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314300000021

第21章 问题10 为孩子付出再多都是应该的,孩子不需要知道(2)

这件事给我们启示就是,要在乎孩子的爱,接纳孩子的爱,知道让孩子感恩。正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习惯,无论我们的家长怎样为孩子操劳,孩子总认为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并不为之感动,充满感激。

教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感激父母,热爱父母。

丰丰的爸爸,从丰丰上幼儿园开始,他就让孩子学会记日记,专门记生活中那些点滴的美好的事情。

例如,丰丰的日记中总会出现这样类似的记录:“我的爸爸有一双勤劳的手,他每天都起早带晚地辛苦工作着。”

“今天,妈妈为我织漂亮的新毛衣,她的手都累酸了,妈妈多疼我啊。”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奶奶家,奶奶给我做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并夸我很懂事。”

这些简单的话语无不体现出孩子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现在丰丰已经上了初三,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很体贴父母,总是抢着帮父母做家务。在好多孩子很自私的今天,丰丰遇事时能同时为别人去着想,凡认识他的人无不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丰丰父亲的家庭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孩子已经从最初感激父母开始,学会了感激老师,感激同学,感激生活。回想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除了因种种客观因素,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孩子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好事物,以致在黑暗中越陷越深。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具有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这将有助于孩子好的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

下面且让我们看看哪几种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1做人不能忘恩。你可以给孩子讲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鹿,它为了逃避猎人的追赶,躲进了附近一个葡萄园。当猎人刚刚从它旁边走过,它就开始大吃起葡萄叶子来。猎人发现葡萄园的叶子在微微颤动,他们猜想:“这叶子下面会不会有只野兽呢?”于是猎人就开了一枪,结果可想而知,鹿被打中了。鹿在临死的时候说:“我活该倒霉!因为我吃掉的,恰恰是那些救过我命的葡萄叶子。”然后告诉孩子做人不能忘恩负义的道理。另外,可鼓励孩子学会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和事,家长在一旁表示欣赏和赞扬。

2感恩孝为先。“感恩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感恩应该从自己的亲人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孝敬父母的美德渐而扩充至社会大众,乃至一切无量无尽的众生。反之,如果反过来,完全不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过问父母的生活,不关心他们的健康,则又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化和绝对化。

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孝心就是一种感恩的心,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们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真正有孝心的孩子,懂礼貌,责己严,为父母分忧解难。为了明理,做父母的可以多给孩子讲些古今故事,让孩子通过形象去理解。

3让孩子体会爱。圣雄甘地说:“被爱心箭射过的人,才能领会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的。父亲对我所采用的方式,正是用爱的箭射入我的心坎,使我体会到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我下决心一定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光明磊落地活下去。”教孩子体味爱的过程也是教孩子学会感恩的过程。当你喂孩子美食时,不妨说:“好香,给妈妈尝尝好吗?”通常孩子会举起小勺递过来,你会对他表示赞许。如果孩子冷,你不妨问问他:“爸爸是不是也冷?”在给孩子添加衣服时,问问他:“爸爸衣服在哪里?”“妈妈穿哪件?”这么做既可以教他日常知识,又启发了他的爱心。

4让孩子在对比的感悟中学会感恩。一位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待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

“好极了!”

“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是的?”

“有何感想?”

儿子回答:“咱家有一条狗,我发现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道:“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不言而喻,学会逆向思考问题的孩子,一定是懂得感恩的孩子。在家教时,多从逆向的角度引导孩子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学会感恩。

5我爱你,妈妈。母爱是大地,大地哺育了生命,滋养了万物,给予世界以真爱。孩子心中爱的种子正是母亲播撒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孩子,又用爱心呵护着孩子成长。

作为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懂得尊敬妈妈,她们生我们、养我们,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全力支持我们。做孩子的只有时刻尊敬她们,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妈妈,好好保护她,才不会辜负母亲对孩子的养育之恩。

在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中,主角是个11岁的男孩,他9岁时离家出走,在外面流浪了三年。

主持人问他:“你在外面流浪时最想谁?”

男孩说:“最想我妈妈。”

“你怎么想的?”

“我想如果我有了钱,一定买辆汽车,把我妈接出来看看。”

男孩子为什么那么想他妈妈呢?无意中他讲了一件事。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家的母猫难产。小猫死在了猫妈妈的肚子里,妈妈让他帮助母猫把小死猫拽出来。

“当时那只母猫悲惨地叫着,”男孩说,“每拽出一只小猫,那母猫就使劲地叫,有一只小猫身子拽出来了,头还留在肚子里。就在母猫惨叫的时候,我妈说了一句话:‘生你的时候也这么难!我这才知道,我妈真不容易呀!’说到这儿,男孩大声地哭了。男孩的妈妈也哭了。

生命是可贵的,而孕育生命的母亲更是伟大的。让孩子学会感恩,给孩子讲讲出生的故事,要让他思考自己是怎么长大的?该如何去回报给予他生命的人?让他懂得去爱自己的妈妈。谁都渴望亲情,亲情的教育就蕴藏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把握培养关键点】

感恩之心的培育,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着手。每晚睡觉之前,你不妨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去想一想,今天有什么让孩子感激的事,比如父亲的一句叮咛,母亲的一顿早餐,邻居的一个致意,同学的善意帮助,老师讲课时忙碌的一个身影,这些都是生命中爱的体现,都值得孩子去珍惜。

向孩子“索要”关爱

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地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赵静波

不懂得爱父母的孩子很难学会爱别人,这一点尤其值得家长重视。因为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也逐渐增加,这些孩子只懂得无止境地索取、接受父母、他人的爱,却吝啬得不肯付出一点。

一位妈妈给3岁的儿子买了盒新鲜的点心。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爸爸走过来说:“什么好吃的?让我尝一尝。”儿子按住盒子盖大叫:“不给,不给。”“小东西,别这么自私,给一块。”爸爸故意从盒中抢了一块点心咬了一口。结果儿子大哭起来,非要爸爸吐出来不可。妈妈连忙跑过来哄着:“宝贝别哭了。都是爸爸不好,咱们打爸爸。”儿子大叫着:“坏爸爸!坏爸爸!”最后在爸爸连声的“认罪”中,儿子才破涕为笑。

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其实一岁前的婴儿就有情感反应,别人哭他会随着一起哭;一两岁的幼儿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有了想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这是爱心先天的自然流露。可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他们的爱心就会逐渐消失。有一对父母在这方面的做法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一鸣的父母为了培养一鸣的良好品格,让一鸣从小就关心父母,不小气、不自私,每次吃东西父母都要他和父母分着吃。有一次,一个朋友从外地带来了一筐橙子,父母要求一鸣每次吃橙子都要拿出三个,最大的两个给父母,小的留给自己。开始一鸣每次都做到了,可是,当筐里只剩下三个橙子时,一鸣却舍不得了。这时爸妈就告诉一鸣:越是好的东西少的时候越能考验人,这时,你能想到把好的、大的橙子给长辈,才是真正的好孩子,要求一鸣继续坚持以前的做法。最后,一鸣是一边哭着一边把大的橙子分给父母,而且眼泪汪汪地望着父母,希望他们不要把橙子吃下去。这时,妈妈给爸爸使了个眼色,一瓣一瓣地把橙子吃掉了。两个橙子到底是什么味儿,谁都没吃出来,因为他们也“心疼”。但从这以后,一鸣遇事总是先想到爸妈,逐渐养成了关心父母的习惯。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可是很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有一位母亲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我常跟儿子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儿子真好!儿子小时候长得比较胖,刚学会走路时,我抱他上楼梯就很困难,所以我就有意识让他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要让他知道,在家里爸妈的想法也非常重要,做事情要学会为别人着想。在关键时候要充分发挥他在家里的作用。比如,每次回家,都要让他力所能及帮我拎一点东西,让他知道,妈妈一个人拿着很累,需要他帮忙,而且他也应该帮妈妈。有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告诉他,要体谅一下妈妈,不要让妈妈烦,妈妈很容易发脾气,往往这个时候他就会很主动地说一些我喜欢听的话,还会表现得特别乖。

父母不应该让孩子在家中当特殊人物,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中的事物,不劳动者不得食。要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桌子、摆放碗筷、摘菜叶、洗手绢等。在孩子稍大些时,还可以让他分担相对重要的家务,既让他获得成功感,又使他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并从中体会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和养育之情,体会到爱是需要付出的。

【把握培养关键点】

不少家长认为:现在我们疼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回报的。其实不然,你从不教孩子爱父母,孩子从哪里学会爱你们?要向孩子索要关爱,因为这也是教孩子爱父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