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314300000015

第15章 问题7 总认为“听话”才是好孩子 (2)

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势必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的话、父母的话、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儿童质疑精神的发展,会使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试想,一个孩子处处、事事都按父母的话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而没有自己提问题的心理空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创新意识吗?能有创新能力吗?所以说,应该允许争辩,不要介意孩子顶嘴,这看起来是管教态度,实际上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一种反映。

但是,如果孩子顶嘴习惯成自然,也不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顶嘴,专家开出如下“药方”,“药方”的主旨是,要从父母自身做起。 

1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家庭成员彼此间缺乏尊重,动辄脏话满嘴,或者互相说些“抬杠”的话,孩子一旦具备了一定理智水平,就会从心底里不尊敬父母,顶嘴便成了家常便饭。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使家庭洋溢在和睦、互助、自由、快乐的气氛之中。即使家庭中存在分歧,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而是通过协商解决。 

2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去做、去想,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活动机会,创造活动环境。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动,当孩子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做了一件从来未做过的事,父母应积极支持,及时赞许。 

3引导孩子说理,为自己申辩。人无完人,为人父母者受文化水平、职业、性别等限制,有时所持观点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或者父母也可能一时糊涂,固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会感到很委屈。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首先要允许孩子申辩,鼓励孩子申辩。既然你批评孩子,就应允许孩子有这种权力。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感到无论做什么,有理才能站稳脚跟,对发展孩子个性很有利。 

4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品质。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启发孩子对别人的意见要多动脑筋,认真考虑后再讲话,以培养稳重、忠实,善于克制自己的良好的性格品质。  

5注重与孩子的精神交流。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父母应学会经常听听孩子的意见,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用“我想……”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评价,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温存、抚爱,从而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

6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粗暴。父母教育孩子时,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而应以友善的态度启迪孩子,避免枯燥的说教。如果父母在教育方式上不肯用心,只凭一时的喜怒赞扬或批评孩子,或只是发号施令、训斥孩子,孩子一时会被父母的威风吓住,作听话状,但他再稍大一些,则不会买父母的账了。不要求孩子立刻听从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而是给他们适当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间,以防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7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有责任作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严肃的批评,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说话是一门艺术,父母教育孩子更要结合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道理的领悟能力较弱等特点,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父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说话抓不住重点,反反复复唠唠叨叨,让孩子十分厌烦,这也是引起孩子顶嘴的原因之一。

【把握培养关键点】

父母与孩子争辩,能活跃家庭气氛,在交流中,表现出一种亲情和友爱,拌嘴、争辩是重视对方的一种方式。所以说,应该允许争辩,不要介意孩子顶嘴。

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遇事没有主见的人,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自然无法迈向成熟。

——佚名

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批评。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道:“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煽起学生的激情,立刻灵感喷发,马上续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摄魂勾魄,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电话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则止,看来,你还没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绵延逶迤,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很久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盛,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脱颖而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凡事绝难有统一定论,谁的“意见”都可以参考,但永不可代替自己的“主见”,不要被他人的论断束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追随你的热情、你的心灵,它们将带你实现梦想。

遇事没有主见的人,就像墙头草,东风东倒,西风西倒,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自然无法迈向成熟。

有这么一个故事: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语气中免不了有几分得意。

杨岐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在当场,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心里很愁烦,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怎么也找不出他大笑的原因。

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去问师父为什么笑。

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身为一个凡人,我们有时比不上一个小丑,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陷于别人给我们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消灭了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甚至成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烦中不得解脱,白白损失了做个自由快乐的人的权利。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众口难调,一味听信于人,便会丧失自己,便会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诚惶诚恐,这种人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

看了以上几个小故事,我们一定有很深的感触,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自己虽有考虑,如果常屈从于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味讨好和迎合别人,就迷失了自己。明人吕坤特别反对这种做事没主心骨,也就是没主见,只是“依违观望,看人言为行止”的做人毛病。吕坤说,做人做事,一定要独立思考,辨明是非,能够选择正确的立场观点。他说,如果做事先怕人议论,做到中间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不敢再做下去了,这不仅说明这个人没有“定力”,也说明其没有“定见”。没有定见和定力,就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从家教的角度上讲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孩子整天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太在乎他人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活在别人的判断里。这样的孩子,日久难免会陷入随波逐流、一味依赖的境地,失去自己的“主心骨”,这样的孩子,注定不会具有独立的人格。

无法想像,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像一颗摇头草一样六神无主,或像效颦的东施一样只会徒增笑谈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呢?在平时,我们不妨从这样的细节开始:

1别拿孩子与他人比较。生活中不必常在孩子面前夸别的孩子如何如何。像“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2让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3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年龄小,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家长在生活中要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这样屡经疏导,幼儿便不致因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4让孩子自己选择。“选哪个呢?”“那个好吗?挑你自己喜欢的吧!”在餐厅点菜、买衣服、买鞋帽时,让孩子从小就有发言和选择的机会。母亲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个味道不错,吃这个吧!”“这个更可爱”“这件很适合你,买这件吧!”这样,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己的主见。 

5做一个好的言论家,不如做孩子的好听众。母亲切勿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没了,也不要过多地指责、命令孩子,最好让孩子多说一会儿,自己做孩子的好听众。孩子在沉思时,不要催促,慢慢地听孩子讲下去。 

6锻炼孩子叙述事情的能力。谈一些有关书籍和电视的话题,引导孩子把从书本上读到的和从电视上看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讲出来;或让孩子把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讲出来,家长在旁边静静地倾听,孩子在表达不清时,应从旁给予提示,引导孩子有条理地讲下去,这有助于他们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7承认孩子的主张并予以赞扬。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认真地听,见解正确时要给予承认并及时表扬。老是抑制孩子的思维,不让孩子的意见得到伸展,孩子就再也不会提出什么主张了。当然,孩子的意见不合情理时,父母要亲切、认真地加以说明,让孩子能够接受,代之以其他的要求。 

8不要对孩子说“太丢人”“别啰嗦”等话语。切忌对孩子说“太丢人,别说了”“别再啰嗦了”等话,要让孩子先充满自信,把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

9让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或游戏,鼓励孩子充当领导角色。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及户外娱乐,在活动中,鼓励孩子担任团体领导,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和统筹能力。

类似于以上的教育方法还有很多,家长在实际生活当中,只要做个有心人,便能处处发现。每一种方法也因人而异,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引导,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特别要讲的一点是,要真正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其拥有自己的主见,家长自身必须是一个很有“主心骨”的人。如若家长本身就是一个缺乏主见,处处在乎别人指指点点的人,又怎么能指望他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心骨”的孩子呢?

【把握培养关键点】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他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活出属于自己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