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卓越方法探寻(人生高起点)
3227000000001

第1章 心灵的种子:成功源于智慧(1)

1成功人生的智慧之源

汹涌的长江黄河奔腾,追根溯源是由于她们的初始地都有一泓温情脉脉的小溪流;高高的珠穆朗玛接天,细究起来离不开那一沙一土穷年累月的堆积之功;人生的成功辉煌,是因为她的发端有智慧在闪烁发光。

人生的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可以这么说,人类对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追求成功是人类的本能。然而,在为了成功而艰难求索的征程中,为什么有人能够气贯寰宇,得以实现雄心报负,另外也有人反而庸庸碌碌地走过一生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成功与失败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关键就在于是找到并很好地利用了成功人生的智慧之源,还是与此擦肩而过。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统计分析后认为,成功的智慧之源在于:找到了思考的力量;发挥外脑智囊团的作用;反思并善待失败。思考的力量是决定人生胜负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正确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当思考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成功便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力量。

头脑是智慧的载体,人的头脑就好像是一个智慧的蓄电池,用一个蓄电池来点燃成功之灯,常常无法达到其夺目辉煌的效果。因为,一个蓄电池毕竟是太小了。如果我们想让成功之灯亮的程度达到无限辉煌,智慧的电流就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发电厂。外脑智囊团就是人类为追求成功的发电厂。依靠外脑智囊团也就是依靠集体的智慧力量。一组以和谐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头脑,当然会比单个的头脑产生更多的智慧能量,必然也就愈容易获得成功。

人人都知道亨利·福特在开始他的事业时,曾遭遇了贫穷与缺乏教育等困难。人们也都知道,在10年之内他克服了这些困难,使自己在25年后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福特就是在成为爱迪生的朋友之后,才使自己的事业有了大的进步。由此可见,外脑智囊团的影响有多大。而福特在与哈维·法尔斯通、约翰·乔伊斯及路德·波明克(三人均有高度的智力)交结为朋友之后,事业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友善与和谐的精神状态下,人们会学到他们所结交的人的天性、习惯与思考力。福特与爱迪生等人的交往就是如此,他集四人的智慧、经验、知识于一身,开创了巨大的事业。

你也可以利用这个原则,这是通向成功的又一磴坚实阶梯。

我们都明白成功是美好的,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明白,成功的道路是用众多的失败铺就的。

所以,成功的道路可以说是考验人类智慧的最佳试金石。曾几何时,一些各领风骚若干年的风云人物有的最终又沦落回了平庸的灰色日子中,让昔日的成功变成了蒙尘的记忆,就是因为他们把生命中最宝贵的能量——智慧或虚耗、或闲置、或流失了。他们之所以不能够在事业上东山再起,也是因为他们做不到“痛定思痛”,在失败中反思,在挫折中再次鼓动智慧的双翼,重铸辉煌。

失败就一定会有原因,失败的原因也可能有千千万,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善待失败,不会自我反思。美国捷运公司的安妮·布斯奎特曾经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的总经理。任职期间,她管辖的雇员中,有5名人员故意隐瞒了2400万美元的公司亏损。结果在年底查账时被人查了出来,布斯奎特也因此失去了她的工作。但这次失败并未给她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反而促使她更进一步地进行了自我反思。她意识到那5名员工故意隐瞒亏损的原因在于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凡事追求完美的人,这无疑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危胁感和敌对感,致使他们不敢上报坏消息。

经过这次失败和自我反思的洗礼后,安妮·布斯奎特变得更加成熟了,她在以后的事业生涯中,勇于面对挑战,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巅峰。现在,布斯奎特是捷运公司的执行副总裁。

从布斯奎特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败并不可怕,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善待失败,能不能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反思。只要找到上次失败的原因,你就等于找到了下一次成功的钥匙。

世界不是专门为某些成功者特意安排的,众人也不是专门为执行成功者的意志而出生的。我们的存在,就证明了我们也有被成功青睐的机会。只要你把通向成功的智慧完美的发挥,难道成功还会远吗?

2智慧能打通成功之路

成功的梦想吸引着每一个人,但成功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人们在求学、创业等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与拦路虎,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要攀上成功的巅峰,搬开这些绊脚石便是追求成功者的当务之急。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智慧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宝剑,它将为你扫除成功路上的所有障碍,打通成功之路,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智慧的基础和化身,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说,智慧就是力量。古往今来,世界上的成功人士莫不是凭借这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

中国当代著名企业家吴仁宝就是这样一个人。吴仁宝是江苏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以其超人的智慧带领华西村人创造一个闻名全球的“中国第一村”。

吴仁宝的超人智慧集中体现在他的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上,他总是将华西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统筹考虑,凭借国家政策的扶持,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华西村从此走上了康庄大道。1992年初,国内多种报刊都发表了关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文章:

2月4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宣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100年”,并以这句极具权威感的话作为评价文章的大幅标题。

2月8日始,《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财大才能气粗》等评论文章。

2月19日始,《深圳特区报》连续发表《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点》、《要敢闯》、《多干实事》、《两只手都要硬》、《共产党能消灭腐败》、《稳定是个大前提》、《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等8篇重点评论文章。其中最为突出的议题是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敢闯敢干敢试验。

2月22日始,《人民日报》连续发出《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

舆论界咄咄逼人和耳目一新的宣传态势,引起了饱经沧桑、积累了丰富社会经验同时又善于思考的吴仁宝的高度警觉和重视。与此同时,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更是引起了吴仁宝的高度注意,他明白所有的这些文章都与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有关。凭这些,吴仁宝断定我国政府马上会掀起一个经济建设的新高潮,他知道,这又是一次企业腾飞的机遇。

机遇稍纵即逝,它不容许人用过多的时间去考虑。作为企业家的吴仁宝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他决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再次在华西村掀起一股经济热潮。

有了正确的想法就应该马上付诸行动,凌晨两点钟还未能入睡的吴仁宝立即电话通知村党委委员、正副村长、各厂厂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

在会上,吴仁宝说:“很抱歉,半夜三更请同志们来开会,研究工作。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讲话了,经济加速发展的浪潮已经到来,我们要紧紧抓住盼望已久的这次机遇。机遇的动态性很强,它稍纵即逝,有时虽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早抓和晚抓大不一样,因为机遇的含金量头重尾轻。”

接着,吴仁宝同与会人员一起为华西村制定了战略目标,拿出了具体的战术措施。他们认为,经济要大上,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原材料吃紧涨价,华西村要抓住这次机遇大力发展就要有足够的原材料作保证,所以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就是“借钱吃足”,钱借得越多越好,原材料吃进得越多越好。同时,要大张旗鼓地搞股份制,大量吸收个人资金入股。

决策做出,马上行动。在吴仁宝的率领下,华西村从干部到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门路的找门路,组成了一支采购大军。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他们就借款2000多万元,吸收个人资金入股400多万元,加上自有流动资金,一下子购进了近万吨钢坯,1000吨铝锭,700吨电解铜等原材料。

果然,形势的发展正如吴仁宝所料,就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向下传达后,全国立即掀起了一个加快改革的热潮,全国各行各业闻风而动,原材料的价格也随之迅速上扬。

吴仁宝看准了政治形势变化前的蛛丝马迹,抓住机遇,积极思考,依靠“借钱吃足”四个字,为华西村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智慧的力量,让吴仁宝、让华西村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为后人树立了以智创业、以智谋富的成功榜样。

3智慧使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在埃及太阳神庙的门上,写着这么几个字:“认识你自己。”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但在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却是一个必备的条件。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正确认识,那我们对外部的成功机遇的把握、判断的准确性也就大有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分不清积极的与消极的风险,可能会缺少解决问题的决断力。这样,我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相反,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越准确,我们选择正确道路的可能性就越大,换言之,也就是说,我们把握了机遇、风险决策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这样,我们取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这里有一个因不自知而导致失败的真实故事。一个公司的中层干部,他受聘担任公司的总经理。事前,他曾和朋友商量是否接受的问题。他的朋友认为他当总经理,自己也沾光不少,所以积极怂恿他去。而他本人也认为当总经理很光彩,所以兴致勃勃地接受了聘任。但是,一两年后,这家公司发展却不顺利,在这种情况下,传出了追究总经理责任的风声,使他不得不辞去职务。

他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事实上,是他不适合当总经理,但他却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所以才会失败。

如果当初他不管朋友怎么劝诱也不为所动,也就不会有今天失败的下场。虽然总经理有非常高的地位,收入颇丰,但是总经理要有总经理的职责,自己能否胜任,必须有自知之明。然而他丝毫没有衡量自己的条件,逞一时之快接下工作,结果难免失败。

由此可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是非常重要的。卡耐基认为,自我认知,是处世最重要的态度,有了自知之明,才不会失败。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只有智慧才能使我们正确认识自己。这里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张艺谋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导演了,他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张艺谋并非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也未受到专门的绘画训练。然而,也正是这与艺术没有“历史渊源”的人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全世界十大杰出导演”的荣誉,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十大最具有成就导演”。原因何在?就在于他的智慧,在于他对艺术的超人感悟能力,在于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对艺术感悟力的准确把握,以及在电影摄制中的准确运用和理解。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文革后的第一次招生,当时还在陕西工作的张艺谋心一下子热起来,他决定要试一试。

考电影学院是张艺谋生命中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也是他人生的根本转折点。张艺谋在这一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意志和技巧,颇值我们沉思。

张艺谋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找到了电影学院的招生办公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优秀艺术素养令老师们大加赞赏,但是,学校规定考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而张艺谋当时已经27岁了。制度无情,首先是年龄一项就把张艺谋拒之门外。

对此,张艺谋失望至极,但仍未绝望,因为他的智慧告诉他,自己在艺术上确实有着非凡的天赋,他必须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一定要在这条路上创造自己的辉煌。当时的国内正时兴“读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于是张艺谋大着胆子给素昧平生的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还附带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

最终,信辗转到了黄部长手中,颇通艺术的部长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遂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然而,好事多磨。在张艺谋读完二年级的时候,校方以他年龄太大为由要求他离校。而此时力荐张艺谋的黄部长已经离位。向谁去求助呢?张艺谋意识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伯乐身上。自己已进入而立之年,更应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所谓命运,无非就是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他硬着头皮给校领导写了一封态度诚恳的“决心书”,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要求继续读书的愿望。再加上爱才的老师多说好话,校方终于同意让他继续上学。在以后的三年中,张艺谋的摄影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电影学院毕业。

张艺谋用自己的智慧正确认识了自己,才令他锲而不舍追求自己的目标,为中国,也为世界创造出了一座迷人的电影艺术宫殿。

假使当年,“老谋子”亦如常人一样在命运面前无所做为,也许今天我们再也无法欣赏到聪明绝顶、智慧过人的世界级导演大师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电影艺术了。

4智慧能唤醒人的潜能

我们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但这种才能却一直酣睡着,一旦被激发出来,便可做出惊人的事业来。那么,我们如何来唤醒自己体的潜能呢?这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智慧。

因此说,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真正需要唤醒的是我们自己本身,而唤醒我们潜能的还是我们自己。当然,外在的环境与客观的条件有时也会激发我们的潜能,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是只能依靠自己,依靠我们自己智慧的魔力实现。

所以,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才能有效地发掘生命的潜力,在最大意义上实现自我的价值。而智慧是完全可以胜任这一“重任”的,因为前辈们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例子。

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俊怀,就是用智慧唤醒了自己潜能,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打造成了今天的伊利集团。

1983年底郑俊怀被任命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的厂长,可那时候这个厂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混乱……使这个厂面临着倒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