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322300000005

第5章 顺应四季变化进行自我保健 (1)

自我保健要回归自然,崇尚绿色

1理解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健康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生活在大气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人要保持健康就要注意遵行天气、气候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起居饮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天气影响人体健康

不同的天气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1气压与健康的关系紧密

在高湿环境下,气压每上升100帕(百帕为气压单位),多死亡2人,而自然风速每增大1米/秒,少死亡7人。当气压下降、天气阴沉时,人的精神最容易陷入沮丧和抑郁状态,表现为神情恍惚、六神不安,婴幼儿还可能产生躁动哭闹现象。当气压下降配合气温上升、湿度变小时,最容易诱发脑溢血和脑血栓。气压陡降、风力较大,患偏头痛病的人会增多,干燥的热风由于带电,能使空气中的负离子减少,这时候往往心神不安,反应迟钝,办事效率下降,交通事故增多。

2气温与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

人的体温恒定在37℃左右,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而对人体健康最理想的环境温度在18℃左右。人体对冷热有一定的适应调节功能,但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冬季环境温度在4℃~10℃之间时,容易患感冒、咳嗽、生冻疮;4℃以下时最易诱发心脏病,且死亡率较高。春季气温上升,有助于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了被虫咬的机会,传染病容易流行;夏天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0℃~35℃时,皮肤血液循环旺盛,人会感到精神疲惫、思维迟钝、烦躁不安。35℃以上时容易出汗,不思饮食,身体消瘦,体内温度全靠出汗来调节由于出汗消耗体内大量水分和盐分,血液浓度上升,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发生肌肉痉挛、脱水、中暑。

3日照对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适量的阳光照射,能使人体组织合成维生素D并且促进钙类物质的吸收。生长中的幼儿,如光照不足易导致软骨病。阳光对人的精神状况也有很大影响:阴雨笼罩的日子容易产生烦恼,阳光普照时心情往往比较舒畅。在炎热的夏季,如果阳光照射时间过长,有可能得日射病,发病急骤,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心烦意乱,并可诱发白内障等疾病。太阳光作用于眼睛可影响人的脑垂体,调节抗利尿素、控制人的排尿量。

4风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风作用于人皮肤,对人体体温起着调节作用,决定着人体的对流散热,并影响人体出汗的散热率;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风总是产生散热效果,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对人体起到加热和散热两个相对的作用。

5湿度与健康关系也很密切

夏天湿度大(尤其是我国南方),汗水聚集在人体皮肤表面,蒸发散热困难,造成体温升高、脉搏跳动加快,使人感到闷热难受,食欲下降,容易出现眩晕、皮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当气温在26℃以上,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容易发怒。当气温升到30℃时,湿度大于50%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冬季空气干燥,鼻黏膜、嘴、手、脚皮肤弹性下降,常常会出现许多微小裂口。冬季呼吸道疾病、肺心病发生率最高。

当阴雨天气来临,气压和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风湿性关节炎和有创伤的部位会发生与天气相应的变化,这时患者能感觉到隐隐作痛。在阴雨连绵、烟雾笼罩的梅雨和秋雨季节,能使人意志消沉,沮丧抑郁。不过久晴之后遇上一场暴风雨,空气中湿度的负离子大量增加,可使人头脑清晰、情绪安定欢快。

气象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大多具有季节性,天气突然变化时,往往在几天内骤然增加许多感冒、哮喘、胃溃疡穿孔以及咯血的病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机体难以随气候的变化及时调节而诱发疾病。

医学科学研究不仅已经证实了风湿性关节痛与天气有关,而且还发现高血压、冠心病每到秋冬时节的发病率骤增;哮喘病多发生在阴冷干燥的寒冬季节;偏头痛大多出现在湿度偏高,气压骤降,风力较大之时。

2气候变化在人体的反应

现在,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77%的心肌梗死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性升高。在高气压控制下的气候条件里,特别在冬季寒潮天气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最多。这主要是寒冷刺激,使人体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肌需要的指数(心率与血压的乘积)相应增高,加之患者本身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现象加重,所以到了冬初,心肌梗死发病者特别多。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肺部疾病者,在秋末冬初季节气候突变时,容易使旧病复发或加重。这是因为寒冷会降低人体呼吸道的抵抗力,破坏其防疫功能。由于全身受凉、呼吸道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加之寒冷使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异物的功能减弱,因而易引起感染或使原有的疾病复发及加重。

关节炎病人对气候的变化更加敏感。人体各个关节虽然对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适应能力由于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若病人关节的功能已遭到破坏,每当风雨到来之前,常常会出现疼痛。研究发现,关节疼痛的诱发并不是个别气象因素的作用,而是气象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气压和温度的变化。如果气压低、温差大,则多数病人的症状会明显加重。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具有季节性复发的特征。溃疡并发症常因天气骤变而诱发。病变部位虽在胃及十二指肠,但致病原因往往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当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因骤冷、雨淋、气压变化而失调时,就可引起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壁紧张性收缩及蠕动增强、局部血管痉挛、胃黏膜营养障碍,从而使溃疡加重。医学研究人员分析了345个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或穿孔的病例,发现天气变化越突然越急骤,所引起的生理、病理反应也越大,主要表现是胃酸分泌和黏膜的改变。

气候变化与癌症也有一定的关联。美国科学家克拉斯诺指出:“子宫颈癌及肺癌的发生与较高的气温有关,而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往往是在较冷气候下频频发生。”英国研究人员在对大不列颠、瑞典和挪威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进行研究后发现,恶性肿瘤往往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发生更为频繁。一些科学家认为,某些病毒性癌症媒介只有在特定的温度下才能幸存。

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即气候阴晴冷热的变化,往往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每当秋高气爽或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的精神往往乐观通达、心情舒畅;当寒风阴雨、干燥闷热的天气,人们的心情就会变得烦躁易怒或抑郁低沉。这是因气候的突然变化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的变化又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气候的变化对身体健康的人影响也很大,最突出的是不良的气候条件很容易使人着凉感冒。感冒虽然一年四季都会发生,而发病较多的是冬春两季,在这期间又以寒潮袭来时发病最多。寒潮袭来时,气温大幅度下降,如保暖不及,机体容易着凉感冒,特别是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由于身体的抵抗力差,更容易发病。另外,如果冬季气候该冷不冷,空气中的多种细菌、病毒就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可增加传染病的感染机会。

要减轻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注意天气预报是最简便的方法。根据气候变化来增减衣物,调整心态,才能降低气候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贴心提示】

储粮的最佳温度是8℃~15℃,可防止粮食生虫。

保管茶叶温度是10℃以下,室温越高,茶叶越容易变质。

冻鱼的最佳温度是在零下3℃以下,在此温度下,鱼不易变质,且可保持鲜鱼味。

冻肉解冻的最佳温度是10℃~15℃,可以使肉解冻而成分不遭破坏。

储存鸡蛋的温度是15℃以下,在此温度下鸡蛋不易腐败。

存放牛奶的最佳温度是15℃以下,可抑制细菌繁殖,防止牛奶变质。

2进行身体保健离不开四季养生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四时节令变化的运行,阴阳活动的规律,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善于养生的人能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才能像其他生物一样生长沉浮。如果违反了按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来养生的道理,就会砍伐他的根本,破坏他的元气。

四季养生离不开气候变化

顺应四时阴阳的养生就要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根据这一道理来指导养生,最重要的是养护精气。

中医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调养精神,谨慎饮食起居,以适应四时的变化,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

春天共3个月(立春至立夏),天地间生气发动,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人们宜晚一些睡觉,早一些起床,在户外散步,或打太极拳、跑步,这样就可以放松形体,阳气外达体表,顺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

春季也是外出旅行的好时光,古人很讲究踏青,现代人喜欢春天,这可使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情绪愉快。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繁荣,绿树鲜花,一派秀美景象。人们晚睡早起,使身体的气机充分向外宣泄,以适应夏季万物郁郁葱葱的生长的趋势。

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气候干燥渐凉,风声劲急,万物开始变黄,大地出现萧条现象。秋风萧瑟,落叶残花给人一种肃杀的景象,常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欧阳修作《秋声》,就是因秋天的肃杀而引起的个人情绪变化。

在这个季节,人们可到郊外风景区活动,进行自我调剂,做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安稳自己的情绪,坚定自己的生活态度。“重九”登高就是最负盛名的活动之一。

冬季气候寒冷,朔风吹,水结冰,万物潜伏闭藏,人宜提早睡觉,晚些起床(以日出为标准),使气机潜藏于体内而不受损伤。冬季以室内运动为主,户外活动宜进行长跑等运动量大一些的运动。

外出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手、足等部位要防止冻伤。冬天也要常食羊肉、鸡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并适宜用补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的重要名言,意思是说顺应季节的变化用药和生活。

动、静与四季结合

生命是动与静的结合,中医上讲究“动则生,静则息”,就是与生命的动、静相结合的写照。

按照生物化学研究证明,运动的时候,人体氧化加速,新陈代谢增高,消耗的能量也随之增高;而静止时,人体的还原、合成占了优势,代谢降低,可以储存的能量也就增加。

不少疾病,如神经官能症、关节炎等,需要由活动来辅助治疗。但也需要有充分的静养;有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肺结核等需要患者以静养为主,但也需要一定的活动。

因此,对于人体来说动与静都是需要的,对于患者的肌体就更需要科学地掌握动与静的最佳尺度。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推行过“冬眠疗法”,就是用药物强制病人进入冬眠状态,使呼吸、心跳、血压、代谢均降低,大脑深度抑制,收到了一定效果。当然,现在研究发现,很多行为疗法效果很明显。

冬天是静养的好时机,有了适当的静养,人体才能补充能量,才有更充分的精力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生物学家早已证明,人们在静养状态下神经充分放松,呼吸、心跳、血压、体温都相应降低,这样的修复对人体能产生防病保健、增强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

根据四季变化来养生保健是个人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

【贴心提示】

居室的最佳温度是8℃~20℃,这只是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温度。

泡茶时开水的最佳温度是70℃~80℃,这时泡的茶色、香、味俱佳。

洗澡时水的最佳温度是35℃~38℃,因为这个温度和体温相近。

就寝前洗脚水的最佳温度是40℃,因为这个温度的热水能使足部及下肢的血管扩张,大脑得到休息,有助于进入睡眠。

根据春季气候进行自身的调养

1了解春季气候特征和保健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