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313400000018

第18章 世界文学巨擘—托尔斯泰

人生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促使一切存在着的东西得到全面发展。

只有当你有好的新的东西要说的时候,只有那些东西对人们有益,对千百万劳动人民有益的时候,你才可以写作。

创造生活的劳动人民的行动在我看来是惟一真正的事业。我明白了,这种生活具有的意义是真理,所以我就接受了它。在莫斯科以南200公里,位于图拉省,有一个名叫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庄园。庄园里树木茂盛,有很多两旁种植着菩提树的道路,一条河流、四个池塘。通往住宅的大路两旁种了桦树。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一词的原意就是“林中空地”。1828年8月28日,列夫·托尔斯泰就出生于这个风景如画的庄园里。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之家。这处庄园是其母亲玛丽亚公爵从其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托尔斯泰的父亲是尼古拉·托尔斯泰伯爵。玛丽亚和尼古拉·托尔斯泰于1822年结婚,他们一共生了5个孩子,前4个是男孩,最后一个是女儿。托尔斯泰是男孩中最小的一个。他的全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9世纪初期的俄罗斯仍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社会。生在贵族之家,托尔斯泰自然没有物质生活不足造成的痛苦。这是一个大家庭,他有祖母、姑姑,她们给了他很多抚爱;他有三个哥哥,他们在一起玩耍,一年四季,他们在一起骑马、游泳、捕鱼、滑雪,尽情地嬉戏。托尔斯泰的父亲虽然是农奴主,但并不残暴,他待人温和,为人幽默,常常使家庭中传出欢快的笑声。

但是,托尔斯泰童年的幸福时光没有持续多长即遭遇到了不幸。首先是在他2岁时他的母亲离开了人世,他的父亲也在他只有8岁时去世了,托尔斯泰由他的姑妈抚养成人。托尔斯泰从小就富于同情心,对农民的生活给予关注,同时他也具有文学上的天赋。由于家境富裕,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在校期间,他醉心于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后来他深感旧的教育制度与自己的思想格格不入,便中途辍学了。

少年时期托尔斯泰就爱好文学。14岁以前他阅读过的文学作品有圣经约瑟的故事,《天方夜谭》中的《四十大盗》和《卡马拉萨曼王子》,各种俄罗斯民间传说,普希金的《故事集》和《拿破仑》,波戈列斯基的《黑母鸡》等。但是,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生涯是从他到高加索参军开始的。

1851年,托尔斯泰以志愿兵的身份赴高加索,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中,他亲眼目睹平民出身的官兵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由此加深了他与普通人民的感情。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军营生活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50年代初,他相继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后来他将自己军营生活的经历写成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受到人们的赞赏,屠格涅夫甚至写信劝他弃军从文。

这期间,托尔斯泰结识了俄国文坛的许多著名作家,大家对这位后起之秀的才华交口称赞,认为他是果戈理文学事业的伟大继承者。但是托尔斯泰对他们印象却不是很好,这是因为托尔斯泰本能地反对一切一般认可的理论。1856年末,托尔斯泰决定退役。

退役后的托尔斯泰到西欧考察,以寻找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答案。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丑恶,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他开办招收农民子弟的学校,并创办了一份教育刊物。

从1863年开始,托尔斯泰开始创作《战争与和平》。该书于1869年才彻底完成。

《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国反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前后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小说从1805年在贵族沙龙里争论拿破仑入侵欧洲写起,中经俄国阻击法军的申·格拉本战役、俄奥联军与拿破仑军队交战的奥斯特里兹战役,以及法军占领莫斯科、鲍罗金诺战役、莫斯科大火,直至拿破仑军队全线崩溃。小说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竺豪夫四大贵族家庭生活纪事为主线,集中表现了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整部作品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画面中,揭露了宫廷官僚和上层贵族的腐败,赞扬了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哲学和道德问题。

《战争与和平》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托尔斯泰成为驰名世界的大作家。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或江郎才尽。1873年3月,他又开始创作《安娜·卡列尼娜》。一年前,一位名叫安娜的夫人因为婚姻和爱情上的挫折而卧轨自杀了。托尔斯泰对这件事很了解,因此这件事就为他提供了一个写作的题材。在1873年3月的一天,托尔斯泰在他的书房中与人谈话。他的书桌上放着普希金的诗集,这天正好翻在《片断》这首诗这一页。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客人来到了乡居”。托尔斯泰对当时在场的人说,这句开头一下子就把人物投入到事件的中心,是小说开头的一个好典范。客人笑着对托尔斯泰说:

“尼古拉耶维奇,你应该用这样的开头写一部小说。”

“对,我应该写,现在就写。”

托尔斯泰说着便坐下来写下这句话,第二句是“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这两句话就成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书的扉语是“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托尔斯泰给主人公安娜安排的命运是自杀。她年轻时就嫁给了一个乏味的老头子,在她遇到渥伦斯基之前不知道什么叫爱情。她不是一个坚贞的人,她既背叛了丈夫,却又没有勇气正视社会的鄙视和嘲讽,在托尔斯泰看来,这正是她自杀的原因。

18世纪80~90年代,俄国民主主义运动的高涨影响了托尔斯泰,他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转到宗法农民的立场,这一切促使他写出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托尔斯泰晚年仍坚持批判现实主义,在最后16年他写了剧本《活尸》、短篇小说《舞会之后》和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剧本《黑暗的力量》,他还署名批判当时文坛上的颓废派和自然主义等资产阶级艺术思潮。

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使他赢得了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景仰,但他却为俄国统治集团所不容。早在1860年农奴制改革期间,托尔斯泰就因同情支持农民而招致地主的仇恨和沙皇政府的怀疑。此后托尔斯泰一贯坚决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企图逮捕他,可是宪兵却不敢动手,说他的“声望太大,俄罗斯的监狱容纳不了他”。1901年,俄国东正教宣布革除他的教籍,企图在精神上摧垮他,但托尔斯泰坚定如一。

托尔斯泰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并最终决定放弃财产,抛弃贵族生活。他于1910年10月28日秘密离家出走,不幸在途中染上疾病,病情不断恶化,于11月20日逝世。

精彩点评: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坛巨擘,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它也是托尔斯泰为人类贡献出的文学巨著,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托尔斯泰的一生中,有过无数次的人生迷惘,每一次他都积极探索,寻求人生的真正意义。托尔斯泰认为,“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世界上来都是上帝的意志。而上帝是这样造人的,每个人可以或者毁坏他的灵魂,或者拯救他的灵魂。人生的目的是拯救他的灵魂,要拯救他的灵魂,人必须像神一样地生活,而要像神一样地生活,他必须否定一切生活的享乐,必须劳动、谦卑、受苦、仁慈。”

托尔斯泰弥留之即,政府和教会包围着他,要他改变立场。托尔斯泰哭着说:“千千万万的人正在承受着苦难,你们干吗都聚集在这里照顾托尔斯泰?”

文豪的精神和他的作品同样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