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老观念,新观念
322000000091

第91章 观念90:做孩子的父母,不做孩子的保姆

【老观点新鲜看】

对孩子付出多少爱才足够?很多父母觉得付出再多也不够。尤其是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似乎就是一切。很多父母已经丧失了父母的角色,而沦为孩子的“保姆”。其实,有的时候稍微“狠心”一点,孩子才能自己学到更多。

也让孩子知辛劳

孩子究竟应该如何教育?不是一味地宠爱便能造就一个理想的人才,不是衣食的丰足便能换来一个完美的人生。

孔子曾说:爱之,能勿劳乎?这句话有关教育,也有关于个人修养。真爱一个人,以自己的孩子为例,爱,却不能溺爱,太宠爱就会害了他。要使他“劳”,这个劳并不一定是让他去劳动,而是要使他知道人生的艰难困苦。

有位农场主,让自己的孩子每日利用闲暇时间到农场辛勤工作,播种、除草、施肥、捉虫。一位朋友对这位父亲说:“何必让孩子这么辛苦呢?不必如此精细,庄稼一样会长得很好的。”农场主笑了笑:“我不是在培植庄稼,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培养孩子要让他吃点苦头,让他知晓一分一厘当思来之不易,懂得了做人做事的艰辛,便会对自己的人生认真。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娇生惯养,溺爱生害。孩子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掌握今后立足于社会的本领,才能真正地在离开父母的庇护后,成为独立的个体,展翅高飞。

比如,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绝不会一帆风顺;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爱他,更要让他懂得生活的辛劳;已经能够忠诚对事,也需要对其进行教诲。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不要让“爱”变成了“害”,让孩子学会面对人生旅途中的种种问题,学会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让他懂得人生的艰难困苦,才能让他真正地成材。

也向孩子“索取”爱

不懂得爱父母的孩子很难学会爱别人,这一点尤其值得家长重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也逐渐增加,这些孩子只懂得无止境地索取、接受父母、他人的爱,自己却很吝啬,不肯付出一点。

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其实一岁前的婴儿就有情感反应,别人哭他会随着一起哭;一两岁的幼儿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有了想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这是爱心先天的自然流露。可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他们的爱心就会逐渐消失。有一对父母在这方面的做法相信会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一鸣的父母为了培养一鸣的良好品格,让一鸣从小就关心父母,不小气、不自私,每次吃东西父母都要他和父母分着吃。有一次,一个朋友从外地带来了一筐橙子,父母要求一鸣每次吃橙子都要拿出三个,最大的两个给父母,小的留给自己。开始一鸣每次都做到了,可是,当筐里只剩下三个橙子时,一鸣却舍不得了。这时爸妈就告诉一鸣:越是好东西少的时候越能考验人,这时,你能想到把好的、大的橙子给长辈,才是真正的好孩子,要求一鸣继续坚持以前的做法。最后,一鸣是一边哭着一边把大的橙子分给父母的,而且眼泪汪汪地望着父母,希望他们不要把橙子吃下去。这时,妈妈给爸爸使了个眼色,一瓣一瓣地把橙子吃掉了。两个橙子到底是什么味儿,谁都没吃出来,因为他们也“心疼”。但从这以后,一鸣遇事总是先想到爸妈,逐渐养成了关心父母的习惯。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可是很多家长却常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孩子的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不少家长认为:现在我们疼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回报的。其实不然,你从不教孩子爱父母,孩子从哪里学会爱父母?要向孩子“索要”关爱,因为这也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