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3149900000002

第2章 爱情婚姻故事(1)

(一)《西厢记》

唐贞元年间,有一户姓崔的人家。老爷是前朝的宰相,老爷和夫人膝下只有一女,取名为莺莺。崔莺莺生得美艳惊人,老爷和夫人视其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当莺莺长到十几岁时,老相国病逝了。崔家的家势一落千丈。老夫人与莺莺感受世态的炎凉,更是悲从中来。不久夫人带女儿莺莺、丫鬟红娘和其他家丁,护送相国灵柩回河北安葬。中途因道路有阻,于是暂住在河中府普救寺中。

老夫人平日对女儿管教甚严,总是要求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莺莺也被调教得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崔相国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了老夫人的侄儿郑恒为妻。在寺中,老夫人怕莺莺心情郁闷,就让丫鬟红娘陪其去殿中烧香拜佛。莺莺一进大殿,在场的人都被她的美貌惊呆了。忽然一人大呼:“我死也。”此人正是洛阳书生张生,他赴京城赶考,路过河中府来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寺中景色,今日不想竟然看到如此美女,不禁失声大叫。莺莺循声回头望去,与张生火热的目光撞在一起,四目相对,莺莺娇羞地低下了头。张生魂不附体,语无伦次地向红娘介绍自己,莺莺与红娘含笑而去。

张生爱慕莺莺,便向寺中方丈打听莺莺的住处,知道莺莺住在西厢房。张生便与方丈借宿,也住进了西厢房,两人的住处只有一墙之隔。张生自从见了莺莺后,就开始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日,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道场内不准男子进入,张生硬着头皮溜了进去,与莺莺再次相见,张生不俗的外表和炙热的眼神触动了崔莺莺埋在心中的深情。张生从小和尚那里得知,莺莺小姐每晚都到后花园内烧香。在一个月朗风清的晚上,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莺莺烧香。看到动情处,张生随即吟了一首诗:“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来表达自己的爱意。莺莺听是张生的声音,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吐露自己的芳心。此时,张生的痴情打动了莺莺,崔莺莺也在心里深深爱上了张生。

本地有一个叛将叫孙飞虎,他听说了莺莺有倾国倾城之貌,便率领自己的五千兵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寺中所有人员都束手无策,等待老夫人拿主意。老夫人希望侄儿郑恒好好表现一番,没想到郑恒却吓得一句话不说,于是老夫人扬言出去,谁能杀退贼兵,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挺身而出,要救莺莺于危难。张生的结拜兄弟白马将军杜确,是位武状元,统领十万大军,镇守在离此不远的地方。张生先让红娘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来,一鼓作气打退了孙飞虎。

老夫人说出的话现在却又想反悔,没办法只好设宴酬谢张生,在宴席上竟让莺莺认张生做哥哥。莺莺的笑脸僵在了脸上,张生的脸上也失去了血色。宴席不欢而散。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心中气愤不已,她气老夫人不守信义,开始同情他们的爱情,于是热心正义的红娘私下里安排他们见面。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表白自己的心思,莺莺听后动情不已,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带给莺莺一封信,书写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回信写道:“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竟理解成跳墙过去约会。当晚,张生赴约来到后花园里,他知道莺莺就在墙后面,于是爬墙跳了过去,看到莺莺一把搂到怀里。莺莺大惊,怕被在角门把风的红娘看见,于是拿出大小姐的架势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以为莺莺不喜欢自己,回去就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夜里莺莺会来这里相会,张生精神为之一振,相思病好了大半。深夜,莺莺在红娘的掩护下,来到张生的住处,与张生恩爱缠绵,私订了终身。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便怀疑她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进行拷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但机智的红娘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拿起“信义”的大旗,摆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的样子,以冠冕堂皇的教条压住了老夫人。老夫人无奈,为了相国府的颜面只好自认晦气,又以相国府不要白衣女婿为由,为难张生必须取得功名,才能娶到莺莺。

在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的时节,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再三叮咛张生此去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尽早回来。张生不胜惆怅,发誓一定回来迎娶莺莺,真心不变。两人在老夫人的催促下挥泪告别。张生到京城用心应试,果然考取了状元,连忙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来到普救寺中,捏造谎言说张生变了心,成了尚书的女婿。本来就希望“亲上加亲”的老夫人听信谗言,再次赖掉张生的婚事。恰巧郑恒与莺莺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白马将军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后,郑恒羞愧难言,一头撞死。张生与莺莺历经曲折后终于结合,正应了那句“有情成眷属”。

(二)《牡丹亭》

古时候的南安,有个太守叫杜宝,他有一个女儿叫杜丽娘。丽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已出落得貌美如花,再加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父母很是钟爱。为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杜宝特请来落第秀才陈最良,作为丽娘的老师,以伦理道德调教女儿,命丫鬟春香伴读。杜宝和夫人对杜丽娘管教颇为严厉,除了书房和绣楼,不许她迈出院落一步,只许春香陪伴左右,除父亲和老师外,不得与任何男性接触。

老师陈最良是个迂腐的老儒生,对两个女孩子大讲《诗经》里面的“关关雎鸠”,作为圣贤之书,却遭到天真烂漫的春香的无情戏弄。无邪的春香到后花园采摘鲜花时,捕到了两只白蝴蝶,拿到绣房里,引得丽娘春情大发。在春香的带领下,丽娘来到了后花园游园观春。后花园里姹紫嫣红,百花争艳。春鸟之声不绝于耳,蜂飞蝶舞,挑动着春光。湖中碧波荡漾,鱼儿自在畅游。牡丹亭边,假山嶙峋,草木青翠,好一派动人的春色啊!这满园的春色使丽娘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天天困在绣楼的她,如今像一只逃出牢笼的小鸟,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春香回房侍奉老夫人之时,丽娘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进入了梦乡。

梦中,从柳树后面,走出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手中拿着一枝柳枝。他说自己叫柳梦梅,是柳宗元的后人。柳梦梅满目含情,向杜丽娘招手,丽娘欣然走过去,梦梅告诉丽娘,在梦中曾见过丽娘,今日如约前来相见。丽娘满面羞涩,表示也似曾相见。梦梅向丽娘赋诗一首,表达爱慕之心,然后轻挽丽娘转过芍药栏,来到假山石后。梦梅为丽娘宽衣解带,丽娘半推半就,二人云雨一番。花神见他们恩爱完毕,便飞撒花瓣惊醒二人。梦梅飘然而去,丽娘急唤梦梅,忽从梦中惊醒。春香回到园中,见丽娘在牡丹亭内倦睡,满面娇红,忙扶她进入绣楼。夫人知道此事后,严厉训诫了丽娘,要她严守闺阁之道,下令不准再到后花园去,并禁止春香带小姐出房乱走。丽娘对梦中之事久久不能忘怀,以焚香祷告为名,让春香带自己重游花园,追寻梦中所见之人。可惜再没有见到柳梦梅,致使杜丽娘思念过度,从此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春香将她的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丽娘死后,父亲杜宝升迁为淮扬安抚使,一家人便同去淮扬上任。临走,杜宝委托老师陈最良为女儿修建“梅花庵”,令石道姑在庵内主事,命陈最良在园中守坟。三年后,有岭南才子柳梦梅与其友相约到临安赴试。梦梅在路过南安时患上了伤寒,过独木桥时又不慎失足,落入水中,恰巧被路过的陈最良救起,并让其住进了梅花庵,在那里养病读书。

丽娘死后,鬼魂来到冥府,正值胡判官上任,欲收丽娘做妾,丽娘心中只有柳梦梅,不肯服从,胡判官便对其用刑,并把她关入枉死城中。柳梦梅伤寒痊愈后,来后花园散步,在假山石下拾到丽娘自画像,见画上题有诗句:“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梦梅认出是梦中之人,便把画挂在书房里天天观看,思慕丽娘。梅花庵里的石道姑,又收了徒弟小尼姑。二尼为丽娘的鬼魂祭奠。冥府中,监察御史早已听说胡判官贪污受贿,便想在冥王前状告胡判官。但胡判官为冥王之妻弟,没有十足证据,不敢轻易揭发。正在这时,遇杜丽娘冤魂一案,御史想借此开刀,经过精心策划,就上书告发胡判官。御史在冥王面前极力称赞丽娘,聪慧善良,并说她是为情而死,堪称古今奇人。冥王心动,提审丽娘,见丽娘果然气度不凡,查看生死簿,知丽娘阳寿未尽,便准其返回阳间。御史趁此机会说出胡判官贪赃枉法,强占民女之事,冥王赐给御史尚方宝剑,令其惩办胡判官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