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313200000030

第30章 独立的孩子早成材 (1)

(哈佛代表人物:朱成) 就培植自主与独立思想的苗床而言,除了哈佛大学,无出其右者。哈佛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寻求乐趣。相反的,如果有朝一日哈佛想把她的孩子塑造成单一固定的性格,那将是哈佛的末日。

——哈佛毕业生、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精彩导读】

朱成小传

朱成(1980- )原籍上海,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在宁波镇明中心小学就读4年后移居北京,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2001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一年后,又以优异的全A成绩,成为哈佛大学351届获得教育硕士学位者中最年轻的研究生。2003年9月,朱成获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

2004年9月,就读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朱成经过全院学生选举,与三位美国学生激烈角逐,获选学生会主席,成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历史上首位中国籍学生会主席。

2005年6月9日,朱成又获得了一项殊荣——哈佛大学“杰出工作奖”,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已经连续几年与此项荣誉失之交臂,这是对1200余名在院硕士、博士生颁发的唯一的一个最高学生奖项。 

在哈佛大学第354届毕业典礼上,院长爱伦·康德理夫·拉格门亲自向朱成颁发了“杰出工作奖”,对朱成给予了高度评价:“朱成在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期间,展现出充满智慧和活力的领导全体学生的杰出能力。因此颁发此项荣誉。”

2006年4月,朱成当选为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她舌战群英,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干练的作风胜出,当选为2006—2007届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登上了哈佛学生的最高舞台。 

朱成的优秀不仅表现在她骄人的学业上,而且还表现在她有极强的社会参与感和活动能力。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时在哈佛大学作演讲,朱成是现场唯一得到机会提问的中国学生。

【人物故事】

独立性造就的“哈佛总统”

哈佛的学生会主席虽然说位置不算太高,但这个头衔却有着“哈佛总统”之称——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7位当选为美国总统,而哈佛的学生会主席却是哈佛1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的“头”。

哈佛学生会主席竞选,就犹如一次隆重的美国总统竞选。朱成拟定了对外的公布纲领、发表演讲、制作海报、散发传单、组织竞选班子、接受同学提问……对于每项工作,朱成都倾力而为。最终,她击败了40多个强有力的对手。

那么,她的独立、多才多艺是如何培养的呢?

朱成的父母表示:“孩子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父母的态度,让朱成小时候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只要朱成喜欢学什么,父母就满足她去学什么,从不逼着她专心于某一样:“先让她转一圈,她才会知道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如果硬逼她专心于某一样,阻止她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反而会很不开心。”

在经历了种种选择和放弃后,小朱成最终驻足在弹琴和跳舞这两个兴趣上。不过,这时她已经学会了画画、作曲、唱歌、影视表演、溜冰、游泳和多项球类运动,还学会了唱京剧、越剧和豫剧,而且在艺术表演中,她形成了自信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

让孩子“为所欲为”并不是放任自流,朱成父母从小就言传身教,培养她好的行为习惯。小到吃饭时的规矩,大到待人接物时的礼貌,朱成父母都会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出表率。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清晨5点,天还没亮,11岁的小朱成起了床,到厨房做好早餐,准备好中午学校里要蒸的盒饭,背上沉甸甸的书包出了家门,赶往学校上7时20分的早自习。

并非父母不愿接送女儿,而是他们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至关重要,这样做既增强了朱成的体质又磨炼了她的意志。有意思的是,朱成从初中到大学这十年间没有生过病,而且总能在校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跑进前三名。

2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为了让孩子懂得勤俭节约,朱成的爸爸妈妈曾扣除家里每月的定额存款,将其余的钱都交给小朱成管理支配。

刚开始,小朱成十分兴奋,拿钱买这买那,不到月底就没钱付妈妈买菜的账了。父母静观她的对策:用压岁钱填补当月空缺后,她用刚学会的加减乘除法预算好家里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项开支,按计划有的放矢地支出自己掌握的钱,经常是到商店里看看喜欢的东西,摸摸心爱的玩具解解“馋”,再也不随心所欲、毫无节制地消费了。家庭经济的民主化,使朱成懂得了量入为出的道理,培养了她合理消费的观念。

3让孩子独立思考

父母对小朱成的一大堆“为什么”从没有不耐烦,也不会轻易告诉她答案,而是蹲下身来,微笑地平视着孩子循循善诱。对于自己回答不出的问题,他们不是想当然或干脆一句“不知道”,而是和孩子一起做个小学生去查阅书本、请教老师或内行的人,帮助孩子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她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朱成的妈妈懂得鼓励女儿独立思考,让女儿自己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真善美,从而锻炼孩子的辨别能力。遇事总是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让朱成养成了一种主动进取的行为习惯,这不仅提高了她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让她学会了体谅和宽容他人。 

1997年,朱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渐渐地,妈妈发觉女儿已经具有独立的思想和能力,就决定将以前的引导式教育升级为关爱式的倾听。于是,除了每次倾听女儿讲述学校里的趣事之外,妈妈最多就是提醒一下女儿注意身体、做事要量力而行。 

【哈佛观点】

给孩子独立的机会,他才能有一个亮丽的人生

父母不要把自己当成孩子强有力的保护伞,要有“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勇气,让孩子学会独立去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健康而美满的人生,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处理自己的事情。

20世纪30年代,一位美国人类学家做了一个有关土著居民对子女抚养与教育的研究。他观察了当地人家庭和部落教育的情况,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母亲在孩子4岁以前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但等孩子满4岁时,母亲突然对孩子置之不管了,就像路人一样。孩子饿了要吃饭,母亲不理;困了要睡觉,母亲不理;冷了想要衣服,母亲还是不理。即便孩子哭闹,母亲也充耳不闻。于是孩子不得不自己找吃的,找地方睡觉,找衣服穿。这时候孩子意识到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谁都不能依靠,只能依靠自己独立生活,人类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教育的文化中断现象”。

生活在原始狩猎和采集社会的土著居民,他们的物资贫乏,只有那些意志力坚强、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才能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那些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则会被环境所淘汰,这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与生态环境互动所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方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推动孩子独立生活的教育方式也十分盛行。美国的父母在他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灌输一种独立的思想。他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每当全家外出旅行的时候,不论孩子多小,他都要背一个小背包。有些人问这是为什么,美国父母总是这样回答:“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背。”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比如,让孩子自己学会吃饭、穿衣,尽管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吃饭会撒得满桌都是,穿衣不是穿反就是扣子扣不齐,但是,孩子也能在自己照顾自己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父母不用可怜年幼的孩子,也不要对孩子过分求全责备。父母要放手让孩子独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父母就应鼓励他,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确实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有时候,孩子也会好心做成坏事,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能拿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说:“我说你不行吧,下次叫妈妈来做!”这样,不但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还会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明智的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能力有限,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各种需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允许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对于孩子遇到的困难,父母不要立刻就帮忙,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去解决。比如,当孩子遇到一个问题不懂时,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可以与孩子一起查资料,让孩子自己从书上去找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需要父母给予他不断尝试的机会。父母应该让孩子独立活动,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独立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当孩子最终达到目标时,会觉得来之不易,从而获得一份与众不同的满足感。他会因此而骄傲,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轻松互动】

1通过阅读西方父母教子的故事,对你教育孩子有什么启发?

2你认为你的孩子独立性是否很强?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亲子共品】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中学一毕业就被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孩子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做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哈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