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趣话
3193400000009

第9章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细微之处见眼力

江苏省兴化县城东门外,有座木板桥。当年,郑燮(xie)上私塾时,不但每天必从这座木板桥上经过,而且还经常站在桥头观察周围的景色。他很喜爱这座木板桥,便以“板桥”为号了。

就在郑板桥10岁那年夏季的一天,一场暴雨过后,河水猛然上涨,私塾老师护送郑板桥回家。师徒二人踏着泥泞来到木板桥上,不料郑板桥叫喊起来:“老师,快看,河中有死人!”老师随着他指出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少女的尸体随波漂浮。老师看着少女还未变色的漂亮容颜,不禁潜然泪下,接着吟出一首小诗,以示哀念: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老师出口成章,对死难少女的同情之心溢于言表,让郑板桥敬佩万分。然而,心直口快的郑板桥却对老师的这首诗提出了疑义:“请问老师,你认识这位少女吗?”“不认识。”“既然不认识,何以知道‘二八女多娇’,正好是16岁呢?’老师轻轻地点点头,认为学生提得有理。郑板桥又问:“这姑娘是如何落水的?”老师摇摇头,爽快地说:“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又何以断定是‘风吹落小桥’呢?再说,姑娘落水之后,谁也难以目睹她的‘三魂’、‘七魄’随着波浪打转。学生冒昧陈辞,不知当否?望恩师赐教。”

郑板桥的一连串疑义,让老师在惊奇之中高兴地问道:“你看这首诗该怎样写才算合情合理呢?”郑板桥望着桥下的少女遗容,十分沉痛地吟诵道: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之后,频频点头赞许道:“好,好,改得太好了!将‘风吹’改为‘何故’,不但改出了我们的无限惋惜之情,而且改出了让人回味的余地;‘三魂’、‘七魄’,的确太虚,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分别改为‘青丝’与‘粉面’之后,便实实在在地再现了少女的遗容,你的准确观察力很让老师高兴!”

观察,要有深邃的洞察力。观察中,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更要“看透事物所蕴藏的意义”(罗丹语)。只有这样的观察,才算有意义的观察。’相传,美国有个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花费了许多钱,请医生给换了一只与真眼十分相像的假眼,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这个富翁得意洋洋,经常以此为荣地炫耀自己。

有一天,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直截了当地问道:“作家先生,你猜得出来吗,我的哪一只眼睛是假的?”马克·吐温略一审视,不假思索地说:“左眼是假的。”那个富翁大为惊奇地说:“你果然是作家,与众不同,你是怎样分辨出来的?”马克·吐温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很简单,我发现你的左眼里还多少有一点点慈悲。”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马克·吐温这位作家的眼力的确十分犀利,他在一刹那的观察中,便对资产阶级虚伪的本性作了深刻的剖析,这就是作家的深邃洞察力。所以,要把文章写得深刻,仅仅停留在蜻蜓点水上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力求做到除了看见旁人能看见的东西之外,还要“看见旁人看不见的东西”(丁玲语)。用作家毛至成的话说:“一碗米,在厨师的眼里至多是一碗饭,而在酿造家眼中则是一碗酒。”比如,在旧社会,用“馒头蘸人血吃,以治瘩病”,这是一种愚昧和迷信,当时人们的认识,到此为止。鲁迅却透过这种现象进一步洞察出:这种愚昧和迷信,对革命极为不利,对劳动人民改变自己不幸的境遇极端有害。于是,他把这种认识进一步升华,通过艺术的形式,写成了《药》。人们阅读之后,都深深感到鲁迅运用深邃的洞察力写出了一篇蕴含十分深刻的好文章。这篇好文章,不仅是一剂医治当时愚昧和迷信灵魂的良药,而且对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也有发聋振馈的疗效。所以,只有以深邃的洞察力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才能写出蕴含深刻的好文章。

作家的深邃洞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的观察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英国有个名叫珍妮·古多尔的姑娘,高中毕业后,怀着探索黑猩猩王国奥秘的迫切心情,只身离开繁华的伦敦,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来到非洲的茫茫林海之中,观察黑猩猩的生活习性,一观察就是11个年头。珍妮·吉多尔来到原始森林,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和危险,然而这些困难和危险并没有使她退却。潮湿、闷热,她不怕;蚊虫叮咬,她也不怕;狮、豹出没,她更不怕。她所想的,是对黑猩猩的观察,观察,再观察。经过与黑猩猩漫长岁月的接触,珍妮·吉多尔终于和大大小小的黑猩猩攀上了“亲戚”,交上了“朋友”,黑猩猩的起立坐卧,喜怒哀乐,她都认真记录,潜心分析,终于获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填补了关于人类近亲——黑猩猩这支生物领域研究的空白。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故事情节生动的科普着作《黑猩猩在召唤》。假若珍妮·古多尔不进行长达11年的细心观察,《黑猩猩在召唤》一书岂能问世?同样,为了熟悉虎的习性,抓住虎的细微特征,把武松打虎那一回写得栩栩如生,塑造梁山好汉武松的英雄个性,施耐庵先扎了一只纸老虎放在书案上,以观其形;又养了一只猫,以拟其态;最后翻山越岭,深入深山密林之中,蹲在大树之上,观察老虎的外貌、颜色和动作,终于写出了武松打虎的逼真情景。

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是观察的大敌。传说古代有个媒婆来到李员外家里,口若悬河地夸奖王员外家的公子长得一表人才,李员外便托媒婆到王员外家给自己的女儿提亲。媒婆到了王员外家中之后,又凭三寸不烂之舌,赞誉李员外的千金美若天仙,非王员外的令郎不嫁。经媒婆的周旋撮合,男、女双方高兴万分,答应见面相亲。相亲那天,男方骑着高头大马从小姐门前经过,显得格外英俊潇洒;小姐则手持一束鲜花半遮脸部,似有万般柔情。双方不见则已,一见均认为相见太迟,于是迫不及待地匆匆完婚。就在新郎、新娘洞房花烛之时,双方才面面相觑。原来,新郎是个瘸子,新娘是个塌鼻梁。男、女双方仅凭媒灼之言,再加上远远地看一眼便决定了婚姻大事,各自吞下了难以言传的苦果,又能怪谁呢?据说,这就是成语“走马观花”的由来。

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谁“走马观花”,不仔细深入地进行观察,或者根本不去观察,仅凭道听途说,便想当然地下笔作文,谁的文章就会造成类似“新郎瘸腿”、“新娘塌鼻梁”的缺陷。即使一些名家稍有疏忽,也难以摆脱这种惩罚。相传,有个南方人写了两句诗: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宋朝诗人王安石看到后,便一口咬定:

“明月既不会当空叫,黄犬也不会卧在花心睡觉。”于是提笔改为:

“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王安石改罢,品读一遍,欣欣然而有喜色地认为改得恰到好处。然而,这两句诗却被他改错了。原来,诗作中的“明月”并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作者家乡的一种鸟;“黄犬”也绝非看家护院的黄狗,而是一种昆虫。王安石初来此地,没有留49心进行观察,便随意提笔改诗,结果闹出了笑话。初学作文的同学,如果观察得不够深刻,在文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就屡见不鲜了。有个学生在《家乡的夏夜》一文中写道:“万籁俱寂的夏夜,明月当空,繁星满天。歪把桑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唱着‘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儿。”短短的几句话,却出现了两处错误。其一是,既然明月当空,那么星星一定不多,因为“月明星稀”古人早已作过论述,文章却在“明月当空”之时出现了“繁星满天”,岂不违背常理?其二,既然家乡的夏夜“万籁俱寂”,却让高音喇叭唱个不停,“万籁俱寂”也就难以存在了。由此观之,一旦放松了认真观察,文章的各种毛病就会乘虚而入。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把文章中的各种毛病降低到最低限度。

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留心身边的事物,往往看到黑板上的命题作文时,苦于无材料可写,这才想起“观察”,岂不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个月”?所以,观察,实际上就是平时的积累。积累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写观察日记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作家老舍说过:“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1994年12月以来,《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等新闻媒介曾对顽强与病魔搏斗的17岁少女丁帆珍惜生命、以写作为自己生命的支点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丁帆认为写作中“最怕的是缺乏生活”。她深有感触地说:“久居家中的我,更感到这种危机的存在,我必须不断读书,汲取知识,看报纸、电视,留意着身边每个人,注意他们的举止言谈,尽可能更多地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丁帆谈及的字字句句都涉及了观察的重要。1981年《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中荣获国际比赛金奖的赵爽同学,谈到获奖的重要经验就在于平时留心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由此观之,写观察日记是进行观察的“良师益友”。至于观察日记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你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入观察日记之中。比如,你生长在蓝色的海滨,你就不要放过海上的日出,逆风的渔船,追逐的浪花,飞翔的海鸥;假如你生长在草原,你就不要放过欢快的牧歌,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迷人的朝霞。一则高质量的观察日记,不亚于考场上一篇得心应手的应试作文。观察日记写得多了,练得精了,何愁没有材料进行写作,又何愁提不高写作水平?不少文学大师,都在观察生活的同时,记下了一则则观察日记。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19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②整理一天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③记录所接触的人的举动、思想、感想。其中后两个方面的内容属于观察日记的内容。托尔斯泰写了51年的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他逝世的前四天。鲁迅也有长期写日记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他逝世的前一天。

初学作文,你不妨先从写观察日记做起。只要长期“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写作时,自然就会“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