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315100000034

第34章 内修实力,进步无止境(2)

日本著名管理专家大前研一在他的《专业主义》一书中讲道:“专家要控制感情,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们才把他们称为专家。”我们在强调一名医生要有移情能力的同时,还必须要提醒他要具有理性能力。对医生来说,就是要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指由个体周围环境的外在刺激或本身内在身心状况所引起的个体自觉的心理失衡状态或自我协调的应激状态。人的情绪状态对活动能力和活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心境状况有助于智力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的有效进行,挫折状态将阻抑人的活动效果或效率。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情绪变化往往会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如,当你听到自己职称没有得到晋升时,你的大脑神经就会立刻刺激身体产生大量起兴奋作用的肾上腺素,其结果可能是坐卧不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压抑所有这些情绪反应。事实上,情绪有两种:消极的和积极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情绪,它是我们对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所必需的只是不能让我们成为情绪的奴隶,不能让那些消极的心境左右我们的生活。

有人把情绪总结为“十大动力情绪”和“十大负面情绪”。

“十大动力情绪”包括:执著——意识中时时闪现坚定不移的信念;挑战——勇敢地挺身而出,即使胜算不高也不气馁;热情——对自己的产品、服务、概念和想法具有强烈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奉献——全心全意完成工作或处理事务;决心——意志坚定不动摇;愉快——乐于接受微笑与乐趣;爱心——助人为乐,并具有高尚的情操;自豪——因为自身价值或团队成绩而深感荣耀;渴望——强烈希望能够拥有某物或成就某事;信赖——相信他人和集体的素质、价值和可靠性。

“十大负面情绪”包括:畏惧——面对困难手心出汗,缩头缩脚;愤怒——因实际存在或假想的对立而产生极大的痛苦与敌意;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愤怒还糟糕;紧张——头脑、身体和情绪处于焦虑和不安的状态;忧虑——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感到寝食难安;敌意——对立或反抗的行为;嫉妒——对他人的成就或优秀素质心生不满甚至感到气愤;贪婪——无休止、无限度地追求财富或权力;自私——万事从自身利益出发,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憎恨——过于强烈的厌恶感。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走向成功的金钥匙。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后天成就大小的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智商决定人生的20%,而情商则主宰人生的80%。还有人作过统计,当一个人情绪异常时所做的决定80%是错误的。每个大学生都渴望成功,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的情绪,很好地管理我们的情绪,少一些错误的重大决定和失当行为,多一分理智和得体,少一些胡言乱语和追悔莫及,多一份成熟和聪慧,让成功离我们越来越近。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控制能力。自我控制在任何时候都是衡量你状态的一个标准,从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怎么生活就可以看出你的自控力。自律,是自我控制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你成功阶梯上考验你的第一个关隘。韦伯字典上对自律的解释是:“……控制自己或是个人的欲望、行动、习惯等。”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软弱,缺少自律、自控力,那么你也就很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当你的职业道德、成熟度、自控力和对自己的认识受到考验的时候,你也就会失去控制。

当你觉得自己很坚强,能够保持自控力和自律时,你就会在困境中应付自如。有人对你说过“唉,在那个条件下……”吗?这其实只是一个借口!你曾对别人说过这句话吗?难道你不是在抱怨环境,把它当成一个借口吗?

良好的情绪是体现医生心理素养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会影响医生的工作状态,也会影响医疗工作的全面质量。保持良好的情绪,这对于医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多来自于内在或外在的因素都可能对医生的情绪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医生自身也可以给病人的心态带来消极的影响。

优质沟通,促成良好医患关系

人的大脑平均重量1400克,其中控制理性、意志、文化修养的大脑皮层不足100克,1300多克管的是本能、欲望等。因此,人的自然本性(动物性因素)是人所摆脱不了的基本属性。但人都是活在理性社会当中的,这个社会要想有秩序就得按理性规则来运行,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我管理与管理他人,也就是个人与整个社会能够做到和谐相处。现代医学已经突破了传统伦理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线性义务关系,而发展成为医生与病人、医生与社会等多重性质契约关系。医疗活动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性事业,它不仅涉及医生与病人,而且与他人、社会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仅要考虑患者的当前利益,还必须考虑人类整体和后代的社会公益,这自然对医生的整体管理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一名医生的医生应该具备两种核心能力:

规划能力:有能力对所制定的目标进行论证说明,确定重点,制订行动计划,最终达到目的。

沟通能力:有能力说明自己的意见,观察别人的反映,倾听别人的意见,对其意见进行整理,做好协调统一工作。

而作为维护医患关系的重要能力,沟通能力成为非技术层面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1987年英国医学会更是将对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

那么,作为医院员工,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沟通有效性呢?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1.少说多听。用心倾听,是表示你对对方的关心与重视,这样比较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因为人们总喜欢与尊重自己、平易近人的人往来。戴尔·卡耐基曾说:“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所以你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要让别人表现得比你优越。同时,用心倾听,不是只听到对方的言辞,还要听懂那些话里的真正意思,把握对方的心理,知道他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担心什么。只有了解他的心,自己讲话才会增加说服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