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景之治
3139800000008

第8章 匈奴和战与南越称臣

汉初,经济残破,民不聊生。秦时已经兴起的匈奴部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所控制的地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辽阔的草原大漠。在秦末战争中,尽数收回了秦将蒙恬所占领的匈奴地方,又进入长城以南。楚汉战争时,中原疲于征战,匈奴日益强盛,军中勇士多达数十万,对新生的西汉帝国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汉高祖七年,匈奴发兵攻打太原郡,兵临晋阳城下。刘邦于是亲自率军迎击匈奴,时值冬季严寒,士卒中冻伤患病的人大量增加。匈奴冒顿单于佯败,诱汉军北上。

三十二万汉军追击,刘邦先到平城,主力尚未抵达,匈奴派兵四十万将刘邦围困于平城东北的白登。汉军指挥中枢七日不能与汉军主力联系,亦无法得到后勤补给,不得不贿赂单于妻阏氏,使说服单于解围一角,终于脱逃,得与主力会合。匈奴退军,刘邦也引兵而罢。此后,汉与匈奴结和亲之约。相互约为兄弟,汉以宗室公主嫁与单于,每年给予匈奴织品酒米食品各有定数。不过,匈奴仍然时时侵扰代、云中、上谷等郡国,使北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活难以安定。

自平城之役以来,汉廷与匈奴的关系,表面上以“和亲”形式维系,却一直处于战和不定的状态中。公元前177年夏天,匈奴右贤王乘文帝新即位,国内政局不稳,大举入侵河套以南地区。

匈奴破坏和亲,捕杀汉朝官吏和士兵,掠夺当地居民的财物和土地,汉文帝便发兵抗击匈奴的骚扰。这是自实行“和亲”政策以来,汉廷首次以兵戎对付匈奴。汉文帝派灌婴率八万五千车骑,在高奴迎击右贤王,又发中尉材官防守长安。文帝还亲自到甘泉督战,结果右贤王兵败逃出塞外。汉军乘胜追击,汉文帝从甘泉到达高奴,并取道高奴去太原。就在这时,济北王刘兴居得知文帝去太原,以为他要亲自指挥追击匈奴,乃起兵发动叛乱。汉文帝闻讯,立即命令灌婴罢兵,同时赶回长安,平定济北王的反叛。匈奴退回塞外后,即令右贤王西攻大月氏,先后征服楼兰、乌孙等二十六国。

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派人给汉文帝送来一封信,表示愿意跟汉朝恢复和亲。由于当时匈奴新破月氏,士气方盛,形势对汉朝不利,同时汉朝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以便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因此决定与匈奴恢复和亲。公元前174年,汉文帝派人前往匈奴,双方约为兄弟,还送给冒顿许多贵重物品。过了不久,冒顿单于死了,子稽粥继位,这就是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初立,文帝将一位宗室公主嫁给他,还派宦官中行说为陪嫁大臣,他到了匈奴后经常为单于出谋划策,劝他进攻汉朝,掠夺汉朝的财富,匈奴与汉廷的关系日趋紧张。公元前166年,匈奴以十四万骑攻入朝那、萧关一带,杀死汉朝将领,掳掠了大批人民和牲畜,烧毁安定郡的回中宫,甚至前锋到达雍县和甘泉,威胁着汉朝都城的安全。汉文帝派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调集十万骑兵,驻防长安以备匈奴。又派卢卿、周灶、张相如、董赤等人,发车骑进击匈奴,将匈奴赶出塞外。

从此,匈奴日益骄横,几乎年年骚扰边地,杀掠大量人民,云中及辽东两郡受害最为严重。公元前158年冬天,匈奴以三万骑兵侵犯上郡和云中郡,杀掠大批人民,告警频频传至甘泉和长安,京师为之震动。朝廷派大将屯守飞狐口、句注和北地。在都城长安附近,也派重兵防守。

周亚夫驻守细柳时形势紧张,驻军戒备森严,随时准备应急。汉文帝到细柳慰劳将士,周亚夫甚至披甲持兵,简直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过了一个多月,汉廷大兵赶至边地,匈奴撤出塞外,汉兵也停止追击。

汉文帝在位期间,为了谋求安定和平的环境,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他继续执行汉初的“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然而匈奴虽受益于和亲政策,却不信守和亲的盟约,大规模的骚扰就有三次,小的侵袭则不计其数,不但边郡人民深受其害,而且汉王朝用于军队的耗费也很大。当时晁错上书汉文帝,分析汉朝与匈奴双方在军事上各自的短长,指出匈奴是个擅长骑射的游牧部族,他们往来转徙无常,入侵之机灵活,一旦发现守塞之卒有所减少,便随时可以入境掠杀。如果朝廷不发兵救援,边民势必绝望而降附匈奴,而发兵人数少则无济于事,即使人数多,距离远的县也是救兵刚到,匈奴人却早已逃跑了。如果在边地驻扎防守,费用开支实在太大,不在边地驻守,匈奴人随时可以打进来。这样年复一年下去,则国穷而民不得安宁。于是,晁错提出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每个城邑移徙千户以上的居民,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为止。凡接受招募迁往边地的老百姓,有罪的可免其罪,无罪的可以拜爵或者免除徭役。迁往边地的老百姓,能抵抗匈奴人的掠夺,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物,则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这样,使远方无屯戍之苦,而塞下之民又可相保。

汉文帝采纳晁错的计策,便招募人民迁徙塞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久,晁错在上《论贵粟疏》中,又提出使民以粟为赏罚的“贵粟之道”,规定凡入粟朝廷者可以拜爵,可以免罪。而入粟塞下者,也同样可以拜爵和免罪。汉文帝再次采纳晁错的意见,令民入粟于边,还根据入粟的数量,规定了拜爵的不同等级。这对于抗击匈奴的骚扰、减省运输之苦,都有一定意义。此外,文帝还在边地建立马苑三十六所,分布在北部及西部,用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在民间,同样奖励老百姓养马,以满足边防对马匹的需求。汉文帝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尤其是“募民实边”的办法,改变了单一轮换屯戍的制度,既有利于对边郡的开发,又大大加强了对匈奴的防御力量。这对景帝继续执行休养生息政策,解决内部诸侯王叛乱问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

汉文帝死后,景帝对待匈奴,仍然实行“和亲”政策,并开放边地关市,对单于赠送财物一如既往。随着汉朝防御力量日益加强,匈奴对边地的军事骚扰也有所收敛。景帝在位十六年间,匈奴入边次数大为减少,大规模的入侵只有一次。

在公元前144年六月,匈奴入雁门,攻至武泉,又入上郡,抢掠汉朝的宛马。汉朝官兵奋起抗击,战死者达两千人之多。除此之外,在汉景帝在位期间,匈奴没有更大规模的军事骚扰,只是小规模盗边而已。总之,文景时期在对待匈奴的军事骚扰问题方面,并非只停留在单纯的消极退却,而是以积极加强防御力量为主,从而达到避免和减少战争的目的,为休养生息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秦末农民起义之际,南海郡尉赵佗乘机扩大势力,听说秦朝灭亡,就合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刘邦无力远征,派使者立赵佗为南越王,要他在当地和越族各部,与汉朝通使,不要扰乱附近各郡,与汉胡关系和好。吕后时期,认为南越是蛮夷,因此禁止铁器及牛马羊供应南越,赵佗发兵攻打长沙边邑,自立为南越武帝,双方关系日趋紧张。吕后派大将率兵讨伐,结果因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流行,进军南越中途受阻。一年后,吕后病死,遂告罢兵。从此,赵佗软硬兼施,先后征服闽越等地。在岭南广大地区,他也开始称制,仪制与汉朝无异。

赵佗本是真定人,虽去南海已四十九年,却不忘家乡。他听说先人坟墓已被破坏,亲族兄弟被杀,更为恼火,发书要求汉朝撤离长沙郡的驻军,放回他的亲族兄弟。为了避免战争给社会带来的严重灾害,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对南越王称帝一事,汉文帝采取怀柔的政策。刘恒下令修复了赵佗先人的坟墓,派人慰问了他在真定的亲人,还给赵佗的亲族兄弟以尊贵地位,给予特殊的礼遇。随后,汉文帝派陆贾持诏书和礼物前往告谕赵佗,只要削去帝号,不再扰乱附近郡国,则承认他为南越王,允许他自治,与汉朝通使往来。此诏书文辞颇为诚挚,赵佗为这篇言辞恳切、情感亲和的外交文书所打动,致书谢罪,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表示愿意长为藩臣,奉贡职,并宣布废去帝制。于是,自陆贾回朝后,一直到汉景帝时代,南越称臣遣使入朝。虽然据说在国内仍然暗自沿用旧的称号,但是使臣入见天子时,“称王朝命如诸侯”。此政策的运用成功,避免了一场兵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