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321700000074

第74章 本领二十四:学会辨识他人—透过面具看本质(1)

中国古代有"察人色,观局势,行明事"之语,其意为做人办事必须先观察周围之人和周围之势,方可做明白之事。《孙子兵法》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告诉人们知人之重要。在交往中准确地辨识他人,摸清对方的底牌,防止被小人利用、欺骗是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掌握的。摸清他的"底牌"

天下最难以捉摸的一张牌,就是你周围人的"底牌","底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道防护墙。想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要设法摸清他的"底牌",也就是这里说的辨识他人。

识人,全在一个"知"字。中国古代兵法非常强调透视对方心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被视为兵学鼻祖的孙武,他的兵法里就有这样一节,可以说完全点出了人际间的关系,与孙武齐名的古代军事家吴起也这样说:"凡是战争开始,首先必须了解对方将领的个性,然后才研究他的才能。"换句话说,面临战争的时候,应先调查敌将,然后才观察他的能力,依对方的状况来运用适当的手段,这样就能稳操胜算了。

战争在表面看来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胜"与"败"谁也预料不到。但是,如果能透视对方,并运用适当的策略,就能无往不胜。同样的道理,把它运用到人与人的关系中,效果也是一样的。

勃伦狄斯曾讲过芝加哥巨商费尔特测验他的情形:

为了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年轻的勃伦狄斯向费尔特自荐。费尔特有一种习惯,就是对所有求职自荐的人都亲自接待,一一洽谈。

后来勃伦狄斯惊讶地说:"我从未见过像费尔特这样细心的人,他问的那些细小的问题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费尔特知道我曾在家乡的小镇当过骡夫,于是他连我饲养过的骡子的名字也细细过问。"

费尔特如此细心地去品评、洞察他人,主要是要了解他所雇佣的人的特点。正如他本人所说:"如果我不亲自去品评、了解、认识他的性格、特点及能力,我将把何种事情交给他做呢?我又怎样去借助他们为我的公司效力呢?"

大凡伟人或名人,都常使用许多很巧妙的方法,去测量、洞察别人的性情和能力。

在此我们所要了解的是领袖人物们究竟凭借着何种证据,以确定他对人的判断?换句话说,他获取人心的,究竟是些什么?

不少有能力的人,常怀有一种隐秘的技术,以品评他人的性情,了解他人的特点,掌握他人的苦乐、嗜好。这种技术,在一般人看来很玄妙,其实也只是一般而已。伟人或精明强干的人,只不过对别人常常忽略的琐碎处,都非常留心与注意罢了。事后根据这些观察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总而言之,他们要把他人在一定环境之下的行为细心地观察出来。这种对细微之处的特别留神,用心之苦,用力之勤,是一般常人难以做到或者不愿去做的。

当青少年朋友观察一个人时,应当留心:他全神贯注的是什么?他常常忽略的是什么?他喜怒忧愁的是什么?什么事情能使他震惊?他骄纵或发脾气又是为了什么?倘若我们能将上述他人的这些特点觉察出来,那么我们就能了解、掌握或操纵这个人,明了在某种环境之下,这个人估计会出现怎样的感觉和行动。

比如说,某人有了困难,他害怕吗?他会战胜它吗?他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吗?他的名誉观念会让他勇于承担责任并想方设法来保护与此事有关的旁人吗?所以,此人究竟如何去做,我们一下子是很难断定的。但是,如果我们事先对此人就有所观察和了解,那么至少可以从他在以往的情形之下,根据他所经历的或者干过的那些事情中寻找线索,找出他可能的对此类问题的反应。

一般的人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之处,他的动作、表情以及情感已形成某种特殊场合下的固定习惯,这些习惯还可能是控制他的为人的条件。这些习惯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常常包含在他的动作、姿势、变化的面部表情以及语言与声调里。有的时候人们虽然有明显的动作,但他们常在不知不觉中把真正的情感流露出来。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每当他恼怒动气时,总是张口打呵欠,或者假装打呵欠,而旁人一见他这个样子便大笑或微笑起来,因为人家早已知道他在恼怒动气了。还有些人,每逢烦闷或不顺心时,总喜欢将手放在衣袋里,旁人一见此情景,便知道了他此刻的心境,也避免与他做更多的谈话,以免他烦中生烦。

还有些聪明的人,常常将他的天性和情感藏而不露,可是有时候当他们自己还未意识到的时候,早已被细心的观察者看得一清二楚了,人们也从中找到了突破口。

摸清他人的"底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穿着打扮,为人处世等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道德的品行,进而决定按照怎样的方式与之相处,这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

识人的本领,是一门玄妙的艺术,需要青少年朋友慢慢体会,慢慢领悟。

名人名言:

手持利剑不是去伤害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英国]西德尼

用"时间"看人

看人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可以从走路方式和表情判断一个人的性情;还可以从穿着与颜色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还有从语言和习惯动作来判断性格。

如果你也有这种功夫,那么就不怕碰上心术不正的"坏人"了,不过那种看人的功夫不是谁都能学得到的,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学得到的,而且,你还不一定会有耐心去学。可是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不同性情的人共事、交往、合作,对"看人"没有一点能力还真是不行的。

不过你若无研究,千万别把书上看来的那一套面相学搬到现实生活使用,因为这会使你看错人,把好人看成坏人,或是把坏人看成好人。把好人看成坏人也许会造成你失去一个值得交往的好朋友,若是把坏人看成好人,那对自己的伤害可就太大了,可能自己被别人算计了还没有找到原因。

那么青少年朋友要如何来看人呢?

有位专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用"时间"来看人。

所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指通过长期观察,而不是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因为太快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从而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人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假面具,你所见到的是戴着假面具的"他",而并不是真正的"他"。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扮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还是"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行为。

一般来说,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是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显露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你会在一旁观察他。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同学、伙伴、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自己自然会揭下来向你呈现真面目,展现真实自我的。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对方真是无所遁逃。

用"时间"特别容易看出以下几种人:

1不诚恳的人

因为他不诚恳,所以对人、对事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用"时间"来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2说谎的人

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话,而谎话一说多说久了,就会露出首尾不能兼顾的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

3言行不一的人

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但通过"时间",便可发现他的言行不一。

事实上,用"时间"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为这是让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最为有效。

多长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呢?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掩藏得深,也许两三年后你才发现他的"庐山真面目";有的人本身演技拙劣或客观原因限制,不久就会在你面前现形。而这与你的识人本领也是相关的。所以,与人交往时,千万别一头热,先要后退几步,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这是最起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给别人一些时间来表演,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此不失为明智之举。

名人名言:

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中国]谚语

检验人心的试金石

青少年一般都交有许多朋友,但朋友之情有厚有薄,朋友之心有正有邪。心正则多受其益,心邪则多受其害。心正与心邪都在一副笑面之下掩盖着,特别当你春风得意时,大家礼尚往来,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这时,你倒霉自不消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一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亲如手足,同喜同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些"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都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青少年朋友应该擦亮眼睛,辨识出谁对你是真心,而谁又是假意。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同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于是他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在普通人当中,有中行文子这般洞明世事的人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