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3179200000008

第8章 大胸怀锁定大战略

众所周知,无论中外,追求企业长盛不衰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企业家的共同追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思想的企业家们早已经厌倦了“年度流行语”般的管理概念,大家都在实践中不断探寻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管理思想和企业经营哲学。

综观全球,基业长青的企业通常都是扎根于一套永恒的核心价值观,为利益之外的追求而生存,并能以内生的力量不断地自我更新,因而长盛不衰。无数的事实已经让我们看到,追求企业长盛不衰、建立一个比个人生命更伟大、更持久的组织,是一定要拥有比别人更长远的眼光、更独到的见解的,而且也一定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做出更大的牺牲的。尽管如此,我们有抱负的企业家依然愿意执著前行,艰难求索。特别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在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何找寻到自己的经营发展之道、长盛不衰之道,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意义重大。

所以,光顾眼前不是一个好领导,起码不是一个完全的领导。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要想长盛不衰,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就必须要有大视野、大境界、大追求、大魄力,永立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前列。当领导既要抓住当前,又要放眼未来,提出新目标、新措施。

青岛港作为港航企业对此感触是非常深刻的。港航企业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竞争非常激烈,有时候不仅是日新月异,而且是瞬息万变,作为企业经营者,稍不留神,就会错失良机,使企业发展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只有抢先一步,才能抢到发展先机,赢得发展空间。

比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们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瞄准世界航运市场的顶尖水平,大胆、超前地进行了码头建设、投资扩张,抢先在全国沿海港口建起了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等一批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码头,实现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抢出了我们港口发展的领先优势。

再比如我们的矿石码头建设。青岛港上世纪八十年代只能接卸1-2万吨级的铁矿石船舶,年吞吐量100万吨。以后,我们根据矿石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变化,适度超前进行码头建设,我们与南非ISCOR公司合作,将一个年通过能力50万吨的综合码头,改造成为年通过能力600万吨的10万吨级矿石泊位,一举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矿石中转港。后来,我们又经过多年论证,建设了20万吨级兼顾3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仅用18个月耗资18亿元,就使码头建成投产,创造了港口建设史上的奇迹,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矿石接卸港,接卸量占整个中国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

这些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战略必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既面向市场又扎根现场,既抢占高地又打牢基础,既重视发展效益更注重发展内涵,既满足物质需求更引领精神追求,要求我们企业经营者必须以大胸怀锁定大战略。

“案例”

之一:集装箱:从“两国两方”到“四国八方”

早在2000年2月,我们就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第二大航运公司英国铁行集团共同投资1.7675亿美元设立“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两国两方合资经营前湾二期集装箱码头,这是当时山东省最大的基础设施合资项目,成为山东省、青岛市对外合资合作的“扛鼎”之作,并在2002年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由老港区西移前湾新港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3年7月21日,我们与英国铁行集团在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联合世界第一大航运公司丹麦马士基集团和中国第一大航运公司中远集团实施三国四方的携手合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签约“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合资项目”,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率两国多位部长前来祝贺并出席了签约仪式,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总理出席的港口合资项目,开创了国内外港航企业多方合作的崭新模式,震惊国际航运界,青岛港集装箱事业从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于我们而言,向国际化迈进已经不仅是青岛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需要。在此次合作中,三国四方共同投资重组的“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接卸载箱量达12000-15000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成为全国岸线最长、泊位最深、设备最大最先进、陆域最广、效率最高的集装箱专用码头,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公司之一。

此次合作,不仅引进了数亿美元的资金,而且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源源不断的箱源,为青岛港插上了腾飞的金翅膀。因为参与这种世界范围内国际性港口竞争取胜的最快捷手段就是与世界数一数二的航运巨子联姻,因为他们最熟悉世界航运业竞争的法则,他们可以为青岛港带来庞大的市场和货源。此次合作也使我们青岛港在中国新一轮的港口体制改革中率先走向了国际化,进一步提高了青岛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地位,在短时间内为迈向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平台。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世界贸易持续下滑,港口行业遭受重创。在这种十分艰难的时刻,中远、迪拜、马士基和泛亚,依然对青岛港充满信心,与我们共同出资14亿美元建设开发前湾四期工程,共同营运管理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6月29日,QQCT与香港泛亚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新合资公司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N)开业。这是山东省港口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实现了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岸线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同时进一步提升青岛港集装箱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阔步挺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增添重量级砝码。

2009年12月18日,由青岛港集团、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中远集团、丹麦马士基集团、香港泛亚集团“三国五方”组建的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N)与香港招商局国际投资设立的青岛港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CMT)共同设立新合资公司,分别持股50%。新合资公司的名称为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U),运营管理的总资产约70亿元人民币。这是2009年最大的港口合资项目,实现了青岛口岸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揭开了青岛港大联盟、大合作的新的一幕。它对于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发挥港口优势,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推进集装箱运输结构的调整,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推动青岛乃至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5月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青岛港“以港兴市”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U)与新加坡海皇集团和海丰集团共同投资设立新合资公司“青岛前湾新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QQCTUA),合资经营管理QQCTU位于前湾港区南岸已建成的2个集装箱泊位,岸线长度660米。继签约仪式仅40天,6月29日,QQCTUA合资公司开业庆典隆重举行,开业当天就有两条集装箱船靠泊,标志着青岛港集装箱合作从“三国六方”走向“四国八方”,国际大中转迈出新步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提速。

之二:开展国际大中转

1995年的1月17号,日本阪神发生大地震,整个大阪码头陷于瘫痪。而此时受损失最大的,是拥有大量国际货源的中远集团(COSCO)。因为大阪是中远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当时还没有一家国内港口能担此重任),而今船进不了港,导致运货拖期,这就意味着每天都要向货主支付大笔外汇赔偿。

当时我们意识到:中远此时一定急于寻找新的中转港……于是,我当即给中远集团打电报,一方面是对中远的损失表示慰问,更主要是向中远提出了将中转站由日本移至青岛的建议,并一再表示:无论中远方面有什么困难,我们青岛港都帮你解决!甚至愿意提供无偿服务。

像这样的大事,光靠电报远远不够。于是我又连夜打着吊瓶赶往北京的中远总部。我去的时候,时任中远总裁陈忠表正在与其他中远高层开紧急会议,我就一直坐在会议室外面等。会议开到午夜12点半,我就在外面等到12点半。当终于与陈忠表见面时,陈总一连提出了17条要求,对此我们立即表示:“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你有多少集装箱,我就给你转多少。你提任何条件我都答应你。”

尽管当时中远也担心青岛港的硬件实力,但看到我们的真诚和执着,在第二天晚饭前,就与我们就此重大合作达成了共识。我立即就返回青岛做准备。那年的2月2日,正值春节,一纸传真告知:第一条中远货船“高河”号即将到港。为此我们很多人放弃过年,亲自坐镇办公室等船,足足等了七八个小时,直到午夜。船刚一到港,我们就立即上船对全体船员进行慰问,并保证把因改线而耽误的运输时间给夺回来。当按时装卸完毕之后,我又写电报给中远集团,告知一切进展。中远对我们非常满意,2月9日,就与青岛港正式签署了转运协议。从此,青岛港一举成为国内第一家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当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就由区区8万箱一举突破到260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