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323200000010

第10章 王者风范,掌控有术 (1)

劝将不如激将

每个成功的人都在竞争与自我表现中奋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在此过程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为其争取更多的获胜机会。竞争和超越的欲望使得人们奋发向上,抓住这种心理,你就能让人由被动走向积极主动,提高办事效率。福特就曾经在自己的企业中推行了这样一种行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

有一次,福特看到他下属的一个工厂的工人总是不能达到预定指标。“怎么回事?”福特问那个工厂的厂长,“像你这样能干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厂长回答说,无论我采取什么方式,都改变不了工人们懒惰的现状。

这时恰逢太阳西沉,夜班工人已经陆陆续续向厂里走来。“给我一支粉笔,”福特先生说,然后他转向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白班工人,“你们今天完成了几个生产单位?”

“6个。”福特先生在地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醒目的“6”字以后,一言未发就走开了。当夜班工人进到车间时,他们一看到这个“6”字,就问是什么意思。

“福特先生今天来这里视察,”白班工人说,“他问我们完成了几个单位的工作量,我们告诉他6个,他就在地板上写了这个‘6’字。”

次日早晨,福特先生又走进了这个车间,夜班工人已经将“6”字擦掉,换上了一个大大的“7”字。下一个早晨白班工人来上班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个大大的“7”字写在地板上。

夜班工人以为他们比白班工人好,是不是?好,他们要给夜班工人点颜色瞧瞧!他们全力以赴地加紧工作,下班前,留下了一个神气活现的“10”字。生产状况就这样逐渐好起来了。不久,这个一度是生产落后的厂子比公司别的工厂产出的都要多。

提高效率的办法就是激起竞争,不是钩心斗角、互相使坏,而是激起他们取胜的欲望。菲司顿橡皮公司创办人菲司顿,曾这样说过:“别以为用高额的薪金,就可以聚集人才,替我工作。只有竞争,才能发挥他们的工作效能。”行为科学家侯兹柏曾深入研究了几千名从工厂作业员到高级经理的工作态度。他发现激励人们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工作本身。如果工作令人兴奋和感到有趣,负责工作的人就会渴望去做,而且努力做得完美。劝将不如激将,福特知道,伯拉德也知道。

罗斯福刚从古巴回来的时候,便被人推举为纽约州的候选人,敌对者却提出他不是该州的合法居民。罗斯福乱了分寸以致要打退堂鼓。那时,党魁伯位德用了激将法,他转身向罗斯福大声地说:“难道圣巨恩山的英雄,竟是这样一个弱者?”就这样一句话,罗斯福才挺身跟反对党对抗。

正是普拉德使用了激将法,最后,终于使罗斯福被激怒了。自此,罗斯福从没有自己的事业之路上停止奋斗,恐惧与胆怯被他彻底地踩在了脚下。渴望超越别人,这是人的一种本性。如果你要想让一个人改变被动的状态,变得积极主动起来,那就尝试运用激将法给他人提供一个挑战、提升自己的机会。

收放结合,不必事事躬亲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用到驭人方面,只有懂得收放的分寸的人,才能将主动权稳固地把握于己身,达到事不躬亲也能运筹帷幄的效果。

刘秀当上东汉开国皇帝后,有一段时间很是忧郁。群臣见皇帝不开心,一时议论纷纷,不明所以。一日,刘秀的宠妃见他有忧,怯生生地进言说:“陛下愁眉不展,妾深为焦虑,妾能为陛下分忧吗?”刘秀苦笑一声,怅怅道:“朕忧心国事,你何能分忧?俗话说,治天下当用治天下匠,朕是忧心朝中功臣武将虽多,但治天下匠的文士太少了,这种状况不改变,怎么行呢?”

宠妃于是建议说:“天下不乏文人大儒,陛下只要下诏察问、寻访,终有所获的。”刘秀深以为然,于是派人多方访求,重礼征聘。不久,卓茂、伏湛等名儒就相继入朝,刘秀这才高兴起来。刘秀任命卓茂做太傅,封他为褒德侯,食二千户的租税,并赏赐他几杖车马,一套衣服、丝绵五百斤。后来,又让卓茂的长子卓戎做了太中大夫,次子卓崇做了中郎,给事黄门。

伏湛是著名的儒生和西汉的旧臣,刘秀任命他为尚书,让他掌管制定朝廷的制度。卓茂和伏湛深感刘秀的大恩,他们曾对刘秀推辞说:“我们不过是一介书生,为汉室的建立未立寸功,陛下这般重用我们,只怕功臣勋将不服,于陛下不利。为了朝廷的大计,陛下还是降低我们的官位为好,我们无论身任何职,都会为陛下誓死效命的。”刘秀让他们放心任事,但一些功臣对刘秀任用儒士不满,并上书给刘秀,开宗明义便表达了自己的反对之意。

刘秀于是把功臣召集到一处,耐心对他们说:“事关国家大事,朕自有明断,非他人可以改变。在此,朕是不会人言亦言的。你们劳苦功高,但也要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如一味地恃功自傲,不知满足,不仅于国不利,对你们也全无好处。何况人生在世,若能富贵无忧,当是大乐了,为什么总要贪恋权势呢?望你们三思。”

刘秀当皇帝的第二年,就开始逐渐对功臣封侯。封侯地位尊崇,但刘秀很少授予他们实权。有实权的,刘秀也渐渐压抑他们的权力,进而夺去他们的权力。大将军邓禹被封为梁侯,他又担任了掌握朝政的大司徒一职。刘秀有一次对邓禹说:“自古功臣多无善终的,朕不想这样。你智勇双全,当最知朕的苦心啊。”

邓禹深受触动,却一时未做任何表示。他私下对家人说:“皇上对功臣是不放心啊,难得皇上能敞开心扉,皇上还是真心爱护我们的。”邓禹的家人让邓禹交出权力,邓禹却摇头说:“皇上对我直言,当还有深意,皇上或是让我说服别人,免得让皇上为难。”

邓禹于是对不满的功臣一一劝解,让他们理解刘秀的苦衷。当功臣们情绪平复下来之后,邓禹再次觐见刘秀说:“臣为众将之首,官位最显,臣自请陛下免去臣的大司徒之职,这样,他人就不会坐等观望了。”

刘秀嘉勉了邓禹,立刻让伏湛代替邓禹做了大司徒。其他功臣于是再无怨言,纷纷辞去官位。他们告退后,刘秀让他们养尊处优,极尽优待,避免了功臣干预朝政的事发生。

领导,顾名思义,就是带领、引导的人。领导的职责就是对潜在资源进行开发,对现有资源进行协调分配。事必躬亲的领导不是一个高明的领导,一个好领导懂得将权力下放,懂得将具体工作交给下属去办,懂得自己应站在一个高度上统筹全局。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个懂得收放结合,不事事躬亲的聪明人。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四年,唐太宗问萧瑀:“隋文帝是什么样的君主?”萧瑀回答说:“约束自己,符合礼仪,勤勤恳恳、不怕辛劳地思考治国。每次坐朝理事都很认真,有时到太阳西斜还不休息。凡五品以上官员,他都召见赐座,与他们一起共商国是,忘记吃饭时间,侍卫未得下牙,只好立驻传餐而食。虽然他的品性不算仁慈明智,也称得上是个奋发有为、想把国家治理好的国君。”

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这个人性格过于审细,而且不明事理。内心不明就察觉不出自己的过失,过于审细就会对人疑虑多端。他是欺负孤儿寡母而得天下的,所以不会有心虚之意,而对臣子的意见特别敏感,使得他整日疑虑重重,不肯轻易信任文武百官,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决策处理,虽然劳费精神、辛苦形体,终不能把所有的事处理得合情合理。朝中大臣既知他的心意,也就不敢直言劝谏。宰相以下官员,只是奉承顺旨罢了。我的看法就不这样。天下这么大,举国之内人口这么多,每天发生的事千头万绪,要不拘一法,灵活处理,凡事应文武百官商议,宰相认真筹划,对于所要处理的事,能做到稳妥、便利,才可以呈奏施行。怎么能把一天中需要处理的许许多多事情,让一个人思考决断呢!况且一天处理10件事,可能有5件出偏差,处理对的当然好,处理不对的怎么办呢?如此夜以继日,错误可能会更多。哪比得上广泛任用贤士良才,为自己分忧,为国谋福呢?于是命令所有官署,如果诏敕颁发下去有不稳妥或不便施行的,必须坚持己见上报,不能顺从旨意,随即施行。一定要尽到臣子的责任。

唐太宗从隋文帝身上意识到,事必躬亲,只会使得自己疑虑重重,且劳心劳力也不能将事情处理完美。实际上,领导的任务就应当是统领全局,抓紧大事,而不应将精力耗在细枝末节之上。细微之事可以交由下属去处理。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处理细节,那么领导的作用又体现在何处呢?事不躬亲是使用人才,任人而治,而事必躬亲却是使用力气,任力而治。前者是使用人才,可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而后者则不然,敝生事端,劳手足,烦教诏,必然辛苦。

王者风范,有威严才有威慑力

古人云:“杀一人而震三军者,杀之!”为了一个组织的生存,过分宽容后进者往往是对整个集体的犯罪,因为这些人只会使得整个集团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折扣。从这个角度上说,领导必须保持一定的威严,这就是“王者风范”。

当年吴王委派孙子训练宫中嫔妃成为娘子军。起初,宫妃们觉得好玩,视同儿戏。

孙子一再劝说,并告诫如不听命,即要严惩。其中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根本听不进去。三日过去,孙子果然行使无情军法,斩掉了那两个妃子,宫妃们肃然起敬,立即军容整肃,井井有条。

在管理者与下属关系上,没有令对方与下属感到畏惧的震慑力,是不容易行使职责的。只是有一张和蔼的脸、一番美丽动听的言辞有时并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保持王者风范,你在工作中才能保持客观性。关于自己的观点、情感、主意、思想,不是说全部而封闭,只是要注意合适的界限。本田车系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是一个具有王者风范的人,他铁面无私,备受下属敬重。

本田公司的技术干部都曾受到本田先生的严格训练。如果他们不注意,违背了本田的方针那就会随时遭遇一场暴风雨的袭击。前董事长杉浦在任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时候,在其部属面前便被本田揍了一顿。

一天,杉浦正在办公室工作,突然一部属通知他说董事长找他。杉浦急忙赶到本田那里,以为有什么好差事要指示。本田二话不说,出乎意料伸出右手,打了杉浦一巴掌。杉浦不知何故,忙问:“董事长,到底出了什么事?”

“谁叫他们这样马虎地设计?是你吧!”杉浦还没来得及开口为自己辩护,又挨了本田一巴掌。杉浦很气愤:“董事长,你怎么不听解释就动手打人?”他心想,设计问题,自己固然有责任,但我是有1 000名部属的研究所所长,至少有一点权力,没必要当众羞辱我,以后让我在部属面前如何立足。他于是想辞掉这个差使。

杉浦正要提出辞职的时候,猛然发现本田的双眼湿润润的,他有些怀疑,难道董事长也会自责自己过于鲁莽?还是恨铁不成钢?似乎都有。杉浦顿时领悟到,董事长是诚心诚意要帮助他,哪怕一个零件也不能粗心大意,必须严谨、认真、细致防止任何差错的出现,否则,不可能生产出顾客信赖的商品。这是董事长的“机会教育法”,打他是为了要大家了解技术、质量的精益求精性。一想到这儿,杉浦的怨恨情绪也烟消云散了,于是对本田说:

“对不起,我错了!我要好好改过……”

“我也有错,不该随便打人。”本田脸上现出坦率的歉疚,并拍拍杉浦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