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3166700000009

第9章 巨鹿之野

文/浪波

在我心灵的画册里,那最美丽、最壮观、最辽阔、最深邃的影像,还是故乡的土地。啊,这华北大平原的腹地!这生我养我的古老的巨鹿之野请看,苍苍青天之下,茫茫大野之中,城郭星罗,乡村棋布,这就是彪炳史册的巨鹿古郡。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风云际会,英灵来归,我眼前叠映的正是五千年宏伟史诗……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里当是愚公移山的地界所在。沙白草绿的巨鹿城郊,四月的果园有梨花如雪。落英缤纷的梨花树下,听须发似银的老者对我谈叙: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掘井掘到“山根”。我豁然领悟,那深深埋藏在平原之下的山根石,不就是被愚公移走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根基么?我想,假如剖开这覆盖大地的厚厚的泥土,磐石之上当会有伟大先民们的锄痕和足印!或许,还会发现一篇象形文字镌刻的碑文,记录着他们是怎样叩石垦壤,艰难创业;或许,还能找到他们点燃的火种,至今仍在燃烧着不灭的信念。这里的土地是愚公开拓,这里的人们当然也是愚公的子孙。肥沃膏腴的巨鹿之野,不仅生长禾黍稻粱,也为后世的雄英杰烈提供了驰骋的疆域。出巨鹿城,南行三十里,我走访这座名叫“王故”的村庄。这里是秦始皇封禅泰山行经的“御路”。当其荡平六国,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黔首安宁,四海臣服,真是前元古人的丰功伟业!我眼前仿佛重现那车辇辚辚,马鸣萧萧,旌旗蔽日,仪仗入云的威赫场景。然而,历史却是如此的无情,就在这条回归咸阳的路上,伴同夕阳在平原尽头沉落,巨鹿之野坠下一顶皇冠!正是从这里开始,遂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刘邦逐鹿中原。秦二世三年,项羽提兵救赵,渡漳水,破釜沉舟,揭开巨鹿之战的序幕。这是强秦覆灭的关键一战,也是一场极富戏剧性的战役。且看司马迁在著名的《史记》中怎样描绘:“……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以二万楚兵一举击溃三十万秦军,这是项羽征战史上的光荣一页,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折。而巨鹿之野也随着太史公的记述,名垂史册。

让我们循着历史的纪年继续前进。我来到小张庄。这只有百户人家的小小的村庄,村南有一土岗,岗上千年古柏,拔地参天,碧森森,郁苍苍,若云聚,似龙蟠,好不威严。相传此即张角、张梁设坛拜将,誓师举义的地方。当我手抚苍劲的古柏,飒飒的风声从耳边掠过,仿佛听到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壮烈誓词。而当我由此举目远望,莽莽大野,青纱浩荡,云气蒸腾,似见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义军,一声号令,冲天而起。不必查阅浩繁的史卷,毋须考证纷纭的传说,我相信这古柏的年轮里自有记载。

草木有情,大地有知。一代风流,千秋功业;没有湮埋在黄土之下,不曾委弃予荒垄之间。以成败论英雄,未免浅陋;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力,只有人民。平原的道路并不平坦。纵观五千年岁月,风雨坎坷,劫波度尽,终于迎来新世纪的曙光。在冀南革命烈士陵园,沿着苍松翠柏掩映的甬路,我加入少先队员瞻仰的队列。尽管我已是两鬓斑白,而面对革命先烈,我愿同孩子们一起接受人生的启蒙。烈士纪念堂庄严肃穆,洁白的素壁上,有工笔正楷书写的三千芳名。我默默诵读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仿佛听到悠远而又清晰的回声。这是共产党员郭企之用生命发出的呐喊。一九三九年二月,抗日县长郭企之转战平原,杀敌负伤,不幸被捕。他被押到一个村庄,敌人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可是,当看到疯狂的日寇挥动屠刀,架起机枪,威逼群众交出抗日县长的时候,为了父老乡亲的生命安全,他挺身而出,大喝一声:“住手!我就是县长!”一字一句,掷地有声。震慑敌人,气壮山河。埋葬了郭企之,却没有埋葬他那二十五岁革命青春的光华。而永不褪色的信念,在巨鹿之野,一代传给一代。

风雨阴晴,日月常新;沧桑变迁,大地不老。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强烈的地震横扫原野,大地簸荡,千村为墟,风雪交加,万户号寒。在人民群众的生死关头,周恩来总理飞临巨鹿之野,穿残墙,过断壁,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在何家寨召开的群众大会上,人民疼爱自己的总理,为他搭起避风的讲台。总理关怀自己的人民,却登上一辆卡车,迎着呼啸的寒风演说,让群众背风听讲。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历史镜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引以自豪,在巨鹿之野的编年史上,亲眼看到这永不磨灭的光辉篇章。

啊,这华北大平原的腹地,我听到你永不衰竭的心跳了!生我养我的臣鹿之野,找到我的生命的遗传基因了不仅是在《史记》和《通鉴》的叙述里,不仅是在县志和郡志的记载中,故乡的历史写在故乡的土地,是我立身的根基,精神的支柱。而在我心灵的画册里,在那最美丽、最壮观、最辽阔、最深邃的影像之中,我发现我的岗位和使命。愚公的扁担已传到我的肩头,任重道远。前无愧于古人,后无愧于来者,我知道,我必须留下踏踏实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