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切还得靠自己
323800000041

第41章 抓住机遇,掌握命运 (2)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运气,我不相信运气。出人头地的人,都是主动寻找自己所追求的运气;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去创造运气。”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他们怨天尤人,怪罪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条件,责备社会没有给自己提供好的机会,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感慨成功者赶上了好时候、好地方……然而,除了抱怨和暗自辛酸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做任何事情,这样的人,不会创造机会,只会消极等待。

只有自身拥有实力才可能把握机会,控制机会,甚至拟定一个游戏规则来利用好这个机会,这些实力不完全是你拥有多少资金,而是为机会准备了多少有利条件。面子是自己给的,机会也是自己创造的。

两位美国姑娘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这两位女孩一个名叫西尔维亚,一个名叫辛迪。西尔维亚出生在一个家庭背景非常好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家庭对她的帮助很大,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西尔维亚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充分相信自己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才能,因为她感到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她交谈,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经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相信自己准能成功。”大学毕业以后,西尔维亚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人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于是她变得焦急、苦闷、心情烦躁,她不断地企求上天能赐给她一个机会。可是,机会终究没有光临。

辛迪的情况和西尔维亚截然不同。辛迪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极普通的工人,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顾不上辛迪。辛迪读书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于是她白天打工,晚上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读夜校。她们俩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拥有一样的理想,辛迪也很想成为一个节目主持人。毕业以后,辛迪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无休止地等待,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洛杉矶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她在每一个地方得到的答案都令她失望:“我们只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可是,这个要求是多么的不合理,不给机会,怎么能获得经验呢?辛迪和每一位接见她的人辩论。

虽然这时辛迪得到了和西尔维亚一样的结果,但她却没有像西尔维亚一样只是不切实际地等待。她开始为自己创造机会。一连几个月,她都仔细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各种杂志,她还托人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终于有一天,她在报缝中发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姑娘。北达科他州在美国的北部,那里非常寒冷,经常下雪。辛迪是很不喜欢雪的,可是,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切地需要到那里去。她想:只要能和电视沾上边儿,让我干什么都行,别说下雪,就是刮飓风也没有关系。

在北达科他州工作了两年以后,辛迪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她再次到洛杉矶电视台应聘的时候,轻而易举就找到了一个职位。又过了几年,辛迪得到提升,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从辛迪和西尔维亚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同的生活轨迹。辛迪不断地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为自己创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机会。西尔维亚却一直停留在幻想中,她坐等机会,期望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然而,时光飞逝,她却什么也没做成。和辛迪相比,西尔维亚显然是生活中的弱者。

机会从来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在一步一步的追求中全力以赴捕捉到的。要想获得机会,你就必须主动去争取,并及时行动起来,为机遇的到来做准备。人生中许多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如果一个人既会利用外界的机会,又能自己创造机会,那么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成功的程度也更高。

机会绝非上帝的恩赐,它是创造主体主动争取来的,主动创造出来的。机会是珍贵而稀缺的,又是极易消逝的。你对它怠慢、冷落、漫不经心,它肯定也不会向你伸出热情的手臂。主动出击的人,易获得机会;守株待兔的人,常与机会无缘,这是普遍的法则。你若比一般人更主动、热情的话,机会就会向你靠拢。

成功者总是设法前进,他们不埋怨父母,不责备伙伴,而是自己去创造机会和运气。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像强者一样去努力创造机会。

做有心人,“三只眼”抓机遇

如果说,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从未与机遇碰过面,那是非常罕见的。也许你的一生机遇只会降临一次,也许它会无数次地光顾你。机遇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但是,你若不能及时地抓住它,它就会瞬间即逝。所以,抓住机遇也是一种能力,它会帮助你在苦苦跋涉中来一次飞跃,让你看到成功女神的微笑。

机遇总是光顾那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它从不肯与懒惰的人会面。我们说一个人有才能,是说他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方法,遇到困难也不退缩。但是才能也分三六九等,捕捉机会的才能,是统领所有才华的才能。没有机会只是弱者逃避现实的借口,抓住机会才是开拓者强劲的誓言。

世上多的是事业有成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点,即他们做事时用心,善于捕捉难得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机遇稍纵即逝,它只为有心人而准备。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说,海尔现在还能生存,就是因为具备识别机遇的眼力和抓住机遇超前发展的办法。

关于抓机遇,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三只眼”理论,这是他多年以来的经验之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期,企业家只有两只眼睛不行,必须要有三只眼睛。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只眼睛盯住市场变化,策划创新行为;第三只眼睛用来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便抓住机遇超前发展。”

“三只眼”理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张瑞敏就是“长了三只眼睛”的企业家,具有超前意识的指挥官,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他在指挥公司员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稍纵即逝的机遇,发展海尔,壮大海尔。

要成才,便要走一条踏踏实实的奋斗之路,这是许多渴望成才者都明白的。但是,令人苦恼的是,成功还需要机遇,机遇却不是常常降临,它像凤毛麟角,稀罕至极。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摘取了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还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甚至为错过机遇抱憾终生。机遇对于成功者来说是多么宝贵啊!

一代伟人邓小平曾经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使“长了三只眼睛”的张瑞敏看到了中国经济要大发展的前景,他叮嘱自己:绝不能错过时机。因此,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海尔马上采取行动,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从银行争取下来了大额贷款。1992年6月份,张瑞敏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果断地用较低的价格在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买下了720亩土地,决定筹建中国最大的成片开发的家电生产基地——海尔工业园。在建设海尔工业园的过程中海尔遇到好几次挫折,买地后不到一个月,国家要求银行采取压缩贷款的政策,也就是说如果晚两个月,海尔就不可能拿到贷款买地了。贷款到24亿元的时候,海尔从银行就拿不到钱了。正巧,运作了8个多月的海尔股票上市了,共筹集资金369亿元,解决了海尔工业园建设的后续资金问题。

此外,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在投资时抓住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日元大幅贬值的机会,大大降低了投资费用,其中仅建设材料一项便节约资金30%。同时工业园所需设备均大量从日本、韩国进口,节省外汇约20%,真正做到了低成本、高产出。

这些都表现了张瑞敏用他的“第三只眼”抓住了机遇,进行了超前发展。

在2000年4月16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张瑞敏对他的“三只眼”理论作了新的改动。他说,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长三只眼睛:第一只眼睛盯住企业内部员工,以凝聚内部员工的才智为上;第二只眼睛盯住用户,以用户利益为上;第三只眼睛盯住外部环境机遇,不仅是国内市场改革开放的机遇,还有世界经济的大机遇。第三只眼对中国企业来说尤为关键。

对于张瑞敏今天创下的辉煌,无人不为他高声喝彩,但又有多少人能用心去探讨他成功背后的秘密呢?对张瑞敏来说也许机会不能等同于他今日的成功,但他的成功里却有着捕捉机会立下的汗马功劳。

每一次机遇的到来,对于奋斗者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它不仅需要你有坚实的功底和知识贮备,更需要你在看到机遇的时候拿出拼搏和应战的勇气来。许多人之所以让机遇白白溜走,就是因为在紧要关头他没有接受挑战的勇气。

企盼机遇是每一个渴望成才的人的共同心理,但是,并非人人都有抓住机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但是必须脚踏实地做准备工作,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勇敢冲刺、迎接挑战,就有成功的可能。

人生如战场,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你就走进了成功的大门。能不能跨入成功殿堂的大门,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洞察力和足够快捷的反应能力了。朋友们,时刻准备着吧,一旦机遇到来,千万不要错过了它,它将给你带来成功的累累硕果。

该出手时就出手

把握机遇并不难,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成功就是属于你的。面对机遇,我们不能犹豫,一旦犹豫,机遇就会弃你而去。

有很多人老抱怨说,牛顿怎么就那么幸运,他因为被那个苹果砸中之后就出了名,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而自己从未遇到那样的苹果,因而只成了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每个苹果都是一样的,苹果的神奇与否,在于拿着它的人。不善于抓住机会的人,给他的苹果再多也是枉然;善于抓住机会的人,给他一个苹果就足够了。

因此,当上帝赐予你一颗“机会”之果时,别不在意,别以为上帝捉弄你,机会一般都是悄悄来临或者以一种“试探”的面孔到来的。

广州某设计院牌子响、任务重、待遇好,不少学子都怯其门槛高,不敢贸然前往应聘。但是某建筑设计学院的大专毕业生小强很有勇气,前往谋职,先自报家门说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然后非常认真地问对方有什么要求。设计院一个老工程师告诉他,进来了主要是干绘图工作。

“绘图,我3天可以出1份。您可以当场试我。”老工程师露出了笑容。因为绘图很容易但并不容易做好,而且这种工作单调、枯燥乏味,这个年轻人肯干,看来他的素质不错。

“你搞过设计吗?”老工程师又问。“搞过4个设计,都获得优秀,还有一个被实习单位看中了。”他拿出证书和获奖图纸。“搞设计要下现场和工地,你行吗?”小强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是希望有机会再读本科。”

小伙子被录取了。因为他是实用型的人才,要求不高,有事业心,而且还拿出了有实力的“证明”,单位认为“这种大专生比本科生更好用”。

无独有偶,一位文科毕业的大学生阿菲来到一家外贸公司应聘。面试正在进行时,突然秘书惊慌地闯到正在主持面试的总经理面前说道:“总经理,办公室电脑坏了。”总经理迫切需要的商业资料一时难以查出,他让秘书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