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可以没脾气不能没骨气
3140300000006

第6章 懂得隐忍,退让不会让你低人一等

事实证明,生活是个势利眼,他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人,要想让他瞧得起,你就得直起腰板做人。成熟的种子总是将头颅朝向大地,我们也因为敬畏命运而深深低下我们的头。但低头的时候别忘记,我们的身后还背着一些沉甸甸的、很重要的东西。人格、尊严、进取心……都是不可或缺的。

低头不是倒下和毁灭

一次,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昂首挺胸,迈着大步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不料,一进门,他的头就重重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门。恰巧,这时那位前辈前来迎接他,见之,笑笑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年轻人不解,疑惑地望着他。“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生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老人平静地阐述。

这位年轻人,就是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

据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作为人生的生活准则去遵守,因此受益终生。后来,他成为功勋卓著的一代伟人。

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如果对手继续进攻了,反而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了。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木,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人不明所以,试图找出原因,却一直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揭开这个谜的是一对夫妇。

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当年的爱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当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正下着鹅毛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下去。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依然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如那些柘树,因为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长出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柘、柏和女贞之类的树木。

于是妻子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很多杂树,只是山于它们的枝条不会弯曲,所以它们才都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称是。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低头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西方一些提拔主管的时候会考虑一个人的婚姻状况。因为企业一般认为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有责任感。而事实上,是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懂得低头。想一想,工作不是和婚姻有很类似的地方吗?一桩婚姻要持久,难道能不学会自己给自己搬梯子,找台阶?要不,真僵住了,一个说“离婚”,另一个说:“离就离”真闹到离了婚,日子就一定好过了吗?工作也是这样,除非是你不想干了,否则老板说你几句,你脖子一拧,“老子不干了。”然后呢?就是“光荣地”下岗、失业。所以,做人不能图一时痛快。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低头不仅是为了“安定团结”、“家和万事兴”,而且潜藏着一种坚持,这种坚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坚定的决心——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事情做成;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日子过好。我可以低头,直到实现目标。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低头,像贝多芬那样,像布鲁诺那样,像许许多多的英雄那样,即使被五马分尸、被绑在火刑架上也不低头,但是那和好日子没有多大关系。生活讲究的是适当地低头,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生要历经千门万坎,洞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躯体,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讲“骨气”,到头来,不但被拒之门外,而且还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学会低头,该低头时就低头,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它既是人生进步的一种策略和智慧,也是人生立身处世不可缺少的风度和修养。

品悟人生

苏东坡曾说过:“天下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去甚远也”。这也算得上是对学会低头的另一种注解吧。

太讲“面子”不是有骨气

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在人们传统道德观念中的地位之重可见一斑。可以说,中国社会对人的约束主要就是廉耻和脸面,然而若因此就一切以“面子”为重,养成死要面子的人生态度也是不可取的。

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可是一件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过于看重他人的认可就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很多人就因为太爱面子而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的爱慕虚荣的牢笼里面,面子左右了他们的一切。

近代学者李宗吾正是因为最先看到了这一点,而一举成为中国的奇人,他的《厚黑学》一书虽不是从学术上研究“厚黑”,但单凭“厚黑”二字,便轰动了华人世界。他在《厚黑学》一文中写道: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一曰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刘备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奔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写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描绘得维妙维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呜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江,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之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羽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割,“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一则曰:“无面见人。”一则曰:“有愧于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则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罪……

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李宗吾先生的叙述堪称经典,刘备的半壁江山,刘高祖的几百年天下,都是因为他们超越了常人的“面子”心理,用独特的手腕赢得了胜利。特别是汉高祖刘邦不受任何“面子”心理的妨碍,一次又一次地败在项羽的手下,但他不为自己一次又一次重返家乡征兵募马感到耻辱。而项羽就没有他脸皮厚,兵败垓下时,也许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但他以“无脸见江东父老”的心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林肯长相丑陋,可他不但不忌讳这一点,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搞阴谋诡计。林肯听了指着自己的脸说:“让公众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会用现在这一张吗?”还有一次,一个反对林肯的议员,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问:“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者?”不错,先生。”林肯点点头说,“不过我不明白,一个成功的自我设计者,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副模样?”

从林肯的做法中我们知道,敢于直面自己的缺憾,并将缺憾变成鼓励自己向上进取和奋斗的条件,才是明智之举。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他用自己钢铁的意志将英伦三岛上的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粉碎了**德国吞并欧洲的图谋,并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一位既具有崇高的国际声望又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人,理应受到选民的拥护,成为英国的连任首相。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选民们认为他已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而新英国需要新的领袖。于是,1945年7月的大选过后,丘吉尔首相下台了。理查德?皮姆爵士去看望他,并把大选结果告诉他。当时,丘吉尔正躺在浴缸里洗澡。当理查德爵士把这个令人难堪的坏消息告诉他时,丘吉尔却说:“他们完全有权利把我赶下台。那就是民主: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奋斗争取的!现在劳烦您把毛巾递给我。”

丘吉尔面临的不仅是失败,更是失落,也可以说是选举的结果让他在世人面前栽了个大跟头,使他颜面丢尽,但是他却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从他的做法中可见其伟大的另一面。

由此,当我们存在着缺憾或有了过错的时候,不管别人可能怎么批评、讥讽甚至侮辱,都不要太在意、死守着可怜的面子不放,而要像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一样,把面子放到一边去,继续自己的奋斗。

品悟人生

真诚地大胆地袒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能对自己的事业起到一定的作用。

低调做人不是低人一等

大陆的一个企业代表团,到香港后去拜访李嘉诚先生,当代表团成员出电梯时,李先生已在电梯口迎候,入座后他给代表团的每个成员发名片,这使得所有的成员都惊愕不已。李嘉诚是华人首富,“地球人都知道”,可他发名片的样子就像小学生做功课一样认真。李先生曾说过,做人不能太张扬,你的生存不能影响到别人。正是这种低调做人的姿态,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人首富。

当然,我们提倡低调做人,并不是让你低人一等。低调与低人一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低调的人虽然目前看起来似乎处于“低人一等”的劣势,但却能厚积薄发,强化自信,积累经验,成就大事。俗话讲得好,“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纵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不是经过艰苦磨炼,经过“低人一等”的磨难,而最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古印度莫卧尔皇帝在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次失败。有一次,他被对手打败,情急之下,不得不藏在一个马槽里躲避。作为一国之统帅,躲在马槽里听着对手在外面耀武扬威,肆意辱骂他,越想越丧气,简直忍不住要冲出去跟对手拼命。就在这时他看到马槽里有一只蚂蚁在艰难地拖着一颗玉米粒,试着爬过一道看来它不可能过去的坎。已经是第六次了,蚂蚁从坎上翻滚下来,但小小的蚂蚁似乎没有意识到困难的巨大,它又一次衔起玉米粒爬上去,终于成功地翻了过去。莫卧尔从中受到了巨大鼓舞,再也不想什么对手的辱骂,安心躲在马槽里,脱险后,他再一次招集军队,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最后他建立了中世纪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低调做人就是要能够正确认识、分析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不以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更不以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优势相论。

所以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摆脱“低人一等”的心理,发挥自己的所长,以平常之心对待,显出足够的自信,就会在处事过程中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低调做人不等于低眉吹眼,更不等于卑躬屈膝。低调是一种态度,一种风范,那些奴颜媚骨,自甘下僚的态度不仅不是低调做人的真谛,反而是低调做人的反面。

北宋大臣丁谓在寇准手下做副宰相。丁谓一心想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爬得快一点,于是就极力巴结寇准。一次大家在一起公宴。丁谓见寇准在喝汤时不小心把胡子弄湿了,就赶紧起身帮寇准把菜汤擦净。寇准不禁嘲笑说:“丁公,你是朝廷重臣,现在竟为上级擦胡子,成何体统啊!”这句话说得丁谓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大大地丢了面子。

丁谓的低调正是过了火,变成了低人一等,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样的低调是完全不可取的,甚至是自取其辱的低调。

品悟人生

低调不是河水低流,不是唯唯诺诺,不是低人一等,更不是低声下气。它是人生的“前奏曲”,是做人的“护身符”;它就像一首曲子的过门,虽然起初是低调的,而后面的必定是更加辉煌壮丽的乐章。

没有脾气,不是一味躲避忍让

如今,很多人都感叹:与人相处,难!只要稍有点处理不当,就会招来麻烦。轻则工作、生活不愉快;重则影响自己的事业。因此,与人相处脾气就不要太大。但是不是一味的没有脾气就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没有脾气是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而不是一味的没有脾气,那样只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个好欺负的人。这样的“低调”不是低调,是胆小、懦弱。

郑伟是一家图书馆的职员,由于自己是外地应聘来的,在工作中他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对每位同事都毕恭毕敬,偶尔与同事发生点小摩擦,他从不据理力争,总是默默地走开。本来,这是一种好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认为他太老实,太窝囊。于是,都不把他当回事,在许多事情上总是他吃亏。

想起两年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尤其在奖金分配上自己老是吃亏这些事,郑伟心里很觉委屈。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为人处世进行反思了。

一次,同一组的一位同事擅离职守丢失了两本书。这位同事嫁祸于郑伟,说是他代自己值的班。主管在会上通报这件事时,郑伟马上站了起来,说道:“主管,今天的事你可以调查,查一查值班表。今天根本就不是我的班,怎么能说我不负责任。有人是别有用心想让我替他顶罪。在这里,我顺便告诉大家,我不是软蛋。大家在一起共事也是有缘,我实在是不想和同事们争来争去罢了。以后,谁要再像以前那样待我,对不起,我就不客气了。”这一手很见效,满屋鸦雀无声。

从此以后,郑伟发现同事们对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也抬头挺胸起来,不再扮演被人欺负的老实人角色了。

如何掌握让这个度,乃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和智慧,也是真正作为“忍”的关键。这里,很难说有什么通用的尺度和准则,更多的是随着所忍之人、所忍之事的不同而变化。一味地,毫无界限的“忍”不能算是真正强者的“忍”,它只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愚蠢。

所谓“事不过三”,说的是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忍”,可以是一次、两次,但绝不可一退再让。忍让到一定程度上,必须有所表示,使对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退让不是一种害怕和无能,而只是出于一种“忍”,从而不再继续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这样不识好歹的人,他们为所欲为,得寸进尺,把同事及其他人的忍让当成是好欺负,可以占便宜,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步步紧逼,严重侵害你的利益。对待这种人,对他忍让几次之后,看清了其真面目,则不应再忍让下去,可以适当地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并通过正当的方式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有些人在侵犯别人的某种利益和权限之后,由于对方采取了“忍”的态度,使之得逞。可是,这种人在得逞之后,发现了新的目标、新的利益,从而刺激其利欲,以至于使原来的行为转化为另一种难以接受的事情。这时,作为当事人,便不能自然保持一种“忍”的态度,而必须随着事物性质的变化而毅然决然地予以反击和抵抗。

有时尽管在同一事件中,人们起初还比较客气,谦逊地做出一些必要的忍让,但由于对方实在是过于无礼,而且行为方式和欲望令人发指,实在是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忍无可忍”了。此时此刻,便不应再“忍”下去,而可以有所表示。

一个人如果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刁难,往往是因为自己软弱或办事能力较差所致。相信你肯定也不愿意别人骑在你的头上并且认为你没有工作能力,因此,一定要改变这样状况。

品悟人生

要改变被人欺负的现状,态度必须要强硬起来,腰杆挺直起来,与欺负你的人相抗争,不能一味用低调做人来解释,没有脾气不等于忍气吞声。这样,原来欺负你的人就会有所收敛。

没有脾气,不是与世无争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事要谦让,做人要低调。告诫人们在道路狭窄的地方,给他人留出一条路来,与人方便;有好东西,不要自己独吞,要懂得与他人分享。

但是,没有脾气也绝非是与世无争,那些惧怕面对复杂社会而隐逸世外的人,我们只能说他们是消极避世,而非真正的没有脾气。真正懂得低调的人即使是暂时隐逸,也是暗中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以图获取更大的成功。

李泌,字长源,是唐吴房令李承休的小儿子。李泌幼时每读一书,过目成诵,到了六七岁,已能写文章了。

玄宗将李泌召入宫内,让他同太子李亨结为朋友,李亨与他谈了多次,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经纶天下的英雄,于是特意笼络。后来李泌由于看不惯当时的官场风气,认为这样下去迟早要遭殃。就辞官回家了,李亨非常难受,拉着他的手说:“以后如果我有事,先生一定要念在现在的情义出来帮我。”

安史之乱以后,李亨在灵武做了皇帝,是为肃宗。李泌赶过去,李亨非常激动,马上出来迎接,想封他当宰相,而李泌不愿意。他说:“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比当宰相的地位还贵了,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肃宗对李泌亲如师友,宠遇甚厚,出则并马而行,寝则对床而眠,事无大小都征询李泌意见,可谓言无不从,甚至任免将相也要与他商议。

唐肃宗用了李泌的战略,使得朝廷在几年以后慢慢地恢复了元气。唐军攻克两京以后,李泌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他陪同唐肃宗出来巡视的时候,百姓都指着说:“穿黄色龙袍的是天子,身边穿白的是先生。”由于他功劳太大,被太监李辅国嫉妒。太子李俶发现张良娣他们想害李泌,就告诉了李泌。李泌说:“不打紧。我和皇上有约在先,等收复京城,我就归山,就没有事了。”

有一天晚上,唐肃宗请李泌喝酒,并且留他一起睡。李泌趁机会对肃宗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再做个闲人吧!”

唐肃宗说:“我和先生这几年共患难,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了呢?”

李泌恳切地说:“我和陛下结交太早;陛下太重用我,信任我。就是因为这些缘故,我不能不走。”

唐肃宗说:“今天先睡吧,隔天再说。”

李泌说:“今天我跟陛下坐在一个榻上谈话,你不答应我。将来到了公堂上面,就没有我说话的余地了。如果你不让走,那就等于杀我了。”

唐肃宗虽然不愿让李泌离开,但是经不住李泌一再请求,只好同意。李泌到了衡山,肃宗命郡县为李泌建造一所住宅,按三品官给予俸禄,并赐隐士服。

宝应元年(762),肃宗去世,其子广平王(李豫)即位,是为代宗。代宗即位后,派使臣去衡山召李泌入朝。代宗对李泌礼遇优厚,赐金印紫绶,在蓬莱殿侧为之作书院,凡军国大事均与之商议。代宗想要拜李泌为相,李泌固辞不受。代宗要李泌做世俗人,食酒肉、娶妻子、受禄位,李泌也不肯受命。代宗最后强迫李泌娶卢氏为妻,并赐第于光福坊。李泌的卓越才能,使权相常衮不能容他。同年,常衮为排挤李泌,建议代宗先派李泌做刺史,使其周知人间利弊,再到朝廷做官。代宗便任李泌为沣州刺史,后改任杭州刺史。总之,李泌在代宗时期,两次被排挤,没有得到重用。

大历十四年五月,代宗病逝,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德宗。朝廷中人心涣散,天下形势也不稳定,德宗皇帝执意拜李泌作宰相,想借重他已经侍奉过三朝皇帝的资历威望来压服朝野,李泌自己也觉得一来被加害的危险不大了,二来如果不担任这个实职不利于做大事,于是,这才作了宰相。

李泌的一生可谓是深谙低调做人之道,他的两次隐逸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第一次隐逸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强大,等待时机,图谋大事。第二次则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可见,低调不是与世无争,而是该忍则忍,不逞一时之气。这样为人处事,表面上看来是退让,是与世无争,实际上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上上之策。

品悟人生

没有脾气也绝非是与世无争,那些惧怕面对复杂社会而隐逸世外的人,我们只能说他们是消极避世,而非真正的低调。

没有脾气,不是默默无闻

有的人在生活、工作中以低调做人为宗旨,他们一味地强调低调,当机会到来时,他们认为要低调,结果看着大好机会白白流失。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低调”中,他们只能默默无闻地过完自己的一生,这实在是这些没有脾气者的悲哀。

没有脾气不是低人一等,不是躲避退让,更不是默默无闻。默默无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没有脾气要在气度上,人格上谦恭有礼,却不是要人处处都不显山露水,尤其是在当今的时代,很可能会让你与机会失之交臂,遗憾不已。

西汉时的颜驷在汉文帝的时候任郎中。一直也没有升迁,后来头发眉毛全白了。汉武帝乘车经过郎署时,便问他说:“你什么时候开始任郎中的?怎么年纪这么大了?”颜驷说:“文帝喜欢任用文人,而我擅长武功;景帝喜欢任用长得端正的人,而我面貌丑陋;您喜欢任用年轻人,而我年纪已经大了,所以,经历三代都未有升迁机会。”于是汉武帝提升他为会稽都尉。

看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认为这个颜驷实在是太不走运了,连经三代皇帝都没有得到赏识。诚然,这里面不可否认是有运气的问题。然而,颜驷本身的做法是否值得探讨并更改呢?如果他为自己创造一个机会,突然高调一下,可能他一生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在汉文帝时可能会成为李广一样的大将军,在汉景帝时,也许会成为袁盎一样的谋士,结果是他安于现状,一味低调,结果丧失了本可能得到的大好前程。

当约翰?爱伦竞争一场极艰难的国会选举时,与爱伦竞争的对手,是一位与他旗鼓相当的人物陶克将军。这位陶克将军曾在内战时有卓越功勋,并曾任过数届国会议员。而爱伦则曾经是他手下的一个小兵,如果按照常理。在这种情况下,爱伦毫无胜机可言,是不是就该彻底放弃了呢?

当竞选时,陶克将军在演讲的结论里说:“诸位亲爱的同胞,记得就在17年前的昨夜,我曾带兵在山上与敌人经过剧烈的血战,在山上的树丛中睡了一晚,如果诸位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绩,诸位在预选时,请不要忘记吃尽苦痛、风餐露宿的那个立下伟大战绩的人。”

这种演讲辞,在当时最能打动人心,但是爱伦决定以情动人,用低调来使自己赢得大选。

他说:“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场战争中享有盛名。但那时我在他手下当一员无名小兵,代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我还曾携了武器,直立荒郊,饱尝风寒冷露保护他。诸位想起那时的情景,如果是同情陶克将军的,当然应选举他,反之,如果同情我的,我或许对于诸位的推选当之无愧!”几句话就说得听众心感神服,立刻对他争相推选,不久,便把他选进国会。

如果爱伦没有去竞争,而是低调地放弃的话,他就不会做出后来的成就;如果爱伦没有先把自己的身份放低,他就不会赢得听众的拥护。

品悟人生

没有脾气也可以成为制胜的武器,让你在低姿态中崭露头角,摆脱默默无闻的状态,踏上成功之路。5

在群体中拿出自己的个性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否则,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便会失去自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别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个性逐步发扬广大。从而在别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很多人都知道:泰山雄、华山险、峨媚秀、黄山奇。其中的“雄、险、秀、奇”就是四个不同的个性。也正因为泰山、华山、峨眉山和黄山的不同的个性,人们对它们都是一视同仁地赞赏有加。山是这样,人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如果在生活中不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能守住自己的亮点,我们其实就是在妥协,一味地妥协就是软弱。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尊重别人的个性则是一种不容人,有霸道之气。委曲求全的人总是让步妥协,一再地改变自己的个性,甚至立场,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压抑。狭隘的人总想要别人唯自己马首是瞻,处处扼杀别人的个性,看着别人什么都不顺心。只有保持自己个性的人,才能自然而真诚地坦露自己真实的个性,他们坚强无比,宽容而公正无私。他们的人生是独立而与众不同的。

其实,真正的人生都是平淡无奇的,有的人忍受不住生活的单调,总想给自己来一些刺激,所以他们的身边开始热闹起来,他们有了一个为自己打发寂寞时光的小圈子,在一次次的斛筹交错中失去一天天,一年年。当年的梦想也变得荡然无存,只是在庸俗的人际中学会了阿谀和附和,把自己圈进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领地,渐渐地丢失了自我,丢失了气节,甚至丢失了生命前进的方向。那些有着自己个性的人很懂得利用自身条件来充分发展自己,他们守住自己的思想和原则,无怨无悔地打造着自己的人生,他们活出了勇气和毅力。

每个人其实每天都在成长着,我们的个性也都在自然地成长着。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即使你做得多么完美,多么恰当,也不可能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满意,在这些是是非非中,我们应该坦然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守住自己的观点立场。对于你所经历的一次失败,细心的人可能会说你有点粗心,过于谦虚的人可能说你有点骄傲,复杂的人可能会说你过于简单……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观点会令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你不知该相信谁说的话。其实你不必这样,只要能稍微用心分析一下,就能确立自己的原则,就能保持自己的生活棱角。否则,你的人生永远不会成功。

有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分配到新的工作岗位时,踌躇满志,自己要立志做一番伟业,要在此大显一下身手。

由于经验的缺乏和理论的脱节,再加上同事间的竞争,他的工作开始还不能适应,工作中的他经常会出现一些小差错,这让那些幸灾乐祸的同事经常挖苦他,几次还把他的工作失误故意地推到上司面前,让他难堪。这使他大受刺激,对自己以前的雄心壮志产生了怀疑,每天谨慎而无神地过着和同事竞争的日子。对他来说,刁难他的那些同事,他又不敢得罪。于是,虽然他对他们非常反感,但他对他们表面上仍毕恭毕敬,生怕他们又拿住自己的小辫子,在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里,渐渐地磨去了自己的棱角,他变得开始和他的那些同事们一样,混日子,一切都以他们的上司主宰着。

后来,公司又招来一个大学生,他开始和那刁难他的同事们一样,也开始变本加厉地打击刁难,仿佛要把自己所受委屈都要找回来似的。几年后,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深奥理论都在工作的日子中悄悄流走了。自己也变得和其他同事一样碌碌无为了。

丢失了自己的个性,就好象丢失了自己一样,从而变成被别人利用的工具,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的人生活得一定不轻松,那还有什么意义可谈呢?我们都是有感情的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是有血性的人,有着我们自己不屈而坚强的精神。

美国著名的银行家摩根认为,决定自己成功的条件是个性,人无论在何种艰难的环境中,都要保持住自己的个性,都要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志向而不懈努力,这不能有半点的犹豫不定。所以,我们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自己的本色,相信自己,不惧艰险地获取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我们生活的这个熟悉而又神秘的星球,赋予它的万物生灵千姿百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各自的生存空间。我们应该学习梅花的傲立寒霜,瀑布的飞流直下,雪松的苍翠挺拔,……他们崇高而又独立的个性一直成为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同样,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脾气秉性,或好或坏。所以,既不要把别人看得那么神乎其神,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因为每一颗心灵都是一张没有写过的纸,只是尘世的喧哗和芜杂中,有的可能被消磨得不再棱角分明,即使在那毫不起眼的旮旯里,你也要守住的个性,保持自己最基本的立场,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哪怕是一片废墟,我们也要把它建成心目的琼楼玉宇。

品悟人生

个性就像百年老酒,就像那些百年老字号的品牌,散发和传播着他们独有的芳香和口碑。个性不论有多强多弱,只要你一直以求真趋善的执着,在洁身自好中循着自己的目标轨迹前进,就一定能在不断自我认识中创造自己,也一定会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人生画章。

学会妥协就能方便自己

《圣经·驮福音》中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多数西方人视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所以说,要想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好感,必须向对方投以温和。

你每天白天一大半的时间都是跟同事在一起,你能否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与你朝朝暮暮相处的同事有很大关系。当你在公司时,没有人理你,没有人愿意主动跟你讲话,也没有人向你倾吐谈心时,你是否感觉到工作的无聊或因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压力。

一个人要想在生活中面面俱到,谁也不得罪,谁都说好,那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所以,与人产生种种冲突和意见是很常见的事。比如,和同事之间经常在一块儿相处,难免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锅碗瓢盆交响乐发生。各人的性格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突出,特别是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表现在明处,有些表现在暗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不愉快交结一起,各种压力一触即“喷”。

人与人之间,除非有不共戴天之仇不可化解,但在生活中的恩怨一般不至于达到仇恨的地步。只要矛盾与冲突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总是可以化解的。请你记住这点,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消灭。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冤家宜解不宜结”。人总会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这时,就需要你做些适当地妥协与退让,尽量避免矛盾与冲突的发生。说不定你的妥协与退让能让对方改变态度,并对他大为感动。

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妥协和让步的人,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因为这样不利于矛盾的化解。

某公司财务科杰拉尔德一时粗心,错误地给请过几天病假的斯奈伦伯格发了整月的工资。在他发现之后,匆匆找到斯奈伦伯格,向他说明让他悄悄退回多发的薪金。但是遭到了断然的拒绝,斯奈伦伯格则只允许分期扣回他多领的薪水。

双方争执不下,气愤之余的杰拉尔德平静地对斯奈伦伯格说:“好吧,既然这样,我只能告诉老板了。我知道这样做一定会使老板大为不满,但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只有在老板面前坦白承认。”就在斯奈伦伯格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杰拉尔德已大步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他,并请他原谅和处罚。但是,他没有说出斯奈伦伯格的名字。

老板听后非常生气地说这应该是人事部门的原因。但杰拉尔德重复地说这是自己的错误,与别人没有任何原因。老板于是又大声指责会计部门,杰拉尔德又解释说不怪别人,实在是自己的错。接着老板又责怪起与杰拉尔德同办公室的两个同事起来,但杰拉尔德还是固执地一再说是自己的错,并请求处罚。

最后老板看着他说:“好吧,这是你的错。那位错领全薪的员工也太差劲了,对了,他叫什么名字,让我找他谈一谈。”

杰拉尔德说道:“这并不怪他,主要怪我,理应我承担全部的责任。”说完,他掏出自己的薪水从中抽出一部分补上了多发给斯奈伦伯格的那一部分。

斯奈伦伯格得知事实的真相以后,内心感到有些愧疚。没多久,就将多发给自己的那一部分给了杰拉尔德,并与杰拉尔德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试想一下,虽然错误主要出在杰拉尔德身上,但是斯奈伦伯格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不是杰拉尔德做了适当的退让,承担了全部的责任,将斯奈伦伯格交与老板处理,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肯定会恶化到仇人的地步。

品悟人生

适当地妥协、容忍与退让有利于你协调人际关系,缓解压力,发展事业。所以说,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还是学会适当地妥协吧!

忍得一时之气,换得百日平安

许多人都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信奉着一个字――“忍”,虽然信奉“忍”字的人很多,然而真正了解它内涵的却少之又少。许多人将一幅幅地“忍”字字画悬挂于客厅、卧室、钥匙扣……之上,然而他们就像“叶公好龙”一般,喜欢的不是真“忍”,而是书画上的假“忍”。

要知道,如果我们欲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时刻注意学会制怒,不能让浮躁愤怒左右我们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很多人为了一点很小的事情而怒容满面,甚至与其他人大打出手,这是欲成大事者的大忌。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情绪是人生的一大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克制愤怒是人生的必修课,那些怒火横冲直撞而不加抑制的人是难成大器的。

明神宗时的曾官至户部尚书的李三才可以说是一位好官,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他曾经极力主张罢除天下矿税,减轻民众负担;而且他疾恶如仇,不愿与那些贪官同流合污、甚至不愿与与那些人为伍。但是他在“忍”上的造诣却太差。

有次上朝,他居然对明神宗说:“皇上爱财,也该让老百姓得到温饱。皇上为了私利而盘剥百姓,有害国家之本,这样做是不行的。”李三才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说话也不客气地行为激怒了明神宗,他也因此被罢了官。

后来李三才东山再起,有许多朋友都担心他的处境,于是劝他说:“你嫉恶如仇,恨不得把奸人铲除,也不能喜怒挂在脸上,让人一看便知啊。和小人对抗不能只凭愤怒,你应该巧妙行事。”李三才则不以为然,反而认为那样作是可耻的,他说:“我就是这样,和小人没有必要和和气气的。小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家伙,要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没过多久,李三才又被罢了官。

回到老家后,李三才的麻烦还是不断。朝中奸臣担心他再被重新起用,于是继续攻击他,想把他彻底搞臭。御史刘光复诬陷他盗窃皇木,营建私宅,还一口咬定李三才勾结朝官,任用私人,应该严加治罪。李三才愤怒异常,不停地写奏书为自己辩护,揭露奸臣们的阴谋。

他对皇上也有了怨气,居然毫不掩饰愤怒情绪,对皇上说:“我这个人是忠是奸,皇上应该知道的。皇上不能只听谗言。如果是这样,皇上就对我有失公平了,而得意的是奸贼。”

最后,明神宗再也受不了他了,便下旨夺去了先前给他的一切封赏,并严词责问他,于是李三才彻底失败了。

古人常说“喜形不露于色”,而李三才却不明白此点,不分场合、部分对象随意发怒,自然只能产生失败的后果了。

“忍”的内涵除了制怒,还有一点就是戒嚣张。嚣张是由傲气引起的,因此戒嚣张的根源就在戒除傲气上——戒除了傲气就解除了嚣张。“忍”虽然博大精深,但只要做到制怒与戒嚣张,便不难领悟其中的真谛。

品悟人生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喜怒无常,改掉这些坏毛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容易接受别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随和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大事。

雌伏是为了雄起,关键时刻要站出来

商场如战场、运动场,要想在商场有所作为,除了踏实肯干外,还要善于把握机会,该站出来时就站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事业上脱颖而出。大多数成功者刚开始都是默默无闻的,只是在关键的时刻抓住了合适的机会。

成功的机会不会老是垂青于你,或许仅有一次,但是假如你能把握好这一次,你可能就走向了成功。一个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永远潜伏的。

小王是刚进公司的一名职员,来公司两个月了。连老板的面都没有见到。很多老员工上班时经常聊天或干其他的事情,一些日常业务上的事情都交给小王。小王虽然有些不满,但也很乐意,毕竟这样可以学到许多业务上的技能,再说,自己是新人,因此,也就忍气吞声了。

有一天,公司召开紧急会议,老板要求业务部员工做工作汇报。大家都忙乱得一团糟,面对老板的提问,那些老员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支支吾吾。因为他们对近来的业务方面实在是不熟悉,没有任何的准备,不知道老板会临时开会。

在场的员工中,只有小王对业务上比较熟悉。轮到小王发言时,哪家公司进了多少货,回了多少货;哪家货发的比较好,客户有什么问题反馈等问题,小王都说得十分到位、有条理。

老板听了,很满意,问道:“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

小王赶忙回答:“我才来两个月,业务上还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相信我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不久,小王获得了老板的赏识,两个月后,被提拔为业务部总管。

在雄起前学会雌伏,忍耐力是一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平衡器。没有忍耐这种平衡器,结果只能是走向极端,走向失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忍受逆境的煎熬。

我们往往会听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忍耐就能成功”之类的名言,也会遇到很多喊着“相信人人都能成功”这样口号的人。在当今社会,只要一次冒险就能决定生死的时代,这种口号听起来就显得相当老旧。况且,忍耐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的事。忍耐与努力都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忍耐难以做到,就意味着“人人都能做到”这句话失去了意义。

然而,想要实现自己期待的目标,忍耐力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就算是天生直性子的人,也要培养良好的耐心。忍耐,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忍受”,二是“继续做下去”。前者意味着无可奈何地承受自身的痛苦。当有人侮辱你时,虽然心里很想给对方一巴掌,但还是会忍住这种冲动,装作没有听到,这就是“忍受”。后者表示不屈服于种种障碍,继续不停地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女人比起男人,虽然更能“忍受”,但是不太擅长“继续做下去”。但是,成功人士所必备的素质,不是“忍受”,而是“继续做下去”。认为自己非常能够忍耐,却总是不能成功的人,一定是误解了忍耐的意义。“忍受”正是前面提到的那些不幸的人最为擅长的东西。他们认为尝试新事物不如忍受痛苦,这正是忍耐力突出的表现。假如要实现自己期望的生活,就应该培养“继续做事”的能力。

某公司一个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要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

这天,一位三十来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通知他凌晨三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凌晨三点就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八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

考的题目是由董事长口述,董事长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

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

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疑惑地问:“就这样吗?”

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

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第二天,董事长在董事会上宣布,该名年轻人通过了考试,而且是一项严格的考试!

他说明:“一个这么年轻的博士,他的聪明与学问一定不是问题,所以我考其他更难的。”又接着说:“首先,我考他牺牲的精神,我要他牺牲睡眠,半夜三点钟来参加公司的应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五个小时,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气,看他是否能够不发飙,他也做到了;最后,我考他的谦虚,我只考堂堂一个博士五岁小孩都会写的字,他也肯写。一个人已有了博士学位,又有牺牲的精神、忍耐、好脾气、谦虚,这样才德兼备的人,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我决定任用他!”

当你立志要大干一番时,不妨先放下身段,眼高还要手低,实际上,走向成功的不仅仅是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或许是每个人气度,一些细节、小节的态度,往往左右着每个人未来的成就。

关键时刻,一个动作扭转人生,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到处都存在着机会;只要你善于把握,你就不会让机会错过;只要你善于发现,你的人生会更加的精彩。

当机会悄然来临时,就要伸出手去抓住机会。

当机会来到人们身边时,那些懒惰的人仍然毫无察觉;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够注意到它的降临,并且会努力地将它牢牢地把握。

品悟人生

雌伏是为了雄起,关键时刻站出来,你就会被刮目相看。

退却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从处理事物的步骤来看,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现实中常会见到这样的事,双方争斗,各不相让。最后小事变为大事,大事转为祸事,这样往往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反而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其实,如果采取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先退一步,使自己处于比较有理有利的地位。待时机成熟,便可以以退为进,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何为退呢?即当形势对我军不利时,如果全力攻击也可能不奏效时,就应采取退却的方法。军事家指出学会退却的统帅是最优秀的统帅,战而不利,不如早退,退是为了更好的胜利。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突厥兵时常来犯,突厥兵能征善战,李渊与之交战,败多胜少,于是视突厥为不共戴天之敌。一次,突厥兵又来犯,部属都以为李渊这次会与突厥决一死战,可李渊却是另有打算,他早就欲起兵反隋,可太原虽是军事重镇,却不是为号令天下之地,而又不能离了这个根据地。如果离太原西进,则不免将一个孤城留给突厥。经过这番思考,李渊派刘文静为使臣,向突厥称臣,书中写道:“欲大举义兵,远迎圣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虐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惟大汗是命。”

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不仅接受了李渊的妥协,还为李渊送去了不少马匹及士兵,增强了李渊的战斗力。而李渊只留下了第三子李元吉固守太原,由于没有受到突厥的侵袭,李渊得以不断从太原得到给养。终于战胜了隋炀帝杨广,建立了大唐王朝。而唐朝兴盛之后,突厥不得不向唐朝乞和称臣。

唐高祖李渊以退为进,为自己的雄心大志赢得了时间。如果不能忍那一时,李渊外不能敌突厥之犯,内不能脱失守行宫之责,其境险矣,忍一时而成了大谋。

从人生的态度来看,退却有时也是一种进攻的策略。现代社会中,“以退为进”表现自我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有一位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于是他不用学位证去求职,很快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问”,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于是,老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可见,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一种稳妥的进攻之术。

石桥正二郎是日本著名的大企业家,在他所写的《随想集》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二战后,在位于京桥的石桥总公司的废墟中,有十多家违章建筑。因此,律师顾问提出,若不及早下令禁止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在当时的情景下,如果硬性要求那些违章户立即搬走,必定会招致他们坚决的反对和拒绝。石桥公司没有出此下策,石桥夫人还来到现场和那些违章户谈话。对他们说:“你们的遭遇实在值得同情,那么,你们就暂时住在这里,先多赚点钱,等公司要改建大厦时,再搬到别的地方去吧。”她这样专程地去拜访那些违章户,并且赠送慰劳品,如此体贴别人的难处,使那些居住在石桥总公司内的人,内心里十分感动。因此,当石桥大厦真的开工时,这些人不仅不再抱怨,而且还心怀感激地迁到别的地方去住了。

“以退为进”有时候能获得极佳的效果。1812年6月,拿破仑亲自率领60万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合成部队,向俄国发动进攻。俄国用于前线作战的部队仅2l万人,处于明显的劣势。俄军元帅库图佐夫根据敌强己弱的局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实行战略退却,避免过早地与敌军决战。在俄军东撤的过程中,库图佐夫指挥部队采取坚壁清野、袭击骚扰等种种方法,打击迟滞法军,削弱法军的进攻气势。9月5日,俄军利用博罗季诺地区的有利地形。给予敌军大量杀伤。接着,又将莫斯科的军民撤出,让一座空城给法军。10月中旬,法军在莫斯科受到严寒和饥饿的巨大威胁,不得不撤退。此时,库图佐夫抓住战机,予以反击,将法军打得大败。几十万法军,幸存者只有3万人。

有时候,表面的退让只是一种随机的策略,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做出一些退让是作为善于变通之人的成熟表现。

品悟人生

我们所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从而将退却变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