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交际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3217700000008

第8章 一暴十寒(1)

暴:同“曝”,晒。原意为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时而勤奋,时而懈怠。

此典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子经常去各国游历,拜见各国君王,借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一次,孟子来到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宣王昏庸无能,经常被一些奸臣所利用。故此,许多忠义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闻知孟子来到了齐国,这些人大受鼓舞,奔走相告:“知道了吗?大思想家孟子来到我国了,如果有他前去劝谏宣王,那我们齐国就有希望了!”

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孟子前去劝谏齐王。这些人非常生气地找到孟子,责备他不为齐国尽力,孟子听后认真地回答说:“天下虽有一些很容易生长的东西,但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它们就不会生存。同样道理,我平时规劝齐王的机会少,而宫中的奸佞小人却一天到晚地围着他转,这样我又怎么能让他真正明智起来呢?”

量才录用

根据才学能力的大小来分配合适的工作。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发愤励精图治,以再现“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便下明诏让各州府及王公大臣向朝廷荐贤。一时许多有才学的人被推荐到武帝面前,其中就有后来的大政治家董仲舒。对各地推荐来的人才,汉武帝亲自考查他们的学问,让他们每人写一篇如何治理天下的文章,再亲自查看他们的文章,认为董仲舒那篇最符合他的心意。于是,汉武帝召见了董仲舒。

董仲舒见了汉武帝,侃侃而谈:“贤明的国君治理天下靠的不是刑罚,而是靠仁义礼乐去教化百姓,使正气上升,把邪气压下去,老百姓就不会犯法作乱。朝廷要选拔各种人才,对各种人才要量才录用,而各式各样的人才需要培养,要培养人才就得兴办学校,要有一套统一的理论去教化人民,这一理论就是孔子的儒学,而对其他学说应该一律加以禁止。”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封建社会几千年以儒家为正统的局面开始了。

趋炎附势

趋:迎合。炎:热。比喻迎合依附有权势的人。

此典出自元·脱脱等《宋史·季垂传》。

北宋真宗时的丁谓用阿谀奉承的手段,讨得真宗的欢心,卑劣地爬上了宰相的位置。然后他玩弄权术,排挤异己独揽朝政。别人只要想升官就必须吹捧、巴结他。

当时有个名叫李垂的人,他对官场中奉迎拍马的庸俗作风非常反感,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有人问他为何从未去拜谒丁谓,李垂说:“丁谓身为宰相,不公正处理事务,有负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这样的人,我怎么能去拜谒他呢?”

这话传到了丁谓那里,丁谓非常恼火,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以示报复。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台,被贬到遥远的地方去任职,而李垂却被召回京都。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对他说:“朝廷里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学过人,想推举你当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官员)。不过,当今宰相还不认识你,你何不去拜谒一下他呢?”

李垂回答说:“如果我30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可升任宰相)了,我现在年纪大了,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换取他们的荐引和提携呢?”

他的这番话不久传到了宰相耳里。结果,他再次被排挤出京都,到外地去当州官。

甜言蜜语

言语像蜜糖一样甜。为了骗取别人信任,用好听的言语来奉承人。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是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曾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为了实践一下他的才能,一次去韩国劝说国君归顺秦国,他说:“韩国地势险恶,土地贫瘠,民不聊生,士卒只有三十万还不到,秦国军队有百万之多,兵车千辆,战马万匹,士卒勇猛无比。以这样的勇士来攻打不服从的弱国,简直和拿三万斤的重量加在鸟卵上没有什么两样。而那些君臣诸侯,不衡量自己土地的大小,却听从别人的甜言蜜语,他们结党营私而互相掩饰,都振振有词地说:‘听从我的计策,可以在天下称霸。’不顾长远的利益,而听从短浅的意见,再没有比这种作法更贻误国君了。假如大王不臣服秦国,那么大王的国家便被分割了,宫殿、御林苑就不再是大王所拥有了。若臣事秦国,便得以安定;不臣事秦国,便遭受危险。逆秦国,而归顺楚国,纵然要国家不灭亡,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为大王着想,最好就是帮助秦国,秦国最希望的,就是削弱楚国,而最能削弱楚国的国家就是韩国。这并不是因为韩国强过楚国,而是因为地势的关系。如今假如大王能臣事秦国,而攻打楚国,秦王必定高兴。攻打楚国而从它的领土上得到利益,转移了自己的灾祸而又使秦国愉快,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韩王听从了张仪的策略。后来,秦惠王封赏了张仪五个都邑,并封他为武信君。张仪的连横策略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百发百中

泛指技术高明,无可挑剔。

此典出自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

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谋士,他的名字叫苏厉。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危在旦夕。于是,苏厉对周王说:

“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那可就非常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

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

“以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儿疲倦了,一箭射不中,你的名声将大打折扣。’”

接着苏厉又对白起说:

“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白起没有听苏厉的,继续领兵出征,不久大败魏军,得到了秦王的奖励。

励精图治

励,振作。振奋精神,力求治理好国家。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魏相传》。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便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胡作非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察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率领百官尽职尽责,很符合宣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大展宏图,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各司其职,国家很快强盛起来,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高山流水

指乐曲高深,不易懂。比喻知音难觅。

此典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伯牙是春秋时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就喜爱音乐,年轻的时候跟着当时最有名望的琴师成连学弹琴。

伯牙跟着师傅学了三年,弹琴的技艺已经非常高超了,但他觉得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作出的曲子也不能尽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要求继续跟着成连学习。

有一次,伯牙想作一首描写海上风暴的曲子,想了好几天,作出的曲子总觉得不能称心如意,他就去请教他的老师成连。成连就对伯牙说:“我有个老师擅长作曲,住在东海的篷莱山上,我们去向他请教。”

成连把伯牙带到蓬莱山上,让伯牙在海边等着,自己借口去找老师,驾船走了。伯牙在海边等了许久,也不见老师的影子,正在他焦急的时候,忽然,天!刮起了大风、大海上掀起了滔天大浪,波涛汹涌,扑向岸边,拍打着山崖。山崖上的松树也在风中呼啸,风声、涛声、松树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雄壮激昂的乐曲声。伯牙突然觉得自己的灵感被触动了,赶忙摆好琴,忘情地弹了起来。就这样,他终于创作出了一首描写海上风暴的美妙的乐曲。

过了一会儿,大海上又风平浪静。这时,成连老师又出现了,伯牙这时才明白了老师带他到海边来的用意。成连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啊!”

从此,伯牙的音乐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有一次,他正在弹琴,他的一位好朋友钟子期来了。钟子期是一位极有造诣的音乐鉴赏家,任何乐曲,他一听就知道乐曲表达的是什么内容。这一天,伯牙弹奏的是他新创作的《高山流水》,当琴声高扬激越时,钟子期就说:“真妙啊!气势磅礴,像挺拔雄伟的泰山!”当琴声悠扬舒缓时,钟子期又说:”太美了!就像烟波浩渺的江河流水!”伯牙听了,非常激动,对钟子期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高山流水”本是传说中伯牙创作的乐曲名,后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

天之骄子

汉时指匈奴民族,即匈奴是上天所骄宠的儿子,故极其强盛。后指能力非凡的人。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匈奴传》。

匈奴是我国北部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在秦末汉初的半个世纪中,先后征服了我国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许多少数民族,并屡犯汉族地区。公元前200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经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和匈奴人作战,结果被围困七天七夜,历经艰难才脱险。此后,汉朝几代皇帝都不敢与匈奴碰硬。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后,下决心解除这一后患。

武帝在位期间,先后派韩安国、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征伐匈奴,屡次取得重大胜利。公元前90年,匈奴单于狐鹿姑再次入侵汉族地区,抢掠百姓财物,杀死汉朝官员。武帝非常愤怒,派大将军李广利领兵七万,御史大夫商丘成领兵三万,重合侯莽通领兵四万,前去反击匈奴。

狐鹿姑得知大批汉军反击,马上丢弃笨重的军事设备,威逼民众迁居。汉军三支队伍进入匈奴控制区后,商丘成的人马与匈奴兵交战九天,互有死伤;莽通的人马因匈奴兵自行退去,未曾交战;李广利的人马则大败匈奴兵,并乘胜向北追赶。

就在这时,京城里传来了李广利的家属因犯罪而被捕入狱的消息。李广利非常担忧,不知如何是好。部下有人建议,索性深入匈奴腹地,建立更大功勋,以此为家属抵罪。李广利采取这一方法,继续北进,结果大获全胜,杀了匈奴的左大将。

狐鹿姑虽然丢弃笨重的军事设备后退,但他的实力没有受到多大损伤。等到李广利消耗了相当的实力后,他亲自率领五万骑兵,袭击李广利的队伍。结果,汉军大败,李广利投降,狐鹿姑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但一年后,因遭到已投降匈奴的原汉使卫律的嫉妒而被害。

就这样,武帝派出的三支军队都遭到了严重损失,仍没有达到反击匈奴的目的。为此,单于派出使者,致书武帝说:

“南方有大汉,北方有强胡。你们知道我们胡是什么吗?胡,是上天的宠儿啊!”

单于要求武帝开放关口,让匈奴人方便出入;允许他们娶汉女为妻,并每年给匈奴若干美酒、粟米、绸缎布帛。这样,他们就不再在边境骚扰。

汉武帝和匈奴通过这次针锋相对的较量,认识到“上天的宠儿”一时难以消灭,就有了和谈的意思。武帝病死后,汉朝和匈奴仍是时战时和。

一意孤行

孤行:独自行事。顽固地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赵禹、张汤都是汉景帝时期的名臣。先后被景帝任命为太中大夫,负责制定各项条令法规,深受景帝的器重。

赵禹为人耿直,严于自律,为官清正廉洁,严格照章办事从不被别人所左右。担任太中大夫以后,他更是深感责任重大,为排除人情上的干扰,他遣散了家中的门客,同时,不再与朝中官员私下往来,并谢绝同僚们的邀请,避免泄露朝廷机密。

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官员往往找几个知心朋友在一起饮酒谈心。

席间海阔天空,毫无边际,什么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朝中要闻、民间琐事无不当作话题。赵禹学问广博,口才又好,谈起来更是风趣、诙谐。现在席中少了赵禹,人们都觉得趣味不足。

自从赵禹谢绝朋友间的应酬之后,他的朋友们甚为不满,有时私下议论甚至多有微词,误认为赵禹是官做大了,有意疏远老朋友。

好心的朋友劝他改变一下作风,免得得罪老朋友,赵禹笑而不答。

开始,朋友对他还有些误解,时间久了,朋友知道赵禹出于公心,不得不如此,便改变了错误理解,对赵禹仍然敬重如昔。

张汤与赵禹截然相反,他为官残酷,性情贪婪,而且巴结权贵,只要对他有用,他一律热情接纳,从不考虑对方的人品如何。

长安的许多富商不敢得罪张汤,担心张汤暗中加害他们,只好经常带上厚重的礼品去巴结张汤。张汤是来者不拒,一律照单全收。

甚至有些风雅名流,尽管讨厌张汤,但震于他贪婪、残酷的恶名,也不得不违心与之交往。

不久,张汤因巧于辞令,善于揣摩景帝和丞相的心理,被提升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