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力
323000000076

第76章 模仿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 (1)

模仿也可以创新?是的,模仿也是创新的一种方法。不过,想用模仿来进行创新还要讲究技巧,一味模仿与抄袭、复制无异,想要创新,就得创造性模仿。另外,对原物品进行创造性改进也是创新的好方法,改进就是在借鉴、参考的基础上创新。模仿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超越,突破旧的模式,取得比前者更杰出的成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这才是创新。

创造性模仿就是创新

模仿就是“照葫芦画瓢”,“葫芦”是什么?是你要模仿的对象,是你要学习的对象,“瓢”是什么?是你要创造的对象。要构思的对象。“葫芦”和“瓢”之间有相似之处、相通之处。因此,模仿着“葫芦”就可以画出“瓢”。照着“葫芦”画“葫芦”那是单纯的描摹,画出“瓢”才是创新。所以,创新可以认为是对着“葫芦”创造性地画“瓢”。

许多创新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模仿,是最古老而又最先进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成功者处事行为的95%以上都是模仿别人得来的。创新不仅指开辟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

也可以尝试着走一条别人已经走过的旧路。因为走新的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碍,要面对更大的风险。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别是留意别人怎样走同样的路,一定有让你受益的地方,它能让你避免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着别人一起走,这会让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着飞行一样。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模仿别人,以便使自己尽早成功。

三星电子就是通过对电子巨头“索尼”进行创造性模仿而一步步成长壮大而起来的。

从一只“仿造猫”进化为“太极虎”,三星电子又有多少惊世之谜?2004年4月中旬,三星电子公布了其2004财年第一季度营业额及总收入,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25亿美元,营业利润超过348亿美元。三星电子仅在第一季度,就远远超过索尼2004全年813亿美元的赢利预测。但据此就认定三星电子超越了索尼,仍为时尚早。从营业额看,2003年,三星电子的总收入为3628亿美元,索尼的总收入为72081亿美元。这距离三星电子的“超越”战略——2005年以前把全球销售收入增长两倍,从而一举超过索尼——还有差距。但这并不影响三星电子作为一个“模仿”神话而成为诸多中国企业推崇的对象。把三星和索尼类比,按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有点“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的期待在内。几年前的三星,正是索尼的模仿者,而现在,许多中国企业则成了三星电子的模仿者。

别人在别地做得挺好,是否适合我们呢?如果适合,不就是有价值的尝试了吗?依据本地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模仿,可能会做得更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宅急送”就是这样做的。

1990年,刚到日本留学的陈平被满大街的“宅急便”古怪车型吸引住了。他打听得知,这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运输车。后来,陈平请“宅急便”送了一次货,这使他对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决定将这种中国内地没有的快速送货服务创造性地运用到北京。

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7名员工、3辆车——1994年1月,陈平的“宅急送”公司在北京成立了。“只要一个电话,一切不用牵挂!”虽然服务口号很响亮,但“宅急送”开张前两天,没有接到一笔生意。第三天,陈平坐不住了,把司机和车赶上马路“扫街”(沿街找生意)。当天他们接到一笔生意:一个过路人把他们的货车当成了中巴车,要乘车到亚运村去。这笔不合法的小生意,陈平赚了一元钱。

接下来的日子,陈平的“宅急送”为了生存,什么活都接过,代人取衣服、修冰箱、送烤鸭、接小孩、换煤气……

或许由于“宅急送”的经营理念打动了市民,渐渐地,“宅急送”的业务量增多了。

“宅急送”开始向全国拓展。从1998年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起到现在,“宅急送”在全国开设了4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

陈平说:“可口可乐虽然只是一个卖汽水的,但也可以卖到世界500强的前几名,超过那些造飞机、造汽车的公司。我只帮人送货,也一样能做大。”

如今,“宅急送”的总资产已达15亿元。

模仿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既定目标进行的创造性模仿。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而不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只能是重复别人的步伐,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就像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最初阶段,我们都要经过一个模仿过程,向前人学习优秀之处,吸取了他人的精髓,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过程。个性是区别于大众的,正因为个性的差异,才构成人生万象的异彩纷呈,才谈得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吸引、心心相印,才能领悟到成功的真谛。

要想创新,必须走出自己的路来。老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学,充其量只会落下“模仿者”之名。其实,创新都是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创新几乎是没有的。创新之初模仿成功者的模式是可以的,但不能一味模仿而不求突破。模仿是手段,创新才是根本。因此,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一条成功的路线和方法,这才是高人。

改进同样能创新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发明炸药的却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炸药从中国引进欧洲后,到19世纪时,科学家发现硝化甘油有很好的引爆效果,从而成为炸药的原料。不过硝化甘油非常不稳定,一摇晃就容易爆炸,也经常造成无谓的伤亡。诺贝尔一直在思索,用什么方式可以改善炸药的稳定性。经过寻找后,他发现硅藻土若和硝化甘油相混,能提高炸药的稳定性。根据这种原料,诺贝尔发明了安全性高的黄色炸药,提高了土木工程施工的速度。而他仍未自满,依旧致力于改进,创造出一系列效率更高的炸药,也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塑胶炸药。

创新,就像足球的攻门一样,当攻击球员第一次无法将球射进门时,其他球员必须在球门外密切留意,抓住第二次进球机会,直到得分为止。世界上的发明没有尽头,很多发明经过后天的改进就成为另一项发明。在原先的创意上增加新的元素,修正起初的错误,这样每一次改进都可能是一项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发明都是技术的进步,而改进更是进步。为了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不断满足学习与工作的需要,对原有发明进行改造,使之从外观上、构造上、材料上、功能上更美观、更廉价、更实用、更方便,这是完善创造的本质,也是改进创造的宗旨。

人们为解决步行速度太慢的问题,便发明、开发、改进、完善交通工具,从骑驴、骑马,到发明马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宇宙飞船等。

人们为了御寒,发明了纺车、织布机、纺纱机;为了衣服美观、花样丰富,又创造出印染技术。

人们不断改善居住条件,从岩洞经草房、窑洞到高楼大厦。

人类从赤脚行走,经穿草鞋,到蹬上高级皮鞋。

并非只有“前无古人”的发明创造才是创新,对原有产品或服务稍稍改进以收到不错的经济效益,也是一种创新。

某毛巾厂有心改造产品,想来想去除了质地、颜色、图案这些老话题之外,实在不知该往哪里想。有人提议,应该让呆板的毛巾生动活泼起来,使消费者觉得又实用又有趣,才能压倒他人,拔高自己,取得主动权。主意是不错,可办法在哪里?

带着这一目标,他们找到一种特殊染料,生产出变色毛巾。这种毛巾图案奇特:毛巾干燥时的图案是猪八戒背媳妇,落水后的图案则为猪八戒背孙悟空;干燥时的图案为贾宝玉娶薛宝钗,泡水后的图案变为贾宝玉牵手林黛玉;干燥时的毛巾是小学生刻苦攻读的形象,水湿后的图案变成戴上博士帽的大小伙……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种毛巾上市后,果然一枝独秀,压倒各路商贩。

谁说已有的传统产品没有创新的空间?只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使思路更加灵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电熨斗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