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俞敏洪内部讲话
3198100000010

第10章 新东方靠“一把刷子”起家

在1993年冬天新东方成立的时候,我自己拎着糨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去贴广告,把糨糊刷在柱子上,广告还没有粘上去,糨糊就变成冰了。

新东方的创办过程,就是从一点点的希望做起,最后不断扩大希望的过程。新东方最初只有10平方米漏风的违章建筑办公室,但是现在新东方有几万平方米的教室和办公楼。它的发展过程是充满艰难和绝望的。

我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在1993年冬天新东方成立的时候,我自己拎着糨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去贴广告,把糨糊刷在柱子上,广告还没有粘上去,糨糊就变成冰了。

当新东方在1994年有了一点儿发展的时候,就跟别的培训单位产生了竞争,一有竞争,就产生了麻烦。新东方的广告员拿广告去贴的时候,别的培训部的人员就拿着刀子在等着你,说你敢贴我就敢捅了你,新东方的广告员有被人捅过的,进医院缝了十几针。

我当时花了很多时间,找公安管理部门协商,最后终于跟他们成了朋友。这个协商、磋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深入中国社会的过程、理解中国社会的过程、进而知道怎样面对中国社会的过程。

——摘自《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

背景分析

新东方流传着一个关于俞敏洪的笑话:俞敏洪最爱的是什么?答曰电线杆。

连俞敏洪自己都承认他有一种电线杆情结。有一次,因为市政建设需要,政府来人要拆新东方外面的两根电线杆,俞敏洪急了,死活不让拆,最后花了7万元才保下那两根电线杆。

作为新东方的CEO,最爱的居然是电线杆,这确实令人费解。然而,这并非没有缘由。

在新东方创立之初,没有谁知道有这么一个培训学校,要提高知名度,要招到生源,只有一个方法——打广告。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打广告的方式不多,互联网的利用也没有今天这样广泛,“纸贴广告”是当时最为通用的一种广告形式。“纸贴广告”既经济又实惠,非常适合俞敏洪这种缺乏创业资金的人。所以,俞敏洪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张贴小广告的宣传方法。

俞敏洪至今忘不了在中关村刷电线杆贴广告的情景。在北京寒风怒号的冬夜,一个孤独的身影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那是俞敏洪在刷广告。冬天的夜是安静的,更是寒冷的,他刚把糨糊调好,刷在柱子上,可还没等广告贴上去,柱子上的糨糊就冻成冰了。没贴几张,刷子上残留的糨糊又把刷子冻住了,俞敏洪拿着刷子使劲在柱子上拍打,就“啪啪啪”地掉下一堆碎渣子。

即使穿着军大衣,俞敏洪还是冻得受不了,只好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抿上一口,然后继续贴广告。刷完一根电线杆子,俞敏洪马上蹬上自行车,奔向另一所大学的“三角地”,奔向另一个广告牌,奔向另一根电线杆。直到桶里的玉米糊变冷变硬,他才不得不提着糨糊桶回办公室,重新熬玉米糊。

除去贴广告的辛苦,俞敏洪还害怕一件事,那就是遇见居委会大妈。在电线杆上张贴小广告是被禁止的,因为这样做影响市容市貌。一旦被居委会大妈抓住,就得一张一张地撕掉。俞敏洪自嘲地说:“我带着新东方的老师去抠过,那些大妈看我这小伙子挺实在,还帮我一起抠广告,后来还帮我把这些广告贴在了广告栏内。”

对于新东方今天的荣耀,众人只会羡慕不已,却不知道成功背后的艰辛和血泪。新东方最早的合伙人徐小平老师说:“新东方是靠老俞在电线杆上,一张一张贴广告贴出来的。”

拓展透析

创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创业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忍耐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很多时候,往往是那些在创业的艰难中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因为胜利通常就在那最黑暗的时刻降临,回报也恰恰容易在你已经快绝望时给予,彩虹总会在风雨之后出现。

华为创业于1988年,当时任正非手上只有两万多元的资金,员工也只有十几个,华为在步履维艰中向前挺进。1991年9月,华为员工增加到50多名,任正非租下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继续着华为充满艰险的创业之路。

一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4个工段,库房、厨房也设在同一层楼。十几张床挨着墙边一溜排开,床不够,就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在工段上班,开发人员累了就趴在桌上,或在地上找张泡沫板、纸板,席地而卧,睡一下,醒来接着干,包括公司领导也是这样。

整层楼没有空调,只有吊扇,在高温下作业,经常是汗流满面。每天加班到很晚,熄灯就睡。四周老化测试的机架,设备上一闪一闪的信号灯,高频电流的振荡声,伴随着枕戈待旦的华为人进入梦乡。

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来车到货,不论是很重的蓄电池,还是机柜,华为人都立即起来,卸完再睡。大多数人以公司为家,领料、焊接、组装、调试、质检、包装、吃饭、上厕所,睡觉都在这一层楼上。除了到外协厂及公司总部外,不少人一连几天都没下过楼,有时候连外面天晴天阴、有没有下雨都不知道。

没有包装工段,也没有搬运及包装临时工,设备测好后,临时叫上在场的几个人,不分工人、工段长还是经理,也不分大专、本科还是硕士、博士,大家一起包纸箱,装入木箱再钉上边角铁,然后四五个人一起抬起机柜箱,装车发货。

当时华为的员工都开玩笑自称为“乡民”,经理就叫“乡长”。市场部招的新员工,一般都要先到总测工段实习,即先当“乡民”,经过培训后才派出去。美国有著名的“西点军校”,华为人则自豪地称这是进华为的“西乡军校”。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艰苦奋斗和持续作战,华为才有了今天15万员工的浩荡大军,并在电信行业不断努力争先,终于成为被西方国家认可的一流的国际大公司。

创业艰难百战多。一家优秀企业的形成,一份长久事业的形成,甚至一个优秀产品的形成,往往都不是一两年、三五年所能做到,它更可能需要创业者以及创业团队毕生的心血。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怕吃苦、不畏艰难、意志坚强等,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第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