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应该懂点潜规则
3133100000006

第6章 一见面,就让别人喜欢你——人际潜规则(1)

社会就像一张网,唯有能驾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才能享受这张网所带来的便利。当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个人无形资产的时候,不仅能搭起通往成功的桥梁,更有助于拥有幸福的人生。但在拓展人际关系网络时,难免会陷入复杂的人事漩涡。到底该如何扩大交际范围,如何表现自我?人与人相处有何禁忌,怎样相处才能持久?这些问题虽然纷繁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本章的人际潜规则,会帮你拨开迷雾,使你能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无往不利。

平时聪明做人,这是在为你的失意和失败买保险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狐狸惊慌失措地跑进一个村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枝头上的鹦鹉看见了,便问:“狐狸先生,您这是怎么了?”狐狸气喘吁吁地说:“后……后面有一大群猎犬在追我!”

鹦鹉听了,心急地大叫:“哎呀!那你赶快到村口那位大婶家里躲一躲吧。她人好,一定会收留你的。”狐狸一听:“不行,前两天我偷了她的鸡,她才不会收留我呢。”

鹦鹉想了想,说:“没关系,樵夫家离这里也不远,你赶紧去他那里躲起来吧!”狐狸说:“也不行,几天前我趁他上山砍柴时,偷吃了他女儿养的金丝雀,他们一家正痛恨我呢。”

鹦鹉又说:“那么,你去投靠大夫吧,他非常有爱心。”狐狸尴尬地说:“上次我到他家,把他存的肉片吃得一干二净,我没脸找他了。”

鹦鹉无奈地问:“难道这个村里就没有你可以依赖的人吗?”狐狸回答说:“没有,我平时常常得罪他们。”鹦鹉摇摇头说:“唉,那我也救不了你了。”最后,这只狐狸就这么被猎犬抓住了。

没有人的一生可以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高枕无忧。就像故事中的狐狸,平日再风光、再得意,有一天也会面临失败与危机。那么,当你失败时,你有朋友可以扶你一把吗?当你遇到困难时,你身旁的人是会热心地伸出援手,还是冷漠地袖手旁观呢?

有人说,做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失败买保险。你平时怎样待人,将决定你失意时别人怎样待你。你失意时别人怎样待你,也决定了你的处境是能妙手回春还是一败涂地。

那么,我们平时该如何聪明做人,为自己赢得好人缘呢?

首先,要有容人之量。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发生矛盾,让人心存芥蒂,彼此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该如何处理呢?现实中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一种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俗话说,没有舌头不碰腮的。大家一起学习或者工作,在一起的时间比各自在家的时间还多,因而,难免会产生误会和矛盾。但是,大家以后总是要共事的。所以,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就要相对谨慎一些,既不能伤害彼此的感情,又不能影响彼此的工作。

要正确处理矛盾,就必须敞开心胸,在相处时理解对方、容纳对方、求同存异,而且要学会化敌为友,在心中消除敌意,让矛盾变为合作。在意见产生分歧时,要静下心来听对方讲述理由。如果暂时无法取得一致,那就按照他的想法去试一试。取得成绩时,要主动归功于他。这样,你的理解与宽容会让对方感动,他就会逐渐在心中接受你,在工作中积极配合你。另外,在工作之余,也不要轻易与人发生正面冲突。不妨在工作之余,多进行一些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这样,既可以减少误会的发生,也会促进彼此的友谊。

其次,做人要厚道。

做人要厚道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处世的起码要求,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基石之座。厚道是处世的前提,人要想学会处世,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就是立身处世,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忌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厚道能使人体会到交际沟通之道,如果你拥有了厚道,在交际之中才会无往而不胜。

第三,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

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要想获得同事的认可,就要表现出你谦虚有礼的一面,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同事对你的防范,还可以大方地满足他们“高高在上”的虚荣心理,从而使他们更愿意与你成为朋友,进而帮助你,支持你。要明白,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表现自己固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好胜心过强,表现过度,事事争先,抢尽其他人的风头,就不好了。过多地表现自己,很容易招来其他人的忌妒和憎恨,成为他人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身在职场中的人,要时刻牢记“枪打出头鸟”这句警训,牢记谦逊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第四,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这不是指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指那些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主要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自身的特点,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第五,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

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人缘好的人,而且与这种人的关系越密切越好。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同时,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力也就越强。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总之,要想获得好人缘,先要修好自身的品德,比如心胸宽广、做人厚道、谦虚和善、真诚待人以及和人缘好的人结交。再就是要广交朋友,学会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全方位地去了解他人,针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多关心他人。这样,你就不会成为那只求助无门的可怜狐狸。

向别人展示你的价值,会让你更受欢迎

一坛好酒,香飘四溢,从巷子的深处飘到大街上,使路人皆知巷子深处有好酒。这当然是在巷子并不太深的前提下。假如巷子九曲回肠望不到尽头,那么这坛好酒也许就免不了沦为平庸之物。至于是否是好酒,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孤芳自赏一阵,再好的酒得不到别人的品尝也只是徒然。养在深闺无人识,这样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就是这样湮没在默默无闻之中。

有一匹千里马,身材瘦小,但却能矫健如飞,日行千里。这匹千里马混在众多的马匹之中,暗淡无光,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有与众不同的奔跑能力,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瘦弱。马场的马一匹匹被买主买走,但这匹千里马始终没有被人相中。但千里马并不为所动,它在心里甚至耻笑那些庸庸之辈,对那些买主更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目光短浅,若被他们挑中,自己宁愿永远这样待着。马场的老板对这匹马渐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给的草料数量和质量越来越糟糕。但千里马仍然信心很足,相信总有一天,一位伯乐会相中自己的。

有一天,真的来了一位伯乐,他在马场转了半天,来到了这匹千里马面前。千里马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机会来了。伯乐拍了拍马背,要它跑跑看。千里马见伯乐如此举动,心里很是不快——如果是伯乐,肯定一眼就会相中我,为什么还要我跑给他看呢?这个人一定不是真的伯乐,于是千里马拒绝奔跑。伯乐失望地摇摇头,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马场里只剩下这一匹千里马了。老板见它可怜,本想骑着它回老家去,好好饲养它,可千里马就是不走。无奈之下,老板只好把千里马杀了,拿到街上去卖马肉。

千里马至死也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它。

总有一些人感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像这匹千里马一样。是的,他们是英雄,他们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英雄,却羞于出口,怠于行动。他们习惯等待,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只可惜这个世界上的千里马有很多,而伯乐不常有,即使伯乐站在你面前,你不在他面前跑一下,他也不会知道你是千里马。

有人想买个橱柜,找到一位名气很大的中国木匠,问:“听说你的手艺很好?”中国木匠回答道:“哪里,哪里,和别人相比差多了,实在拿不出手。”那人一听愣了,便转身去找了个美国木匠。美国木匠不停地夸耀自己手艺好,于是那人最终向美国木匠买了橱柜。数天后,当他再次经过中国木匠的小店时,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橱柜比美国木匠的要好得多。他非常不解,为什么中国木匠要说自己手艺不好?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表现自己,一直把谦虚视为一种美德。这是没错,但如今已经不是原来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你有才能,你有创意,你不说大家怎么知道呢?没有人有时间去做伯乐到集市上耐心地挑选你,如果是好马,你就要叫两声,你就要跑出来。因为在当今时代,我们不仅要把事情做好,做好的事情还必须让人知道。

在人才济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机会不会无缘无故地跑到你面前。如果要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别人对你的注意,就要适当地表现自己。在工作当中,不要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隐藏起来,要告诉领导你能够做到,让自己的领导赏识自己,这样你才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提出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把工作做得出色,然后让大家分享你做好工作的快乐。如果自己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哪怕你做得再好,也很可能不被领导发现,不被同事认可。因为,既然是好酒,为什么要躲在巷子深处不表明自己是好酒呢?

当年电影《飘》已开拍,主角郝斯嘉的人选却迟迟没有确定下来。

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女演员费雯丽一心想演主角郝斯佳。但在当时,她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演员,也没有什么名气。怎样才能让导演知道“我就是郝斯嘉”呢?费雯丽决定毛遂自荐。

一天晚上,刚拍完《飘》的外景,制片人又愁眉不展起来。突然,他看见一男一女走上楼梯,只见那女士竟把自己装扮成了郝斯嘉的样子。男主角一见,兴奋地大喊一声:“瞧,她就是郝斯嘉!”

制片人回头一看,顿时被惊住了:“上帝呀,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郝斯嘉吗?”

费雯丽就这样被选中了。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懂得表现自己。平庸的人往往只会等待机遇前来敲门,智慧的人则往往敢于坚定地叩响机遇之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太想在谦虚谨慎的等待中被伯乐发现,而不愿毛遂自荐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有时尽管才华横溢,也只能在无谓的等待中消耗殆尽。

因此,我们要做到适时表现自己。所谓适时,一是要找到恰当的事情动脑筋;二是要在显山露水时,不要过于扎眼,以免被众人谴责而树立敌手。同时要注意,表现的举动, 也不宜过频过多,天天都干出格的事,人们也不会觉得你有什么稀奇之处,只能被骂作爱出风头而已。所以,你总是要留一些绝招,留下显示的余地。如果你能经常露上那么一点点新鲜的才华,那么人们总会对你抱有希望,也敢给你委以重任。

总之要记住,学会适度地自我表现,醒目地亮出自己,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这样你才会更受欢迎。

送礼有学问,掌握“馈赠关系”

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等于在成功的道路上走了85%的路程了。也正因为如此,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他事业的鼎盛时期曾经说过:“如果与人交往的能力就如同糖和咖啡一样也是可以购买的话,为了得到那种能力,我愿意付出更多的酬劳。因为,和世界上其他的东西相比,它所带来的价值是不可预估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国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主席的阿尔弗雷德·史密斯也说过:“铁路的95%是人,5%是铁。”可见人际交往在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上起着无比神奇的作用。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可能仅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也不在于你擅长什么技术,而在于你能否找到相关的人士来帮助你。一个企业家要取得成功,必须与别人合作,打通各种关节;一个普通的职员要想在职场中如鱼得水,也必须学会如何与同伴一起工作,如何获得上司的赏识。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社会中,不会拉关系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所以,为了更好地生存,早日获得成功,就一定要营造一个合适的关系网。只有在社会中游刃有余,才可为事业的成功开拓宽广的道路。缺乏非凡的交际能力,免不了处处碰壁。

美国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哈夫在一本叫做《如何在这个疯狂世界里找一份好工作》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之上,有来才有往。如果你身份平平,毫无资源可言,又想作出一番不一般的事业,那就要动动脑筋为自己增加筹码,而增加筹码和分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跟有价值、有分量的人攀上关系。

有了关系也就有了路子,有了利益,有了各种随时可以兑现的希望。所以,不但寻常百姓重关系,达官贵人也一样重关系。有了好的关系,很多事情就能顺利地做成了。

要想更多更有效地拉关系,可以靠同乡关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找到联系,但最重要的是你不能空手去攀关系,那样既不合礼数也不管用,而只有多送礼、送好礼才能打动人心。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礼”的环境里,如果你不送“礼”,简直就是寸步难行,被人唾弃。求人要送礼,联络关系要送礼,“以礼服人”“礼多人不怪”。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办事靠送礼已经成了潜规则,不懂送礼的人就意味着不谙世事。

所以,在做人的功夫里,送礼是必修的基础课。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多人不怪”,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人脉圈,就是用各色礼品堆积起来的。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不过,送礼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送礼的额度要把握好,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礼品,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是刻意地去巴结他而不惜牺牲太多的金钱。这样做无疑会让人对你轻视,认为你是个只重视财物的势利之人。

其次,送礼时要考虑对方的兴趣,所谓投其所好。比如,给不吸烟的人送烟就不是明智之举。另外,如果不是很了解对方的情况,就选一些一般人都会喜欢的大众化的礼品,也就是全家都能用,而且比较实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