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老观念,新观念
322000000038

第38章 观念37:宽容也要讲原则

【老观点新鲜看】

“以德报怨”教育人们要常怀宽容之心,原谅别人的错误。但其实人生不必绕这个弯子,以德报德即可,而对于恶,与其一味宽容,不如让他明白自身错误之处。这就是所谓的“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往往徒劳无益

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被他人侵犯、伤害,有的人可能是无意中冒犯了你,有的人可能是因某件事冲撞了你,有的人可能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让你反感。这些算不上大奸大恶的小事,多是道德领域中的事,咽下去,心有不甘;针锋相对,实在不值。

“以德报怨”,就是你对我坏,我还是对你好,你打了我的左脸,我就把右脸凑过去,直到最终感化你;而以怨报怨,就是你伤害我,我也伤害你,以毒攻毒,以恶制恶,通过这种方法来消灭世界上的坏事。其实,二者都有失偏颇。以德报怨,不能惩恶扬善;以怨报怨,则冤冤相报何时了?

我们通常会教导人们“以德报怨”,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人,宽容别人。但这个法则却不是在任何人身上都能行得通。

人生经验会告诉我们,有的人德行不够,无论你怎么感化,恐怕他也难以修成正果。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如果已经坏到底了,那么我们又何苦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他的身上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快节奏的社会中生存,用自己宝贵的时光作出最有价值的判断、选择。你在那里耗费半天的时间,没准儿人家还不领情,既然如此,就不用再做徒劳的事情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强者自救,圣人救人。”平凡的人,能够做到自救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圣人来看待,指望自己能够拯救别人的灵魂,这样做的结果多半是徒劳无益的,何不将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呢?

辨识是非,以直报怨

国学大师南怀瑾提出“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我就不理他,这是孔子主张的明辨是非的思想。但是南怀瑾认为,对方错了,要告诉他错在何处,并要求对方就其过错补偿。如果不论是非,就不能确定何为直,“以直报怨”的“直”不仅仅是直接的意思,以怨报怨才是直接的方式。“直”,既要有道理,也要告诉对方,他哪里错了,侵犯了自己什么地方。

经济学家茅于轼陪一位外国朋友去首都机场,并打了辆出租车,等到从机场回来,他发现司机做了小小的手脚,没按往返计费,而是按“单程”的标准来计价,多算了60元钱。这时候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向主管部门告发这个司机,那么他不但收不到这笔车费,还将被处罚;二是自认倒霉,算了;三是指出其错误,按应付的价钱付费。

外国朋友建议用第一种办法,茅于轼选择了第三种,他说,这是一种有原则的宽容,我不会以怨报怨,也不会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如我仅还以德,那么他将不知悔改,实质上是在纵容他;我若还以怨,斤斤计较,则影响了双方的效率与效益;我指出他的错误,然后公平地对待他,则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有人开玩笑地说:“以德报德是正常现象;以怨报怨是平常现象;以怨报德是反常现象;以德报怨是超常现象。”以怨报怨,最终得到的是怨气的平方;以德报怨,除非真的达到一定境界,否则只会让你心中不知不觉存积更多的怨。其实,做人只要以直报怨,以有原则的宽容待人,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当人们面对伤害时,以德报怨恐怕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不必为难,你只需以直报怨就好了,不必委曲求全,也不要睚眦必报,有选择的、有原则的宽容,于己于人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