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321700000077

第77章 本领二十五:洞悉人性的黑子—我并不是教你诈(1)

太阳光环中会有若隐若现的黑子出现,人的本性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阴暗层面。为了在社会丛林中更安全、健康地生存,青少年必须知道人性的黑子,进而审视自己,趋于完善。人性之初并不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的开篇语。意思是说:人在出生时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是相近的,是成长过程中的外界环境影响形成的习惯相去甚远。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一直以来都是世人争论的话题。事实上,坚持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都偏离了人性的真正面目,因为人性是善恶并存的,两者只是比例的问题,而都不可能完全消失。

初涉世事的青少年朋友,在进入社会以后,时时处处都需要与别人交往。因此,认清人性是善与恶的统一体这一点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你会更全面地看清别人,辩证地理解别人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方式,也更加明白如何与别人和谐共处;你的心态将变得更加平和,善解人意,也知道怎样更好发挥人性善的一面和抑制人性恶的一面等。

有一位在马戏团工作多年的资深驯兽员,练就了一身十分奇特的本领,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动物,一旦经他亲手训练就会变得非常听话。那些让别人看起来很恐惧的凶猛野兽,比如狮子、老虎、狗熊等,见了他都会显得很亲热。他与各种猛兽相处得极其和谐、融洽。

这位驯兽员的超常本领,令人们感到既羡慕,又奇怪。于是,有人便向他请教秘诀。他却十分轻松地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你能看清动物们的本性,了解它们的心理特征,以此为出发点去对待各种各样的动物,那就会得到和我一样的结果了。"

看到请教的人还是一头雾水、困惑不解的样子,他又进一步解释说:"从动物的本性和心理看,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既有凶狠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既有恶毒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而且,它们的情绪也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安静,有时烦躁;有时谨小慎微,有时胆大妄为。比如说,人们都认为老虎很凶恶,但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这就是它温情的一面,所以老虎并非不分对象、无条件地一味凶恶。再如,像兔子这类看起来很温顺的动物,有时候也会伤人。如果你了解了动物的这些本性和心理,就会知道怎样有效地去和它们打交道了。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个好办法:你必须懂得去激发动物身上的那些温情、善良的特性,尽量不要触碰它们凶狠、恶毒的一面。"

听完这位驯兽员的一番心得,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能够轻轻松松地驯服各种野兽,并和这些野兽融洽相处了。其实,他所说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我们被称之为"高等动物"的人,虽然自认为与众不同,但和其他动物在本性上却有着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正所谓"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每个人都是善与恶的结合体,几乎无一例外。唯一不同的只是程度上的区别,即有的人善多恶少,有的人恶多善少。而且,善与恶、天使与魔鬼虽然是对立和矛盾的,但也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

生活中有很多人之所以失败,甚至沦为罪犯,将一生轻而易举地毁掉,恰恰就在于他们被自己人性中的恶所主宰。他们无法走出这块阴影,最终就像野兽落入捕杀器中一般,伤痕累累,难以自拔。

青少年朋友在小的时候就被教导要诚实守信,要遵纪守法,要团结友爱,但为什么还会看到那么多的欺诈事件发生,看到那么多的违法犯罪分子出现?难道他们没有受过相关教育吗?不是的。只能说,人性并不是你想像得那般光鲜灿烂,就像明媚耀眼的太阳也会有黑子,人性也会有不光彩的阴暗面。

刘墉曾谈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在台北市的某广场举行慈善团体的募款活动,他去了,并在募款会结束之后,到附近逛逛。

"您是刘先生,对不对?"有个工艺品店的小姐认出了刘墉,又歪着头,指指他,说:"我知道了!你是来参加募款大会。"

"你也知道广场上有募款会呀?"刘墉惊讶地说。

"当然,我也去了一下,还捐了钱呢!"她掏出一张捐款的收据给刘墉看,又带他参观她的工艺品,"刘先生买一个吧!算您特价。"

刘墉买了,没还价就买了,相信一定不会贵。

但是,他才走几步,看见另一个工艺品店,橱窗里放着一模一样的东西,只要四分之三的价钱。

刘墉被骗了,但他是被一个有善心的人骗的。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但在人性中却是真真切切的。一个人可以在募款会上捐款,发善心,救济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对顾客狠宰一笔,不论这位顾客的身份如何特殊。

青少年朋友在平时买东西时可能会有这种感受:喜欢到熟人处去买东西,因为熟,就认为对方不可能骗自己,肯定是物美价廉。可是,经过几次被骗后,开始寒心,开始醒悟,开始对熟人敬而远之,谁让他"杀熟"呢?

看到过一个小笑话,讲得也是类似的故事。

一个人去水果摊买水果。

老板不在,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看店。

"小弟弟,你看这两种苹果,哪个比较好?"他问那个小孩。

"右边那个!"他想都没想,就指了指。

刚说完,老板进来了,跟这个人打了个招呼,他又问了一次:

"老板啊!你看我该买哪种苹果?"

"当然左边这个!"他也想都没想,就指了指。

他笑了:"可是刚才小弟弟告诉我右边的比较好啊!"

啪!老板突然打了小孩一巴掌:"这是李叔叔,好朋友,要说实话!"

看过这则笑话,青少年朋友是否有这样的思考:究竟是老板说的是真的还是孩子说的是真的?实在不敢轻易下论断。都说"童言无忌",是说小孩子的话都是真实可信的,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小孩子没有那么单纯了。在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童言不再无忌。大人的话就更不敢轻易相信了,因为遇到这些人你会自动变得愚钝,必定上当、吃亏。

在这里说这些,只是想为广大青少年提个醒,人性之初并不美,其中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穿插其间,别人有,你自己也有。所以在防别人的同时,也要考察一下自己,不要让自己的人性黑子肆意扩散,以致掩盖住自己的优点。

名人名言:

笨人的心就像一只破碗,任何知识,也盛不住。

--[前苏联]高尔基

人性一:自私自利

人有许多的需求,如生理的需求、物质的需求、精神的需求、社会的需求等,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人的许多行为就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表现,这是一种迫于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私欲是一切生物的共性,所不同的是其他生物的私欲是有限的,人的私欲却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人的不合理的私欲必须要受到社会公理、道义、法律的制约,否则这个社会就不属于正常的社会。作为一个人,他的内心中存在一种普遍的道德、法律和保持自己的私心杂念是不矛盾的。如果人性中全是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是神,如果人心中全是私心杂念,无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和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正因为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的人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可是自己却并非意识到他的行为过于自私,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也因为如此,人们才将自私称为异常心理。

这种异常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反映了有私欲心的人,尤其是人生观、世界观未成型的人所带有的一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心理。自私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金钱欲的驱使和腐败风的蔓延。在商品社会中,钱这一特殊商品在人们心目中开始显得重要,但是有些人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把钱看得太重,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从而不择手段地抓钱、昧着良心地捞钱,把钱当成生命的第一追求,这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疑会产生一种消极影响。自私心理往往也会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自私自利的心理会冲淡亲情的浓度,使亲人间的爱与包容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越南战争中,一个美国士兵打完仗后回到国内,在旧金山旅馆里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午夜,他给家中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是我要你们帮一个忙,我要带一个朋友一起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亲回答说,"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但是,有件事一定要告诉你们,他在那可恶的战争中踩响了一个地雷,受了重伤,他成了残疾人,少了一条腿和一只手。他已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和我们住在一起。"

"我们为他感到遗憾。孩子,我们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好吗?"

"不,他只能和我们住在一起。"

"孩子,你不知道,这样他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拖累,我们有我们的生活。孩子,你自己一个人回家来吧。他会有活路的。"话没说完,儿子的电话就断了。

父母在家等了许多天,未见儿子回来。一个星期后,他们接到警察局打来的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坠楼自杀了。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到旧金山,在停尸房内,他们认出了他们的儿子,然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少了一条腿、一只手。

这对父母的自私使得他们不想自己平静的生活被破坏,使得他们不能接受儿子那个"残疾朋友",使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他们一定后悔万分,却于事无补。

自私心理的病因可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客观方面看,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目前我国各项资源的数量、种类、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合理之处,对资源的权力、行业、部门垄断还比较严重。于是,缺乏资源的一方就想用非正当的方式去交换。

从主观方面看,个人的需求若是脱离社会规范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倾向于自私。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是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极度依赖,并无休止地索取,而不具备社会价值取向(对他人与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人。

凡自私的人,都有这样的病态社会心理,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人者是傻子,利己者是聪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这些心态逐渐变成了一种流行的畸形心态。

自私作为一种异常心理,是可以演变的。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调适。具体来说有如下方法:

1内省法。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些标准有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和榜样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对照榜样与规范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