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先锋
3163500000010

第10章 烟幕之下掩真形

烟幕伪装是用烟雾遮蔽和迷惑敌人的一种传统伪装方法。在古代战争中,人们常常利用自然雾来隐蔽军队的行动。但是自然雾受时间、地点和气象条件的限制,局限性很大,需要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因此人们就研究了用人工的方法制造烟雾来隐蔽自己的行动。到了18世纪中叶,人工烟雾开始出现,而且立即被动用于战争。

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速射武器的出现,保护军队有生力量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因而烟幕也就在隐蔽军队战斗行动、保护军队有生力量方面大显身手。在整个战争中,交战国的军队都广泛地使用了烟幕。

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烟幕的使用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苏军在强渡顿河、北顿涅茨河、第聂伯河、尼斯河、奥得河时,都曾使用烟幕有效地迷盲了德军的观察所和炮兵发射阵地,从而隐蔽了自己的行动,大大减少了兵力、兵器的损失。在强渡第聂伯河的战斗中,苏军在69个渡口、30公里宽的河面上实施了烟幕伪装,使河面变成一片云海,德军根本无法分清哪里是渡口、码头,哪里是河岸、河心,只能是无的放矢地狂轰滥炸一气。当苏军已全部渡河后,德军的飞机还在天空“兜”圈子打转。

烟幕不仅用于隐蔽战场上的活动目标,还可以用于隐蔽固定的大型目标。烟幕笼罩的范围非常大,通常远远超过目标本身的平面尺寸,使对方无法确定目标的精确位置。同时,烟幕能迅速造成遮障,立即产生隐蔽效果。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每当德军航空兵对朴利茅斯的船坞实施轰炸前,英军就大规模地施放烟幕,并在船坞附近模拟火灾,使德军飞行员受到迷惑,不能精确瞄准目标和判定袭击的效果,从而较好地保护了朴利茅斯船坞。

传统的烟幕伪装器材最常用的有发烟手榴弹、发烟罐、发烟火箭弹、发烟炮弹和发烟火箭等。这些发烟器材所使用的发烟剂通常是黄磷、塑化黄磷、氯磺酸溶液、四氯化钛、六氯乙烷、含煤油和火箭燃料的石油润滑剂、柴油等。这些烟幕伪装器材主要对付可见光侦察,而对雷达、红外等现代化侦察手段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6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的新型烟幕伪装器材,除了能对付可见光侦察外,还能对付雷达和红外侦察。1968年8月22日到23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监视捷克上空的雷达突然严重迷盲,显示器上呈现一片“白雾”。与此同时,苏军在布拉格实施了大规模空降,并在6小时内控制了布拉格,22小时占领了捷克全境。事后才查明,当时苏军为了隐蔽其侵捷的空中行动,在西德奥地利方向施放了一种特别的烟幕——由金属微粒组成的气悬体。这种“烟幕”强烈地干扰了北约的监视雷达,使它们对苏军侵捷的大规模空降毫无察觉。

除了干扰雷达的烟幕外,人们又研制出了专门对付红外侦察和红外制导兵器的烟幕。这种烟幕的原料是直径为3~60微米的微粒粉末,粉末可采用滑石、高岭土、硫酸胺、碳酸钙、磷酸胺、碳酸氢钠等。这些易溶性材料借助压缩空气从烟幕箱中喷出,构成能漂浮的烟幕云。烟幕云是中性、无毒和冷型的,不会被红外线穿透,因此,能对付各种红外观察仪和热成像仪。坦克、船只使用这种烟幕,可以免遭红外和激光制导导弹的跟踪,降低导弹对目标的命中率。这种烟幕对保护固定目标,如桥梁、大型工厂等也有重要作用。

烟幕伪装虽然作用显著,但易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大雨能加速烟幕的消散,风向不利反而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会使烟幕帮敌人的忙;森林、河川和高地也会减少烟幕的传播纵深。此外,烟幕的有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使用烟幕伪装时,一定要根据目标所在地区的风向、风速和其他具体情况,确定使用烟幕器材的数量、布置方法和施放时机。可以预计,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烟幕伪装仍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