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315100000011

第11章 坚守在利益的天平上(1)

人品决定你的一切

人品,是人一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它比财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毫无偏见地得到保障。

医生更是如此。作为一名医生,仅仅有出众的才华是不够的,更要有上等的人品。人品决定了一个医生的医德,拥有上等的人品才能拥有高尚的医德,拥有了高尚的医德,才会真正的以治病救人为宗旨。

高淑红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从医26年来,他一直以公平、公正、无私、忘我的人格魅力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正如她所说:“永远做人民的‘小大夫’。”

26年来,无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每天她都坚持早来晚走,认真地查看着每位病人,掌握病情第一手资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用她那娴熟的针灸手法为患者解除病痛。在临床工作中,她视病人为亲人,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经常采用谈心的方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困难,不仅为患者治病,同时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地配合医生治疗,她以一颗平常心,用真情为患者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有一次,有一位大娘住院期间突然连续几天情绪低落,血压波动,引起了她的注意,经过反复交谈了解到,大娘无儿无女,与老伴相依为命,由于近几天老伴腰腿疼痛不能来医院照顾,所以大娘放心不下,表现出来不安和异常。得知这一情况后,她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找到了大娘家,为大爷做了针灸治疗,并委托邻居帮忙照顾大爷,当回到医院把这一情况告诉大娘后,大娘激动地拉着她的手说:“谢谢你,我们老两口遇上好人了!”

就这样,高淑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她永远做人民的“小大夫”的诺言。曾多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奖”和“白衣天使优秀奖”等。

视病人为亲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的解决一切难题,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做人的高尚品质,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医生的职责。

“做人就是做人品,做医就是做良心”,要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首先应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就是要真诚、正直、要谦虚、本分,要关心病人胜于关心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良好的医德和品行是做一个好医生的前提。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一书中,有一段著名论述——“大医精诚”,孙思邈提出了医生的行为准则“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对于前来求治的病人要一视同仁,“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医生要把病人当做亲人一般,把病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出诊时要不避路途的艰难险阻,不顾自身的饥渴劳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难、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做功夫行迹之心”。

做到了这些的医生,孙思邈认为“可为苍生大医”,若反其道而行之,则被孙思邈痛斥为“含灵巨贼”。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坚持道德和真理、坚持践行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具体到医生的社会责任,就是“让老百姓看好病,少花钱”!因此,作为一名医生,要树立“待医院要像待自己家庭一样,待病人要像待自己亲人一样,待同事要像待自己兄弟姐妹一样”的信念;坚持走“口碑比赚钱更重要”的行医路线;坚信“讲道义、走正道、得正果”;坚守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养成以“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规规矩矩看病,仔仔细细开刀”的工作作风,立志成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的优秀医务人员。

以德立命,厚德兴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中,修身列于最前面,是筑起“家国天下”传统理想的基础。“民无德不立”,“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德不正则事不兴”,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够自觉遵守各种社会道德规范,是诚实守信的,是值得被人尊敬的。人们首先相信这个个体,认同这个个体,然后才认同和接受依附于这个个体身上的其他要素,如能力等。如果一个个体缺乏基本的道德素质,就算有再大的能力都无法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其能力也无法得以实现,就不可能取得成就。

与其他职业者相比,医生的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人们到市场买东西,通常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识别能力就可以买到比较称心如意的商品;病人到医院看病则不然,由于他们自己的医学知识不多,需要更多地依赖于医生。如果医生漫不经心,或虽然认真、负责,但医术不高,则可能误诊误治,甚至使病人丧失生命!医疗工作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一切医务人员必须时刻自觉地以高尚的医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那么什么是医德?怎样才算有医德呢?早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一书的序言中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为了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他又从医德的角度提出了三条具体原则:

首先,治病必须具备仁爱之心,淡泊名利。凡行医者必须像古代良医那样,潜心研究医术,消除任何物质欲望和名利奢求,怀藏大慈恻隐之心,以救死扶伤为神圣职责,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去解救病人的危急。绝不能凭着一技之长,醉心于索取钱财。

其次,治病不分亲疏贵贱,一视同仁。如果有患者前来求治,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恩怨亲疏、华夷愚智,都应像亲人一样热情对待,诚心救治。绝不能嫌贫爱富,偏心偏向。

最后,治病应不辞艰辛,急病人之所急。救死扶伤过程中,不能瞻前顾后,过多考虑自己的名利得失。应当将患者的疾苦当做自己的疾苦,不论道路险恶,不分昼夜寒暑,不管饥渴疲劳,一心赴救,绝不能拖延怠慢,敷衍了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丁文祥是医德的典范:

丁文祥是我国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专家。他曾开创我国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诸多先例,同时也是我国小儿心胸外科临床手术完成数量记录的保持者。他曾说过:“做医生如果只会对着教科书对号入座,不自己动脑子,医学就不可能有发展;如果不善于把握机会,创新医疗,更多的病人就可能失去生存的机会;做医生就该立志做一番事业,创一片天地。”

“因人而异,看病不照搬教科书”是丁文祥的特点,他刻苦钻研,从不放弃任何一名病人,就像他说的:“我就是这样,专门捡重病人来看。他们要放弃的,就让我再研究研究”,就这样,他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案,他自己的创新研究称为“个性化治疗方案”

有一次,医院里被送来一个胸腔内的先天性畸形多达四五处的温州小女孩,她甚至连呼吸都很困难只能用呼吸机维持,没有一个医生敢给她开刀。

这时,丁文祥就把她“捡”过来,他仔细分析女孩的情况:“小姑娘身体瘦小,有先天性气管软化,呼吸功能那么差,不可能一次性根治,但是她的病又等不起,如果肺高压加重,则将失去手术机会。按照教科书,她只有等死,可如果植入个性化治疗的理念,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最后,丁文祥决定分步手术:先纠正不影响呼吸功能的畸形,然后再等待手术时机。”

第一次手术后,小女孩就顺利脱离了呼吸机。而下一次手术也在半年以后可以进行了。

时时刻刻将病人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丁文祥崇高的医德;不照搬教科书,因人而异实施治疗方案,则体现了他行医的责任感。丁文祥是我国千千万万医学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重视医德修养,尊重职业道德,忠于职守,竭诚为病人诊治应该是有一个道德标准的。医者一身系着病人的安危,敷衍塞责口头应付,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会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要成为一名有医德的合格的医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业务上十分过硬的医生。

救死扶伤,仁爱为念

儒家学说是以伦理道德为轴心而逐渐展开的,伦理观的核心是一个“仁”字,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敬、爱护,推己及人,一视同仁,相互扶助。“仁学”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也是一种较高的道德品质。古代医家深受儒家思想特别是“仁学”思想的感染,实践着“医乃仁术”的仁爱之心,形成了仁者爱人的传统医学道德。

一名医者,如果拥有同情、友爱之心,这应是作为医者灵魂美的境界。回顾中国传统医德,其中透出许多深刻的“仁”之理念。

“医为仁术,济世活人,当以仁爱之心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善心善意为病人服务。”这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有的品质。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其主要职责,而如果拥有同情、友爱之心,这就达到了医者灵魂美的境界。

医生王振义以他深如江海的仁爱之心,驱散了病魔肆虐的黑暗,让患者看到了一片光亮。

白血病,这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由于缺乏有效疗法,在与死神角力中,医生和患者,总是失败的一方。而王振义,改变了这个死亡游戏的结果。他找到了白血病中一种类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法。

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本该像快乐的小鸟在父母怀里撒娇。然而不幸从天而降,APL把她逼到了上海儿童医院的病房里。APL是一种发病急,更凶险的白血病。病人从诊断到死亡往往不过一个礼拜,不给医生留一点机会。

王振义得知这一情况后,看着可爱的孩子就这样奄奄一息了,他的内心万分痛苦,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决定从死神手里把她夺了回来。为此,他大胆提出一个国际上独创的治疗方案——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疗法。由于从未在临床应用过,方案提出之初,遭受到极大的压力。

“我有勇气,我尊重科学。”

这是王振义当时说得最多的话。很快,奇迹出现了。几个月后,小静病情完全缓解。

此后,这种疗法开始在临床上推广。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从上海到全国,再到全世界,奇迹一个个发生,生命一个个得救。

人们说,王老的眼睛常含着泪水。病房里,医生束手无策,亲人生死离别的时候,他会流泪;患者得救,健步出院的时候,他也会流泪。

谁能说,这不是因为爱呢?

仁爱之心,作为医生无论是一个医生最重要的素质。无论是西方的希波克拉底医学誓言,抑或中国古代的大医精诚论,其实质和核心就是仁爱。具备良好医德的医生会随时想着患者的利益,自觉地学习新知识,医术必然会精益求精;而一个医德不佳的医生,即使具备一定的水平也会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所以说德为医之本,无德难为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