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3137400000007

第7章 危机和萧条产生的可能性因素(1)

如果研究者试图阐释引发危机和萧条的原因,就一定要进行严谨的调查。经过广泛的调查之后,可能很多学者会发现,要找到明确一致的原因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不确定性与对其他相关领域调查明显得出的不确定性,在程度上是相同的,因为尽管查找危机的原因非常重要,但许多公认很有能力的学者都承认,对任何经济或金融领域的分支进行调查,都很难得出明确一致的结论。凯恩斯教授(Pr·fess·rCairnes)说过:

“经济规律不会反映现象发生的规律,它只会阐释现象发生的趋势……因此,当我们把经济规律运用到外部事件中时,只有不考虑紊乱的因素时它才会生效,这样一来,这种规律便只是一种假设而已,而并非事物的本来面目。”

如果无法对危机和萧条的原因做出满意的解释,并不能说明研究者对此不感兴趣或是缺乏的建议。当危机和萧条发生时,国会或议会的议员们都被委派去进行调查。这些议员从大量的资料中取证并搜集了长篇累牍的信息。而这些所有的证据都明显夸大了经济规律和政府行为在缓解困境时的效用。同时,通过个人的智慧、严谨的态度、以及始终如一的相互合作(尽管这种合作不是刻意的),这种困境也会得到解决。

危机和萧条产生原因的多种理论

在前文已提到的卡洛尔·莱特(Carr·llD.Wright)向美国劳动局代表及议员递送的报告中,其中五页都写满了他所认为引发危机和萧条的原因,包括:

“禁止妇女参政议政。”

“缺少对女孩关于未来责任的训练。”

“有关儿童监护的法律存在缺陷。”

“颁发铁路自由通行许可证的惯例。”

“电报使用率过高。”

“烟草的使用。”

杰文斯教授(W.S.Jev·ns)在提到1878年的萧条时表示:

“商业文章的作者对当前贸易形势做出的各种解释,真是稀奇古怪。他们乐此不疲、始终如一地寻找导致当前工业和信用体系发生灾难性崩溃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包括外国竞争、酗酒、生产过剩、工会主义、战争、和平、对黄金的需求、白银过剩、比肯菲尔德(L·rdBeac·nsfield)和诺斯考特爵士(Staff·rdN·rthc·te)的奢侈开销、政府政策、格拉斯哥银行的主管们、以及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

抛开那些无聊至极的解释来看,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很有价值,因为它将实质的原因与其产生的影响——某些只会使问题更加恶化或仅仅是偶然发生的小事——区别开来。

首先,我们可以不考虑责任性原因,即关税政策或政府政策行为所建立起的不同的经济或财政调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承认那些毋庸置疑的事实。危机和萧条几乎同时发生在不同国家、不同的银行系统中;无论这个国家的体制是君主立宪制或是共和制,提倡自由贸易或是实行保护性关税,只有金属货币或是既有金属货币也有纸币,纸币无法兑换或纸币可以兑换成硬币,金本位或是银本位,再或者是已经设定了黄金和白银固定兑换比率,对它们而言,萧条和危机都是共存的。同样,这二者会在不同时期发生在一个国家里,不同时期该国实行的调节是不同的。

危机和萧条的严重程度会因错误的银行政策、关税政策以及货币政策而大大加深。不可否认,一国的长期繁荣主要依靠该国在具体领域实施的正确政策。然而,危机和萧条的本质是事物的现行秩序发生了暂时性紊乱。这种秩序本身既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引发危机的常见原因是对既定政策仓促冒进的变更。

最受公众认可或是最具真实性的推测包括:

1.信心的缺失。

2.信用的滥用或过度使用,体现在贷款过度或货币发行量过多。

3.价值或价格的必然变化对经济环境产生的必然性调整。

4.价格的普遍下跌。

5.货币单位的变化引发价格的普遍调整。

6.银根紧缩或货币量不足。

7.生产过剩或消费不足。很多作者认为,由于发生了所谓的现代生产革命和分配革命,生产过剩或消费不足的影响变得更加严重。他们认为,现代生产革命和分配革命的出现使供给普遍增加,进而导致供需比例失衡。他们同样表示,这种革命从根本上延长了萧条的持续时间,加深了萧条的严重程度。

8.心理倾向,以及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倾向。

后文将会对以上每个理论进行分析。

责任原因

对责任性原因的分析如下:

1.以上的某些影响因素可能会造成经济的紊乱,从而直接导致恐慌或危机,间接产生更为长期严重的经济环境——萧条。

萧条的程度可能因以上某些或全部的因素加重。

2.对所有萧条及萧条之前的危机而言,核心问题就是资本的状况。危机和萧条因资本状况的紊乱而产生。在这个时刻,资本状况主要表现为资本的浪费和过度消耗,以及无法即刻赢利的公司对资本的大量吸收。无论哪种情况,这种浪费、过度消耗及吸收都是引发危机和萧条的最终原因或真正原因。与此相似的观点是,引发危机和萧条的原因是对生产力的错误引导。

以上列举的原因可能有些相似,或都显而易见,可能它们还会加重纷乱的程度。如果认真分析,我们还会发现,这些原因仅仅描述了资本的浪费方式。然而,我们可能会从以上列举的一般原因中发现经济紊乱的迹象,无论过程有多隐晦。如果危机之后没有产生萧条,那么解释这种危机的产生原因便会变得更难。这些危机发生之前会出现多种原因,它们与不可预见的突发性事件密切相关。只有针对那些引发萧条的危机或是就其本身进行的研究才会令人满意。

关于财富、土地、劳动、资本的基本定义

为了充分理解本章内容,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些词汇的基本定义。

财富:包括任何有用的、供给量有限的、可以交换的物品。一切财富的产生或创造都源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土地:包括海、陆、空三种,以及可以用于生产的任何自然形态,是我们“原材料”的来源。

劳动:包括人的体力劳动,以及能够提供工作方法和智慧的脑力劳动。

资本:从专业角度来看,资本是人们为了在未来制造财富而从当前消费中留有的部分财富。它包括食品、服装、制造财富所用的燃料、必要的种子、生产工业制成品所需的原材料;同时,如果从劳动者或资本家的角度来看,还包括用于支付工资、进行采购的货币。以上这些都属于流通资本。而固定资本包括劳动工具、机器、厂房、员工工作的场所、对土地的改良、轮船和铁路及其全部配备。

判断一国的贫富状况,并不是根据其拥有的土地或自然资源的多少,而是看该国拥有的资本多少而定。

生产效率创造财富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本的增长速度。一些人这样说,资本以算术比率增长,而财富则以几何比率增长。

世界上创造财富的各种方式中,土地的数量总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利用资本和劳动从土地中发掘财富,土地的生产力才会增长。

无论创造多少财富,都需要劳动和资本的合作。索罗尔德·罗杰斯教授将两者比作剪刀的一对刀刃。事实上,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劳动的效果是不变的。如果没有资本来提供劳动工具,劳动的效率也无法提高。亚当·斯密和其他经济学家都认为,劳动者能够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技能,都是资本作用的结果;或更确切地说,是资本的一部分。毋庸置疑,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劳动效率是无法取得物质上的提高的。因为资本承担了劳动分工的成本,并实现了劳动分工,而且它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改进。另一方面,通过与劳动和土地的结合,资本能够无限增长。财富的增长取决于资本的增长。

关于资本的基本观点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在其书中的“资本的基本观点”一章中提出:

“关于资本的基本观点,第一个就是,工业的发展受资本的限制。使用劳动就是投资……这说明工业的发展无法超出资本的投资范围……”

“没有比提供材料和食品更多的行业了……”

“一方面工业发展受资本所限,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讲,资本产生或能够产生的任何增长以及它为工业带来的额外劳动力都是无限的……”

“资本的任何增长都会带来劳动力薪酬的增加。”

关于这一点,亚当·斯密认为:

“因此,资本的增长或减少都会使工业的实际规模、生产资料的数量增长或减少,进而使农产品每年的交换价值、一国的劳动的交换价值、一国居民的真正财富和收入扩大或缩小。”

资本混乱的形式

引发萧条的资本混乱体现在不同方面,它们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短暂或长期的浪费和巨额损失。某些形式下,浪费和损失表现得足够明显,而另一些形式下则不然;这二者可能会受人为意志的控制,也可能不受。资本混乱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直接损失和浪费。例如,由私人或公众的挥霍无度、资本投资的失,或像瘟疫、自然力以及不利天气等自然因素所导致的损失和浪费。

2.间接损失和浪费。例如,各生产部门不均衡导致的损失和浪费,表现为某些商品的剩余以及其他商品的不足。

3.现代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必然变化,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它包括两方面:

⑴企业开始大规模地吸收资本。可能这个企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对资本的吸收;也有可能吸收完后无法即刻赢利,如对运河、铁路、大型厂房、各类大规模的公共和私有工程的投资。此类资本投资破坏了用于长期生产的支出和早期生产的支出之间的正常关系,同时,它为增加供给以满足社会发展带来的消费需求提供了条件。

⑵由于人们的发明创造以及对机器和使用方法的改进,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旧的机器和设备被淘汰,而新领域的开发也会带来变化。与此同时,大量投资其中的资本会减少,劳动力的分配会产生严重紊乱。

以上三种形式相互作用,同时对资本造成混乱性影响。

其他特征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活跃期内,时常会伴有作用过度、大量业务无法赢利的趋势;同时,投机和欺诈成为了经济膨胀时期一种诱人的方式。通常这些特征似乎比主要的事实还要明显。同样,如前文资本混乱的第二种形式所述,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发展程度不同,各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均衡变得更为严重。例如,制造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农业。

下文会对以上三种形式进行详细地阐述。

1.资本的直接损失和浪费

⑴最显著的资本损失之一来自于私人和公众的浪费。社会的总收益或积累应在连续几年里都大于消费支出或消费数量,否则社会就无法发展和进步,甚至还会倒退。然而,尤其在经济景气时,支出或消费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一国居民的需求和支出会调整到一定水平。除非出现严重的警示,否则人们不会降低这一水平。这反映出,人们普遍对社会发展所抱有的乐观预期,对消费和支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人类需求的自然增长通常会产生浪费的习性,也会让很多人除了必需品之外,购买过多的其他商品。这样一来,用于未来供给的资本便受到了损耗。公共支出浪费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⑵直接损失和浪费的另一种形式,是目光短浅和经营不善的企业造成的沉没成本,如投资的煤矿没有获得任何收益,对铁路及其他大型建设投入大量资本后,工程无法完工,或竣工后发现根本无法赢利。

⑶与以上两种情况相同的是某些自然因素导致的资本损失,如干旱和飓风。这些灾难性力量削减了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尤其是食品的供给。对于此类商品的生产者,同时作为其他商品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所能交换的商品数量减少了,进而全部商品总量开始下降。假设每个消费者的一般性消费或支出中,约70%花费在必需品上,20%用于购买便利品,10%用于购买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干旱或其他自然灾害使食品的供给量减少,那么一个消费者必须对必需品投入更大的开支,这样,便利品和奢侈品所占支出的百分比就会减少,进而对它们的需求就会下降。从另一方面来讲,农民无法获益,因为尽管他能够从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中获得收益,但这部分收益也因出售的农产品量的减少而抵消掉了。这样一来,交易的整个体系便受到了重创,制造业受食品供给缺乏的影响最大。工人们发现生活的成本提高了,制造商也发现他必须要面对一个规模缩减的市场。

战争导致的资本损失,无论是实际的浪费还是破坏,或是劳动力的减少,都是资本浪费的另一种形式。下文会给出战争不会直接产生人们所预期的萧条或危机的原因。以上所述都是资本直接损失和浪费的形式。

2.间接损失和浪费:均衡的紊乱

尽管前文给出的几个原因十分明显,但还有另一种不易被发现的浪费的形式,更容易引发危机。即某类商品的供给失衡,这是诱发经济紊乱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已经探讨了危机发生前各类商品的价格失衡问题。人们也总是注意到,萧条时期里,很多商品供给过剩,而另一些商品的供给量则异常不足。同时,由于某些商品的供给量过剩,人们普遍认为当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所有商品的供给都很充足。那时候,人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仓库中堆积了大量的剩余商品待售,但却苦于找不到消费者。我们只要稍作调查就会发现,商品的需求量不足并不是因为供给过剩。消费者用其他必需品与仓库中的商品进行交换,或是用出售这些必需品来挣得金钱。如果库存的商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帮助,就一定会受人欢迎,至少会有人将其作为礼物。出售这类商品的问题并不在于需求不足,而在于有效的需求不足,这种有效的需求建立在人们对该商品以及同类商品的购买欲望之上。要对另一种用来交换的商品产生需求,就必须拥有一种有用的商品。如果一个人占有的商品不能满足另一个同等商品持有者的需要,商品交换就不会发生。

显而易见,维持各商品供给均衡的主要难点在于,生产商无法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自身进行完善的安排,也在于生产商在不断变化的潮流和品味反应滞后。

生产能力的使用效率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如果产能过度投放在某种特殊商品的生产中,其他商品的生产一定会受到影响,产量一定会减少。一种商品生产过剩,另一种则会供给不足。常言道,生产和消费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一定要并驾齐驱。如果所有生产都可以严格按照需求或消费的比例进行,经济紊乱就不大会发生。马克斯·沃思(MaxWirth)在他关于危机的著作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