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322100000011

第11章 思想凝聚—让精神引领行动 (2)

在咖啡行业里,星巴克可谓是声名远扬,享誉全球,这不仅归功于它精湛的操作工艺,更应该归功于星巴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所培养起的一大批忠诚的员工。为了培养员工对星巴克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从1988年就开始着手于薪酬福利、股票期权、权力下放等方面的建设。在薪酬福利方面,舒尔茨给那些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的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员工扶助方案、伤残保险,而且员工只需支付总保费的25%,由星巴克支付其余的75%。这项健康福利方案在同类企业中极为罕见,因而受到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高度赞扬。星巴克还尽可能地照顾到员工的家庭,对员工家里的长辈、小孩在不同状况下都有不同的补贴办法。这让员工感到公司对他们非常关心,因而更加用心地工作。

有媒体说:“如果舒尔茨是这个咖啡帝国的国王,员工们就是他忠实的臣民。”在股票期权方面,星巴克在1991年设立了股票投资方案,允许员工以折扣价购买股票,使得所有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主人。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作伙伴”,这使得员工建立起自己是公司股东的想法。在参与管理方面,舒尔茨设立了独立的星巴克监察委员会,确保各分店管理人员贯彻公司对员工爱护、尊重的政策,让每一位员工都充分感受到被关怀、被重视的氛围。在权力下放方面,舒尔茨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力,各地分店可以做出重大决策。星巴克公司的总部也被命名为“星巴克支持中心” ——这说明管理中心的职能是提供信息和支持而不是向基层店发号施令。20世纪90年代中期,星巴克的员工跳槽率仅为60%,远远低于快餐行业钟点工140%~300%的跳槽率。这充分证明了舒尔茨所建立的员工管理制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星巴克的管理体制让星巴克员工产生了高度的自豪感和主人翁心态,他们以能在星巴克工作作为自己最大的荣耀,正因为如此,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视厂如家,将工作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而让星巴克成为一部不老的传奇。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建设组织的精神家园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为人民,共产党的好处说不完。

——毛泽东

抗战时期的延安是清贫的,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尽管地势险要、风景独特却生产落后,环境异常恶劣,再加上国民党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军事封锁,叫嚣“不让一粒米,一批布进入边区”,这使得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共产党人顽强的生命却一次次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他们搞“生产自救”,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让贫瘠的陕北变成了五谷丰登的“好江南”;他们唤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从而发动广大群众参加革命,让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他们让陕北的天空一片光明,让延安精神的光芒照耀着整个中国。

一位作家曾在一篇散文中对延安的自娱自乐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延安的空间,每日震荡起各地的方言土语,各种的声调腔音,还不时有异国人在欢笑,呼叫,畅谈。不同国度的人到这里来了!不同省县的人到这里来了!不同地方的人到这里来了!都踏上了这一块相同的土地!延安,仿佛一块巨大的吸铁石,把一切坚硬强壮如钢铁的人吸引了过来。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无论是共产党还是人民群众,都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物质上的贫瘠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为此,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向人民群众描绘出了一个有希望、有活力的“精神家园”,从而有效地团结了群众,成为全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当时,一首《解放区的天》以其干净轻快的旋律被大家广为传唱。这首歌不仅唱出了全国人民对延安的神往之情,同时也唱出了延安人民对解放区的欢喜雀跃之情: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巧妙地用精神的力量团结了群众,在艰苦的环境中创建了组织的精神家园,让解放区的天明朗起来。同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企业管理者也要善于用精神的力量,在企业内部建设一个组织的精神乐园,以达到对内团结员工、对外树立自己的形象与魅力的目的。

蒙牛乳业就是一个勤于耕耘企业精神的组织,它之所以能够在建立之初的短短4年里打造出“中国驰名商标”,并跻身于中国乳业四强之列,甚至还以年均递增350%的速度创造了我国乳业发展的“第一速度”,是因为蒙牛独特的企业文化。在蒙牛的官方网站上,蒙牛是这样演绎自己的企业精神的:“企业以蒙牛为名,是将牛的勤劳、坚韧与奉献作为一种崇高的企业精神,唤起人们对牛的亲近、敬畏,也是对真善美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更象征着孺子牛精神在企业中的光大。产品以蒙牛命名,象征着来自蒙古大草原的牛,它吃的是青青绿草,挤出来的是纯正鲜牛奶,这种独特资源优势造就了天然好品牌。”在这种精神感召下,蒙牛经营了人心并获得了好名声,为蒙牛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后盾。另外,蒙牛还专门设立了“学习节”和“感恩节”用来分享荣誉和回馈社会,充分展示出了蒙牛企业精神中诚信、感恩、尊重、合作、分享和创新的精髓。牛根生百万家产千金散尽,赢得了人心,收获了希望,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蒙牛将企业精神融入人心,用无形的力量去实践着自己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的承诺,而中国石油集团则是将构建组织精神家园的愿景写在纸上,通过颁发《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有形措施将企业的精神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石油集团一直都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致力于产业报国,努力发展并壮大公司实力。2001年,中国石油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十五”期间的十大工程之一,2003年制定颁发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成立了企业文化部,充分表现对中石油对企业文化的高度重视。中石油所倡导的企业精神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爱国:爱岗敬业,产业报国,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贡献;创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奉献: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回报员工、回报投资者;求实:讲求科学,实事求是。”另外,中石油还树立了“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企业理念,集中体现了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其中诚信是基石,创新是动力,业绩是目标,和谐是保障。从这些理念和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石油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方针政策。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灵魂!因此,要想真正将企业做大、做强,使其走向国际化,就首先必须要使得企业具有灵魂,具有核心号召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不断地将企业精神灌输到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出无穷的力量,从而在企业内、外部营造一方“解放区的天”。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必胜的信念是成功的支柱

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毛泽东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即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延安胜利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6月11日,大会举行了隆重的闭幕仪式,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指出:“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并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从此,这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的斗争精神的写照,在军民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员令。就这样,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军同志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努力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风雨飘摇的旧社会,面对黑暗动荡的社会局面和敌人惨绝人寰的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没有悲观失望;相反,他们依然不卑不亢,依然倔强地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是迟早的事。正是这种必胜的信念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用不屈不挠的意志顽强坚持着,最终取得了胜利。可以看出,必胜的信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样,现代企业管理也一样需要用必胜的信念支撑起企业员工共渡难关的决心和意志。危难中,我们的企业要看到光明和希望,要有必胜自念信和豪情,只有这样,才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种必胜的精神,与其说是一种信念,不如说是一种狼性、一种不畏强敌的自信!

中国通信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华为在一个国外企业产品几乎占据整个中国市场的恶劣环境中之所以成长起来,是因为它的管理者有着超凡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面对跨国巨头的强烈增长势头,任正非推行了“扩张文化”,使得自己的企业从饥寒交迫、等米下锅的困境中成长起来,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坚韧、顽强、勇敢精神的“狼性”员工。任正非对此的形容是“哪儿有肉,隔老远就能闻到,一旦嗅到肉味就奋不顾身”。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勇气,才使得华为不畏强敌,实现了迅速的崛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面临困境、危机四伏的紧要关头,企业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畏敌情绪,拥有必胜的信心,这才是战略决策的关键。一个没有信心的企业是无法在竞争中取胜的。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正确、客观、公正地估量竞争对手的实力,切不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更不能盲目自卑、不战而退,要用必胜的信念为成功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