感到非常恐惧,对苻融说:“晋军满山遍野都是强兵怎么能说少呢!”其实,晋军驻扎在八公山附近,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军的人马,苻坚是因为太轻敌,在洛涧一战中受到惊吓,才看着草木也像是晋军的兵马了。

风声鹤唳:

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足见前秦军队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淝水之战开始之前,谢玄派人向苻坚要求渡过淝水,跟秦军会战。苻坚答应了谢玄的要求,命令部队后撤。秦军内部本就军心不稳,再加上洛涧战败,人心惶惶。因此,一接到后退的命令,士兵们以为前面打了败仗,就慌张奔逃,无法止住,乱了阵脚。

谢玄见秦军溃退就带领晋兵渡过淝水乘胜追击。杀得秦军人仰马翻。这时朱序也趁机在秦军阵后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军后方几十万人马都惊慌逃命,溃不成军,自相践踏。在溃败逃跑中,失魂落魄的秦兵“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的成语。

折屐齿:

谢石、谢玄收复了寿阳,淝水之战终于落下帷幕,谢石立刻派飞马往建康送捷报。

这一天,谢安正跟一个客人在家中下棋。信使急匆匆送来战报,谢安接过战报,却不露声色,随手把战报放在床上,照样下棋。虽然谢安沉得住气,但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却沉不住气了,忍不住问谢安说:“战事情况怎么样?”

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

客人听了,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棋也没心思下了,就直接告别走了。

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都碰断了。

这就是折屐齿的典故。

功败垂成:

成语“功败垂成”,出现在淝水之战以后。

东晋谢安的侄子谢玄,在战前就率兵镇守重镇广陵,淝水战役中又率领自己的“北府兵”一马当先,立下汗马功劳。淝水大捷后,谢玄想趁此良机,带领兵马一鼓作气收复北方大片国土,实现统一北方的志愿。可是,谢玄的显赫功勋却受到东晋皇族的嫉妒,借口打仗时间太长了要他还师,坐镇淮阴。

谢玄在回师南归的途中得了重病,两年后病故,死时只有45岁,他统一北方的志愿终于未能实现。《晋书·谢玄传》记载谢玄说:“庙,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前秦一泻千里,四散而逃;北方,少数民族纷纷离开;秦,自立为王。东晋就这样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就叫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