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学生要做好的100件事
323600000096

第96章 随时随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中国古代有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古人以服从为美德,而今人在崭新的创新当中,仍含有古人脑中之极旧成分。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千百年来的农业呈现一种简单循环的模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基本上是简单的再生产。这种世世代代循环反复的生产活动,必然导致生活方式也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人们的思想认识由此也带上了因循守旧、思维定式的色彩。

古代中国之所以发展缓慢,无疑是“道统”二字仍留在人们脑中,排也排不动,割也割不掉。淳朴的中国人民早已习惯传统的思想观念,不会创新,也不愿创新。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他所著的《日知录》一书中,记述了他在洛阳任职时亲眼见到的这样一件事。

富有的钱思公生性节俭。他有好几个儿子,尽管他们一个个都已经长大了,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很难得到一点零花钱。钱思公有一个用珊瑚雕刻成的很精致的笔架,是他最心爱的东西。平时总是放在书桌上,每天他都要观赏一番。要是哪一天笔架不见了,他就会心绪不宁、坐卧不安,然后就会悬赏一万枚钱寻找这个笔架。他的几个宝贝儿子很快就摸准了这一点。如果谁缺钱花了,谁就会偷偷把笔架藏起来,等钱思公悬赏一万枚钱寻找的时候,就拿出来说是从外面的小偷那里追查回来的,于是就能得到一万枚钱的赏金。过上一段时间,如果又有哪个儿子没钱花了,就又会这样如法炮制一番。这样的事,在钱思公家里,一年至少要发生六七次。在叙述完这件事以后,欧阳修发表感慨说:“钱思公纯洁无瑕的品德令人赞叹,可惜他常被不孝的儿子们愚弄。”

钱思公为什么常会被这样不孝的儿子们愚弄呢?从他的思想上来找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他心爱的珊瑚笔架一次又一次地失而复得,在他的头脑中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框框:“我的这个笔架很值钱,外面的小偷总想把它偷走。只要我悬赏一万枚钱,我的儿子就能把它找回来。”钱思公头脑里的这个“无形的框框”就是思维科学中所讲的思维定式。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加直观、明显的例子。

在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这只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有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怎样过河的?很简单,两人是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渡过去。对于这道题,很多人“绞尽了脑汁”也没有想出来。为什么很多人都答不出呢?原因在于,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他们处在同一河岸,只能坐一人,他们无论如何也都不能渡过去。

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式,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式,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尤金·德拉克洛瓦说过:“是什么东西使具有天才的人感动,或者说给予他们的作品以启迪的,不是新的思想,而是他们对这一思想的迷恋,已经说过的话仍然还说得不够。”在天才的世界里,似乎永远没有“满足”这个词,他们总是在试图冲破已有的成果,发挥自己更大的才能,他们坚信没有可以停歇的顶峰。

大音乐家贝多芬具有拓荒精神,他并不清楚自己能走到哪一步,能发现什么,但他总是不停地开拓,把成熟、平稳的东西抛诸脑后,他从不放弃批判自己的作品,并深信自己下次能做得更好。

1860年,贝多芬听了一位朋友演奏他早期的作品,可听完后,他问:“谁写的这首曲子?”演奏者说:“是您写的。”他的回答竟然是:“这么糟糕的东西居然是我写的?贝多芬,你可真笨!”他自己解释道。一旦他前进了一小段,就不再留恋过去,他并不因为作品是自己写的,就格外珍惜。“你应该明白,在几年之内,一个不断进步的艺术家会有多少变化,他在艺术道路上走得越远,对自己的作品就越不满意。”

大约60万年以前,人类发现了火,人们用它照明,接着又利用火来取暖,然后,人类就在考虑如何将火用于煮食、燃烧和爆炸了。人类一直就在不断地改进旧有的发现和发明,以便能够进行新的发现和发明。

在美索不达米亚时代出现的陶轮是发明车轮的基础;希腊时代的阿基米得的螺杆后来成了浇灌装置的前身;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正是发明带有金属活动零件的古腾堡印刷机的基础,这些发明,为整个历史上无数的思想提供了跳板。它们虽然简单,但正是因简单才有更广阔的空间供其去被发展。

每一个创新和发明中,都包含着天才般的智慧。

1877年8月的一天,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调试电话的送话器,他在用一根短针检验传话膜的震动情况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手里的针一接触到传话膜,随着电话所传来声音的强弱变化,传话膜产生了一种有规律的颤动。这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他想:如果倒过来,使针发生同样的颤动,那不就可以将声音复原出来,不也就可以把人的声音贮存起来吗?

循着这样的思路,爱迪生着手试验。经过四天四夜的苦战,他完成了留声机的设计。8月20日,爱迪生将设计好的图纸交给机械师克鲁西后,不久,一台结构简单的留声机便制造出来了。爱迪生还拿它去当众作过演示,他一边用手摇动铁柄,一边对着话筒唱道:“玛丽有一只小羊,它的绒毛白如霜……”然后,爱迪生停下来,让一个人用耳朵对着受话器,他又把针头放回原来的位置,再摇动手柄,这时,刚才的歌声又在这个人的耳边响了起来。

这台留声机的发明,使人们惊叹不已。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称赞这是继贝尔发明电话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是19世纪的又一个奇迹。在留声机的设计、发明过程中,爱迪生的倒过来想的创新思路起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无数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们敢于创新,走出思维定式。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人们从科技日益迅猛的发展进步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和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和可贵。有创新将成为未来的通行证。我们可能已经注意到,现在考试靠死记硬背的题逐渐减少,考核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越来越多。比如,每年中考、高考数学题都有几道难题,很多学生解不出来,而那些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却解出了难题,获得了高分。由此可见创新思维高低,对我们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能力强,在解决难题时思路灵活,解决难题的可能性就多。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我们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这还对我们将来进入社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知识更新中不断地适应社会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不少同学认为创新思维高不可攀,对创新思维抱有神秘感。认为创新思维是大科学家、发明家所具有的,普通人是不可能具有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人人都有创新思维,只不过大科学家、大艺术家的创新思维能力水平远比一般人的创新能力水平高而已,而且他们的创新思维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习的结果。所有人通过训练,都能获得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1同义词开发法

有些同学在遇到难题时解不出来,就是仅用一种途径、一种方法去探索问题,不会用多种途径、以多种角度解决问题。所以说,解难题主要靠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寻找多种答案的思维,它从多种可能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同义词训练法就是开发发散性思维简便易行的方法。

我们可以让爸爸妈妈或同学帮助我们一起练习,在闲余时间让他们随时说出一组词,然后自己回答哪些是它的同义词,如同学问“向往”的同义词有哪些,自己回答有“神往”、“愿望”等。又问“心惊胆战”的同义词有哪些,自己回答有“心惊肉跳”、“提心吊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你会发现自己回答同义词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同义词训练,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有很大的益处,无疑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有所帮助。

2反义词开发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抓住机会与父母同学进行反义词对话。

爸爸说“存在”,我们答“消亡、消失、消灭”。

爸爸说“耐心”,我们答“急躁、暴躁、焦急”等。

经过反义词开发的训练,不仅对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有所帮助,而且也能促进我们发散性思维发展。

3组词开发法

所谓组词开发法,是通过用一个字来组成各种词语的训练,开发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用“办”字组词可以组成:办公、办案、办事、创办、开办、举办、筹办、照办等。

一般来说组词训练法,用一个字组成的词语越多越好,越多表明思维越流畅,发散思维能力越高,创新思维能力越强。

经常与别人进行用字组词的活动,可以在乐趣中,提高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水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物品的用途训练法

我们可以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情景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物品的用途,然后我们来回答。如菜刀可以做什么用,除了切菜以外还可以削果皮,剁肉,劈小木块,还可以杀猪、宰鸡等。

我们还可以把创新思维开发寄予在娱乐之中,爸爸出题,自己和妈妈抢答,看谁回答得快,谁回答得多,还可以在和父母做游戏时相互提问:花有什么用途?树有什么用途?草有什么用途?帽子有什么用途?在相互回答的过程中就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与成功也是没有终点的,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人的幸福和成功也在于创新。为了明天会更好,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打破思维定式,勇于创新吧。

【记一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振宇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