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3230600000002

第2章 屈原

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受过良好的贵族式家庭教育。屈原从小聪明过人,酷爱读书又非常勤奋。他对诗歌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不仅熟读了《诗经》,还收集了许多民歌并加以整理。20多岁时屈原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后来,又历任三闾大夫等官职,在楚国政治舞台上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才,一度成为楚国内政外交的关键人物。但是,由于小人陷害,屈原一生曾遭到楚王的两次放逐,过了20多年的流浪生活。

第一次放逐是在楚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94年),由于屈原极力反对楚怀王亲秦抗齐的外交政策,屡次犯上进言,结果被放逐到汉水上游,即今天的湖北一带。第二次放逐是在楚襄王时,屈原因责备权臣令尹子兰不该劝怀王入秦会盟以致被秦扣留而死,得罪了子兰,子兰又在襄王面前进谗言,使屈原遭到第二次流放,放逐于江南。

即便是被放逐,屈原的爱国热忱也丝毫没有改变。在放逐途中,他曾写下“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诗句。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都城郢,在绝望中,屈原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便孤身来到了长沙东北的汨罗江边,投江殉国,终年62岁。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继承了中国古代荆楚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楚辞文体,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与《诗经》一起构筑了中国诗歌的基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作品现存的有《离骚》、《九歌》、《天问》等25篇,其中最重要的作品《离骚》是屈原在第一次被流放时所做的。屈原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大胆地使用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神话传说,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自己奔放的情感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及对腐败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在反映现实矛盾、抒发内心感情的同时,他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传统,巧妙地使用比兴手法,委婉而深入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屈原在诗歌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变革,创立了楚辞这一新型诗歌样式,相对于《诗经》的诗歌形式来说,更有利于增加内涵、深入地表达思想。

阅读屈原的作品可以感受到诗人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追求“举贤荐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在《离骚》中,屈原对贵族统治集团争权夺利、贪婪嫉妒、仗势欺人、蔑视法度等腐朽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屈原耿直的性格和他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情思在《离骚》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天问》中,他从自然、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一连提出172个问题,表现了他的宇宙观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态度。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世俗的道德观加以评判,《九歌》、《招魂》、《离骚》中,极为注意描写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由此生发的感动。“美声色之娱人,观者儋兮忘归”,这在屈原笔下,却是一幅美好的画面。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铺陈大量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重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是个悲剧人物,然而正是这样的悲剧命运才成就了他文学上的非凡业绩。他以高尚的人格及杰出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后人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