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曾文正公嘉言钞
3132800000009

第9章 书札(3)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誉而无毁,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①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沉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②者过事苛责,则庸庸者反得幸全。致恽次山

① 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

② 峣峣[yáo]者:才能突出、性格刚直的人。

一般说来,做大事的人不可能只被人赞誉而不被人诋毁,不可能只被别人感激而不被人怨恨。注重修养自身德性的人,只求在基本的行为准则上不逾规矩,不能因为别人的讥嘲议论而泄了自己的深沉刚毅之气。评判一个人,要求别人有一技之长可用,而不能因为一个小缺点而抛弃人才。如果对才能出众而性格刚直的人责备求全,那么,那些庸碌无为的人反而侥幸得志。致恽次山

事会相薄①,变化乘除,吾尝举功业之成败、名誉之优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运气一囊之中,久而弥自信其说之不可易也。然吾辈自尽②之道,则当与彼赌乾坤于俄顷③,校殿最于锱铢④,终不令囊独胜而吾独败。复郭筠仙

① 事会相薄:世运事机相遭遇。

② 自尽:尽自己所能。

③ 俄顷:片刻。

④ 校殿最于锱铢:在细微的地方较量高下。校,较量;殿最,等级的高下。

世运事机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我曾把功业的成败、名誉的高下、文章的巧拙,都归结为运气这个“囊”中,时间愈久,愈发坚信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但是,我们要尽人事,就应当拼尽全力,与它(运气)在瞬间之间赌定乾坤,在锱铢之间较量高下,总归不让“囊”永远操纵我的命运。复郭筠仙

大非易辨,似是之非难辨。窃谓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①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②。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原固谬,狂狷亦谬。重以不知人,则终古相背而驰。故恒言以分别君子小人为要,而鄙论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暧③,即为小人。故群誉群毁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④,不敢附和。复郭筠仙

① 黾[mǐn]勉:尽力、努力。

② 和衷:和睦同心。

③ 晻暧:昏暗的样子。这里指糊涂。

④ 穆然深念:独自深入思考。穆然,静思的样子。

大是大非容易辨别,似是而非却很难分辨。个人认为身居高位的人应当把知人(善于鉴别人的才能高下)和晓事(通晓事务)作为自己的本职。知人确实不容易做到,晓事却可以通过后天的阅历与努力获得。一个人晓事,无论是赞同或反对自己的人,都可以慢慢开导,从而消除隔阂,同心协力。不晓事,带着私心做事肯定是错的,然而秉公办事也不对;小人办事肯定错,君子办事也不对;和稀泥的人办事肯定错,有魄力有节制的人办事也不对。再加上不知人,事情做起来便困难重重,最终与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常言道,分辨君子和小人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我则认为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人。今天能知人能晓事,今天就是君子;明天不能知人不能晓事,明天就是小人。寅时清醒不偏私,寅时就是君子;卯时偏私糊涂,卯时就是小人。因此,对于那些众人赞誉或指责的人或事,我常常要做一个成熟的考虑,不敢轻易附和。复郭筠仙

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①。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闻世事。然造端②过大,本以不顾死生自命,宁当更问毁誉?以拙进而以巧退,以忠义劝人而以苟且自全,即魂魄犹有余羞,是以戊午复出③,誓不返顾。复郭筠仙

① 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咸丰二年(1852)底,曾国藩在丁母忧中被起用督办团练。他严厉整治地方治安和军纪,遭到了湖南官僚和军队的强烈抵制,还引起了绿营兵的哗变,差点遭受杀身之祸。咸丰五年(1855)在支援江西时,与以陈启迈和文俊(前后两任江西巡抚)为首的江西官僚发生矛盾,他们处处与曾国藩为难,曾国藩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以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

② 造端:所致力的事业。

③ 戊午复出:咸丰八年六月(1858年7月13日),曾国藩被重新起用,出办浙江军务。

我过去在湖南、江西的时候,几乎被整个国家之人所不容。咸丰六年、七年这段时间,真想浩然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然而所致力的事业过于宏大,本来就不应该顾惜生命,哪里还敢在乎别人的诋毁和赞誉呢?然而以真诚淳朴之心参与进来,而以取巧投机之心抽身离去;以忠义鼓励别人,而自己苟安自全;这样做,即使死去,鬼魂也会感到羞耻。因此咸丰八年六月复出,发誓不再回头。复郭筠仙

以勤以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①。复陈舫仙

① 格:感动。

把勤奋当作做人的根本,辅之以真诚。一个人勤奋,即使柔弱,也能变得刚强,即使愚笨,也能变得聪明;真诚能穿透金石、打动鬼神。复陈舫仙

逆亿①命数是一薄德,读书人犯此弊者最多,聪明而运蹇②者,厥③弊尤深。凡病在根本者,贵于内外交养。养内之道,第一将此心放在太平地④,久久自有功效。与李眉生

① 逆亿:猜想,预料。

② 运蹇[jiǎn]:时运不济。

③ 厥[jué]:其,他的。

④ 太平地:平静安宁的状态。

揣测命运是一种缺乏德行的行为,很多读书人都容易犯这个毛病,聪明而时运不济的人,这种毛病尤其严重。凡是病在根本上的,需要内外同时调养。调养内在的方法,首先是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安宁,长久地坚持下去,自然会有效果。与李眉生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与李幼泉

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磨炼自己的内心,勤勉努力做事,那么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与李幼泉

养生与力学①,皆从有恒②做出,故古人以有恒为作圣之基。复陈松生

① 力学:努力学习。

② 有恒:有恒心,坚持不懈。

养生与治学都贵在“持之以恒”,因此古人常常把“持之以恒”作为成就圣贤的基础。复陈松生

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①二字痛下工夫。致李宫保

① 耐烦:不怕烦琐,有耐性。

如果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情,请从“耐烦”两个字上多下功夫。致李宫保

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力,则指将士之精力言之;势,则指大计大局及粮饷之接续、人才之可继言之。致李宫保

用兵的方法,最忌讳势穷力竭。力,指的是将士的精力;势,则指的是战争的全局规划、粮饷的供应及人才的接续性。致李宫保

阁下此时所处,极人世艰苦之境,宜以宽字自养。能勉宅①其心于宽泰②之域,俾③身体不就孱弱,志气不致摧颓,而后从容以求出险之方。致陈舫仙

① 宅:寄托。

② 宽泰:宽舒安泰。

③ 俾:使。

您现在所处的是人世间最艰苦的境地,此时进行自我调养,最应该注意一个“宽”字。让自己的心时时处于通泰宽舒的境地,而后身体才能不至于孱弱,志气才不至于颓丧,最终从容地找到走出艰难处境的方法。致陈舫仙

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复刘霞仙

一件事能不能成功,人的努力占三分,天意占七分。复刘霞仙

外境之迕①,未可滞虑②,置而遣之,终履夷涂③。致陈碧帆

① 迕[wǔ]:违反,违背。

② 滞虑:陷入忧虑。

③ 夷涂:平坦的道路。

外部环境不顺,也不必长期忧心忡忡,只需要把它放在一边,暂时不去理睬,终有踏上坦途的时候。致陈碧帆

君子有高世①独立之志,而不予人以易窥;有藐万乘②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致王少鹤

① 高世:清高脱俗。

② 万乘:万辆兵车。

君子有高超出世、特立独行的志向,却不会轻易让人看出来;有藐视千军万马的气概,却从不随便表现出来。致王少鹤

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太高则近于矫①,近于伪。吾与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②、不撒谎二事,虽最浅近,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复杨芋庵

① 矫:诈,伪。

② 晏起:很晚才起床。

但凡道理都不能说得太高深,太高深就近于做作,近于虚伪。我与僚友相互勉励,只求做到不晚起、不说谎这两件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对身心却大有益处。复杨芋庵

君子欲有所树立①,必自不妄求人知始。与张缄瓶

① 树立:建树。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具备不刻意追求虚名的心态。与张缄瓶

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则无其事也。与李次青

在危难时刻,出于敬爱之心而仍然追随自己的人或许有一两个;但因为心怀畏惧而追随自己的,却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与李次青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①,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与李次青

① 气象:气度。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成功失败都应该听从天命,诋毁赞扬让别人去说,只有自己的胸襟气度,可以自己做主。也就是说,不要因为别人的高兴或恐惧而改变自己。与李次青

平日千言万语,千算万计,而得失只争临阵须臾之顷①。复胡宫保

① 顷:片刻。

平时费尽千言万语,绞尽脑汁进行谋划,最后的成败得失只取决于战场上的一瞬间。复胡宫保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以后总求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应事接物①时,须从人情物理②中之极粗极浅处着眼,莫从深处细处看。与李申夫

① 接物应事:待人接物,与外界接触。

② 人情物理:泛指一切人情事理。

订立法规并不难,难在时时按照法规办事。希望我们在订立法规以后能切切实实地执行,并能坚持不懈。待人接物时,应该从人情事理最浅显的地方着眼,而不应当从深细的地方探求。与李申夫

先哲称利不什①不变法,吾谓人不什不易旧。复陈作梅

① 什:十倍。

前代的贤人说没有十倍的利益就不能变法,我说没有超过十倍的民众也不能改变旧的制度。复陈作梅

君子不恃千万人之谀颂①,而畏一二有识之窃笑。复郭意城

① 谀颂:阿谀赞颂。

对于君子而言,千万人的阿谀颂扬不算什么,但一两个有见识的人的暗自讥笑却能让他感到畏惧。复郭意城

古人患难忧虞①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②,必不至于内伤。复陈舫仙

① 忧虞:忧虑。

② 外感:外来的刺激。

古人处在艰难困苦境地的时候,正是德行与功业长进的关头。他们在德行与功业上的增长,一方面能够使自己胸怀坦荡,同时又能使自己身体健康。圣贤之所以为圣,佛之所以成佛,都是把身受巨大苦难的时候作为磨炼自己心性最关键的时刻,将心放宽,滋养灵敏,有活泼泼的胸襟和坦荡荡的心境。如此,即使身体遭遇外界刺激,内心也不至于受到干扰。复陈舫仙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坏国丧家亡人,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①,仆自省生平惩咎②,不出忮、求二字。今已衰耄③,旦夕入地,犹自憾拔除不尽。因环观当世之士大夫,及高位耇长④,果能铲除此二字者,亦殊不多得也。忮、求二字,盖妾妇、穿窬⑤兼而有之。自反既不能免此,亦遂怃然⑥愧惧,不复敢道人之短。复郭中丞

①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语出《诗经·邶风·雄雉》篇。意思是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忮,嫉妒;求,贪婪;臧,善,好。

② 惩咎:罪过,过失。

③ 衰耄[mào]:衰老。

④ 耇[ɡǒu]长:亦作“耈长”,年老长者。

⑤ 穿窬[yú]:凿穿或翻越墙壁盗窃。

⑥ 怃[wǔ]然:怅然失意,形容失望的样子。

之所以会发生灾祸,最大的原因莫过于猜忌。这是自古以来的通病。国家遭到破坏,家邦遭到丧亡,自身遭到杀身之祸,都是由猜忌导致的。《诗经》中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我反省自己平生的过失与招致的怨恨,原因基本都在“忮”“求”二字上。我现在已经步入老年,半截入土了,仍然没能将这两个字铲除干净。放眼当今的士大夫,以及身居高位的长者们,真正能把这两个字铲除干净的也不多见。忮与求,兼有女人浅狭的心思与偷盗者的恶行。反省自己都没能克服,便心生惭愧恐惧,不敢再说别人的短处了。复郭中丞

人才非困厄①则不能激,非危心②深虑则不能达。复袁小午

① 困厄:困苦危难。

② 危心:指心存戒惧。

人的才干不经历困顿厄运就不能激发出来,没有忧患意识和长远的谋划就不能通达。复袁小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