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亮剑精神:企业员工战斗力训练读本
321000000010

第10章 主动出击,责任至上 (1)

——主动负责的员工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人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李云龙的理论与拿破仑、巴顿之类的名将不谋而合。即使是处在敌人的包围圈中,李云龙也能够说:“我就不把这次突围当成突围。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敌人进攻。”在职场中,如果我们拿出这种主动负责、主动捕捉商机、主动赢得战斗的亮剑精神,就会像拿破仑翻过阿尔卑斯山那样战胜所有的困难,赢得胜利的先机。

捕捉“嗅觉”,不放过任何商机

弹药火车进入龙虎山区后,李云龙凝视着窗外,却对美丽的景色视而不见,他凭军人的直觉嗅到一丝不祥的气息。职业军人对地形非常敏感,在他看来,这里的地形太险恶了。完好的植被既是天然的隐蔽物又能提供野生食物,是理想的游击战地区。像李云龙这样的游击战专家不可能看不出这里的凶险。

李云龙感到一种巨大的危险悄无声息地向他逼进,一阵轻微的战栗迅速掠过全身,他太熟悉这种感觉了,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每当投入战斗之前,他都会出现这种感觉。他叫来张班长,增加了一道命令:列车一旦受阻或与敌人发生战斗,马上派出预先指定好的战士沿铁路线出发到最近点求援。

李云龙在遭到土匪袭击之前就从火车所经过的地形特征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提前为将要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这种狼犬一样的敏感嗅觉在我们职业生涯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商机就像飘在天上的白云,它在每个人的眼前飘过,只有敏锐的慧眼才会注意它,才会盯住它。以深刻而敏锐的眼力或洞察力去发现商机,才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商机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它有时就在你身边,缺乏商业头脑、对商机反应迟钝的人,会视而不见,错过发财的机会。而有商业头脑、对商机反应敏锐的人,会及时发现,并紧紧抓住它。

荆范生是山西襄汾的一位农民企业家。他从1982年起开始承包榨油厂,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到1993年又转而投资炼焦炼铁,成为毛晋达焦铁厂的掌门人。无奈当小铁炉刚刚冒起烟时,正赶上生铁价格狂跌,由原来每吨1700元降到每吨850元左右,再加上进料成本高、炼铁炉子小、生铁质量不稳定,只好干干停停、断断续续,多年积攒的辛苦钱就全贴了进去。

1996年,荆范生开始了艰苦的跑项目、搞引资之路。因为种种原因,他想搞的项目最终都未能成功。几番周折之后,荆范生决定自主投资,经营集约化的绿色产业,这一次他把目光放在了鳗鱼上。养鳗是个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1998年7月,荆范生对西安淡水养鳗进行考察后,又南下福建取经。短短几年之内,一个绿色无污染的鳗鱼养殖企业——晋福鳗业公司就巍然屹立在三晋大地上。该公司还被誉为“三晋第一鳗”。荆范生就是凭着他独到的商业嗅觉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敏感的商业嗅觉实际上是一种寻找机会的能力,它以对自己和对环境的充分了解为基础,以决策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动力,以发现潜在机遇为目标,以把自己从“鸡群”中分离出来为目的,并最终找到深藏地下的宝藏。同狼犬一样敏感的嗅觉是实现企业成功定位的支持。

在全球寻找商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已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商机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世界越“小”,就越需要企业家开阔胸襟、开阔眼界,能够在立足国内的同时,到世界经济的海洋中搏击风浪,寻求商机。

以志高空调为例,早在1998年志高就设立了出口部,从事出口贸易的业务员只有7个人,主要通过互联网找客户。当年,志高空调仅出口黎巴嫩。1999年,志高空调出口挪威,当地经销商将每台零售价卖到了5000美元。消息传来,志高空调老总李兴浩吓了一跳,决心立即拿下出口市场。这一年,志高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注册产品范围400多种。2004年,志高空调的销售总量上升到全国第四位,成为公认的发展最快的空调企业。同年,志高空调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优秀民企20强”的称号,销量达到280万台。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志高空调给中国人带来了骄傲。安装在雅典奥运会会场的2万台志高空调贴上了希腊本土的一个品牌标志,后面缀上“志高技术”字样。但更让人拍手叫绝的是,志高的中标是通过希腊当地的一个经销商做的。志高的国际化眼光和独到的运营技巧由此可见一斑。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变得日益复杂多变,企业经营难度越来越大,对经营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功的经营者必须具备识别商机的敏锐眼光和洞察商机的灵敏嗅觉。

同样,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商场上取得成功,就要具备像李云龙那样的职业嗅觉,避开风险,发现机会,并且利用这些发现来建造通向成功的阶梯。

第三只眼看职场:不打无准备之仗

由于叛徒的出卖,日本精锐特种部队掌握了李云龙的全部情况,在李云龙娶媳妇那天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村中。这对于李云龙来说无疑是一场毫无防备的血光之灾。但是战争年代,随时都可能有战事发生,精明的李云龙怎么可能完全没有准备呢?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李云龙在哨兵的安排上就比较老到,不但有明哨,还安排了潜伏哨,在未受到攻击之前便及时发现了敌人,终使这只鬼魅般的特工队惨遭打击,李云龙也在敌人的全面盘算中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保存了余后的生机。

职场如战场,只有在危机尚未到来之前早早做好准备,才不会被敌人一举歼灭。若之前不能及时地做调整,很有可能会错失良机。

在某个钟表厂,有一位工作非常卖力的工人,他的任务就是在生产线上给手表装配零件。这件事他一干就是10年,操作非常熟练,而且很少出过差错,几乎每年的优秀员工奖都属于他。

可是后来,企业新上了一套完全由电脑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线,许多工作都改由机器来完成,结果他失去了工作。原来,他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在这10年中又没有掌握其他技术,对于电脑更是一窍不通,一下子,他从优秀员工变成了多余的人。

在他离开工厂的时候,厂长先是对他多年的工作态度赞扬了一番,然后诚恳地对他说:“其实引进新设备的计划我在几年前就告诉你们了,目的就是想让你们有个思想准备,去学习一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你看和你干同样工作的小胡不仅自学了电脑,还研究了新设备的说明书,现在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了。我并不是没有给你准备的时间和机会,是你自己放弃了。”

准备工作多做一分,相应的风险就会减少一分。同时,机会往往也只垂青那些早为把握机会做好准备的人。

2005年夏天,刘欣大学毕业了。她制作了精美的简历,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求职旅程。起初刘欣买了大叠的信封邮票,一次次到邮局寄求职信,然而她等来的只是一次次的失败。

终于刘欣坐不住了,她决定改变战术,先做最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她到网络上下载了许多关于求职之道的资料,细心解读后,先做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型,然后又买了一套职业装,还买回了大包的口香糖;接着,再买信封,也是挑那种印刷精美、质地优良的,开始了新一轮的投送。

回音不断传来,刘欣又像赶场似的去面试,然而结局还是跟没理发、没嚼口香糖之前一样。屡战屡败的刘欣,翻着手头所剩无几的面试通知书,心中好不凄凉。其中有一张通知是一家化妆品公司寄来的,无意间提醒了她,家里的洗涤用品该买了。

在商场里,刘欣看到了那家公司的产品,不知是来了灵感还是怎么回事,刘欣似乎突然明白该怎么做了。

她在商场泡了一整天,观察有多少顾客光顾化妆品柜台,有多少人买了这家公司的产品。她小心翼翼地赔着笑脸,向售货员小姐询问有关化妆品的事情,得到了不少“情报”。

两天后的面试,刘欣的口里吐出不少关于化妆品市场的分析。主持面试的那家公司的经理,是特地从香港赶来上海的,听完了刘欣的讲述,率直地说:“刘小姐,对不起!您刚才讲的有很多错……”“哦!请您,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刘欣带着期望的眼神,看看面前的经理。

“刘小姐,听我把话说完,尽管你讲的很多情况是错的,但是你所有应聘者中唯一肯花时间到商店去看我们产品的人。我看你是一个有心的女孩儿,这样吧,你明天来上班吧!”

刘欣是幸运的,一时间的灵感让她用心准备了一番,不再盲目,也因此苦尽甘来。

一切都这么艰难,艰难是因为自己以前没有准备;一切又是这么简单,简单是因为自己现在有了准备;一切是这么的偶然,一切又是这么的必然。毛泽东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机遇是神奇的,它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千金散尽还复来”,让“大鹏起兮云飞扬”。但是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应该像李云龙那样未雨绸缪、多做准备,如南斯拉夫人民伟大领袖铁托那样:像100年不打仗那样进行建设,像明天就打仗那样进行准备,才能赢得职场战争的胜利,人生战场的常胜不败。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工作中提倡“先行动,后道歉”

文革时期,李云龙带着赵刚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去看杜长海和邹明之间的战斗。他教导儿子们:你们的眼睛只盯着对方的阵地,只关心对方的火力配置、射击角度和正面进攻的路线,这样想,思路就走进死胡同,就算是成功地打过去,突破了对方的防线,那又怎么样?撕开了一个口子向两翼发展一下,那不过是在对方防线上打进了一个楔子,离全歼对方还远着呢,这种战术太小家子气,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娘儿们,只盯着眼皮底下的鸡毛蒜皮。打仗的原则,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像毛主席说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现在交战双方的兵力部署很糟糕,都采用了兵力密集的收缩防御,点大面小,在地形的利用上都属于消极防御,似乎都等着对方来进攻,恰恰忽略了一条重要的战术原则,“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至于进攻的路线就大有讲究了,进攻的目的不是为了击溃对方,而是寻找薄弱环节在几个点上进行突破,然后进行穿插分割,合围对方的重兵集团加以歼灭。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主动进攻才能掌握战争形势。采取主动行动也是拿破仑的显著作战特点。早在1793年,当拿破仑还是一个青年军官,尚未在土伦崭露头角时就曾认为,凡是躲在堑壕里的人一定会被击败。拿破仑认为一个人总是应该先动手攻击的,如果允许别人进攻自己,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同时他还认为,犹豫不决和畏缩不前的作战行为,或试探性的进攻是非常有害的,它将导致最终的失败。他说:“在严重的危急时刻,不应有丝毫的犹豫不决;犹豫不决总是毁灭人,而从不会把人从厄境中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