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313200000032

第32章 善用教育和引导,每个孩子的天才种子都将萌发

(哈佛代表人物:何吟亮) 任何学生都不得在没有征得父母、监护人和个人导师的同意下买卖或交换超过6美分的物品。

——哈佛大学第一任校长伊顿

【精彩导读】

何吟亮小传

何吟亮1985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父何煦辉,湖南大学土木系硕士留校任教,母亲陈耀星是华中科技大学激光硕士,在国防科技大学任教,夫妻又在德国读完博士,在德国工作,4岁到德国并在那里长大,获得过德国多语比赛全国第一名,德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剑桥等十所世界顶尖大学录取,通晓汉、英、德、法、拉丁五门语言的他最终选择了哈佛。连续两年在全德语言大赛夺冠,在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中数学满分,小提琴、游泳屡屡在比赛中夺魁。

【人物故事】

引导出天才

在不少人眼中,何吟亮的优秀是天生的,但他的父母却说:“奋斗是必然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

何吟亮到德国时,父母正在读博,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不可能给孩子太多的东西。他们能做到的就是鼓励他,从孩子讲故事开始表扬他。先是给孩子讲故事,然后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这有效地锻炼了吟亮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才能。

吟亮上中学前,德语水平比不上中文,也是因为德语在课外基本上不阅读,父母就鼓励他读德文小说。当然从孩子有兴趣的开始,吟亮一本接一本地读,德语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在2002年、2003年全德中学生外语语种竞赛上何吟亮连续两届获得冠军。

小学5年级开始,吟亮一方面在学校按部就班地学习,一方面随父母去图书馆借磁带来听,同时还和父母一起坚持收看和收听英语节目,这使他的英语进步神速。后来,吟亮又选修了法语和拉丁语两门外语,均达到了听、说、读、写四会的水平。

许多中国孩子很小出国,长大都不会说中文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就和一群家长自发地办了一个中文班,一个星期上一堂课,首先从用中文讲自己的家乡开始。在父母的鼓励下,吟亮一直保持着中文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外少年》上发表作品20余篇。

何吟亮自幼喜爱音乐,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就学乐器一事征求他的意见,他选择了小提琴。在父母的督促下,吟亮刻苦练习且进步飞快,曾获得克劳斯塔尔市少年音乐大奖一等奖。后来,父母发现吟亮好胜心强,荣誉已经成为心理负担,他们便建议吟亮将小提琴只作为一种爱好自由安排练习时间。当练琴和获奖不再成为负担时,吟亮对小提琴的兴趣有增无减,他怀揣小提琴去养老院慰问演出,上街为灾民募捐,为退休教师举办音乐会……

小时候,何吟亮体质较差,父母决定带他学游泳。在坚持游泳的过程中。何吟亮大有收获,他练就了一副运动员般健壮的体格,有入选克劳斯塔尔市队并获得全市第一的喜悦,还有被人超越后学会看淡荣誉的成熟。

【哈佛观点】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正确引导最关键

生活中,一些孩子在看过某些影视、图书后,喜欢模仿其中反面人物的言行,父母批评他不该“学坏人”,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跟书里电视里学的!”

孩子的特点之一是模仿性强,孩子喜欢模仿坏人与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活动的特点分不开。首先,因为银幕、屏幕和书中反面人物的语言、动作、姿态、服饰是典型化了的,对孩子是新奇的,易于调动孩子模仿的意向。其次,孩子好玩、好动、好游戏,他们往往借助模仿反面人物的一举一动来达到逗乐的目的。三是儿童缺乏社会经验,认识水平低,分辨是非能力差,他们模仿的只是外形而非实质。因此,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一项“学坏了”的帽子。

孩子判断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较低,所以父母要根据他们好模仿的特点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向孩子正确介绍正面人物的形象,帮助孩子理解好思想、好品质,使他们从模仿正面人物的表面行为,提高到学习正面人物的思想品质上来。发现孩子模仿坏人坏事,要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使孩子能认清坏人的本质,而且激发对他们的痛恨,这是制止孩子模仿坏人坏事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要引导孩子向先进榜样学习,而不要去模仿反面的东西。”

要想正确引导孩子的模仿,父母需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可模仿的正确榜样。

2要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孩子的辨别能力差,成人一定要让孩子有选择地模仿。

3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引导孩子分析人物。分析时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要教育孩子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模仿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和崇高精神,促进正确道德观的逐渐形成。

4对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为,父母应积极地加以纠正。如有的孩子喜欢模仿电影中的坏人,父母应告诉孩子,坏人干坏事,如果我们发现,就应该把他抓住,交给警察。这样,孩子就会憎恶坏蛋,而模仿正面形象——警察。

然而,也不宜让孩子经常模仿成人,而应更多地鼓励孩子发表和他人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性的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轻松互动】

1.你的孩子是否也爱模仿?他经常模仿哪种类型的人和行为?

2.你曾经为此苦恼吗?你是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的?

【亲子共品】

哈佛教授建议,父母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

1做好表率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因此,父母应该通情达理,言行一致,并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就会办事认真,言之有信,待人以诚。

2莫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孩子生性好动,父母要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活动的机会,从中积累经验。不要一切包办代替,如果是为了安全,父母在一旁加以看护就是了。这不准动,那不许玩,限制太多太死,不仅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还会使孩子娇生惯养,逐渐形成一种自以为是、唯我独对、胸怀狭窄的不良性格。

3培养一丝不苟、学习专注的好习惯

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严而不专制,在批评或禁止某一桩事时,先要弄清事实,说明原因,使孩子想得通,不要蒙蔽孩子使幼小心理受损,也伤害孩子的判断力。对不该做的事要果断处理,一开始就不允许,不能迁就和拖拉。假如从小培养孩子对待一切活动和游戏都能认真,就会自然养成学习专注、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以后语言、学习能力、思维和智能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4注意环境的影响

孩子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和事物,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个性形成。因此,应重视孩子生活环境的美,对电视、电影以及画册等都应根据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原则来选择,让孩子从小多接受和模仿正面人物的形象。

5让孩子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玩

让他们懂得要团结友爱,互相尊敬,养成合群的性格,以便长大后能较好地适应人际环境。

6教育要注意方法

家长不要对孩子“滥恭维”。表扬固然是鼓励孩子的一种教育手段,用表扬来肯定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孩子很乐意接受,效果也比较好,但对孩子一味“恭维”,会使他们只愿听好话,受不得半点批评,受不了一点挫折,这样就会有碍于日后对社会的适应。与此相反,有些家长用“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有一点小错,就会挨一顿打,这样又会使孩子表现得唯唯喏喏,缺乏自信心,变得既懦弱又不诚实。当孩子做错了事以后,应采用正面的启发式教育。

7培养孩子爱劳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儿童爱劳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从一点一点的小事做起的,如让他们做最简单的家务,扫地、倒垃圾,自己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睡小床,自己穿衣服等等,让他们做到只要自己能干的事都自己干,不要依赖他人。

【哈佛观点】

指引孩子“着迷”的方向,才能及时绕开歧途

生活中,不少孩子厌恶上学,不喜欢做作业,而着迷于动漫卡通、着迷于网络聊天、着迷于听歌追星、着迷于广告时尚……父母批评、斥骂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却总是我行我素。

其实,这种“不务正业”的“着迷”是少年儿童时期一种普遍规律,很多孩子通过“着迷”寻找自我、肯定自我。当然,各种着迷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也有许多不利影响,既消耗了孩子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孩子的诸多“着迷”,父母可以分四步走:

1给予理解和宽容

了解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阶段,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概制止。父母应当正确分析孩子喜欢动画、听歌等是否是出于与同学交流的需要或者为了减轻学习压力等。

2知己知彼

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如果家长根本不懂、不知道孩子做些什么,或者根本不去探究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反而只会一味地谴责,不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教育只能得到孩子的反感,而不会打动孩子,更不能转变孩子的态度,说服孩子,使孩子心悦诚服。

所以,最好是父母和孩子一同“着迷”,然后再提醒孩子适当投入精力,这样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引导孩子扩大兴趣

当孩子只有一种爱好时可能会投入很多,那么孩子若是有了多种爱好是不是会更加花费精力呢?

事实未必如此,让孩子走出书房,开阔视野,了解外面广阔的世界,反而能使孩子摆脱狭隘的小天地,甚至从一种“着迷”中解脱出来。

4适时的引申、升华

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着迷”对象,深入研究着迷事物,而不是单单停留于表面,这种对孩子的着迷行为加以鼓励与引导的做法,或许可以使着迷“由坏事变好事”,使孩子从中获益更多。

例如,如果孩子喜欢追星,就给他买一些名人传记,使他懂得荣耀的背后是艰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艰苦的付出。

【轻松互动】

1.你的孩子对哪些事物比较着迷?请列出一张表,写出利弊。

2.对于孩子种种的“不务正业”,你是如何看待、引导的?

【亲子共品】

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